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实现边际效用最大化

实现边际效用最大化的方法: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效用就是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

无论是购买商品还是服务,消费者想要购买,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钱,这种前提条件在经济学上可称之为预算经济条件。一方面指购买各种消费品需要多少钱,另一方面是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收入有限,因此是一种约束。

固定的人有很多搭配的方式,如奢侈品少买些,零食少买些,衣服少买些等,总而言之,就是消费者要在各种搭配之间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经济学称消费者的这种行为为效用最大化。

二、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

一、乘数效应概述

乘数概念起源于19世纪后半叶。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卡恩首先提出了乘数理论。其后,凯恩斯又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乘数(multiplier)又译作倍数,主要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与其引起的其他经济量以及经济总量变化的比率。

乘数理论说明,在经济活动中,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经济量的变化,最终使经济总量的变化数倍于最初的经济变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乘数效应。在经济活动中,之所以会产生乘数效应,是因为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相互关联、相互促动的。例如,在某部门注入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该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各相关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最终产生数倍于投资额的国民收入。

根据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PC——边际消费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MPM——边际进口倾向。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成反比。例如,当一笔资金流入某地区的经济系统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转,产生经济活动中的连锁反应,导致该地区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如果把这笔资金储蓄起来或用来购买进口物资,使资金离开该地区的经济系统,则减少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该地区的乘数效应就会降低。

二、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是指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行业的投入引起各个经济部门的连锁反应,导致该地区经济总量的成倍增加。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必须以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前提,而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则降低了旅游收入在本地区经济系统中的作用,使得该地区的乘数效应减少。

旅游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经济发展产生以下三个阶段性的作用:

第一阶段,直接影响阶段。即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各项消费,将资金直接注入了各个核心旅游企业和部门,饭店、旅行社、餐厅、商店、景区、交通及通讯部门在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获得了一定量的收益。

第二阶段,间接影响阶段。即旅游核心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向有关部门和企业购进生产和生活资料,各级政府把从旅游核心企业收缴的税金又投资于其他企事业项目,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在旅游收入的再分配中获得了收益。

第三阶段,扩大影响阶段。即旅游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购进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而促进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发展。旅游收入正是通过多次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国民经济不断产生着连带作用和综合效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如果增加,即会引起该国或该地区国民收入的增加,这种关系可用y=kx来表示,其中y为增长的国民收入总量,x为旅游收入量,k为两者之间的比例系数,即乘数。例如,某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80%,即80%的旅游收入在该地区的经济系统中运转,而20%的旅游收入则存储起来或用于进口物质,即有20%的旅游收入离开了该地区的经济系统,按照乘数的计算公式K=1/(1-0.8)或1/0.2=5,表明该地区的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产生了5倍于此的经济效益。假若该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70%,边际储蓄倾向为10%,边际进口倾向为20%,则K=1/(1-0.7)或1/(0.1+0.2)≈3.3,表明该地区的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产生了约3.3倍的经济效益。

我们还可以用以下几类乘数模式来分析旅游收入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

⒈营业收入乘数。即旅游营业收入增加额与由此导致的其他营业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某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该地区营业收入的影响。

⒉政府收入乘数。即旅游收入增加量与当地政府收入净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政府收入的净增量是指政府从旅游业获得的税收及各项收益减去政府向旅游业投资后的余额,该乘数主要用来衡量旅游经济活动对国家和地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⒊就业乘数。即旅游收入增加量与其所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某一地区通过一定量的旅游收入,对该地区的就业机会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来说,一定时期内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量与同期旅游收入的增加量之比,即为单位旅游收入可提供的就业机会。

⒋居民收入乘数。即旅游收入的增加额与由此导致的某地区居民收入的比例关系。该乘数反映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

⒌进口额乘数。即旅游收入增加量与由此导致的进口额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显示了相关部门和企业向国外进口物资、设备的增加量与旅游收入增加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之,根据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可以全面衡量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更加科学地确定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三、旅游外汇漏损

旅游外汇漏损是指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的有关部门和企业,为了发展旅游业而进口商品、对外贷款、引进劳务等,因此导致了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

从K=1/(1-MPC)及K=1/(MPS+MPM)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旅游乘数效应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均有关系,MPS或MPM越大,旅游乘数效应就越小,反之,旅游乘数效应就越大。

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旅游综合设施比较落后,为了发展国际旅游业务,需要从国外进口有关的物资设备,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外汇,由此造成了旅游外汇的流失。具体来说,旅游外汇漏损主要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⒈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进口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而花费的外汇。

⒉为新建旅游饭店,进口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而花费的外汇。

⒊支付旅游企业外方的管理费和外籍人员的工资,由此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

⒋为发展旅游业,除国家投资、国内融资外,还需要对外贷款,逐年还本付息,由此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

⒌为满足旅游者及部分旅游企业员工的需求而进口有关的消费品,此项花费也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

旅游外汇漏损的程度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为了减少旅游外汇漏损,首先要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提高本国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其次要积极培养旅游业的现代化管理人才,逐步减少外方管理集团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再者要加强国际收支的宏观监管机制,完善外汇管理法规,防止外汇流失。

总之,旅游接待国的经济实力越强,科技水平越高,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越大,旅游外汇漏损就越少;反之,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越低,旅游外汇漏损就越多。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如此,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才能最大化,旅游外汇漏损才能被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分析旅游者如何在旅游目的地之间实现最大满足的选择

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将多余的收入或用于提高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的消费上以满足人们享受与发展的需求或储存待用。 无论怎样安排人们总要在自己 有限的消费能力与众多的消费可能之间进行选择怎样才能使他感到最大满足而这种满足的 感受是以人们的主观效用感为依据的。如果消费者已经决定出国旅游首先必须对旅游产品旅 游目的地、旅游线路做出选择,利用开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

四、旅游经济学分析旅游者如何在旅游目的地之间实现最大满足的选择

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将多余的收入或用于提高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的消费上以满足人们享受与发展的需求或储存待用。 无论怎样安排人们总要在自己 有限的消费能力与众多的消费可能之间进行选择怎样才能使他感到最大埂触第锻郢蹬电拳钉哗满足而这种满足的 感受是以人们的主观效用感为依据的。如果消费者已经决定出国旅游首先必须对旅游产品旅 游目的地、旅游线路做出选择,利用开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

五、旅游者如何在旅游目的地实现最大满足

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将多余的收入或用于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消费上以满足人们享受与发展的需求或储存待用。无论怎样安排人们总要在自己有限的消费能力与众多的消费可能之间进行选择怎样才能使他感到最大满足而这种满足的感受是以人们的主观效用感为依据的。效用即是指对于通过消费或者享受等使自己的、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满足,即感觉属性。 如果消费者已经决定出国旅游首先必须对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做出选择利用开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符合这样一个要求:如果听任消费者对曲线上的点作选择,那么,所有的点对他都是同样可取的,因为任一点所代表的组合给他所带来的满足都是无差异的。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一般为负值,这在经济学中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

方法 1、同价选质,同质选价

2、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人的满足度是一样的,无差异曲线越远离原点,满足度越高。因此,理性的人希望自己的无差异曲线越高越好。

(2.)预算线是基于一个人所有的准备消费掉的钱来算的,同一条线表示同一个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线就越远离原点。但受制于消费能力,人只能达到预算线内的各种组合。现在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一个人只能在预算线的限度内消费,但他却想达到越高的无差异曲线,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这个点只有在预算线上才可能是最佳点。那么预算线上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点,只有那点是既满足在预算线内,又离原点最远。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供应商、旅游集成商和旅游消费者之间和谐的运行关系,为游客提供高效、快捷、愉悦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供应链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