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原哪有灯展

太原灯展

张壁古堡看灯会。

地道元宵节的正确打开方式,从传统表演开始:开城门、选秀才、招婿、评书、快板、民歌、皮影、祈福。夜幕降临,张壁古堡灯会,为来客点花灯闹元宵!

张壁点灯

时间:2月11日 — 2月28日 18时地址:张壁古堡 • 南堡门

景区内更有姥姥院、电影院、豆腐坊、琉璃坊、射圃、爸爸去哪儿等主题院落在活动期间对外开放,呈现牛年盛景。

  浪漫灯组

时间:2月11日 — 2月28日8:00 - 22:00地址:张壁古堡 • 核心景区

票价:成人票:约40元/人;儿童/学生票:约20元/人提醒:儿童限制为年龄6周岁(含)-18周岁(含)(按生日计算年龄)(儿童身高1.2米(不含)以下免费)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限制为学生证。

  入园地址:张壁古堡入园处

平遥古城3D灯光秀恢复演出。

自2月25日起,3D灯光秀恢复演出。演出时间为每周五、六、日晚8点(遇雨、雪、不可抗力等因素停映),2月25日晚加演一场。演出地点为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

平遥古城开放迎薰门、小南门、下西门、上东门、下东门、北门为游客通道(上西门因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暂未开放)。

迎薰门(大南门)开放时间为8点至18点。

平遥古城景区实行“无预约不旅游”,游客可通过“平遥古城景区官方服务平台”预约门票。游客需持本人购票时录入的真实有效身份证明、健康码、行程码,在古城入口处消毒、测温,由工作人员查验各项信息后进入古城。

游客游览期间须全程自觉佩戴口罩,依次有序游览,提倡不聚集、分线路游览方式,游览过程中请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如遇高峰期,请服从景区工作人员指引。

平遥古城通票价:125/元。

榆次老城:逛新春庙会 看民俗表演。

榆次老城举办的2021榆次老城民俗中国年新春庙会将一直持续到2月28日(正月十七)。威风锣鼓、扭秧歌、划旱船、媒婆、猪八戒、二鬼摔跤、花伞、小毛驴等民俗表演将一一亮相,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19:00-21:00还将上演激情电音节。

平遥横坡村:赏民俗特色与现代气息大型灯展

在位于平遥古城南十五公里处、誉为平遥古城后花园的段村镇横坡村正上演具有民俗特色与现代气息的盛大灯展。夜晚,横坡古村灯火璀璨,宛若人间仙境。

尧庙景区:猜灯谜 学拓字 听民乐。

临汾尧都区尧庙景区正在举办猜灯谜、民乐表演以及写地书、掷投壶、拓印尧字体验活动,活动将持续到正月十五。

在景区东西两侧的尧字壁和尧典壁挂有红灯笼,猜谜者可取下谜面前往五凤楼售香处猜谜,猜中可免费领取祈福香及半价购买祈福牌,每位游客均有两次猜谜机会;游客可在五凤楼前棋盘广场免费体验水写地书、掷投壶、拓印尧字等活动;正月十五还将举办“汉风古韵·丝弦和鸣”民乐表演,上午10:00-11:30一场,下午2:30-3:30一场。

华门景区:各色民俗表演将精彩亮相。

正月十五下午3:00-4:00,临汾尧都区华门景区将举办独具特色的民俗节目展演,包含:舞龙《舞动中国龙》、腰鼓《好风光》、抖空竹《中国龙》、特技呼啦圈、民间伞头秧歌、空竹《三步舞》《龙鞭腾飞》、特技表演、秧歌《抬花轿》等。

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看主题灯展 品各地美食

吕梁汾阳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举办的贾家庄灯会将持续到正月二十五。贾家庄灯会在春节活动期间突出“民俗文化+革命主题”,将民俗文化游、革命题材等联系起来,主题灯组与各式花灯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让游客领略到灯会的精神震撼和精湛技艺。

而且,灯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名吃汇聚贾家庄,有秘制牛羊排、香港鸡蛋仔、韩国炒年糕、蒙古激情小串等,游客们可以大饱口福。

云丘山景区:还原经典元宵节活动营造氛围。

“今宵多欢聚 人间至味是团圆”作为云丘山景区今年元宵节的活动主题,通过还原经典的元宵节活动,如“赏花灯”“猜灯谜”“包元宵”“做花灯”“汉服体验”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丰富游客游玩及住宿体验,营造佳节氛围,延续春节文旅市场火爆的好势头。

今年,云丘山景区还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主要围绕“牛事连年,玩味儿云丘年”的活动主题,将“玩”贯彻到底。此外,还有“遇见财神”“福气加油站”“吃福饺交财运”、“爱情宣言”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来到云丘山景区打卡游览。

  如金温泉景区:赏璀璨灯光 看民俗表演

吕梁市交城县如金温泉景区推出的2021新春会将持续到正月十七,游客可在景区赏璀璨灯光,看民俗表演。届时,变脸、杂技、旱船、秧歌、跑毛驴、锣鼓、二鬼摔跤等数十种民俗绝艺将带游客寻找儿时的年味。景区还有年味十足的灯光秀,不仅有民俗花灯,还有7D极光、高空激光电音秀。

太原抱鼓巷新春彩灯大庙会。

景区营业时间:

1、1月17日—1月23日(试营业):营业时间:17:30---22:00。

2、1月24日—1月29日(初一至初六)营业时间:10:00--22:00。

3、1月30日—2月9日-(初七至正月十六)营业时间:17:30--22:00。

温馨提示:以上为白天场和夜场暂定营业时间,若调整,以景区实际情况为准。

  景区地址

  山西太原市小店区抱鼓巷(许坦东街16号)。

票价

成人票(预售票)29.9元。

成人票45元。

二、太原大型古城实景剧《又见平遥》9.25演出几点开始?演多久?

您好~

亲,太原大型古城实景剧《又见平遥》9.25号共有两场演出,分别是14点和20点各有一场。大麦网目前都有卖票,你可以放心购买,具体如下:

又见平遥

时间:常年 (2013.9.25号14:00,20:00均有演出)

场馆:又见平遥

状态: 预订

票价:150,398

购票点击:平遥古城实景剧 又见平遥

感谢您对大麦网的支持!

三、山西有什么独具特色的戏

山西戏曲

山西戏曲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剧种,居全国首位。山西地方剧种多达54个,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是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一脉相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早先,无论元杂剧、南戏文还是昆、弋、海、余四大声腔,在唱腔曲体的结构上,都属于长短句式的“联曲体”剧种,唯独梆子戏的曲体结构是有史以来首创的“两句式”“板腔体”剧种,而且,由于在全国同类剧种中产生最早,梆子戏的问世,就成为中国板腔体剧种的一大创举。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因起源于晋南蒲州(今永济县)而得名。它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剧目多达千余个。其唱腔慷慨激越而又委婉柔和,粗犷豪放而又细腻缠绵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浓厚的地方色彩,使蒲剧在晋南民间深受喜爱。

许多赞赏近代蒲剧及著名演员的谚语,至今也仍流传不衰:“宁误打夏收秋,不误广盛《藏舟》”;“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谚语里说的(孙)广盛,(王)存才,都是30年代红极一时的名旦。到了蒲剧艺术空前兴旺的20世纪50年代,不但整理改编出一大批传统剧目如《徐策跑城》、《麟骨床》等,更涌现出一批著名演员。五大蒲剧明星——阎逢春、王秀兰、张庆奎、筱月来、杨虎山联袂出演的戏剧电影《窦娥冤》,遍映大江南北,倍享美誉。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蒲剧艺术还体现在演员们的特技功夫上。阎逢春当年独创的“翎子功”,已被许多剧种演员推广承袭;80年代一批青年蒲剧演员们,又以传神的表演和精彩的水袖、椅子“双绝”等功夫获得戏剧“梅花奖”。

蒲州梆子传到晋中,与当地的秧歌及说唱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中路梆子。清朝同治以后,随着晋中地区的祁县、平遥、太谷汇兑业的发展,钱庄票号相继成立,经济更加繁荣,中路梆子也出现了新的生机。不少爱好戏曲的商贾东家,邀请驰名艺人到家中,优礼厚待,搬演戏文。一些文人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戏曲的创作,再加上诸多戏迷的闹票、打坐场的频繁演唱,使中路梆子的名气愈加响亮,开始流传到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颇受当地人喜爱,以后就以“晋剧”称名于世。晋剧从咸丰、同治年间开始,畅响不衰,盛事迭出。清道光之前,晋剧曾一度雄踞北京剧坛,以致成为山西的代表剧种。到30年代,也出了不少著名艺人和班社。

在晋剧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大批女演员占领了舞台,激昂奔放之风渐失,清新婉约之韵遂成特色。因而涌现出不少蜚声剧坛的女名角,如丁果仙、牛桂英、王爱爱等。其中人赠艺名“果子红”的丁果仙,是最负盛名的坤伶。漫长的舞台生涯中,她以不懈的努力和卓绝的才华,创立了“丁派”艺术,赋予了晋剧以超人的魅力,轰动京、津剧坛,赢得了“山西梆子须生大王”的美称,成为晋剧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宗匠。

近年来,山西省的晋剧名伶郭彩萍、田桂兰等,也身手不凡,相继荣获戏剧“梅花奖”。1992年10月,太原晋剧艺术交流团东渡日本访问,演出11场,场场爆满,盛况感人。郭彩萍还于1995年率团赴宝岛台湾演出,同样受到台湾观众的喜爱。

受蒲剧传播的影响,晋北产生了声腔激越,风格豪爽的北路梆子。明朝末年两次大规模移民,使大量晋南人迁居晋北。移民心恋故土,喜闻乡音,使蒲剧在晋北渐渐传播开来。在与当地语言和民间艺术的融合中,最终形成了以古代燕赵“慷慨悲歌”的边塞风骨遗绪为基本特色的北路梆子戏,其代表剧目《金水桥》在全国极负盛名。

上党梆子,起源于素有深厚戏曲传统的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晋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剧目《闯幽州》、《三关排宴》颇有影响。

与“四大梆子”相对而言,诸多山西地方小戏,则似繁花锦簇,更显瑰丽多姿。

上党落子和晋南眉户,是小剧种中的大剧。前者源于河北武安,后者经陕西眉、户二县传来,经百年流传,已在山西扎根落户。

受宗教文化影响的道情戏,有晋北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永济道情等。道情,本来是道教用来传 教布道的一种说唱形式,由古代的道歌发展而来,道具有渔鼓和筒板。大约在清代,道情这一说唱形式在融合当地民间艺术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为地方戏曲。

广泛流布于山西各地的秧歌戏,达16种之多。它们是由农村传唱的小曲儿、歌舞等踩街秧歌演变而来。民歌体的有“晋中秧歌”、“太原秧歌”、“沁源秧歌”;板腔体的有“壶关秧歌”、“襄垣秧歌”、“武乡秧歌”;丝弦伴奏的有“繁峙秧歌”;清唱的有“介休干板秧歌”。

“碗碗腔”剧种地因地域不同而风韵迥异,如“曲沃碗碗腔”,“孝义碗碗腔”。

至于地方性的其它小戏,二人台、小花戏、繁峙蹦蹦、耍孩儿、凤台小戏、蛤蟆翁、拉活戏、跳戏、河东线腔、上党皮簧等等,更是品种繁多,不胜枚举。

山西山多,自古交通不便,这本来是不利条件,然而,恰恰因此,山西也保留了许多古老剧种。如晋北的“赛戏”、又称“赛赛”;晋南的“锣鼓杂戏”;晋东南的“对子戏”。这类戏没有唱腔曲调,尚属于“吟诵体”戏剧,与古代村社故事社火相近,仍保留了“竹竿子”表演形态的村社百戏风貌。也有一些剧目是反映当地原始风情的。赛赛戏有出剧叫做《斩旱魃》,过去天旱祈雨敬神要演它,从台上演到台下,装扮旱魃的演员是光膀子,头戴羊肚巾,可以在食品摊上随便抓东西吃。摊贩们不以为嫌,反倒认为可以“利市”。最后戏再演回台上,表示斩了旱魃以后可以风调雨顺了。这类剧种,相当于剧史研究的“活化石”,在全国独一无二,极为珍贵。

顺便应该提到,与戏曲相关联,山西还有100多种民间舞蹈。它们同样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中鼓类舞有花鼓、转身鼓、扇鼓、威风锣鼓、迓鼓;秧歌舞有踢鼓子秧歌、凤秧歌、汾孝地秧歌,其它还有狮子舞、龙舞等等。远在先秦时期,太原一带就有“ 蚩尤戏”,舞者三五成群,头戴牛角,相抵作戏。在运城侯村发掘的汉墓中,也发现具有高度舞蹈价值的“百戏楼”模型,上面刻有男女歌舞伎相对作舞的图形。此外,在山西省境内发掘的唐代古墓中也可见到大量舞俑,元代永乐宫壁画上的舞童形象也十分动人。迄今为止,逢年过节,城市乡村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耍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打花鼓,舞狮子,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夺目,从中仍然可以看到山西民间舞蹈的旺盛景象。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山西运城地区农村土戏台上这幅楹联,是三晋戏剧繁荣的如实写照。《苏三起解》、《杀妻》、《西厢记》、《五台县令》、《斩花堂》、《风流父子》、《唢呐泪》、《山外来的媳妇》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佳品,连演不衰。全省140多个专业戏剧团体活跃在城乡各地,每年演出3万余场次;全省14所戏校成为戏曲“新晋军”崛起的大本营;连年举办的全省各种形式的调演、汇演,中青年演员评比,青年剧团调演、教学剧目汇报演出、“杏花奖”大赛等活动,使不同戏曲流派砥砺竞争,融化升华,涌现出一批批剧苑新秀。祖国大陆十次“梅花奖”评比演出,山西就曾有14名中青年演员获此梨园最高荣誉。戏剧界的专家们赞誉:山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真是“梅花”盛开的地方。

“梅花”盛开的山西,无愧为戏曲的摇篮。

四、太原莲花落的表演形式

所谓七件子乃是分执于两手的竹板,因其一手所执两片大竹板,一手所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所以俗称为“七件子”。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时,先打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颇合当地人的审美趣味。

提起太原较早的曲艺表演形式,似乎能让老太原人忆起的,也只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太原莲花落了。太原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由于太原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所以颇合当地人的口味,可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这种太原的“土特产”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五、山西《太原锣鼓》有哪些表演特点?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特点是阵容整齐,大气磅礴,所用乐器有大鼓、大铙、大钹,要求拍铙、击钹的两组人数对等。在曲式结构和打击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重章迭句、长短错落,像古诗词的句式结构,能给人以厚重紧凑,回环反复的印象。

演奏中常常使用急煞停顿。演奏徐缓时如潺潺流水,急骤时则似大浪奔腾;轻敲时鸾铃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音响、感情、表演交织融汇,引人入胜。

太原锣鼓常常把竞争引入演奏,分两队对垒进行。甲队一曲终了,乙队一曲开始,或两队同时开打。这种对台演奏,越打越来劲,越看越振奋,有时演奏长达五六个小时而不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