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美国——Colorado
前往落基山毕业旅行,是我和欧君子之约的一部分。这里面也有我的小私心,先前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踏足世界四大山脉。2017年的西藏之旅,让我迈出了第一步,从拉萨自驾到阿里,夜宿珠峰大本营,海拔最高升至6k米以上,一路上精彩至极。此次有机会到北美,自然想登上雄伟的落基山,一览美洲绝美的自然景观。好在欧也是同道中人,一拍即合。
在路上,我经常感到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每次旅行都乐在其中,而后又回味无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同行人合拍:目标一致,不拘小节,不怕吃苦,有一颗大心脏,能适应旅程中各种变化和意外情况。是所谓同道中人也。毕竟出来玩,感受到乐趣才是目的,其他的都可以让路,这条感受可以用《七个习惯》中的‘’以终为始‘’来解释。欧自然是同道中人,我们虽无长途同游经历,但我能判断出他是一个目标明确,亦能随遇而安之人。
所谓好事多磨,由于送机的朋友迟到了,我们没赶上早班飞机,没想到第一个考验来得如此之快。沮丧之余,我们迅速调整心态,这是旅行中应有的状态。
科罗拉多州是美国西部的一州,位于落基山脉东侧,也是美国海拔最高的一州。与传统中的西部—大片荒漠、戈壁滩、牛仔文化不同,科州的自然景观丰富,境内有许多国家公园及保护区,拥有崇山峻岭、巨大沙丘、深邃峡谷、高山密林等等截然不同的地理景致。
之前行程只是一个大概轮廓,我借此机会,花费两个多小时,完成了详细的Colorado行程攻略,细化到每天去几个地点、每个时间段做什么、不同地点间的车程,而且根据不同景点的特点和观赏时间,选用最佳路线。毕竟时间由6天压缩到了5天,为了不影响既定计划,路上必须紧锣密鼓,不容耽搁。
以首府丹佛为起点,本次环游自驾将途经科泉市、大沙丘国家公园、从独立山口穿过4000多米的阿尔伯特峰抵达阿斯本,至温泉乡格林伍德斯普林斯、冬季滑雪胜地范尔、落基山国家公园、柯林斯堡,最后回到丹佛。
有了前车之鉴,第二天早上,直接Uber。不想,好事继续多磨,飞机延误四个多小时,赶到丹佛时,已然是中午了。
做为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因位于海拔一英里高,又有“一英里高城”(The Mile High City)的称呼。除了拥有落基山脉美景相伴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城内拥有许多公园、艺术中心和街区,整个城市的氛围轻松、活泼又优雅,是展开科罗拉多自驾行、认识美国中西部另一面的绝佳起点。丹佛的啤酒颇有名气,但与自驾的我基本无缘了。
路上跟欧商议,我们均认同略过城市景点,直奔自然主题。所以,原先规划好的丹佛艺术博物馆、科罗拉多艺术大厦,暂时无缘了。
在租租车订了一个七座SUV,下飞机去Avis取了车,是一辆雪佛莱Traverse,威武霸气。
第一次在国外驾驶,还有点小兴奋。
樱桃溪购物中心(Cherry Creek Shopping Center)位于丹佛十六商业街东南4英里,由数个知名购物商城如梅西百货(Macy’s)、诺德斯特姆百货公司(Nordstrom)等串连成大型购物商圈。
我们先去樱桃溪购物中心吃了希腊午餐,而后为了买户外手表,辗转几个地方。最后在一专业连锁户外店Rein,买到了顶级户外品牌Garmin。美国的户外店琳琅满目,装饰搭配户外效果,令人欣喜。店里有一售货员小哥,竟然是因为喜欢丹佛的山景,从华盛顿特意搬到了丹佛。可以看出户外活动在美国的流行程度,俨然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天色已经不早了,两个大男孩,各配一个户外玩具,随即上路。
(一)
科泉市(Colorado Springs)位于丹佛南方,清净的空气使得科泉市曾拿下美国最健康城市的头衔,美国国家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就位于此地,足见这里的生活质量。也因此,这里是深受美国人喜爱的度假胜地。
抵达科泉市派克峰时,景区已经关门,我们旋即赶往罗德莫尔七瀑布。不料赶到时,也已经临近日落,而且天已经下起了小雨。没想到这里竟是一个美丽又安静的小镇。我们冒着小雨,穿过了一个酒店,最后还是没能赶到七瀑布。遗憾之余,也有意外的惊喜,这家酒店档次较高,应该是一个高端度假酒店,内部有一个湖,映着日落斜阳,独具美感。
今天的亮点当属晚餐了。从酒店出来,有一个颇有品味的餐厅。在欧的建议下,我们点了最贵的菜品——牛排。其味道的确没让我们失望,尤其是配菜菠菜,相当惊艳,厨师做成了菠菜泥,入口香滑,口味绝佳。
临走前有一个小插曲,来时服务员告知可以免费停车,不料走时我们还是支付了费用。本着对信用社会的信任,我们上前与服务小哥沟通,小哥一脸疑问,虽无法解释,也没做过多辩解,自掏腰包给我们退还了费用。不得不说,小哥掏钱的姿势还是很帅的。
享用完美食,收好dollar,我们满足地赶往订好的downtown酒店,准备迎接明日行程。
(二)
第二天一早赶往众神花园(Garden of the Gods)。
众神花园,实际上与神或神话都没关系。1859年,两位测量员在丹佛附近,探索建立一座科罗拉多小镇。当他们发现一片砂岩地层时,一人提议将其作为啤酒之都,另一人应声附和道,‘’啤酒花园,众神驻足之地‘’。自此以后,此地便得名‘’众神花园‘’。想来颇有几分荒谬。
名称虽略显浮夸,景色倒是实实在在的。独特的红色砂岩地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岩石景观。花园有镇园双宝:状似两只骆驼的骆驼之吻(Kissing Camels),与有如巨人头颅重达700吨的平衡石(Balanced Rock)。花园内有许多巨岩可以进行攀岩活动,可称得上是攀岩爱好者天堂。1971年,它被指定为国家自然地标。由于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吸引了超过200万人次,使其成为城市中访问量最大的公园。
美国公园的服务设施完善,游客中心有关于景点的详细介绍。我们在观赏一圈后,向着景区进发。
景区不算小,考虑到时间关系,我们浅尝辄止,沿着核心景区转了个小圈。沿途的确看到不少攀岩者,有的高度令人心惊胆颤。
时至正午,我们告别众神花园,赶往花园后方的派克峰。
派克峰 (Pikes Peak) 海拔 4,302 米,坐落在落基山脉,是美国最知名的峰顶之一。它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曾经是尤特印第安人的家园,还曾是更早期的克洛维斯文化发源地。(根据派克峰官方网站介绍,克洛维斯文化由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登上大陆的早期人群创建)
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驱车冲向云霄。沿途散落着不少观景点,它们或为湖泊,或为丛林,或为仰望山峰的最佳取景点。由于后面行程美景众多,我们不采路边野花,直奔峰顶。午后的日光,将天空照射得透亮,借云层展现出壮硕的身影,到达车内时,仍带着几分温热。
停车场离峰顶仍有一段距离,旅客必须搭载摆渡车前往。此地海拔已甚高,视野开阔,我们决定先就地把玩一番。
峰顶坐落着一座大房子,里面可以购物、用餐。我们品尝了山顶的美食,各自买了一些物件。推门出去,四周的美景扑面而来。
高海拔的低温,哪怕是夏日的光照也抵挡不过。正所谓,高处不胜寒,这像极了人间的状态,或者说,人间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也要遵循天道。
越到高处,天气的变化越是诡谲。我们在山顶闲逛之时,空中已是阴云汇聚,颇有几分山雨欲来之势。云层渐低,不时变换出高大的形象,直落大地时,像是在有意展示无边的能量,忘记了带一点温柔。我们就在这天地一体中,兜兜转转,四处张望。
人类既然已踏足山顶,便绝不会忘了留下痕迹,只是这派克峰上的痕迹有点夸张。四千多米的海拔之上,竟然有条铁轨横亘其上,名曰‘The Cog Railway’。我们不由感叹,当年建造这条铁轨,该是耗费了惊人的智慧和资源。
然而,这条铁轨已运行126年之久,目前已停运维修。据官博介绍,火车和铁轨需同步更换,耗资巨大,难度极高,预计将于2021年重新开放。我们此行,也算欣赏到了初代铁轨的容貌。
下午三时许,我们驱车下山,赶往今天最后一个目的地——大沙丘。
抵达时,已是傍晚六时许,虽比计划时间迟了四个小时,但此时温度和光线却是最舒适的。
大沙丘国家公园及保护区(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位于科罗拉多州南部的阿拉莫萨(Alamosa)附近,面积为 78 平方公里,是北美洲最高的沙丘,最高的沙丘近 230 米高,且整体海拔在2500米以上。如此奇景,值得驻足一览。
沙丘是这里的主要看点,但其他景致,如草原、湿地、针叶树和白杨林、高山湖泊及苔原等多姿多彩的风景,同样是大自然爱好者的游乐场。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仅在近处嬉戏把玩一番。周围游客多是家庭出游,带孩子来这里亲近自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离开大沙丘时,夜幕已降临。距下一站阿斯本还有3小时车程,沿途皆为山峰树林,无歇脚之地,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从大沙丘出发,首先要经过一段小道,才能进入主道公路。车驶入小道不久,突现雷鸣电闪,引得我二人心悸之余,连声惊叹。环顾四周,一片漆黑。眼前可见,仅有我们一辆车穿梭其中,仿佛置身于苍茫的宇宙间,尽显人类的渺小。此刻心中难免生出孤独和无助感,这种感受又不可言说,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这场惊心动魄的夜幕大戏持续上演,坐在副驾的欧拿出手机,努力记录下一束电光火花。彼时场景,如梦如幻。我们戏谑像是在观赏一场360度环绕影院,演出者是造物者。
行至此刻,我们的行程也达到一个高潮点,就像一部文学作品一样,只不过情节起伏不由我们掌控,作者也绝不仅是我二人。欧后来梦中回想起此景,醒来作诗一首:
‘’
从野外
活着回到文明世界
酣然睡了一夜
转醒过来
这一路
都如梦
真好
我不曾伤害了什么动物
也所幸没有成为熊的晚宴
就这么接近
而后不见
大梦无边
如露亦如电。
‘’
最后两句,很好得诠释了我们当时的心境。
人孤独久了,会害怕。我们行到主道后,开始加快速度,想尽快驶出这片黑暗无人区域。驶出时才终于恢复了安全感。
由于着急赶路,又借着美国优越的驾驶条件(路好且无摄像头),我便肆无忌惮一路超速。直到后面紧跟的一车,突然亮起警灯,我才回过神来,没有摄像头,不代表没有监管,美国的警察随时可能出现。我有点慌神,之前了解到美国超速罚款甚多,几千块下不来。欧告诉我赶紧停车,且不要下车,因为美国警察可以随时拔枪。我们待在车内,一位年轻的警官走过来,面带微笑地告诉我们速度太快。原来他跟了我们很久了,发现我们一路超速,这才亮出身份。
在他询问时,我如实告知是第一次来美国,第一次在美国自驾,缺少经验和意识。希望在承认错误的同时,能赚得一点同情分。没想到小哥很是宽容,仅给了我口头警告,还赐了我一张名片,让我遇到问题联系他。感觉我们运气好极了。首次在美自驾,便被警察逮到,而且免于罚款,这经历也算得上独特了。
重新上路,我再也没有超速,由此思考了一下不同体制下的监管,各有优劣。美国注重民众隐私权,不设置摄像头,由警察严格执法,亦能起到很好的警示效果。这方面与国内迥异,孰优孰劣,就不展开阐述了。
行至崇山峻岭中时,我已十分疲惫。由于欧没办理驾照,我一人当天已驾驶八小时以上,路上又无歇脚点,停车还担心被熊大叼走,只能死撑硬上。欧也看出来我的疲态,况且身体是诚实的,车行驶得有点飘,相信给欧增加了几分恐惧。于是乎,欧尽力陪我尬聊,后来都记不起聊了什么,反正是尬……终于,驶入了有人的小镇,我先在路边停车迷糊了二十分钟,而后上路,最终抵达预定的酒店。
两人入住后,已疲惫至极,话不多说,直接入睡。这一天,最为丰富,也最为辛苦,给我们整段旅程下了一个精彩的注脚。
(三)
第二天醒来,看到仪表盘提示更换机油,我们先在小镇找了一圈修车店,才发现美国人民工作生活太过平衡,周末拒不提供服务。跟租车公司咨询后,确认不影响驾驶安全,这才安然上路。
褐铃山号称科州最高颜值代表。我们计划去那里骑马,行走于山水画间。不料抵达后发现,马匹有限,需要提前若干天预定,顿觉有点扫兴。不过既然来了,岂可辜负了美景,于是乎我们决定徒步观赏。
为了保护褐铃山的自然环境,夏秋两季进入褐铃山地区需要将车辆停在阿斯本高地(Aspen Highlands)的停车场,搭乘由Roaring Fork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RFTA) 公司运营的摆渡车进入。没想到停车场也是一个休闲度假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得不感叹,美国人民度假的基础设施太优越了,远超国内的农家乐水平。我们在等车之余,小逛了一番,吃了一家墨西哥餐厅,满足地前往景区。
山里景色果然颜值出众,在这里能感受静谧湖泊、绮丽花海、巍峨峻山和蜿蜒山道之美。美国的风景画,与国内在气质上有所不同,个人感觉美国的更加温婉,国内则复杂多变。无上下之分,都是美景。
相比昨天,今日徒步观赏美景,简直放松之极。我们离开时,已经下午三时许。
考虑到时间问题,路上跟欧商量,我们放弃了格林伍德斯普林斯 Glenwood Springs的温泉spa,和格林伍德山洞冒险乐园,花更多时间去感受自然风景。
抵达范尔Vail时,已是傍晚六时许。
范尔小镇是个惊喜,我们慕名前来参加音乐节,不料时间没赶巧。步入小镇街道才发现,这里像是一座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这是一座下沉式小镇,地方不大,却别有洞天。这里有高端度假酒店、医院、学校、音乐厅、酒吧街、各类文化风情的小店等。这里是美国音乐节圣地,也是滑雪圣地。徜徉其中,内心十分惬意,周围人群亦是满脸祥和,我们能感受到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在中心一处广场,一群大人小孩儿在一起踢足球,一片欢声笑语。我二人感叹,晚生能于此地休养足矣。
出于对小镇的钟情,我们在礼品店各买了一些纪念品。晚上,我们在楼下酒吧饱餐一顿,当天不用开车,难得喝杯啤酒,快哉快哉。
(四)
蜿蜒的埃文斯山风景山道 (Mount Evans Scenic Byway),是北美最高的私家车行驶公路,这条公路自海拔2652米一路攀拔至海拔4350米的埃文斯山顶,沿途风景壮丽,每个转弯都可欣赏白雪皑皑的群山风貌,运气好的话更能看见大角羊和高山山羊。
我们抵达山脚下时,已是中午时分。在分岔路口,有一个二层的餐厅,伫立在湖边,显得格外别致。二人一拍即合,决定用完午餐再赶路。
进屋后,发现店里空间不小,里外各有一个用餐区,中间还有一大片纪念品区。屋里人群熙熙攘攘,彰显着这座山的人气。我们冲着吧台方向,找了一处靠窗位置入座。服务员大妈走过来,祝贺我们占到了最佳位置。我们各点了一份汉堡套餐,没想到味道竟然十分不错。大妈还跟我们闲聊,热心地给我们指路,我们愉快地付了一笔小费。
上山的路只有一条,双车道,不算宽阔。我们一路驱车向上,不断感受着因海拔攀升带来的耳膜压力。路上走走停停,只为饱览不同角度的美景。
此程我们运气一直不错,沿途见到了山上的土著,除了羊,还有别的…
不愧是北美最高的公路,行至山顶时,风起云涌,景象已十分壮阔。
山顶上,除了自然美景,还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除了山石林立,还有水天一色的婉约。
下山时已近两点,我们直奔格兰德湖(Grand Lake)。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是我们二人聊得最起兴的一段了。谈人生,谈理想,谈有限的人生阅历,欧时不时来一段小曲儿助兴。两个男人,一辆大车,五天行程,一路畅聊,共同话题不可谓不多。人生苦短,孤独是常态,能得好友如欧足矣。我与欧的友谊,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格兰德湖位于落基山脚下,算得上是较大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在蓝天的映衬下,波光潋滟。
美国人民的生活,的确令人羡慕。一到周末,经常能看到一家人开着房车或皮卡,后面拉着一船,到山里露营,在湖中冲浪。多么健康又丰富的生活状态。
时间过得太快,又至傍晚时分,我们沿着34号公路,驱车直上落基山脉。落基山国家公园东段的34号公路,又称山岭路(Trail Ridge Road),是全美境内海拔最高的连续铺面柏油公路,也是落基山国家公园最代表性的路段。我们沿途欣赏到了横贯落基山国家公园,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壮阔景观,也见到了代表性的野生动物。落基山无疑是雄伟的,不愧是世界四大山脉,只是相比喜马拉雅山脉,仍少了几分野性。
原计划徒步赏日落,无奈时间不够,我们翻过山时,已是日落时分。旅行中,必须有容纳不完美的心态,方得始终。
出了落基山公园,不远处就是埃斯特斯帕克(Estes Park),这座繁华小镇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访抵至此,我们小住一晚,欧带我吃了一顿印度餐,味道不错。既然到了心心念的落基山脉,我们又买了一些纪念品。回酒店后,在附近小转了片刻,本打算回去休息,结果我二人一时兴起,又驱车夜入落基山,想看一下夜晚的景色。进入公园还是很顺利的,只不过愈往里去,我们愈是觉得毛骨悚然,几公里后,互相找了个台阶,便打道回府。
第二天一早,我们决定不看日出,但必须进山徒步。作为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程,也算是完美的结尾了。
我们选定在Bear Lake Trail Head徒步。这是一片很大的区域,停车后直接入园,首先经过一个湖,而后径直向上,直到雪山顶。我们敞开步子,一路寻找山上动物,不时碰到其他驴友,也会寒暄几句。走近以后才发现,落基山内部的景色清秀怡人,与昨天从外部俯视的感觉大不同,瞬间感觉此山年轻了许多。
时间关系,我们未抵达雪山便折返。离开落基山时,已是正午,回程航班是下午六点多的,我们这才意识到时间
全球20处唯美的山城小镇
“美丽是平凡的,
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美丽是平淡的,
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
看过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无数人都激起了对小镇的无限向往,
平凡又美丽的小镇生活
成为旅行者们追求的终极体验之一。
这20个山城小镇得益于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多年来被来往的旅行者评为最值得去的目的地。
来这20个最美的山城小镇看看吧,
你甚至无需多做攻略,
只需静心享受这一份平静的美丽。
哈尔施塔特
奥地利
图源:ins@ hallstatt_gram
这座奥地利小镇位于阿尔卑斯山东部地区,坐落在海拔3000多米的壮美山峦和清澈见底的高山湖泊之间,紧贴着险峻的斜坡而建,是一个宁静的湖畔小镇。
图源:ins@p.h.i.l.i.p.s.t
小镇的中心是具有哥特式屋顶的天主教堂和带有细尖塔的清教徒教堂,周围散布着色彩斑斓的住宅,花团锦簇的庭院以及充满了情调的露天咖啡厅点缀其中,居民生活的幸福气息洋溢在小镇的空气里。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盐矿,还有中世纪时的皇家领地,曾发掘出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悠久的 历史 文化和迷人的湖山风光使这里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
布莱德
斯洛文尼亚
图源:ins@ roman_aldasoro
布莱德小镇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北部,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集齐了童话故事的所有元素。小镇坐拥被誉为“欧洲之眼”的布莱德湖,这个冰川湖泊有着犹如绿松石般的澄澈湖水,湖畔悬崖上古堡耸立,自然与人文美景相映成趣。清晨和日暮,湖心的小岛在四周美景的掩映下尤为醉人。
图源:insvalewandering
来小镇转转,你可以乘坐当地的传统人力木船前往湖心岛屿,登上99级台阶,在教堂里敲钟许愿,从52米高的钟塔上欣赏湖光山色,参观布莱德城堡博物馆,沉浸在这里的悠久 历史 中。当然,不可错过的还有著名的布莱德奶油蛋糕,保证你吃一口就再也忘不掉!
托尔拉
西班牙
图源:ins@ ricardrigall
托尔拉位于西班牙的阿拉贡省,是通往奥德萨国家公园的大门。这里有比利牛斯冰川雕刻而成的雄伟山峰、美丽的瀑布以及茂密的松树林,仅凭自然风光就能让人一眼就爱上它。小镇不通公路,需要穿过曲折迂回的山路才能到达。时间仿佛会在托尔拉凝固,这里保存着著名的阿拉贡王国的传统建筑和街道的原貌,山上的教堂和城堡是丰富中世纪 历史 的写照,狭窄的街道和石头房子更增添了它的魅力。身在其中,触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穿梭时光。
卑尔根
挪威
图源:ins@bergen
卑尔根是挪威霍达兰郡的首府,也是挪威第二大城市,同时还是挪威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口城市。它坐落在陡峭的峡湾线上,倚着港湾和七座山头,市区频临碧湾,直通大西洋。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这里气候温和多雨,是一座“雨城”,但晴天时的和煦阳光同样让人倍感温暖。
图源:ins@bergen
这里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风格建筑和峡湾的地理环境完美结合,古老的汉萨式码头和色彩斑澜的木质建筑美不胜收。你可以坐船去看著名的挪威峡湾,或者登上弗罗伊恩山上,看日光褪下到华灯初上,将卑尔根的绝美夜景尽收眼底。
舍夫沙万
摩洛哥
图源:ins@whymorocco
提起摩洛哥的舍夫沙万,大部分人都会眼前浮现出那片风情万种的蓝色——这个有“世界网红古城”之称的小镇遍布着梦幻般的蓝色建筑,像蓝宝石般铺满了山坡,安静而忧郁,迷倒了无数的国际旅客,成为摩洛哥旅行的必打卡之地。
图源:ins@sunwo773
小镇本身很小,虽然巷子曲来绕去,像迷宫一般,但只要一直走下去,总能殊途同归。信步走在小镇的石板道上,每一个拐角后都有柳暗花明般的惊喜等着你。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脉,山上的大清真寺是俯瞰整个小镇的最佳地点,站在此处,随着夜幕降临,微风带着凉意吹来,这片蓝色的小镇在如火的晚霞下显得更加温馨。
拉姆绍
德国
图源:ins@traveldreamsever
拉姆绍是位于德国慕尼黑与国王湖之间的小镇,沿河而建,一条乡村公路穿越其间,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世外桃源。白色的教堂伫立在青山绿水之间,是拉姆绍标志性的建筑物,经常出现在明信片中。小桥下,碧蓝色的小溪潺潺流过,树叶在风中微微摇曳,远处的阿尔卑斯山清晰可见,白云在雪山山腰飘浮……雪山的壮阔与田园的秀美完美融合,彷如人间童话。这里没有蜂拥而至的游客,有的只是乡间山麓的宁静,这里的居民也与世无争,过着逍遥自得的隐士生活。
白川乡
日本
图源:ins@shirakawa_go
日本白川乡位于白山脚下,有着“日本四大秘境之一”的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这里的房屋已有三百多年的 历史 ,采用了日本最为特殊的民宅形式——合掌造,即由茅草覆盖的人字形陡坡屋顶。全村共有114栋合掌型民居,大约有600人生活在这个安静而纯朴的小村庄里面,漫步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最淳朴的传统生活。冬季的是白川乡最有魅力的时刻,整个小村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座座巨大的三角形尖顶民居掩盖在厚厚的积雪下,点亮室内的橘黄色灯光和冰雪世界相互映衬,像一座遗落人间的天堂之境。
斯特潘茨明达
格鲁吉亚
图源:ins@ tatakaf
卡兹别克,也称斯特潘茨明达镇,位于格鲁吉亚,是高加索地区著名的高山小镇,海拔1740米。卡兹别克山是登山客向往的圣地之一,位于山巅上的圣三一教堂(Gergeti Trinity Church)建于14世纪,背靠巍峨挺拔的卡兹别克雪山,遗世独立地就耸立在高高的山巅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阳光一照熠熠生辉,更彰显一种与世无争、直通天境的气势,站在教堂的小广场上,斯特潘茨明达小镇和周围的卡兹别克群山一览无余。
卡斯泰尔梅扎诺
意大利
图源:@marialuigiabalsamo
卡斯泰尔梅扎诺是个建在岩壁上的小村庄,一排排仿佛是在高耸的灰色石壁上长出来的小房子赫然出现在半山腰上。村庄海拔 849 米,位于波坦察省内,是巴西利卡塔地区最高的自治市,需要穿过白云石山上的一条隧道才能到达。据说这是10世纪这里的居民为防止敌人入侵所找到的绝佳避难所,因为这里陡峭的山崖方便居民们朝入侵者扔石头。乡村中古老的酒馆、采自附近的农场的新鲜食物、当地的优质葡萄酒等蕴含着这里的传统魅力。
埃兹
法国
图源:ins@ mary.bruxelles
埃兹位于法国南部,是尼斯与摩纳哥之间的一个小村庄,建在蔚蓝海岸悬崖的顶部,周围建有城墙,以防外敌入侵。因在岩壁上建房方式很像老鹰筑巢,因而有"鹰巢村"之称。村庄 历史 非常悠久,建于公元前550年,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的风貌。村庄虽小,其中的道路却像迷宫一样复杂。曾经位于村庄中心的城堡废墟遗迹,现在变成了异国情调的热带植物园,聚集了龙舌兰,芦荟,仙人掌等400多种奇异植物。站在植物园眺望菲拉海峡和地中海,景色极佳。
皮皮群岛
泰国
图源:ins@ ryanhowell85
皮皮群岛位于泰国普吉岛东南约20公里处,由6个岛屿组成,名字来源于马来语Api-Api,意为“火” ,是先民对岛上红树林的称呼。喜欢宁静的人一定会喜欢皮皮群岛,因为这里适合从容地居住,细心地体味“小岛生活”,彻底领略皮皮岛浪漫的风情。这里有雪白的沙滩、碧绿的海水以及雄伟的绿色悬崖。拉一把躺椅在海滩边享受温情脉脉的阳光,悠闲地翻几页书,啜一口色彩缤纷的鲜榨热带水果汁,偶尔发个呆,打个盹儿,也有连绵的海浪声依稀相伴,好不惬意。
特莱瑞德
美国
图源:ins@ colorado_yourway_
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不乏美丽的城市,但特莱瑞德小镇还是尤其值得称道。特莱瑞德位于圣胡安山脉的箱形峡谷中,从前是一个采矿小镇,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山区度假胜地,有着世界顶级的滑雪场。小镇街道两旁是维多利亚时代建筑,在这里你找不到任何一家连锁餐厅或商店,全然保留了最原始的小镇魅力。
五渔村
意大利
图源:ins@ carolinebido
五渔村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是蒙特罗索、韦尔纳扎、科尔尼利亚、马纳罗拉及里奥马焦雷这五个悬崖边上的村镇的统称。这些小村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建在悬崖上色彩斑澜的房子,在碧蓝的大海映衬下入油画般美丽。在这些小村庄里可以徒步闲逛,在海边喝啤酒,和萍水相逢的路人一起弹吉他、唱歌,感受意大利的乡村之美。
夏慕尼
法国
图源:ins@chamonixmontblanc
夏慕尼位于法国的边境,是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下的一个小镇,所以人们喜欢叫它“夏慕尼-勃朗峰”。小镇是众多雪上运动爱好者的天堂,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在这里举行。这里的登山、滑雪、跳伞等各种活动保证能让热爱户外运动的人们过足瘾。除了这些,你还可以乘坐缆车甚至直升机游览雪山美景。傍晚时分,和煦的斜阳从山谷透入,映照在小镇的建筑上,有说不出的浪漫。
卢塞恩
瑞士
图源:ins@ lucerne_switzerland
卢塞恩位于瑞士中部,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的汇合处,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小镇,也是最受瑞士人喜爱的瑞士度假地。这里 历史 文化丰富,岁月的悠长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久远的文明,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艺术家在此获得灵感,很多著名作家也在此居住和写作。
瓦纳卡
新西兰
图源:ins@ nlnzland
瓦纳卡位于新西兰南岛瓦纳卡湖区,背靠南阿尔卑斯山,其最出名的景点可能是湖中心一棵形状婀娜的“寂寞柳树”,但其实瓦纳卡值得体验的还有很多,这里有非常多的咖啡馆、餐馆和趣味商店,有许多旅客喜欢从瓦纳卡出发去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徒步旅行,冬季,小镇还挤满了滑雪运动爱好者。
蒙特朗布朗
加拿大
图源:ins@ monttremblant
蒙特朗布朗是北美第二古老的滑雪胜地,全年都有很多户外活动的机会,如徒步旅行,狗拉雪橇,打高尔夫球,高空滑索,划独木舟,钓鱼等。小镇有着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和色彩绚丽的建筑,一年四季都很美丽,但秋天的风景最是独一无二,艳丽的红叶为山披上了最热情的色彩,反过来映衬着小镇的建筑,分外可爱。
翁根
瑞士
图源:ins@ wengen.swiss
翁根小镇坐落在艾格峰、僧侣峰和少女峰脚下,海拔1274米,可远眺高达海拔 4000 米的瑞士阿尔卑斯山绝美壮丽的全景。小镇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四处散落着怀旧的木屋和山间小屋,并且禁止机动车行驶,只能乘火车抵达,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山里宁静的氛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中。
圣马达莱娜
意大利
图源:ins@ palmitic
圣马达莱纳是位于意大利多洛米蒂山脉的一个小村庄,只有370人居住。“圣马达莱纳”既是村庄的名字,又是村庄中的教堂的名字。教堂内部是色彩大胆的华丽装饰,非常值得一看。村庄附近有几个美丽的山谷,夏天时绿草如茵,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冬天时则会被大雪覆盖,一年四季都是美景。
皇后镇
新西兰
图源:
在1862年,两名剪羊毛的工人在沙特欧瓦河边因为发现黄金一夜暴富,后来便引发了“淘金热”,皇后镇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起来。皇后镇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举目望去四周都是锯齿状的山脉,几座覆着白雪的高峰缀于其中,临近的瓦卡蒂普湖是个深蓝幽邃的高山湖,处处都是风景。这里适合各类户外冒险活动,可以纵情享受雪上运动、蹦极、骑马跋涉、水上漂流等。
世界上最迷人的8家微型房屋,是否勾起了你的对生活的梦想?
随着生活成本的空前高涨,城市密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缩小尺寸和简化我们的生活的浓厚兴趣,小型住宅运动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随着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繁忙,密集和昂贵,我们房屋的大小也不可避免地会减少-人们居住在城市中心以外的愿望也可能会减少。较小的空间意味着某些东西根本不适合或必须牺牲。这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为现代住宅创建创新和精确解决方案的机会。
从小小的屋顶小屋到概念性的极简主义住宅,这是八个最引人注目的小型住宅。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迈克尔·兰普雷尔(Michael Lamprell)
机舱的创造者迈克尔·兰普雷尔(Michael Lamprell)厌倦了今天对“事物”的沉迷追求,而不是亲身经历,他们开始设计一种解药,以解开所谓的“我们给自己带来的疯狂”。
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房屋
南澳阿德莱德山丘上的这种小型,无网格,环保的客舱旨在为人们提供数字排毒服务,使居民可以重新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
内部装饰着浅色木材,有助于增强空间感。大窗户可带来充足的自然光线,而可调节窗户则可在夏季使机舱保持凉爽。
厄瓜多尔圣胡安(El Sindicato Arquitectura)
CasaParásito不仅是房屋的极简设计作品,还可以在厄瓜多尔圣胡安的一个屋顶上容纳两个人。
设计概念取决于A型框架的外观。在内部,内部布局以矩形核心(也是主要的生活区域)为标志,从中可以访问所有其他实用空间,例如厨房,餐桌,浴室,床,工作区和储藏室。
大型透明窗户可让自然光过滤进入室内。Casa Parasito朝北,可欣赏城市和科塔卡奇(Cotacachi),因巴布拉(Imbabura),莫哈达(Mojanda)和卡扬贝(Cayambe)火山的美景
圣彼得堡,俄罗斯
FLEXSE是斯堪的纳维亚烧烤屋的现代建筑,是预制的微型住宅,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季节性适应性清单。尽管第一个原型旨在用于烹饪,但可以针对不同的目的进行量身定制:桑拿浴室,宾客住宅,甚至是完整的小房子。
8所房屋建在不可能的地方
该结构完全由可回收材料制成,可以现场组装或放置在地基上,使其可以安装在偏远地区,农村甚至水上。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倾斜的屋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积雪;木板剥落的内部和外部;以及开放式烧烤架,为空间增添温暖。
落基山小房子的圣胡安小房子
科罗拉多州,美国
这栋离网房屋(位于上图的顶部)位于科罗拉多山脉的高处,由住户,一对小房子爱好者建造,他们现在和他们的两只狗一起住在那儿。
整个房屋均采用回收材料,具有波浪形的屋顶,新艺术风格的法式门和可折叠的前廊,其前部折叠式甲板和折叠式遮阳篷由太阳能电池板制成,可在移动中塞入房屋。
在内部,起居室的面积增加了一倍,这要归功于它的升降床,该床可以在晚上放低。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新鲜王子解约克
Unyoked是在澳大利亚丛林中的一系列小型度假小屋,为旅客提供孤独和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事半功倍:如何适应小型房屋的锁定
旨在尽可能轻地踩在景观上,每个组件都具有最小的环境足迹,并集成了太阳能,再生材料(例如重新使用的木材和窗户)和野外设施(例如野餐桌,煤气炉和火炉)。
小屋通常与森林接壤,坐落在山谷中或种在山上,因此不会受到噪音污染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乘员拔出电源并重新充电。
Pod-iDladla,克拉拉·达·克鲁兹·阿尔梅达
南非约翰内斯堡
注重成本效益,节省空间的策略和适应性,这套可移动房屋的面积仅为183平方英尺。已制造
在南非,房屋的名称iDladla在约翰内斯堡语中的意思是“我的住所”。
该吊舱可以随处运输,也可以留在一个地方出租,可能的用途包括用作工作室,租用的平房或度假单位。
在内部,类似阁楼的布局在顶层有一张床,在底层有一个厨房和办公空间。酥脆的白色墙壁带有点缀的色彩和木质装饰,可确保原本很小的空间感觉温暖,开放且易于导航。
加拿大魁北克省YH2建筑设计的LaColombière
LaColombière曾经是伐木工人的仓库棚,对结构进行了当代的重新构想,如今已成为沉浸式森林的隐居之所。
玛丽·近藤(Marie Kondo):通过组织的艺术实现镇定
受树木自然生长的启发,设计理念认为该住宅与其所处的土壤密不可分,从而让人联想到树冠。
深色的雪松外观进一步彰显了景观,向周围的针叶树致敬。在内部,高耸的天花板和墙壁被漆成白色,而原始建筑的材料得以保留且不间断,强调了新结构是扩展而不是插入。
玻璃屋树屋,ElevenTwoEleven设计公司,
纽约,美国
Glasshouse Treehouse是室内设计师Christina Salway的DIY项目,他巧妙地捕捉并重新诠释了纽约翠绿的Catskill山中温室的魅力。
萨尔威(Salway)旨在创建一个由收集,赠予和发现的碎片组成的“拼布被子”,在街道拐角处丢弃的Salway打捞窗户,并从古董店中救出被遗弃者。她还与朋友和家人联系,捐赠了不需要的或未使用的门窗。
这种设计提供了乡村的全景,并且虽然仅占很小的空间,但树屋的内部却分为三个区域:工作区,睡眠区和休息室。
现在的上班族压力大。每日两点一线。生活单一。观看了本文是否吸引内心的理想。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开心的生活,欢迎评论区沟通你最向往的住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