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南塘游玩的作文

我今天有幸游览了美食街—南塘第一街它是一条既有古代文化,又有现代气息的街道。或许你根本不知道,不过你不用惋惜,因为今天我就带你那“品尝一番”。

一走进“古镇”(微缩版)你就会身临其境,似乎穿越到了古代。瞧,地上铺着如今已经很少见的石板,设计师故意把几块碎石拼在一起。地上便成了:有的是几块石头拼在一起,有的是一整块古板但上面有不少裂痕,有的是一整块石板。墙上也只是用白漆刷了一层,但又露出黄色的砖头,另一边的美食店是有桃木做的,一扇推门,一条门坎。这些组成了古时候的景象。

“咕噜,咕噜!”肚子在抗议了,我们不如先去品尝一下“油煎汤圆”吧。白嫩嫩的汤圆滚进了热油中,它时而“潜油”,时而花式游泳,时而自游泳……

不一会儿表皮变成了金黄色,像穿着一件金盔甲。咬一口外面脆脆的,里面软而不粘,甜甜的馅涌入嘴中。It’sverygood!正吃着油煎汤圆,一阵香昧像调皮的小精灵直往鼻子钻。三口四口除掉汤圆,去吃正宗的拖黄鱼喽!小黄鱼裹上面粉,放油锅炸,不知谓何,鱼儿总在油里“打滚”,出锅了,连忙买,鲜嫩的肉吃入嘴中,没有鱼刺,真是无法用词语形容,十分美味。走了几米路,来到十六格馄饨,心中一动,买碗来尝尝那独特的味道吧!用了好长时间,排了好长的队伍,终于轮到我了。舀起一勺汤汁,一股独特的味道涌入嘴中,不一会儿就狼吞虎咽的把那碗馄饨消灭了。我满意地喝尽了汤汁,拍了拍肚子,走喽!我又看见了许多美食:脆脆的油赞子,香喷喷的臭豆腐,营养丰富的面,唉,可惜啊,可惜,我的肚子早已受不了,美食们,再见!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心动啦!嘻嘻,那儿的美食等你去逐一品尝呢!

二、淮南西红柿有哪些独特的特色?主要是什么原因造就的?

因为桃园村位于应泰兹,所以这里的番茄被注册为“应泰地”。应泰地产番茄已有数十年种植历史,皮薄、肉厚、沙多、多汁、可生吃、可炒,被称为“记忆味道”,深受市场喜爱。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芥子番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番茄成为村民们增收的“治标”。超过七旬的桃园村民镇线路种植番茄已经三四年了,种植经验丰富。他和他的伙伴种了两个塑料大棚,占1亩以上,从第一年10月开始播种到今年收获,历时半年,西红柿一斤,净利润达3万元。到了丰收季节,当地城镇、区各级将推进“消费扶贫”,帮助加快番茄销售,减少种植者劳动,增加种植者收入。同时,将“记忆的味道”扩大到更多、更远的家庭,丰富了市民的餐桌。

因为有番茄的贵族头衔,所以一般会比番茄贵很多,但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愿意买一斤普罗旺斯番茄的价格和水果的价格相当。源自荷兰品种的普罗旺斯番茄以其沙和多汁的味道而闻名,吃起来能使小时候番茄的味道恢复过来。与现在的菜场里番茄不同,几乎统一的硬国家,番茄生长的样子不同,实际上吃起来很夸张。口感上普罗旺斯番茄复古的自然口感很容易抓住事物的心。

生长在陕西庆阳的普罗旺斯番茄绝对是个帅呆了的地方。这里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黄河二级支流3354庆河滋养这片沃土。正阳地势平坦,沟井两次灌溉,土壤肥沃,是华夏灌溉农业的发祥地,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充足的照明使水果糖分容易堆积,沙土质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呼吸,产生独特的口感。在影响番茄生长发育的许多因素中,水分、土壤肥力两个因素很重要。两地的灌溉条件和土匪条件可以满足增长需求。此外,种植经验丰富的果农每一阶段都适当照顾番茄,这里的番茄是圆的,里面是甜的。与市面上番茄成熟7分钟时采摘的不同,普罗旺斯生长周期长,从小苗子到开花结果,自然生长周期达到150天左右,生长周期是普通番茄的1.25倍,长了一个月。不管是口感还是营养,大自然都更优秀。

三、淮南最好的特产是什么

淮南最好的特产是什么

淮南市自古商务往来频繁,商业发达,这里特产丰富,不管是点心,还是手工艺品都独具特色。洛河豆饼,祁集豆圆,夏集面圆等都是用绿豆粉等原料做成点心,内含绿豆的清香,松脆可口;采用传统工艺制成的上窑馓子,色金黄,口味众多;堪称砚中绝品的八公山紫金砚,名胜于徽砚、端砚。 那么去淮南旅游,有什么特产值得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淮南最好的特产是什么

1、八公山豆腐

特点:用八公山豆腐和笋片经炸、烧而成。成菜色泽金黄,外脆里嫩,滋味鲜美。

工艺:将八公山豆腐切成4厘米见方的小块,入冷水锅烧开捞起,沥干水分。炒锅烧热,下花生油烧至五成熟时,将豆腐涂上一层淀粉糊浆,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沥干油。锅内留油少许,下葱段、笋片、木耳、虾子、豆腐,加酒、酱油、精盐、鲜汤少许,烧沸即用湿淀粉勾芡,炒和出锅装盘即成。

豆腐起源于安徽的淮南地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淮南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2、寿县“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今寿县),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小吃。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3、淮南豆腐

淮南是中华美食—豆腐的发源地。驰名中外的八公山豆腐、风味食品“大救驾”、淝王鱼等更使人回味无穷。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内贸易部每年在淮南举行“中国豆腐文化节”,以豆腐为原料的“豆腐宴”享誉海内外地方名特优产品有腐竹、腐皮、豆腐、大救驾、紫金砚等数十种。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4、马店糯米

糯米在凤台县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曾为淮南王御用“贡米”。 据《山海经注》记载,北宋时,凤台县板埂湖大米(今保护区内)曾远运东京(开封)供奉皇室,被誉为“”。历史上曾流传着“板埂稻米香喷喷,一家煮饭香满庄。南北运销千百里,筵席佳品誉四方”的佳话;而今仍有“一家煮饭香四邻,十家煮饭香满庄”的赞誉。

5、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是特色农产品,全区酥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还制定出台了淮南市无公 害酥瓜栽培技术规程,并先后注册了“南龙”、“田牛”、“金香”等酥瓜品牌,酥瓜种植已成为潘集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潘集酥瓜在为市民带来口福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潘集酥瓜个大肉厚,而且肉质脆嫩,熟透后肉质呈金黄色,味极香甜。可惜由于酥瓜熟透后特别酥脆不易运输,只能在淮南及周边地区见到。潘集酥瓜是特色农产品,全区酥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还制定出台了淮南市无公害酥瓜栽培技术规程,并先后注册了“南龙”、“田牛”、“金香”等酥瓜品牌,酥瓜种植已成为潘集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潘集酥瓜在为市民带来口福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潘集酥瓜个大肉厚,而且肉质脆嫩,熟透后肉质呈金黄色,味极香甜。可惜由于酥瓜熟透后特别酥脆不易运输,只能在淮南及周边地区见到。

6、蒸香菇盒

蘑菇是食用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黑伞科蘑菇的子实菌盖及菌柄,通常与平菇、草菇、和香菇一起并称为对人体有益的常用“四大食用菌”。蘑菇以菌直径2~4厘米,尚未开伞,菌柄短粗,长约2~4厘米,横径1.5~2厘米时,肉厚脆嫩,香味浓郁,品质最佳。人工栽培最多,其肉质肥嫩、鲜美可口。属于可食性真菌。蘑菇菌盖呈白色或淡黄色,幼菇为半球形,边缘内卷,随成熟逐渐展开呈伞形。菌柄支撑在菌盖中央,白色。菌褶初为粉红色,后变成褐色。菌柄上有菌环。

7、顾桥双喜陈醋

顾桥陈醋,有一百八十五年生产历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名牌声誉。清朝嘉庆由山西寿阳传入凤台,以顾桥王端甫的“夏昌醋园”最为著名。顾桥陈醋具有酸、甜、香、咸、辣五味。夏季食用可消暑,冬季食用能增温,并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一九七八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命名为“双喜牌”。一九八二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一九八五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在国内畅销,还远销东南亚诸地,可谓名扬四海,香飘九洲。

顾桥陈醋是利用当地优质糯米、麸皮、豌豆、大麦、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经过特种工艺多次发酵,精心酿制而成并加入十几位中草药熬制,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成为绵酸带甜、微咸不涩、清香宜人的优质名醋。清朝嘉庆由山西寿阳传入凤台,以顾桥王端甫的“夏昌醋园”最为著名。顾桥陈醋,有一百八十五年生产历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名牌声誉。顾桥陈醋酿造于清朝乾隆年间,产品以“顾桥红双喜陈醋”品牌系列陈醋为主,质量高、信誉好。

8、淮南豆腐菜

当地民歌佐证:“八公山,珍珠泉,做的豆腐嫩又鲜,吃了豆腐赛灵丹,不成神,也成仙!”。元代女诗人郑允瑞在《豆腐》一诗中咏道,“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如外传。”她从原料、豆腐的制作过程到成品都有描述,极力赞美豆腐的色、香、味、美,并誉为“五鼎食”。

久闻淮南豆腐美名,神往品尝豆腐已久。在此间正在召开的第十一届豆腐文化节里,本社记者与豆腐家族“聚会”在豆腐宴上,有幸尝到了大快朵颐的豆腐大餐。

9、红烧果子狸

红烧果子狸属徽州菜,咸甜味,狸肉酥烂醇香,色金红,汤汁稠亮,咸鲜口味中有甜味,十分可口。其中的辅料——梨,不能与与螃蟹和鹅肉同食,否则会引起胃肠不适。该菜含有多种营养,如: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钙等。

10、淮南豆腐宴

“淮南煤炭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地处皖北的淮南市,历来就以盛产“一黑一白”而著称,“黑”指的是煤炭,“白”当然说的就是那鲜嫩绵滑的豆腐了。淮南豆腐,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的优质大豆,加之豆腐发祥地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制作而成,使得淮南豆腐不仅口感细腻绵滑,营养丰富;也更显得质地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更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还能够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据史料记载,汉淮南王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便与方术之士在八公山中著书炼丹,偶将石膏点入丹母液豆浆之中,经过化学变化,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之后,豆腐技法流入民间,传播海外--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传入日本,宋朝传入朝鲜,18世纪传入欧洲,后陆续传入北美、非洲,逐步成为世界性大众食品。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是举世公认的医疗保健绿色食品。当今,“豆腐热”已风靡全球,但是闻名遐尔、独领1的还是豆腐故乡淮南的八公山豆腐。

;

四、南塘再哪里啊

南塘镇 目录[隐藏]1、浙江省乐清市南塘镇 2、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南塘镇 3、广东省高要市南塘镇 4、广东省广州市芳村区南塘镇 5、广东省陆丰市南塘镇

[编辑本段]1、浙江省乐清市南塘镇南塘镇位于雁荡山南麓,与玉环县隔海相望,总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21521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84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550万元,人均收入4158元。

南塘镇农业以水稻为主,平均亩产826公斤,全镇有果园1409亩,总产1023吨。

东山埠码头,1995年经省交通厅批准,投资300万元建成现代化的500吨级码头,是乐清市东部的物资贮运中心。淡水养殖业和海涂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涂得到大面积开发,混合养殖对虾、蝤蠓、花蛤、蛏子等海产;淡水养殖田蟹收益颇丰;东山港水质适宜培育虾、蟹、花蛤等珍稀幼苗,现有17所水产育苗场,年收入1500万元。

工业企业120多家,百万元产值以上企业32家。工业产品有纸品、机械、五金、电子、电器、橡胶等。外出经商也是南塘人民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编辑本段]2、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南塘镇[地理位置及概况]南塘镇位于赣州市赣县东北部,距赣州市42公里,是赣县、兴国、于都等三县八乡镇,周边22万人口的中心小城镇。全镇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耕地3.2万亩,辖22个行政村,242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

[国民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塘人民以“勤工作,迈大步,创特色,树形象,争一流”的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0元,年中存款总额突破亿元。

[特色农业]有果业、反季节蔬菜、烤烟生产、葡萄生产。

1、果业:种植品种以脐橙、蜜梨为主,现有蜜梨面3000多亩,年产500万公斤以上,全镇种植面积达1万亩,主要建设黄屋至石院、船埠至鹅坊二条果业带。

2、反季节蔬菜:种植品种以反季节蔬菜和菜秧为主,主要以沙溪口大棚蔬菜基地和菜秧基地的建设为主,现有面积30亩。

3、烤烟生产:主要抓好都口等八大基地的建设,计划至2005年全镇烤烟面积达5000亩。

4、葡萄生产:种植品种是曝稔葡萄,主要以道坝和鹅坊基地为主,全镇面积达160亩。

[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迅速。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培植龙头,建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建起了五千亩金水二号梨基地,正规化实施万亩脐橙基地;狠抓订单农业和合同农业,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构建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已形成十万羽出笼的毛鸭基地,十万只板鸭加工基地、千亩蔬菜基地,200亩藤稔葡萄基地,百亩大棚蔬菜基地,特种养殖基地。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强劲有力,个私经济方兴未艾。本着让惠让得原则,实行“低门槛、高回报”投资环境,不断加大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科技会含量多的项目,以增强全镇的整体经济实力。南塘板鸭早已飞出国门,享誉东南亚,畅销港澳。已培植了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加工大户。外出打工回镇办企业势头强劲,已初步形成了皮鞋制造、成衣、食品和木材加工为主的地方特色,截至2001年,全镇私营企业36家,个体工商户320户。

[交通邮电]南塘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穿境内13.8公里,设有客运站和货运站;二级公路江兴公路连接赣州和兴国县;通信设施先进,安装了移动、联通通讯接收塔覆盖22个村,1万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日产1万吨的自来水厂投入运营。

[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通过社会筹集为主等多渠道筹资,加大基础设施力度,按照“三横三纵”(南兴大道、文明大街、沿江大道、南三公路、南兴一路、南兴东二路)的总体框架,建设了集批发、零售和贸工农为一体的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截止1999年,小城镇面积增至2平方公里,拥有6000多居民,街道都硬化。江西日报在《千里繁荣一线牵》报道京九线上的小城镇建设成就时,北引言报道南塘镇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成果。2000年,时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智权亲临南塘视察,并对南塘的工作予以肯定。为优化社会环境,加快发展,镇党委、政府一直把通民风、净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多年被市、县评为综治先进单位,98年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编辑本段]3、广东省高要市南塘镇南塘镇位于高州市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43.8平方公里,总人口5.23万。近年来,南塘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 9/6和5 9/6。连续8年荣获“高州市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的光荣称号。一该镇农业基础稳固。水果、桑蚕、蔗糖、橡胶、生猪、三鸟等支柱产业实现了基地化生产。全镇现有水果总面积0.3万亩,其中香蕉3.5万亩,龙眼3万亩,荔枝1.8万亩,年产水果6.8万吨。养殖业产值超亿元大关,南塘镇是高州市的香蕉和龙眼生产大镇,生产的香蕉以其口感好、梳形靓、果型大、果熟着色金黄而远销国内外。出产的石硖龙眼,以其早熟优质、果大皮薄、肉厚核细、清甜爽脆而深受客户称赞。生产的无害套装荔枝“妃子笑”而享有盛名。

该镇工业发展迅猛。近年兴办起了仙城、沙田和飞鹰三个工业小区形成家具、燃气、橡胶、造纸、建材、针织、爆竹等工业格局,年工业产值达5.2亿元。市“龙头企业”——南恒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其选料上乘、做工精细、款色新颖而产品远销省内外及东南亚等国家市场,南塘燃料发展有限公司、生辉纸品有限公司、南塘轮胎厂均是粤西地区同行业的佼佼者。

该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第三产业日益兴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充足,通讯方便快捷,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更是蒸蒸日上。特别是教育事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塘中学、南塘一中更是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校园面积不断扩大,新建了教学大楼、学生饭堂、学生宿舍楼、教师住宅楼、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400米环跑标准运动场等,学校各项“硬件”建设都走在全市前列。其中南塘中学形成了住宅区、教学区、运动区科学布局合理,校道宽阔、绿草如茵、四季如春、百花争艳的花园式学校。其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中考成绩名列高州市前茅,连续两年中考综合评价全市三等奖,高考录取率列农村完中第三名,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 [编辑本段]4、广东省广州市芳村区南塘镇南塘(Nántáng)在广州城区西南。属芳村区。含南福里和梓桥里。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建村,因村南侧有一大莲塘故名。 [编辑本段]5、广东省陆丰市南塘镇南塘镇位于广东陆丰市东南部,东邻甲子、甲西镇,南连湖东、碣石镇,西靠内湖镇,北接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全镇总面积141.5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辖24个村委会,是陆丰市主要的农业重镇。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5亿元。

南塘镇地理位置优越,是陆丰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南托“三港”(甲子、碣石、湖东)一路(沿海公路),北靠“两路”(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一站(220KV输变电站)。交通便利,商贸繁荣。 “三高”农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该镇坚持以自身地理优势为依托,积极发展淡水养殖、蔬菜种养和“三鸟”养殖等“三高”农业,促进了商品农业的规模发展。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也并驾齐驱,全镇现有集体、联合体、个体企业700家,初步形成副食品、家具、服装、工艺品、化工等工业体系。

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不断发展。全镇现有中小学校28所,幼儿园1所,实现中小学校舍楼房化。较大型学校有南塘中学、陈佛庇纪念学校等,南塘幼儿园也颇具规模。南塘中心卫生院是毗邻镇场的医疗服务中心,该院拥有血液透析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新建扩建了医务大楼、住院大楼。镇内文化娱乐设施日益完善。拥有影剧院、电影巡廻放映队、有线电视、卡拉OK歌舞厅等。

南塘镇名产多。南塘花生种植历史悠久,其特点产量多,壳薄仁大,质地清脆可口,含油量高。南塘镇是粤东花生生产、加工、集散地之一;南塘白薯片,选用当地优质番薯为原料加工精制而成,色泽洁白,质地松脆,清甜可口,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和有机物质,具有清热解暑,助消化之功能;南塘牛肉丸,味香,可口不腻,为居家、饮食行业常年不衰之菜式,驰名远近。 南塘文物古迹多。主要有华山寺,位于南塘镇华山北麓,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前,此处古榕翠竹,同气连根,殿塔亭榭,相映成趣,还有“仙人脚印”。环田古寺,位于南塘镇环林石佛村,建于明万历已丑年(1859)。古寺老树参天,四季常青,泉清水甜,有古葬遗迹,“环山石穴”、“虎空行”、“中角尖”等胜景。此外,还有四柱湖丰湖寺、南湖游乐园、汤湖温泉度假村、五峰山怪石松林等,令游客留连忘返。

不知是哪一个南塘啊?

五、淮南特色是什么?

1.淮南豆腐菜是以豆腐为主要原料,辅以不同配料,经过不同烹调方法和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菜肴,是营养学、药理学和神话传说的完美结合,具有口感细腻,营养味美,是美食林中的一支奇葩。淮南豆腐菜是徽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徽菜的辉煌创造过业绩,也必将为徽 菜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故豆腐名菜众多。特别是近几年,在广大烹饪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也能制作数百种豆腐菜肴,这些菜肴不仅制作精美,而且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味美香溢,说起来各有典故。如今,豆腐菜已成为淮南市的一张城市名片,承载着传播豆腐文化,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每年一届的中国豆腐文化节,更为淮南豆腐菜的推广和传播架起了一座桥梁。如今,淮南豆腐菜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珍亲爱的朋友!如您到淮南,请千万不要错过品尝的机会噢!

2.淮南牛肉汤选料讲究,取制江淮一带的黄牛为原料,用牛骨头熬汤,煮牛肉时必须浸泡血污,内脏清洗干净,均可下锅同煮,还用自制的牛油,将炸制好淮椒(红干椒)做成红油。牛肉汤故以汤为主,汤不醇则无味,然牛肉汤的烫制方法多样,都取用当地特产,淮芋粉、绿豆饼、豆腐皮(干章、百页)、豆圆子等为辅料。淮南牛肉汤,给人的感觉是:汤浓醇鲜,香辣适口,原料丰富,味足味厚,令人回味无穷,四季皆宜。

3.洛河豆饼:又称洛涧豆片、金钱饼、小豆饼(以洛河、上窑一带为主要生产区)。做法:将绿豆粉、面粉加水和成水粉浆,下平锅中摊(烙)成似铜钱状大小的饼片。可炒、炸、烩、挂箱等,当地有软炒豆饼、香炸豆饼、怪味豆饼、挂箱豆饼,是入馔佳品。典故:传说在清朝道光年间,古洛涧(洛河)大湾,连年饥慌,寿州知府令郑氏为洛涧郡长郑郡令赴任,勤恳为民,治郡有方,鼓励乡邻务农经商,并提议制豆饼为商品,是时洛河一带盛行,故影响四方 。

4.夏集面圆:又称庄子面圆、贡圆、白圆、饪子等口味咸鲜适度,香醇爽口,南北皆宜。典故:有关夏集面圆传说很多,因它地取古寿州。相传夏集面圆,曾作为贡品,以谢圣上圣明,解百姓于火热、饥饿之中,救大命之恩。又有说:“庄子”曾经游尘途经寿春一带,饥渴难忍,投一老农妇家,农妇用当地的“饪子”招待了他,庄子吃后,赞不绝口,颇为感激,故流传至今。

5 .上窑馓子:上窑古称秦墟,历来就有经商之习,是三县一市重镇,商贾云集,骚客多集此地,故民风盛行。当地人每逢传统节曰和走亲访友时,多有拎上集市的一种看似金黄澄澄、一反反整齐如梭地捆扎在一起的“点心”,大家都把它称“馓子”,也有称“油果”、“油面条”等的。总之这种食品由来已久,据相传和考证:“馓子”很可能是在明末清初就传入上窑一带,解放前多有人食用,据老人回忆,上窑街上的“馓子”做的最地道的有两家,就是“杨氏炸馓铺”和“蔡氏炸馓铺”。上窑“馓子”和其它地方的“馓子”相比,有所不同。原因是它一直保持传统工艺,用面粉、明矾、精盐、白糖等和成油面,经过饧制过程,制馓艺人用其高超、熟练的技术把油面盘拧成网被形,下入六成以上的油锅中浸炸定形,成品后有乳白色、淡黄色、金黄色,软、脆、焦、酥、香、鲜、咸、微甜等特点。它可直接食用,也可烩、涮、淡季制馁,可做主料、辅料。由于其食用方便,价廉质优,颇受当地乡邻和外地客人喜爱 。

6.祁集豆圆:“淮河三豆”之一,“绿豆圆”又称“小豆圆”、“糊虾圆”,以淮河经淮南地界,分河北、河南,均有大小不同的生产场家和作坊、店铺。绿豆圆是用绿豆粉、淮河虾皮、面粉、绿豆芽或黄豆芽瓣,合拌在一起,制成小圆子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制呈金黄色时,即浮出油面,涝出沥油。绿豆圆子易保管、易储存、能散装、能装袋装,食用极为方便,即可煮、烩、烫、涮,也可直接食用,冷、热、干、湿均可。据传淮河以北原凤台县祁集(今淮南潘集),有一户祁氏母女二人以泡豆芽营生,一曰清晨母女二人将制好的黄豆芽运往河南、田家庵集市上,途经淮河渡口,巧遇摆渡老汉刘氏父子,刘氏父子主要以捕鱼、捉虾为生,并有时帮人摆渡过河。这样两家便成熟人,互不客道,你来我往,经常祁家给刘家一把豆芽,而刘家也时常给祁家一些小鱼、小虾,久而久之,祁、刘两家关系就一天一天亲近起来了,二老都有一个心愿,希望两家的孩子能结百年姻缘。两家的孩子更是情意绵绵,卿卿我我,终于在一年的八月初六,祁家姑娘用豆芽瓣剁成粒状,加上绿豆粉和刘家送的小虾皮做成的圆子,圆了两家缘份,也圆了二老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