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市都有哪些民间文化?

传统艺术:有缂丝、刺绣、玉雕、木雕、牙雕、核雕、瓷刻、竹刻、剪纸、泥塑、草编、灯彩、九连环、民俗挂件等上千个品种。

传统节目:苏州弹词(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

民间工艺:苏绣、制扇、玉雕、缂丝、木刻年画、红木小件、剧装戏具、民族乐器等等。

园林文化:苏州园林

建筑文化:古代建筑的布局规划、风格独特和工艺精湛的建筑构件,也括木雕、砖雕、石雕和闻名遐迩的“金砖”等。

民俗文化:其在时令、节气、观光、禁忌、祭祀、服饰、曲艺、方言、民谣、器具等方面,更表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

美食文化。

二、苏州特有的文化艺术,传统技艺有哪些

1、【苏扇】是苏州特产,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历史悠久,国外驰名。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明清以来,主要在苏州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苏州雅扇集各种精湛工艺于一身,包括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工艺。它们把吴地的山山水水、花鸟人物浓缩绘描,其精湛的手艺构成了吴文化中绚烂多姿的篇章。

2、苏州的香山位于太湖之滨,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里百余村庄人多地少,自古出建筑工匠,因从业者技艺不凡,人称"香山匠人"。香山帮是一个以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为地理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他们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创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一脉--"香山帮",后来,以香山帮模式建造的房子,就叫"苏派建筑"。

3、【缂丝】,又名刻丝,是中国古老、独特的一种传统织造工艺,主要存在于苏州及其周边地区。苏州缂丝自南宋以后,盛名全国,成为主要产地。明清时代,苏州缂丝仍昌盛不衰。 缂丝素以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且秀的特点,在丝织品中列为最高品第,并是最早用作制造艺术欣赏品的丝织物。

三、苏州东山旅游必打卡的2个景点,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人少景美

洞庭东山,俗称东山,地处苏州吴中区,是太湖中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为太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宋代时,这里还是一片湖岛,100多年前湖岛与陆地相连而成半岛,东山岛不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也是格外深厚, 历史 上不乏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游历,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若是到苏州东山游玩,有两个景点可以说是必打卡的,不仅可以领略到太湖风光,还可以感受到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分别是启园和东山雕花楼。

启园坐落在东山太湖之滨,所处位置背山面湖,是众多苏州园林中唯一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典园林,然而它的名气并不大,或许是因为地处偏僻的缘故,毕竟从苏州城区到这里需要将近1小时的路程。

启园最初时是一座私家园林,其主人是东山人席启荪,在上世纪30年代买下了这块地,并耗资10万银两、历时3年兴建了这座私家花园,所以启园又称为席家花园。

当时之所以修建这座私家园林,是为了纪念先祖曾在这里迎驾康熙皇帝,如今在这座园林临湖处可见御码头,也就是在此迎驾的康熙皇帝。

不得不说,启园的选址非常妙,它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置身于山水间,景色自然不言而喻。园林内部也是不容小觑,既有苏州园林的小巧玲珑,又兼具山峰湖泊的大气磅礴,亭台楼阁点缀在这山水之间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

启园在我看来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庭院、花园、柳毅小院及那碧波万顷的太湖,置身园林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恍若穿越了。相比其它古典园林,我更喜欢启园,其一在于这里的人少安静,其二在于这里的小景,景色如思绪,让人感触颇深。

东山雕花楼坐落在东山镇上,与启园相距约2.5公里。

江苏现存有三座雕花楼,其中之一就是东山雕花楼,其余两座是泰州口岸雕花楼和西山雕花楼,而它位居三座雕花楼之首,且是苏州吴中区建筑雕刻的代表之作,足可见其地位之高。

东山雕花楼始建于1922年,距今近百年 历史 ,据悉为建造这座雕花楼,共动用了二百五十多名工匠、历时三年、耗资黄金3741两,足可见其造价不菲。

从雕花楼入口处的门楼开始,就可以看到丰富而细腻的雕花,门楼正如主人的脸面,自然是融入了许多雕刻精品,比如梅兰竹菊、牡丹、佛手、祥云以及《三国演义》中的典故等。

踏过门楼,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震惊,此时此刻终于明白为什么它叫雕花楼了,整座楼阁的梁、桁、柱、檐皆布满了雕刻作品,有木雕、石雕、砖雕,雕刻作品十分丰富,让人眼花缭乱。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东山雕花楼:“楼无处不雕、雕无处不精”,唯有亲眼看到,方知这句话的真谛,东山雕花楼确实美,美在雕花、美在雕花所叙述的故事。

不知道,你到苏州东山游玩时,有没有去过或听说过这两个景点?对这里的景色有什么印象?若是还未去过,有机会你会去打卡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