浙江省温州市的4大特色美食,你都知道哪些?
温州是浙江省辖地级市,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南戏的故乡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有雁荡山、楠溪江等著名景点。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许多特色 美食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及几种温州的特色 美食 ,希望大家喜欢。
白蛇烧饼是浙江省汉族小吃。最开始是一个寡妇开的一家烧饼店,因店主常穿白色衣衫,故市民以《白蛇传》中白娘娘喻之。它是以面粉、猪油等为主要原料,馅心用盐渍猪肥膘肉丁、酒浸虾米等,用火炭烘制而成。它的成品呈金黄色,吃起来酥脆可口、入口即化,远近闻名。
它因形似马蹄而得名,最早产于清雍正年间乐清白象地方。它的皮是以面粉、红糖为主料,馅是糖心、咸肉丁、熟芝麻粉、桂花等,把它们放入2000度高温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焖烘而成。色泽金黄,吃起来外酥内嫩、香甜可口,吃完齿留余香。
楠溪麦饼是浙江汉族小吃,原先产于永嘉沙头。它的主要原料是麦粉、鸡蛋、菜油,把它们搅拌揉透,擀成薄薄的皮,放入梅菜、猪肉、炊虾等食料,再把它们包好,放入平底铁上煎到两面白,再放入烤炉中烤硬即可。吃起来松脆、喷香、回味无穷。
县前汤圆原名郑德大汤圆。它是选用上等糯米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有10多个品种。它具有久煮不破、口感细腻等特点,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麻心汤圆、擂沙汤圆、鲜肉汤圆,它们的味道香甜可口、味醇爽口、鲜美无比。
温州十大特产 温州特产小吃有哪些
温州属于浙江的地级市,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文底蕴深厚,物产也十分的丰富。那么温州特产小吃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0.温州汤圆
跟我们一般吃的甜汤圆不同,温州汤圆除了甜的还有咸味的,里面既可以包芝麻也可以包肉馅,一口下去满满的肉香滋味。
9.温州松糕
温州松糕俗名猪油糯米白糖糕,它是用纯糯米加水磨成细粉,然后再加上一点猪肥肉丁、桂花和白糖精制而成,在上锅蒸熟后直接切块就是享用甜蜜软糯的松糕了。
8.温州粉干
温州粉干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简易版的温州粉干是用地瓜炒的粉干,甜糯的地瓜块加上入味的粉干很是甜蜜鲜香。豪华版的温州粉干则是用虾干、黄花菜干、香菇干、鱿鱼干等等一股脑的炒进粉干中,一口下去活似神仙。
7.鱼生虾酱
鱼生虾酱是温州的特色酱料,温州人习惯会在蒸锅里放上一些肉,然后再加上点料酒和老酒,最后再倒入虾酱,直接清蒸就可以享用了。这种肉香中散发着一点发酵后海鲜味道的感觉真是让人沉醉其中。
6.酱肉
温州人对酱肉可谓是情有独钟的,每逢节假日,温州的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酱肉。这种在酱油里微微腌制再经过晾晒后的酱肉充满着阳光的气息,将它上蒸笼蒸熟后,酱肉会变得软硬适中,其既散发着点点的酱香,还蕴含着红烧肉的甜味,品尝起来十分的油润美味。
5.温州鱼饼
温州鱼饼是温州的传统民间小吃,它既可以当做主菜,也可以切成片蘸着酱油当下酒菜,从这道美食中我们既可以品尝搭配鱼肉的鲜美,又免除了剔骨的烦恼,十分的省时省心。
4.温州猪脏粉
温州猪脏粉是温州少有的一道既可以当做正餐也可以当做小吃的美食,它主要是由猪肠、鸭血、粗粉干,再加上豆瓣酱等配料配制而成,它的粉口感爽滑,汤汁鲜香浓郁,不仅仅是温州人爱吃的一道美味,其也是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3.温州灯盏糕
温州的灯盏糕可谓是历史悠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它是用黄豆和大米先磨成浆,然后再加入面粉搅拌,里面还包裹着腌制好的萝卜丝、鸡蛋、猪肉末等等。炸好的灯盏糕外酥里嫩、风味独特,口感十分的美味。
2.藤桥鸭舌
藤桥鸭舌是温州有名的地方小吃,它属于凉菜,它是将卤过的鸭舌进行半风干而成。将一枚鸭舌放在口中细细咀嚼,它的韧性十足但又柔软滑腻,绝对是下酒菜中的极品。
1.温州鱼丸
温州鱼丸是温州家喻户晓的传统美食,它的鱼丸是采用的上佳鱼肉做成,十分的富有弹性和韧劲。鱼丸下锅以后煮的汤色澄清,口感鲜辣,不愧是中华的名小吃之一。
温州有什么好吃的 温州好吃的美食有什么
1、炒粉干,在温州地区,炒粉干算是最常见的小吃,街头小吃、排挡、餐馆或是酒店都可以看到炒粉干的身影
2、灯盏糕,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
3、长人馄饨,1930年前后,乐清人陈立标经营馄饨,注重质量,馄饨皮薄,用碱得当,馅心新鲜,盖料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酒浸虾米等,所煮馄饨,汤清见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陈立标个子很高,人称长人馄饨
4、矮人松糕,为温州有名的特产,因创制人谷进芳矮小而得名。此糕选用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腌渍了几天的猪臀肥肉丁,并配以上等桂花和白糖拌匀,炊熟成板,切成方块即可
5、温州历史悠长,特色吃食也是种类繁多,其他如猪油糕、双炊糕、楠溪江麦饼、鱼丸、牛杂、清明饼、鸭舌、猪脏粉、糯米饭等也都很有地方特色。
温州小吃什么有名
温州小吃是浙江省温州地区的汉族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温州小吃种类繁多,有双炊糕、长人馄饨、鱼丸汤、江蟹生、鸭舌等米面荤素多个品种,各有特点,风味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浙江地区汉族地方饮食特色,曾获得多种荣誉称号,受到食客好评。
温州风味小吃很多,有矮人松糕、长人馄饨、八字桥松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桦、陡门头灯盏糕、猪油糕、马蹄松、白蛇烧饼、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脚糖、荷花酥、福寿糕、双炊糕、麻巧、温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饼、胶冻、温州牛肉焙片、温州高粱肉、县前头汤圆、强能鱼丸、麻糍、楠溪江麦饼等,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2双炊糕
瑞安有许多名小吃和糕点,有着百年历史的李大同双炊糕更是闻名遐迩。在温州市烹饪协会秘书长潘锦贤的带领下,我们特意去拜访了李大同第三代传人(老五房)李观成先生。
“双炊糕的特点是:细、软、韧、香、甜。”李老先生用手指掰着双炊糕,向我们介绍其工艺和历史
捏一块双炊糕放在嘴里细嚼,口味香甜,糯米细腻软韧。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一块糕点,要经过十几道的工序才能完成呢。“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将糯米与铁砂一起炒制,这样做成的双炊糕才更香”,李老先生介绍说,之所以叫“白糖双炊糕”,是因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经过两番炊制而成。
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创于清朝光绪十四年,创始人李瑞庆系清末浙南一带糕点名师。如今,经营有双炊糕、面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等茶食糕点,先后获得过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温州知名商标等荣称。第三代传人李观成先生发扬“大同精神”,在口味和包装上不断出新。多少年来,前来温州、瑞安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者,都纷纷到李大同选购糕点,分赠亲友。
3长人馄饨
1930年前后,乐清人陈立标在市区铁井栏口经营馄饨,注重质量,馄饨皮薄,用碱得当,馅心新鲜,盖料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酒浸虾米等。所煮馄饨,汤清见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他个子很高,人称“长人馄饨”。
而且,在几十年以前,还有人一些在夜晚,冒着严寒,担着馄饨出来叫卖,过路的人因为有些饥饿,也想暖暖身子(馄饨也很便宜),所以就坐下来,尝尝鲜。就这样,十传百,百传千,长人馄饨就这样出了名。时间过得很快,现在几乎没有人在街上叫卖。只有在瑞安等地还有这样的风俗。现在,“长人馄饨”已经在温州打下基础,创建了品牌,并开了好几家分店!
4强泥蒜糕
吃过的人没说不好的,好就好在土得有特色。泥蒜是一种产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其貌不扬,泥蒜是当地渔民的叫法。要说清泥蒜的形状还真有点困难,反正海边的人可能都见过,对了,就象肥肥的蚯蚓。泥蒜,顾名思义,全身都是泥,要用力捣、踩,才能洗干净,这样说吧,一斤的活泥蒜也就能洗回一二两净物,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了。烦是烦了点,可这东西实在是鲜啊,鲜得人不知他味了,把它和糯米糕一炒,滑嫩鲜香,几乎不用咀嚼就顺着喉舌滑到胃里去了,等你回过味的时候,只有满口的鲜香了。
5番薯粉
薯粉:直至今日,我还没有吃到过有比洞头的带鱼番薯粉这样把海鲜和山土货结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带鱼是如此差异,却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纯朴和海带鱼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与火的奇异约会,使普通的东西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6棒棒鸡
棒棒鸡风味独特、做工精细、选料考究,是由原汁鸡汤加祖传配方精制而成,与世面上的所谓白斩鸡是有本质区别的。棒棒鸡根据传统制作工序加以现代的餐饮元素,使得做出的产品独具风格:麻、辣、鲜、香、甜一应俱全,口感好,真正色、香、味皆具,看之勾欲,食之回味,久品不厌。
7猪油糕
这其实是一个糯米团,把它摊成薄薄的,放在猪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时就可以吃了,吃时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着,猪油糕简单而古朴,为一代代的温州人所喜爱,它并没有象温州的其它小吃那样有那种特别通俗的“招牌”店,而是分散在各个简单而古朴的小巷里。
8灯盏糕
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现在,在温州比较有名的是“大王”灯盏糕和“扁头”灯盏糕,以鲍鱼为馅的是最贵的,最普通的就是萝卜丝馅的了,只见师傅先在一个大汤勺里铺一层面浆,用萝卜丝将汤勺填满,再盖上一层面浆。听师傅说那面浆是要恰到好处的,要看起来挺稀,明摆着溢到汤勺外面却流不下来。这样做完以后,再把汤勺伸到沸油底下,“兹啦”一声响,香气就冒出来了。光听着声音就让人直流口水了,更何况那香气;灯盏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翻过来了。把汤勺提起来,微颤几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灯盏糕就在半空中转了一个身,然后稳稳地落回到勺子里。这样高水准制成的灯盏糕,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肉馅则煞是爽口。
9楠溪麦饼
其实这种食品比较多见,把面粉和好,里面放入梅菜,肥猪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进炉中烤就可以了。温州永嘉的楠溪江的麦饼岩头和沙头的好吃些。做麦饼的师傅告诉我,和面、做陷、包的时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时间和火候都是十分讲究的,正是这一步步的精工细作才会有松脆弱、喷香的美味麦饼。
10鱼丸汤
作为沿海城市的温州,它的小吃中自然不会少了鱼制品,鱼丸和敲鱼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的了。温州的鱼丸不是圆形的,以鱼肉或海鳗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揉透,然后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吃的时候连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齿间溢满一股淡淡腥味的鱼鲜味道,用力一嚼,还会发现这“鱼丸”颇有劲道,弹性十足。温州大街小巷设有许多鱼丸店摊。1998年12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店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而敲鱼汤也可以说是温州的一道名菜了,它也是鱼去骨和面粉,不过要把它敲得很薄很薄的一张。吃时,把它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用加三丝(也就是萝卜丝之类的)煮,加醋,胡椒粉。吃起来不仅鲜,因为它是被反复敲打出来的,所以特别有劲道。这道菜应该是别的地方没有的,所以有机会去温州的话一定要尝尝这道名菜。
11白蛇烧饼
又名葱油熏酥烧饼。传说此饼的创制者是一位喜穿白衣的女子,因而称此饼为白蛇烧饼。白蛇烧饼以每50公斤面粉用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也很讲究,将猪肥膘肉切成条,加盐腌渍3天,切丁;甜酱瓜切丁;虾米浸酒后切末,加芝麻油拌匀。将面粉和水加熟猪油,揿成圆形皮子,裹入咸肉、甜酱瓜、虾米、葱等,包成饼生坯,取饴糖水刷在饼面上,撒上芝麻。待烧饼炉升温至约200℃时,将烧饼生坯贴在炉壁上,烘至饼呈淡黄色时,封住炉口,再焖烘约5分钟出炉。出炉的饼色呈淡黄色,入口酥化,酥松味香。
12县前汤圆
温州有名的县前汤团原名郑德大汤团,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相传至今,久盛不衰。那汤圆洁白晶莹、滑糯爽口、汤清香馨、入口即化。记得我在温州读书的时候,时常逃课偷跑到县前头去吃汤圆,至今想起还不禁使人莞然温.州人视吃汤团为吉祥,历来有汤团待客的风俗习惯。市区青年订婚要向亲友赠送汤团券,以示结缘志喜。华侨归国更视吃汤团为故乡情。县前汤团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麻心汤团香甜可口、擂沙汤团味醇爽口,鲜肉汤团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这3个品种最受人喜爱。1998年1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13鱼饼
温州鱼饼早在民国十年(1921)就已出名。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实专卖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人们称他为“鱼饼实”。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单独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
14江蟹生
江蟹是一个泛指,一般约定俗成的是瓯江中的梭子蟹,经过精劈分解,用醋、酱油、黄酒浸制或辅以其它密法原料,制浸时间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因此江蟹生的表面味道就是酸、甜、酱、鲜,蘸了芥末吃,就变成了鲜猛辛辣。我以为,江蟹生是瓯菜系最鲜之一道,在密法调料的浸制下,生的蟹肉果然味道新锐,鲜气逼人,只道是那永宁江,源龙泉溪一泓清流向东,流经南北雁荡山雄险奇峻的山区,沿江是树繁竹秀,清泉浅溪,幽谷铺云,石立风行,蟹便生于这条江上,蟹生瓯江。
15花蛤
为传统养殖贝类,宁德梅田花蛤以颗粒饱满、含沙质少而闻名海内外。福安溪尾是花蛤种苗生产基地,霞浦盐田花蛤亦久负盛名。温州的产量也很客观,不过这道菜给外地朋友点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不然很尴尬的……经常出来操外地口音的大叫:“服务员把你们经理叫过来,这个什么蚌的还有血,不烧怎么吃呀……”真是愕然呀……
【温州高粱肉】
相传创制于清代温州横井巷广进样腊味店。用猪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绍酒,精盐。经过摊晒,烘干而成。呈圆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匀、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16清明饼
在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在山区,则采清明草作饼。清明草,即绵菜,也叫“米菜”。学名叫“鼠曲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节,会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之糯米粉,以鲜笋、芥菜、肉丁为馅,制饼蒸熟而食。有的人家,从田间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后,先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饼,用两片香泡叶包裹,然后,在饭锅中或蒸笼中蒸熟即成,俗称“蒿饼”。在泰顺,先一日,以绵菜叶或蓬蒿和米粉,馅糖阿日馒头,谓之“蒸糍”。绵菜,色青具有韧性,不但好吃,且贮藏得久,有暖胃作用。清明日这天不举火,以冷食为果腹之物,这即古代为纪念介子推焚绵山取寒食之遗意。现在乐清城关,每当清明前后,街上便有清明饼在卖,味道很好!
【平阳炒粉干】
温州地摊小吃之一,多以粗粉干为多现在炒粉干,基本上以平阳细粉干为多粉干炒的时候加的配料不同,味道也随之不同。
17鸭舌
在温州食愈久,就知鸭舌的重要性,无舌不成席。却原来,温州也是水城,一条瓯江浩浩荡荡穿城注入东海,小河且是无数,据说早年,温州城就像威尼斯,城的主要街道是河,是活水的河,上世纪下半叶才将其信河、蝉河等等革命性地填起,遂成为城中主要大道,仍取名信河大道,蝉河大道。今在永昌堡,小河临街,或街临小河,风景依然,可见缩影。水城的温州就应该有大群的鸭子生活,当然我不说是鸭子的天堂。不过,我是未谋鸭面,惟在楠溪江见过数只悠游的番鸭。却也是,鸭子这禽,乃江湖隐士,喜芦荡与水泽。
18面类小吃
马蹄松
最早产于清雍正年间乐清白象地方,以形如马蹄得名。它以面粉和红糖作皮,馅入糖心和咸肉丁、红瓜丝、熟芝麻粉、桂花。边斜,五刀开口,用手下压露出糖心,贴在2000度高温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焖烘,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
薄饼
温州人有端午吃薄饼的风俗。制薄饼有一定难度,首先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搅匀后,抓在手中挂而不掉,将面糊往铁煎盘中的轻拖一圈,便烙出一张直径约21厘米、薄如绢帛的面片来。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香菇丝、绿豆牙、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卤而食
胶冻
以黄鱼胶或其他鱼类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千鱼胶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后冷却即成。吃时用刀开成小粒,用酱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调味。口感清凉、滑润。
油卵
以麻心或豆沙为馅的糯米粉团,外蘸白芝麻,然后油炸,熟时呈老黄色。形状似鸭蛋而略长、空心,因此叫油卵;也有用鲜猪肉和香菇等作馅,形似圆台乒乓球而稍大,名为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条起家的。
黄牛骨由于炖的时间长,肉和筋都很酥烂,浓香溢满腮帮。都说骨边肉特别香,这一整套的黄牛骨还因为配料讲究独特,所以芳香馥郁,入味特浓。牛骨配汤味道营养俱佳,尤其牛排口感纯正,入嘴香酥而不腻。1998年谢秉军,谢秉国兄弟俩在鳌江镇打出了‘平阳黄牛骨’的招牌,专门经营以黄牛为原材料制作的各种小吃,因为味道正宗很多客户慕名而来,如今天“平阳黄牛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成为温州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
温州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炒粉干
在温州,炒粉干算是最常见的小吃,街头小吃、排挡、餐馆或是酒店都可以看到炒粉干的身影。
矮人松糕
矮人松糕为温州有名的特产,因创制人谷进芳矮小而得名。此糕选用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腌渍了几天的猪臀肥肉丁,并配以上等桂花和白糖拌匀,炊熟成板,切成方块即可。
楠溪江麦饼
楠溪江麦饼的做法是把面粉和好,里面放入梅菜,肥猪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进炉中烤就可以了。和面、做陷、包的时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时间和火候都是十分讲究的,正是这一步步的精工细作才会有松脆弱、喷香的美味麦饼。
清明饼
温州民间,农村现仍保留农历一年到头都讲“吃”的习惯。如二月二,吃芥菜饭;三月,吃清明饼儿;清明节前,乡村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做饼。清明草俗称绵菜,清明季节,会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之糯米粉,馅以猪肉丁、笋丝、蒸熟而食。吃芥菜饭和清明饼都有清热解毒之效。
灯盏糕
温州小吃灯盏糕。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
猪油糕
猪油糕是把一个糯米团,摊成薄薄的,放在猪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时就可以吃了,吃时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着,猪油糕简单而古朴。
双炊糕
双炊糕是瑞安的特产,双炊糕的特点是:细、软、韧、香、甜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将糯米与铁砂一起炒制,这样做成的双炊糕才更香,之所以叫“白糖双炊糕”,是因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经过两番炊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