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有什么植物
金露梅、羊茅、珠芽蓼、高山松、乔松
1、金露梅。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西藏。生山坡草地、砾石坡、灌丛及林缘。
2、羊茅。
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中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山东及安徽山区也有分布。
3、珠芽蓼。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蒙古、高加索、哈萨克斯坦、印度、欧洲及北美;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西北及西南。生长于海拔1200-5100米的山坡林下、高山或亚高山草甸。
4、高山松。
地理分布北接油松分布区的南缘(四川西北部、青海南部),南依云南松的北界(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部)。
5、乔松。
是松科松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缅甸、锡金、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600米至3,300米的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藏高原植物
二、高原特有植物-青稞
一、青稞介绍
青稞起源于东方栽培大麦,在4500年前到3500年前,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和尼泊尔进入西藏南部。在进入西藏后,大麦种群规模出现了持续2000年的极速下降。这表明,从距今4500年至2500年间,青稞不断受到自然选择,驯化和栽培,把野生普通大麦培育成了青稞,并成为当地人民的粮食和马饲料。青稞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西周以前(公元前1100年),以六棱大麦为主,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西北干旱沙漠地区。
大麦类型包括二棱皮大麦、二棱裸大麦、六棱皮大麦、六棱裸大麦(即青稞),在古代大麦刚传入西藏的时候,其实是都存在的,只有六棱裸大麦被大量种植了。因为青稞喜温凉气候,在低温条件下不仅能发芽生长,苗期能经受-10℃左右的低温,可以生长在海拔为4000-5000m的高原地区;生育期短,一般仅110—135天(冬小麦220-270天,春小麦100天);穗粒数多,意味着高产和丰收;而且收获后脱粒中容易脱掉外皮,容易加工食用。因而青稞成为青藏高原最具优势的粮食作物,也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和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
二、青稞价值
据《本草拾遗》:青稞能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记载,性平、味咸,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具有补脾养胃、益气止泻、壮筋益力、除湿发汗的功效,适合脾胃气虚、倦怠无力、腹泻便溏者食用,无所忌讳。
青稞具有高蛋白质、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其蛋白质含量为6.35-21.00%,高于小麦、水稻、玉米。淀粉含量为40.54-67.68%,普遍含有74-78%支链淀粉。粗脂肪为1.18-3.09%,高于小麦和水稻;可溶性纤维和总纤维含量均高于其它谷类作物。最重要的是,青稞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5.25%,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优良品种藏地金稞β-葡聚糖含量可达8.6%。β-葡聚糖通过减少肠道粘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和间接抑制致癌微生物作用来预防结肠癌;通过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合成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
三、青稞产品
青稞是中国藏区居民主要食粮、燃料和牲畜饲料,而且也是啤酒、医药和保健品生产的原料。西藏四宝之首糌粑(青稞炒面),青稞麦片粥、米花、面包和馍馍或磨粉制成糕点等都是藏族的食物。青稞纤维含量很高,能有效增加肠胃蠕动功能,适合作为养生,减肥类,因而相关产品如青稞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速食面,青稞奶茶等系列大众化食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青稞酒也是藏区饮用最多的酒,香醇可口,分为非蒸馏型的传统坛装青稞咂酒、瓶装青稞咂酒和蒸馏型的高酒度青稞白酒、低酒度的青稞烤酒.
三、青藏高原植物的植物种类和地理
整个青藏高原区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据粗略估计高等种子植物可达10,000种左右,如果把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除外也有约8,000种之多。但是高原内部的生态条件差异悬殊,植物种类数量的区域变化也十分显著。如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自山麓河谷至高山顶部具有从山地亚热带至高山寒冻风化带的各种类型的植被,是世界上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区域,高等植物种类在5,000种以上。
而在高原腹地,具有大陆性寒旱化的高原气候,植物种类急剧减少,如羌塘高原具有的高等种子植物不及400种,再伸进到高原西北的昆仑山区,生态条件更加严酷,所采到的植物种类也只有百余种。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虽然海拔高度低至3,000米上下,但气候极端干旱,盆地内种子植物约300种,加上周围山地,种类可在400种以上,至于新疆和西藏交界的阿克赛钦和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则出现大面积裸露的无植被地段,所能找到的植物种类就更少了。可见,整个高原地区植物种类的数量是东南多、西北少,呈现出明显递减的变化趋势。 在高原内部则以青藏高原成分占支配地位,它有着年轻的、独立发展的历史,有许多种、属是在高原强烈隆升过程中逐渐适应于寒冷干旱的生态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植物如小蒿草、紫花针茅、固沙草、西藏蒿、垫状驼绒藜等。高原的西北部和柴达木盆地等干旱区域则以亚洲中部荒漠成分为主,如驼绒藜、膜果麻黄、合头草、蒿叶猪毛菜、沙生针茅等。典型的温带和高山成分如金露梅、羊茅、珠芽蓼等在高原上分布比较广泛,常为高山灌丛和草甸的组成成分。
因此,在植物区系上整个青藏高原区除其南缘可划归古热带植物区外,绝大部分都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其东南部属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属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的范围,而高原内部腹地则是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
四、西藏特有的植物有哪些
不少人认为西藏地势高亢,气候酷寒,可能是不毛之地。但事实上,西藏是一个巨大的植物王国,有高等植物5
000多种。西藏的科、属、种数分别占全国的32.9%.
38%.
18%,其种类之丰富,在我国除华南、西南一些省份外,其余大部分省区均有所不及。
维管束植物中的各个门类、蕨类、裸子植物、双子叶被子植物、单子叶被子植物在西藏均有分布,而且几乎亚洲各气候带的植物均有分布。喜马拉雅山南翼的墨脱、察隅等地,被人们誉为“西藏的江南”、“西藏的西双版纳”。在海拔1
200米以下地带,发育着雨林、季雨林,有典型的热带科属如橄榄科、肉豆蔻科、藤黄科、番荔枝科、使君子科以及只有在热带才可见到的巨大藤本(如省藤)和种类繁多的附生植物。野生的香蕉、芭蕉随处可见,热带才有的咖啡在国内其他省份需要引种,而这里却有两个野生种。海拔1
200-3
200米属于亚热带,分布着郁郁葱葱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植物为建群科和优势科;海拔3
200-4
200米是针叶带,多种冷杉、云杉组成大面积的森林;海拔4
200米以土为高山灌丛草甸,在这一带有众多的高山花卉植物,每当盛夏时节,百花竞放,色彩斑斓,与雪山交相辉映。尤以杜鹃花、报春花属植物特别丰富。西藏有杜鹃花属168种,报春花112种。地域辽阔的高原上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组成了高山草甸、高山草原以及高山荒漠化草原。在西藏的北部和西北部,甚至有荒漠地区的植物分布,如藜科的碱蓬、岩毛菜属等植物。在4
800-5
200米的地带,为高山永久积雪带下缘,连续植被带以上,气候极端寒冷,生长季节很短,在此环境下,一般说来植物已很难生长。而西藏的这一地带仍有400余种植物,在冰水侵蚀的局部湿润地区和大的岩石下顽强地生长。这些植物在2-3个月甚至几十天内即完成了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西藏大面积各种类型的森林和草原,是发展林业、畜牧业的基础,在西藏经济建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西藏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波密的云杉林,每公顷蓄积量达2
000立方米,生物量达l
200吨。西藏草场的牧草虽然产量低,但草质较好,营养成分高,粗蛋白质等的含量均高于内蒙古草原的牧区。西藏另一类重要的植物是药用植物资源。藏族对植物的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1835年,帝玛尔·丹增彭措等人完成昀《晶珠本草》-书,已收载了药草1
006种。藏药的原植物很多是生于西藏及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特有植物。藏药的有效性和特有性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五、青海高原的植物有哪些?
1、青稞
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3500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
2、小麦
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
3、豌豆
中国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等地区。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江西等多个省区。豌豆原产地中海和中亚细亚地区,主要散布在亚洲和欧洲。
4、马铃薯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5、油菜
又名油麻菜籽,麻油菜籽等。欧洲油菜目前主要被当作油料作物,有的时候也被当作动物饲料来使用。在油料作物种植中,欧洲油菜已跃居第二 ( 仅次于大豆) 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高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