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的自然环境是什么?
内蒙古地轴主要由太古代的结晶岩、变质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经多次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东西横亘的阴山山脉。地轴以南主要属鄂尔多斯台拗,为一长期沉陷区,沉陷时期在中生代;其西部边缘在中生代发生褶皱,形成贺兰山等。
地轴以北主要属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以华力西运动为主要旋回,燕山运动使褶皱系再一次受到改造,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区内出露晚古生代地层,一般未变质或变质轻微。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盆地、额尔古纳河流域,属额尔古纳褶皱系。
内蒙古地处中温带大陆,水热条件较差,西部热量虽多,但降水稀少。气温自大兴安岭向东南、西南递增。低温区分布于大兴安岭中山地带,年均温低于-5~-3℃,是中国最冷地区之一,由此向东南随地势和纬度的降低,气温渐升,大兴安岭以西气温明显递增,由呼伦贝尔高原的-1~1℃至阿拉善盟的8~9℃。
冬季以大兴安岭地区最长,自9月下旬入冬,翌年5月上旬回春。其它地区冬季也在半年以上。夏季温凉短促,部分地区无夏季。7月均温全区变化在16~26℃,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内蒙古地处季风环流过渡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兴安岭山地和西辽河流域的南部山区,年降水量450毫米以上。内蒙古西部少于250毫米,阿拉善不到100毫米。
水文
内蒙古河川径流总量约400亿立方米。 内蒙古自治区有大小湖泊一千余个,是中国内陆湖泊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内蒙古的湖泊大多分布在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湖泊主要为风蚀湖,其次为构造湖,也有一部分牛轭湖。由于地下水补给稀少,河流、湖泊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湖泊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时水位上升、湖面扩大;其他季节水位下降,一些小湖甚至会干涸,沙漠地区常见这样的雨季湖。大多数湖泊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湖水通常很浅,在1.5米至4米之间。
二、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点
1、位置境域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千米;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
2、地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1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
3、地形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4、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5、水文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有258条。
扩展资料:
内蒙古的地理环境:
1、森林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
2、植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
3、动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有兽类24科114种,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1科365种,占全国鸟类1186种的31%。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
4、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