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孝义的家乡有什么物产

孝义的物产有:石头饼,梧桐山药。

1、石头饼

石头饼(又称沙子馍)顾名思义是在制作过程中有石头参与到的。具有明显的古代石烹遗风。黄河人类用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石烹法的出现,应该说与人类谷、麦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关系。植谷为食,始于神农时期。神农氏是黄河先民中的一位圣人,即传说中的炎帝,是黄河民族的祖先之一,他首创农业生产,教人食谷。

2、梧桐山药

梧桐山药产地位于孝义市东部为平川区域,属山西台背斜及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即太原盆地的西南缘,吕梁台背斜的东翼)。区内由西向东基本上呈北东、东南的单斜构造,地层出露主要为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为山药优生地。

扩展资料:

孝义皮影是中国稀有珍贵的传统民间艺术,已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各式各样的皮制道具,通过灯光投影到白色幕布上,并配之以乐器,伴之以唱腔、道白等,使观众听到和看到有声有色的各种戏剧故事,给人以形神兼备的美感。

因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均是民间艺人通过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为皮影戏,或影戏。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并以纸窗皮影为主。

纸窗皮影主要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悬吊在纸窗后的麻油灯亮影,因此称“灯影儿”、“纸窗子”。由孝义皮影木偶剧团所拍的120集《英雄出少年》的电视系列剧荣获国际影视剧奥斯卡铜奖,名震海内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义

二、山西孝义的风俗有哪些?

山西孝义的风俗:

1、上集赶会

上集赶会,历来是孝义的传统风俗习惯之一。“会”来源于庙会,以祭祀神而形成的众民会聚。境内在北魏时期庙会已出现,当时只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后来在保持祭祀礼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

2、孝义贾家庄婚俗

孝义贾家庄婚俗是沿袭与传承了古代婚俗六礼的基本规制,并结合当地文化与风俗的特点,演绎、细化、传承喜庆热烈的婚嫁礼仪程序。它具有古朴而丰富的内容,婚俗仪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四十多项礼仪,每一项都有着深邃的文化寓意。

3、开市节

正月初五为开市节日,孝义人俗称过“破五”。从这天起,家中主妇,可以开始做针工,男人们可以参加劳动了。因此,农家开始了修理农具、起畜圈、翻晒种籽等备耕活动;城镇中的工厂、作坊、商店、医院、饭馆、旅店等企事业单位,也正式在这天开门营业。

4、祭星节

农家把正月初八日也作为一个节日祭祀,称作祭星节。祭祀值日和值年的风星,以保佑全家人不受值日命星所克。初八晚间做火烧,叫“祭星火烧”。火烧做成后,在院内设桌烧香、点灯,供上火烧,而后家人饱吃一餐。这个节日,在解放后已逐渐消除,现在祭祀的家户不多了。

5、添仓节

正月二十日为添仓节。根据清乾隆年间书本记载,名为“天穿”,即上天降福于民衣禄食禄。后改名“添仓”,其意思一样。孝义传统添仓节,民间分为“小添仓” 和“大添仓”两个节日来庆贺。“小添仓”为正月二十,“大添仓”为正月二十五日。

三、孝义的特产有哪些

1.

山西吕梁孝义知名特产:孝义柿子 柿子是很常见的水果之一,汁多,口感细腻,香甜可口。这里我要介绍的是这出产于孝义市的柿子,颜色纯正,个小均匀,每到成熟时期就像红色的小灯笼...

2.

山西吕梁孝义知名特产:梧桐山药 山药是特别好吃的一种食材,一般都是用来炖食,汤汁美味...

3.

山西吕梁孝义知名特产:孝义花椒 花椒是一款很出名的调味品,种类繁多,在很多地方都有花椒的...

4.

山西吕梁孝义知名特产:石头干饼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当地的一款特色小吃,“石头干饼”.

四、山西孝义有哪些民俗风情?

山西省孝义市特产核桃,煤,柿饼。风景有三皇庙。焦碳,铝,还有木偶戏,碗碗腔好吃的多啦,莜面,荞面,各种面食~中阳楼啦

五、孝义民俗文化有哪些

孝义皮影、木偶戏

孝义皮影是中国稀有珍贵的传统民间艺术,已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孝义皮影、木偶戏的特色。皮影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各式各样的皮制道具,通过灯光投影到白色幕布上,并配之以乐器,伴之以唱腔、道白等,使观众听到和看到有声有色的各种戏剧故事,给人以形神兼备的美感。因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均是民间艺人通过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为皮影戏,或影戏。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颗明珠。它以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的独特魅力,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受民众的喜爱。

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并以纸窗皮影为主。纸窗皮影主要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悬吊在纸窗后的麻油灯亮影,因此称“灯影儿”、“纸窗子”。一般纸窗高约1米,长约2米,并固定在柜架上。纸窗糊制有严格的裁纸、毛边、对口、粘贴、平整等五道工序,其窗平整无皱雪白无瑕。皮影常以羊皮、牛皮或驴皮作为材料,皮影制作工匠依据戏剧故事,雕刻出各种生动逼真、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诸如桌椅板凳、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奇山怪石、龙亭金殿。军营帅帐等花样繁多而又精美绝伦的场景道具和自然事物。一般将这些人物景物和道具雕刻成高42-60cm,并用各种色彩绘制。这些雕刻物件又称作孝义皮雕。孝义的皮雕,构图简洁,造型别致,刀法细致,雕工细腻,疏密有别,色泽鲜艳,形神结合,在光亮下能显出立体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孝义皮影是集文学、音乐、表演、雕刻工艺于一炉的民间艺术,既可表演故事,也可当作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孝义皮影音乐独特别致,地方特色浓郁。孝义皮影造型粗犷,线条简练,手法夸张,突出性格,雕镂精巧剔透,造型古朴洗练,线条遒劲有力,色彩典雅别致,极富韵味。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独特别致,地方特色浓郁。由于它长期流行于孝义一带,流布范围较小。在音乐方面,受外剧种影响少,因此长期发展缓慢,缺少变革,但同时也保留下自己古朴的风韵和色彩。皮影戏是以说唱为主来表达和完成故事的。基于影人在表演上的局限,所以不采用专门的乐段去表现环境和人物,因而它的曲牌非常简单,常用的只有“走马腔”和“三吹三打”两个曲牌。皮影戏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但仍保留着联曲体的混合节拍和强起强落的特点。唱句系上下句结构,多为七字句、十字句,有时也有五字句。

皮腔

孝义皮腔与孝义皮影的产生与发展相依相伴,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孝义吹腔”。孝义皮腔保留着联曲体混合节拍和强起强落的特点,是中国戏曲古老的声腔之一,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声腔演变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皮腔因其演出时以白纸糊窗借光显影,被当地人习称为纸窗腔。皮腔的唱腔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为四句体,“起承转合”结构,艺人多称其为“平板(慢板)”,加锣鼓点称为“流水”;另一种是可以多次反复的上下句唱腔,艺人称其为“垛板”。皮腔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上下句结构多为吹奏乐(包括小唢呐、笙及呼胡)和打击乐(包括亮锣、二捂眼、马锣、饶钱、木头等)两大类。孝义皮腔的音乐独特别致,地方色彩浓郁,古朴清新,唱腔朴实、明快、粗犷、活泼。

皮腔的传统剧目有50余个,现存30余个,其内容可分两大类,一类写神怪故事,其代表作品有《诛仙阵》、《万仙阵》、《黄河阵》、《风沙阵》等;一类写道教传说故事,其代表作品有《真武出家》、《森罗阵》等。

随着碗碗腔传入孝义后,皮腔影戏在竞争中逐渐衰落,特别是民国以后,境况日下,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孝义市仅留下半个皮腔影班。

碗碗腔

山西省是闻名全国的戏曲大省,戏曲剧种数量居全国之首,孝义又是山西戏曲品种最多的一个市(县)。孝义人爱看戏,也爱唱戏,从事戏曲的人很多,因此素有“无孝不成戏”、“无戏不成班”之说。在孝义戏曲中,最有名流行最广的是孝义的碗碗腔。孝义碗碗腔是孝义民间戏曲艺术,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戏剧之一。

孝义碗碗腔由流行于孝义民间的一种皮影说唱艺术逐渐演变而成。其旋律优美,柔和婉转,地方特色浓郁,语言诙谐、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很受老百姓的喜爱。孝义碗碗腔有两种声腔,即皮腔和碗碗腔。这两种声腔均来自于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和纱窗皮影唱碗碗腔。

碗碗腔的特色乐器是碗碗和节子,碗碗的金属之音质地清脆、明快,和唱腔曲牌的婉转细腻混同一体后,使人觉得清新悦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别有一番特殊的韵味。碗碗腔音乐为一种特殊的板腔体,有着完整和丰富的声腔体系,其唱腔板式有慢板、紧板、滚板、闪板、垫板、二导板、观灯、过关等。碗碗腔的调式为微调式。唱白板式主要有平标,流水、介板、滚白四种。武场乐器同中路梆子基本相同,独以碗碗和节子掌握节奏;文场主奏乐器是呼胡、月琴和二弦。碗碗腔唱腔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唱腔尾音多用“虚词假声腔”。假声有两种唱法,一种是“二音子”,另一种是“尖音子”,而“尖音子”是在“二音子”基础上再翻高形成的。碗碗腔的假声拖腔,以“咦”、“呀”虚词唱出,加上呼胡、乐琴的滑弦伴奏,委婉缠绵,优雅动听,抒情性很强,听起来有一波三折、柔情似水的特殊韵味,因此碗碗腔音乐很是迷人。

孝义碗碗腔的传统剧目题材很广,剧目丰富。前自春秋,后至元明,还有民间传说,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历代社会的各个侧面。碗碗腔剧目现在能提名的只有120本,目前孝义市博物馆共收集整理了100本。这些传统剧目的代表作品有《闹朝歌》、《逼尘珠》、《九联珠》、《抱纱亭》、《三首案》、《大西汉》、《困淮南》、《桃仙洞》等。这些剧目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故事很长,最能吸引那些爱听故事的观众。

六、孝义特产有哪些

推荐:“梧桐山药”是当地知名产品,产于孝义市梧桐镇一带,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清即有大面积种植;在清代,因其产品具有肉质极白,质脆,易熟,黏质多,黏丝不易拉断,入口甜绵,营养丰富等特点,曾长期被作为朝廷贡品,素有“地下人参”的美称。而孝义的石头干饼别具风味。制作石头干饼是世代家传,是孝义城乡妇女的拿手绝活。逢时过节,大部分的户家都要做些石头干饼。如今城里有制售石头干饼的摊点。孝义人把石头干饼当作礼品馈赠亲友,也是老人做寿、小孩做满月的礼品之一。原料是白面、麻油、盐碱、酵母等,工具是石子。石子要选用大小均匀的,不要大过拇指头。石头干饼是营养保健食品,一嚼就酥,易消化,人人爱吃,男女老少皆宜食。还有柿饼,核少、个大、油质重,结的霜洁白雪嫩,回味绵甜细润,孝义湾柿饼具有体大霜厚、甘甜绵软,少核或无核的特点,素有“枣瓤色,牛肉丝”之誉,系干鲜果中之佼佼者。之所以如此,因为柿子品种好。帽盔这种柿子,形似钢盔,个大、果实圆锥形,橙红色,皮细簿易离,白 粉少,无沟纹,果肉质松浆多,纤维少,当地说,帽盔柿子,油质重、糖粉足色调鲜,成熟后生吃,味甜绵润。而且孝义湾柿饼富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须的矿物质、氨基酸, 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故用它加工成柿饼,自然远远胜过其它柿饼了。相信这些特产可以得到你家人朋友的亲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