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陆地交通工具是什么

是马车吧……马车是古代中国人的使用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啦,集合了中国彪悍的骏马(权且称为草原文化)和当时名列前茅的制车(手工艺)技术,可以说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路上交通工具啦就拿制作来说吧,古代没有现在先进的工具,制作一个标准圆的车轮,还要让他耐磨损,可想而知是何等的难!再加上车身的装饰工艺(绘画,雕刻,手工艺品等),其艺术价值又在无形中飙升。

二、满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交通工具什么?

满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满族在16世纪至19世纪末,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满族在我国统一事业中、在现代革命史中,为我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满族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各地,以辽宁最多。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17世纪大量满人入关后,主要说汉语。满族人主食是小米,更喜欢吃黏食,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子叶饽饽,秋冬做黏糕饽饽。满族人善于养猪,喜食白片肉、血肠和猪肉、酸菜下粉条。每逢喜庆宴会,有八大碗的满洲席。满族男女都吸烟、饮酒。满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骑马、坐车和乘船,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交通工具是冬天使用的扒犁。

清朝的历代皇帝都是满族血统,他们非常注重学习。康熙皇帝学而不厌,对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极感兴趣,命传教士翻译数学和天文学等方面书籍,作为学习的教材。从顺治皇帝开始,重用儒臣,推崇理学。清代皇帝都好书画,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的书法,至今为书法家称道。

历史上的满族精于骑射,男人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的直统旗袍。满族重视礼节,曾信仰萨满教。

三、菲律宾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菲律宾有哪些有特色的交通工具呢?

菲律宾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菲律宾有哪些有特色的交通工具呢?

菲律宾坐落于西太平洋,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很多小伙伴针对菲律宾的印象是贫穷落后、社会治安混乱,其实菲律宾和我们想象中的真的不太一样。菲律宾人是友好而乐于助人的,菲律宾百分之八十是天主教徒,他们虽然不是很富有却乐观豁达、知足者常乐,从数据上显示,菲律宾的社会治安要比国内的一些城市还要好。

并且菲律宾四季如春,物价水平便宜,因而有不少人都会选择去菲律宾旅游或是学习。在这片漂亮富饶的土地上出国留学,除开享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精神力量,当然也少不了观光旅游带来的快乐。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还有着极具特色的“公车文化”,在城市中心或街边街巷都是会见到极具风格的交通工具,五彩斑斓引人注意,异域风情满目皆是。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探秘菲律宾的“特色交通”吧。

1.吉普尼JIPUNI

吉普尼是菲律宾最有特点的交通工具,它是由二战后美国部队的旧越野吉普车更新改造成的,每一架吉普尼都是由司机精心装扮的,每一部都极具独特,可以这么说在菲律宾基本上见不着一模一样的吉普尼。搭乘吉普尼去玩兜兜风,充斥着快乐,非常值得感受。

在菲律宾的各个城市起步费大约均为8比索(rmb1元),4千米后每多一公里加1比索,有时候多的人乘坐还会继续折扣。也可以自己租一辆,一天大概3000比索(rmb418)。线路全是驾驶员自身订制,大多数是在市区里绕道,随时可以上车时,车子内部能够容下15~20人。听上去就很有趣!

2.TUTU车

菲律宾TUTU车,又叫嘟嘟车,tutu车,三轮摩托车Pedicab。TUTU车是菲律宾所有城市、海岛的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电动车旁增挂坐位,非常具有时代气息,每辆车外都是有车牌号。

TUTU车有些像mini版吉普尼,车体装饰设计十分有个性化,在顶篷还会有远光,便捷夜间行驶。有2人座的,也是有4~6人座的,一般驾驶员会等总数凑够,若没做到总数,则可以与驾驶员商议价钱,包车服务基本是60比索(rmb8元),倘若搭顺风车就只需10比索(rmb1.3元)。在一些偏远或高端小区,小型的TUTU车比较便捷进出。

3.螃蟹船

螃蟹船是菲律宾非常有名的交通工具,两边拥有神似巨蟹的腿。长滩岛上岛务必搭乘螃蟹船,约10分钟就可以达到海岛港口;薄荷岛、巴拉望的海滩边都停靠在着螃蟹船,能够船舶租赁搭乘。

4.出租车

菲律宾的出租车分成淡黄色与白色,淡黄色出租车的起步费是70比索,乳白色出租车的起步费是40比索。正规的出租车汽车挡风玻璃上贴有一张Metertested,表明能够价格,但是提议上车后再次确认一下。

小编在这里友情提醒,在拦出租车时,一定不要跑到有粉红色围栏的地方拦,这样的行为是会被抓进警察局的。对这些交通工具,你最想尝试哪一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四、香港有什么特色的交通工具吗?

天星小轮

天星小轮是香港维多利亚港著名的拥有悠久历史的渡海交通工具。天星小轮是与香港电车、太平山山顶缆车齐名的拥有百年以上悠久历史的交通工具。

穿梭于维多利亚港的天星小轮不单是香港与九龙之间的渡海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乘搭天星小轮亦是香港本地其中一项最质优价廉的观光旅程。亦是访港旅客游览维多利亚港首选的行程,《国家地理旅游杂志》曾把乘搭天星小轮游览维港两岸誉为"人生50个必到景点"之一。

70年代以来,天星小轮虽然面对过海隧道巴士及地下铁路加入竞争,但仍凭其相对乘坐海底隧道巴士及跨海地铁更低廉便宜的收费、及无须受塞车影响,及饱览维多利亚港海上风光的优势,每天吸引超逾7万人次旅客乘搭往返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两岸。显得有些简陋落伍的天星小轮成为香港的市民难以舍弃的交通工具,每年创造可观的盈利。

天星小轮现时为香港唯一获得专利航线经营权的渡轮服务。现时天星小轮船队中十二艘内燃机小轮均为传统双头式设计,船身颜色采用上半白色及下半绿色,船顶烟囱上有四枚星作装饰。其名称皆有"星"字。于1989年加入服务的最新船只载客量为762人,其余船只载客552人。

天星小轮于中环、湾仔、尖沙咀及红勘皆设有码头,而且收费较便宜。天星小轮分别行走两条往返尖沙咀至中环及湾仔的专利航线,与及两条往返红磡至中环及湾仔的牌照航线。天星小轮在上层的船舱安装了空气调节系统。

叮叮车

叮叮(又叫双层有轨电车)车行驶的路线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途径西环、上环、中环、湾仔。..太古、筲箕湾及维多利亚港沿岸,这种全世界只有香港岛才有的交通工具,实际上是一种双层有轨电车,由于开车时司机踩到踏脚车子会发出"叮叮、叮叮。.."的声音而著名,故人们喊它"叮叮车"。叮叮车已成为香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深受香港人喜爱。

大家可能会记得在港片中可以见到许许多多穿梭在香港各地的电车。自1904年起,香港电车便在港岛北部沿海岸线运行,穿梭港岛东西;近百年来,电车公司见证了香港的兴旺发展,至今电车仍然是本港最具效率及经济实惠的公共运输工具。现在,电车公司拥有及营运着163辆电车(当中包括两辆充满怀旧气息的古董旅游电车),被誉为世界上仍在服务中的最大双层电车车队,每日平均接载24万人次的乘客。

首批电车共26辆,电车车身于英国制造,以组件形式运抵香港后再在本地工场装嵌。首批电车全部为单层式设计,其中10辆为头等电车,车身中央是密封式,靠边直放两行长椅,而车头、尾部分则采用开放式设计,可载客32人。其余16辆为三等电车,车身是全开放式,两旁没有旁板,横放6排背对背长椅,可容纳48人。

香港有轨电车还担负着香港的怀旧与文化传承的意义。在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故事"主题展厅中,便有一辆原始尺寸大小的香港有轨电车,静静地伫立在那,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不同时代的人群,默默地告诉大家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