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要给外地人介绍黔西南的美食,你会推荐什么?
舌尖上的黔西南美食,吃货编给大家上菜黔西南美食之最“慢热”:兴义烤鸭
兴义烤鸭是黔西南著名的特色美食。它与传统烤鸭的不同之处,是先将鸭子放入砂锅中煮,到六成熟时再慢慢地烤,这样做出来的烤鸭皮脆肉嫩、味道鲜美,色香味俱全。烤好的鸭子还能切成小块,蘸着不同味型的酱料,口味也不尽相同。
黔西南美食之最反常:邹记鸡肉汤圆
顾名思义,鸡肉汤圆是利用鸡汤炖出来的汤圆。它与一般清汤水煮的汤圆味道大相径庭,汤十分鲜美营养,加上包了鸡肉的汤圆更是美味,堪称“黔西南地区一绝”。
黔西南美食之最“逆袭”:舒记“杠子面”
舒记“杠子面”是黔西南著名的面食类美食。它综合了面条的做法而独创出压面条、切面条的步骤,使面条十分细腻、有劲道,煮出来的面也别具风格,深受黔西南群众、外地游客喜爱。
黔西南美食之最“无味”:刘家羊肉粉
刘家牛肉粉在黔西南十分出名。它在粉中加入特制的辣酱,使羊肉粉的味道别具一格,吸引不少游客品尝。而且,刘家羊肉粉的羊肉经处理后无臊味,反而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加入一些羊肚、羊肠、香菜等调料,味道会更鲜美。
黔西南美食之最解暑:红油凉剪粉
红油凉剪粉是非常适合在夏季吃的黔西南特色美食之一,当地人也称为红油凉卷粉。主要利用大米与一些配料制作而成,可替代米饭。炎炎夏日,吃一碗清爽的红油凉剪粉,顿时使人胃口大增,还能解暑,可谓一举两得。
黔西南美食之最多元:安龙丝娃娃
安龙丝娃娃是黔西南著名的特色美食,已有近50年历史。吃起来方便快捷,而且物美价廉、味道鲜美,颇受当地百姓喜爱。配上一碗特制、色香味俱全的汤,更使人胃口大增。
黔西南美食之最“心软”:贞丰糯米饭
贞丰糯米饭是利用糯米制成米饭,再配以一些肉类、蔬菜做成的风味小吃,已有近百年历史。整道小吃色香味俱全,米十分软糯、味道爽口,备受黔西南人及外来游客喜爱。
黔西南美食之最开胃:兴义泡萝卜
兴义泡萝卜是一种味道十分独特的风味小吃。虽然原料、做法都很简单,味道却非常好,可称得上是一道物廉价美又开胃的特色美食。平时,兴义泡萝卜可直接当成零食吃,酸酸甜甜十分爽口;在餐桌上,也可当成一道下饭菜肴,有助于开胃健脾。
二、贵州省黔西南地区的一些风俗大神们帮帮忙
兴义风俗 查白歌节 流行地区: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及周围10多个县乃至云南、广西部分地区 节庆时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节日内容:节前家家都要拆洗衣服和被帐,并挂在村寨的前后,意为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到了节日期间,未婚的青年都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带上定情信物,赶到查白寨周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忠贞不渝的爱情。白天大家一起在歌场赛歌,晚上则要到住户的院中或屋里唱,主人再拿出“花米饭”(即五色糯米饭)和“茶水”(实为米酒),一起吃山泉水大锅炖猪肉或狗肉的汤锅。 节庆起源:相传古时的黔西南,一位青年——查郎从虎口中解救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白妹,两人暗生情愫,私订终身。不料,山官贪图白妹的美色,在众奸计无法得逞的情况下,逼死查郎。白妹一怒之下,烧山官府邸,烧死了山官,后白妹投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对有情人,从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用作山寨名——查白寨,定白妹离世的那一天为节,设查郎射虎之地为歌场,以歌声纪念两人纯洁美好的爱情。 苗族跳花坡 节庆特色:节日那天,高高的“花树”披红带彩立于旷野场地中央,花树下设方桌 置放香烟、香茶、美酒、芦笙等物品,并以花树为中心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参加跳花的,不仅是当地的苗族群众,方圆几十里乃至百里外的以苗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群众也有不少人盛装前来跳花、观光。 节庆地点:织金 节庆时间: 不定 毛杉树歌节 节庆特色:布依族青年男女在此相距,唱歌丢花包,拍线球,吹木叶,弹月琴,舞龙,舞狮,用各种方式向一种人传送爱慕之情。 节庆地点:安龙县德卧镇 节庆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干洞情歌节 节庆特色:与查白、毛杉树歌节相近。 节庆地点:晴隆县干洞 节庆时间: 清明节翌日 六月六歌节 节庆特色:舞龙、舞狮 节庆地点:贞丰县三岔河 节庆时间:农历六月初六 兴义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