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有什么风俗人情?

各地春节习俗——广西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担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散。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汝城有什么特产没

汝城奈李汝城气候非常适宜奈李的生长,奈李分青奈与花奈两个品系,以青奈栽培最广。奈李树势强挺,树冠开张。果呈心脏形,平均果重60.3克,最大的97克。肉质松脆,味纯甜爽,清香持久。8月上旬成熟上市,为晚熟良种。 汝城早熟梨“汝城早熟梨”产于位居湘粤赣三省交界外的国家生态示范县――汝城县,这里森林覆盖率高,海拔差异大(150―1500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越,是发展南方早熟梨的好地方。现在全县有“汝城早熟梨”2.8万亩,挂果1.2万亩,年产10000吨。3年可建成5万亩的生产基地,成为面向粤、港市场和沿海大中城市的理想早熟梨供货基地。 汝城板鸭“汝城板鸭”历史修久,县志记载有200多年历史。它肉质细嫩,香味可口,肥瘦适宜,食而不腻,不用调味,蒸熟即可食用,有独特的风味,是港澳市场久享盛誉的传统名牌产品。1983年湖南省农业厅举办全省板鸭品评,汝城板鸭名列第一。制作方法 汝城板鸭由汝城麻鸭精制而成。要求形如叶,色如雪,无然腊味,浓香扑鼻。 汝城玉兰片汝城玉兰片的生产技术始创于明末清初。其色泽蜡黄、半透明,形状似玉 兰花的花瓣,因此得名“玉兰片”。按玉兰片质量区分,“宝尖”最佳,“冬片”次之,“桃片”第三,“春花” 为下。它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糖等多种 营养物质。工艺:它是利用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嫩冬笋、春笋,经蒸煮、切片、熏磺、焙干等工序精细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级笋干。由于玉兰片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 所以不久就成为湖南农村农家都会加工的一门副业了。每年十一月开始收笋加工,翌年春末结束。农民从竹山上挖来鲜笋,将鲜笋的根部切齐,放入大木甑内蒸熟,然后取出冷却,剥掉笋壳,把笋肉切成薄片,再放到蔑塔内,加以适当的温度进行烘焙,直到烘得黄松松、又硬又脆为止。 汝城白毛茶中国罕见珍贵的大叶多毛野生茶。分布在汝城县东岭乡一带高山之中。最高的茶树高6米,最长的茶叶27.8公分,宽11.1公分。汝城白毛茶叶大,白毫特多,叶芽粗壮。泡茶时茶叶在水中叶芽紧结,亭亭玉立,久泡不沉。冲泡后茶液色泽红润浓鲜,芳香自然,饮后喉底回润。汝城白毛茶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化验鉴定,这种白毛茶含茶多酚29.83%,儿茶素12.84%,氨基酸43.86mg/g,咖啡4.27%,茶红素14.40%,茶黄素1.445%。以白毛茶加工而成的红碎茶,滋味浓强,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花红素、茶黄素含量高,是优良的红茶品种。 汝城花豆花豆又名多花花豆,别名又叫祛湿豆、荷包豆、红花菜豆、龙爪豆、大白芸豆、看花豆、雪山豆等,因种子褐红色间白色花斑,俗称花豆,迄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属罗霄山脉一年生藤蔓作物,100g干豆粒含水9.8―13%,淀汾含量58―63%,蛋白质含量17.3%―18.1%,维生素B10.56毫克,维生素B20.14毫克,钙139毫克,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高淀粉高蛋白质无脂肪的保健食品,具有健脾壮肾、增强食欲、抗风湿的作用,对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有食疗作用,最为神奇的是花豆能把各种肉类中的脂肪降低,实为神奇的煲汤佳品,在民间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 汝城香菇“汝城香菇”主产于汝城的集龙、益将、热水、南洞、三江口等山区乡镇。这里气候湿润、土质疏松、山深林密特别适宜香菇生长,出产的野香菇,个大、肉厚、色深、味浓,是地地道道的汝城“老土”。怪不得,1996年一位来汝城投资的台商边品香菇边情不自禁地称赞:“我尝过祖国大江南北的香菇,但论质地,论味道,都比不上汝城香菇。”“汝城香菇”,因其呈黑色,伞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黑美食伞”。做为一种地方土产,更是名声在外。早在明朝中后期,在广东的韶州(今韶关)、广州和江西的崇义、赣州等地便设立了销售网点,在汝城的农贸市场设有专门摊位,并且一度远销港澳和欧美市场。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的特色

你好!郴州汝城的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汝城的温泉也是非常有名,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另外,最有特色的是汝城的土特产,由于森林资源丰富,基本上受到的污染很少,当地的农产品都是天然,环保,无污染的 ,很有名的有奈李,姜,梨 ,桔子,腊肉,等等!这些都是去汝城必须要买的手信哟!希望能帮到你!

汝城的节日习俗

汝城的节日习俗

婚姻-文定-行聘 -迎娶

俗称大定。先由媒人说合男女两家父母,如双方同意,即可行“文定”礼。通常是男家备礼银礼肉若干,附上一幅“求帖”,送至女家。女家则朋一幅红帖,写上女子出生年、月、日 、时,回送男家。此帖名“庚帖”。也有至迎亲之日“庚帖”由女子亲身带至男家的。汝城有吵新娘的习惯,常常捉住新郎新娘到一起“碰额头”,或者用炱煤给新郎新娘抹黑脸,或者以竹木筒灌水注射到新郎新娘脸上、身上或床铺上,以种种恶作剧来逗乐。新郎新娘遇上这种情况,不能翻脸生气,只能设法躲避。平日人缘越好,就吵得越热闹。娶再醮妇及抱童养媳,礼仪则极为简单。

2.寿诞

汝城计算年龄,习惯多用虚岁,人一降生即称一岁,过年即称两岁,因而寿庆重一轻十,即除一岁外,其他若十一、二十一、……八十一、九十一称为“大生日”,而二十、三十……八十、九十则称为“齐寿”,此外的生日则称为“小生日”。大生日则大庆,“齐寿”则小庆,小生日则只是吃对圆蛋,不搞寿庆。做生日庆寿,一般是五十一以上,愈老则愈隆重。寿诞之日,亲友族邻即备礼前来庆贺(一般不发请柬),如果因家庭经济条件或其他原因不打算设酒宴大庆的,便事前向亲友婉辞,但至亲姻眷则是难以辞脱的。寿礼一般是鸡、鸭、肉、蛋、糍、酒等,有的还要加上衣、帽、布疋。富有之家,也有送寿屏、寿彩、寿桃、寿面的。机关单位则送寿屏加上红包作寿仪。80年代起,不兴送寿桃、寿面,但有送生日蛋糕的。

3.丧葬

父母到了垂暮之年,子女便要为父母备好寿具(棺材)、寿衣。备寿具必须在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个日子,俗谓“大空亡日”,然不定年期。制寿衣必须有亲生儿女及儿媳参加。

 父母到了弥留之际,如系父亲则须将其卧榻移至厅堂,母亲则仍留内室。凡在家子女,必须终日守候,不敢远离;在外子女亦须尽速返家,守于榻前,以尽送终之礼。

汝城有哪些可以拿出来表演的民俗

汝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民族语言方面有汝城话和瑶、畲、壮、苗、回等少数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方面有传说、故事、口头文学、歌谣、谚语、谜语;民间美术方面有绘画、雕刻、雕塑、建筑、剪纸;民间音乐有唢呐、锣鼓牌子曲、山歌、口传民歌;戏曲有祁剧、鬼脑班;民间舞蹈有香火龙、庙会仪礼舞。

香火龙

香火龙是最具汝城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它是老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祛邪消灾,而在每年正月初二至元宵节期间择吉日的夜晚举行的舞龙活动。香火龙制作复杂,费工费时,造型别致。龙头高昂,龙眼突出,龙角斜翘,龙口大开,龙牙尖利,龙舌前伸,龙须冉冉下垂,龙长八九十米,重二、三千斤,需一百多位青壮年才能舞得动。香火龙作为一种凝聚民心,传承文化的文化遗产,2008年6月被国务院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汝城县的介绍

汝城县,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有“毗连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称。汝城森林覆盖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境内的热水温泉是华南地区“流量最大、水温最高、水质最好、面积最广”的天然热泉,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福泉山庄;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南岭植物王国”12。全县辖9个乡10个镇,总面积为2401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2013年)。2015年,汝城县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5乡9镇。3汝城自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置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汝城香火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学家周敦颐在此著就《爱莲说》等名篇。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汝城养育了朱良才、李涛两位开国上将及宋裕和等革命家,被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游击区和第一批井冈山老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