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包括那些项目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这其中,既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扩展资料

方式:

1、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2、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3、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4、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扶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扶贫工程

扶贫政策有哪些项目

1、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2、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3、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4、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5、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6、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7、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8、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请回答旅游促进扶贫主要有五种方式?

旅游促进扶贫主要有以下5种方式:

1、旅游规划向扶贫倾斜。

在实际旅游扶贫中,很多地区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都有着重向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向倾斜。并且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帮扶途径、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做出详细计划。

2、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本设施。

乡村旅游扶贫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是花了大力气去执行的。比如乡村道路、水电网、农田灌溉设施、农产品物流设施、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3、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产业的融合。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有效载体,是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举足轻重,已成为继交通、住宿、餐饮之后的拉动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4、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的融合。

乡村旅游可以和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帮助农民向职业农民和服务业转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也要用现代的理念传承和保护乡土风情,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将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统一起来,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村镇。

5、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的融合。

将传统农业中的农业生产活动融入到乡村旅游中,比如灌溉、收割、采摘等农事活动,让游客体验农业劳作,充分融入到乡村生活中。

景区带动型扶贫:

主要是利用周边优势景区带动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借助周边已经发展成熟、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景区,与其联合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地区脱贫。

重点利用重点景区辐射效应,通过吸纳剩余劳动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旅游接待等方式,促进景区周边贫困村脱贫致富。坚持以民宿发展为引领,组织开展“民宿走进”活动,搭建增收脱贫新平台。

依托优美山水资源,注重推动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拉动游客增长,力促群众增收。

消费帮扶开展哪三专项活动

消费帮扶开展的三专项活动是扶贫专馆、专区、专柜。

扶贫专馆:在现有的商业业态中设立一种易于识别的专馆来销售扶贫产品。

扶贫专区:线上线下商贸流通企业,在自己现有的商业业态中设立专门区域销售扶贫产品。

扶贫专柜:利用现有的智能柜、无人售货机等新型的零售方式,把扶贫产品最近距离的贴近到消费者身边。

通过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建设,解决城镇“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问题,可以满足城镇居民对贫困地区优质、绿色、安全农畜产品的需求,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消费帮扶拓展:

消费帮扶,即消费扶贫,意思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消费帮扶的方法:

1、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

2、大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3、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4、大力促进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以上内容参考: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阿拉善盟推进消费扶贫“三专”建设工作》

国家扶贫项目有哪些

我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这其中,既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扩展资料:

扶贫项目资金申报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一)规划先行、择优立项。按照“纲要—>规划—>项目申报—>下达立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下达项目资金计划—>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未列入规划和项目库的扶贫项目,一般不安排扶贫资金。

(二)逐级申报、分级管理。坚持扶贫项目到村到户的原则,明确扶贫项目申报流程为:

1、产业化扶贫项目和国家及省级扶贫试点项目。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涉及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的扶贫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确定的扶贫试点项目,均由项目实施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立项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通过,报市(州、地)扶贫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后,择优推荐上报省扶贫办。

省扶贫办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评审、竞争入围,完成立项审批。

2、乡镇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省、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规划建设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及其它扶贫项目,由项目实施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项目立项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市(州、地)扶贫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立项审批,同时报省扶贫办备案确认。

3、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其中,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农村新增劳动力开展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培训,初级技工(含专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及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均由县申报,经州报省审批。

产业化技能培训项目,主要围绕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等产业化扶贫项目和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农户(单位),由县申报,经州审批后,报省扶贫办备案;

4、信贷扶贫项目。包括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项目贷款贴息。小额信贷贴息资金主要集中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定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及非重点县的贫困村农户,围绕草地生态畜牧、蔬菜、油茶、果药竹等产业化扶贫项目发展生产。

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由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达的年度全省规模计划,向各市(州、地)下达指导性计划。各县(市、区、特区)扶贫部门按规定程序逐级推报贴息项目,经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共同审查同意后,逐级下达和拨付资金到县财政,再由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5、社会帮扶项目。由项目所在地乡镇党委政府提出项目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通过,报市(州、地)扶贫办汇总综合平衡,并与对口帮扶城市共同研究审批后,报省扶贫办备案。

参考资料:人民网-我国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