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一个地方文化底蕴十足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一个地方文化底蕴十足的成语有:
一、钟灵毓秀 [ zhōng líng yù xiù ]
1. 【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2. 【出自】: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3. 【示例】: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之德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二、人杰地灵 [ rén jié dì líng ]
1.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2.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 【示例】:实在襄阳的~,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 ◎闻一多《孟浩然》
三、卧虎藏龙 [ wò hǔ cáng lóng ]
1. 【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2. 【出自】: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3. 【示例】:这所大学~,人才济济。
四、鸾翔凤集 [ luán xiáng fèng jí ]
1. 【解释】:集:群鸟停歇在树上。鸾鸟在飞翔,凤凰成群地歇在这里。比喻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
2. 【出自】:晋·傅咸《申怀赋》:“穆穆清禁,济济群英。鸾翔凤集,羽仪上亲。”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才汇聚到一起
五、人文荟萃 [ rén wén huì cuì ]
1. 【解释】:人才和文物众多,并聚集在一地。
2. 【示例】:这个地方山明水秀,~,是个值得浏览的好去处。
二、形容很有特色的成语
形容很有特色的成语:匠心独运、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独辟蹊径
1、匠心独运[ jiàng xīn dú yùn ]
释义: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出处: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译文:唐.王士源头《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2、独出心裁[ dú chū xīn cái ]
释义: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者;莫不宗之。”
译文:清·李你珍《镜花缘》:“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刘畅说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是讲《易》的;没有不推崇的。”
3、与众不同[ yǔ zhòng bù tóng ]
释义:跟大家不一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译文:清·李你珍《镜花缘》:“这是今天令中第一个古代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人不同,才觉得有乐趣。”
4、独树一帜[ dú shù yī zhì ]
释义:也说别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译文:清.袁枚《随园诗话》:“之所以能独树一帜的;正是这种不继承盛唐窠臼的。”
5、独辟蹊径 [ dú pì xī jìng ]
释义: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
译文:《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以前我的治阿;;修筑蹊径。”
三、求几十个形容文化气息的成语,比如博大精深
繁花似锦
源远流长 底蕴深厚 深奥不测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13、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15、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17、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识之无:粗:略微。略微认识“之”“无”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21、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23、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24、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25、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
26、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27、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28、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29、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30、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1、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32、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33、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34、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35、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36、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7、兴文偃武:偃:停息。振兴文化经济,停息军事武备。
38、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39、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40、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41、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字正腔圆
炉火纯青
古色古香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四、形容有特色的四字词语
【本地风光】:形容眼前的景象或事物具有当地的特色。
【别有风味】: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寒木春华】:寒木:指松柏;华:花。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可人风味】:可:适合。令人满意而又有特色的风光或事物。
【平淡无味】:本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含贬义,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与众殊】:殊: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指人的性格、行为等不一般或事物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