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什么好听的收音机频道,时间频道都说清楚哦。

强烈推荐济南starFM102.1。星光调频:体育休闲娱乐频道。“只听好歌,不听废话不听废话不听话”。12点档的经典怀旧。2点档的轻音乐吧貌似要么就是英文风情。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最近很久没听了。晚上10点或者11点左右是轻音乐

还有济南FM99.1、济南FM88.7.

不过个人最喜欢星光调频102.1.又有轻音乐,又有老歌怀旧,又有电音迷离。还有专版的英文风情歌曲。

二、陕西关中民歌有哪些

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和渭河以北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谣等“儿歌”。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关中民歌的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节形式则多以“数”为序而联缀。

三、陕西民歌有哪些

首先感谢您对陕西民歌的热爱与关注!

陕西民歌,主要指陕西各地的民间说唱音乐。

陕西民歌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

陕西民歌主要分为陕北民歌、关中民歌和陕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爬山调”。是陕北地区普遍流行一和种民歌行式。其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一般是上句起兴,下句点意,言简意赅,短小精炼。歌词大多是即兴编唱,采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特点。歌词以七言为主,多用叠字、重字、重词。如“兰格英英”、“白格生生”、“红格彤彤”、“巧格伶伶的手”等等,因此常见一些不规则的八字、九字及十多个字的唱句夹杂其中。信天游的曲调基本上是单乐段,但其调式色彩与节奏安排却十分多样,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情调和意境。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用高音腔演唱;一种则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旋律较平稳,细致柔和,多用平腔演唱。

陕西民歌小调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区各县,数量很多,题材相当广泛,大部分调曲比较固定,多为叙事体,如《揽工调》、《走西口》、《三十里铺》等。其歌词多为分节,七言为主,采用平腔演唱。另一部分已有丝竹、打击乐伴奏,向着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发展,如清涧县的“道情”、米脂县的“碗碗腔”、神、府的“二人台”等。小调大多语言质朴生动,曲调深沉优美,情绪刻划细致准确,篇幅较大。

陕北民歌小曲主要是流行于榆林城内的一种不化妆、不表演的坐唱歌曲。它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吸收了清、明两代南方来榆官宦带来的苏州丝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调,又逐渐的渗入陕北当地山歌民曲,不断发展演变而成。歌曲题材主要采自市民阶层生活,以风花雪月、男女情爱、闺中思春、忠臣良将为内容。喝词结构严谨,文辞华丽,也讲究平仄辙韵,文人创作气息颇浓。被誉为沙漠绿洲中的一泓清泉。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

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的关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1]。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谣等“儿歌”。 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关中民歌的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节形式则多以“数”为序而联缀。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青水秀的感觉。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陕西民歌之陕北民歌,信天游部分列举

黄河船夫曲 陕西民歌---信天游

兰花花 陕西民歌---信天游

走西口 陕西民歌---信天游

三十里铺 陕西民歌---信天游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西民歌---信天游

黄土高坡 陕西民歌---信天游

挂红灯 陕西民歌---信天游

五哥放羊 陕西民歌---信天游

绣荷包 陕西民歌---信天游

到你家 陕西民歌---信天游

上一道道坡下一道道梁 陕西民歌---信天游

叫一声哥哥你快点走 陕西民歌---信天游

圪梁梁 陕西民歌---信天游

红高梁 陕西民歌---信天游

拉手手亲口口 陕西民歌---信天游

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个面 陕西民歌---信天游

这一回分手这么难 陕西民歌---信天游

五月散花 陕西民歌---信天游

爱上你不怕人笑话 陕西民歌---信天游

蹦鼓子 陕西民歌---信天游

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 陕西民歌---信天游

长工调 陕西民歌---信天游

出门人儿难 陕西民歌---信天游

尘世上灭不了人想人 陕西民歌---信天游

出门的哥哥天照应 陕西民歌---信天游

赐儿山 陕西民歌---信天游

叮当响 陕西民歌---信天游

四、秦腔是什么?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

五、陕西有哪些传统的、特色的音乐文化?

陕西地处我国西北,曾经孕育过繁荣的西周文化和大唐文明。陕西 传统音乐文化流传比较久远的就属秦腔了。再就是最近比较火的华阴老腔,因为谭维维的演绎,上了去年的春晚。接下来比较著名的就是皮影戏了,也有说法华阴老腔是皮影戏的一个分支。歌舞类就是陕西秧歌,安塞腰鼓等等。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它还分化出以打击乐配器为主的“碗碗腔”。以弦乐配器为主的“迷糊戏”。以及流行于长安一带的吸收了山歌元素的“关中道情”“长安道情”。流行于富平一带的“阿宫腔”。流行于大荔一带的“线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