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预选赛上白俄罗斯,马其顿,洪都拉斯,卡塔尔,阿联酋分别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
白俄罗斯 彪马
马其顿 彪马
洪都拉斯 JOMA 西班牙的品牌 中文译名霍马
卡塔尔 阿迪达斯
阿联酋 彪马
谁能介绍一下马其顿
国名 马其顿共和国
简称 马其顿
英文 The Republic ofMacedonia , Republika Makedonija
国名释义 源于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古部落名
别称 ----
首都 斯科普里 Skopje
国花 ----
果树 ----
国鸟 ----
面积 2.6万平方公里
人口 216万人
语言 马其顿语
民族 马其顿族66%、阿尔巴尼亚族21%、土耳其族等
宗教 东正教、伊斯兰教
货币 代纳尔
国庆节 11-20
时差 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与中国建交 1993-10-12 0:00:00
气候 西部属地中海型气候、东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名胜 奥赫里德湖。
行政区划 马其顿有123个行政区。主要有:斯科普里、比托拉、库马诺沃和什蒂普等。
简史 斯拉夫人7世纪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此后,马其顿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和土耳其的统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军队占领了马其顿地区。经过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塞、保和希重新瓜分了马其顿地区。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并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原属塞尔维亚的瓦尔达尔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组成单位之一,称马其顿共和国。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正式宣布独立。1993年4月7日,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时名称加入联合国。
工业 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力、纺织、食品加工等。
农业 谷物、甜菜、水果等。
矿产 铜、锌、铁、铬、铅、锰、铀等。
国旗 太阳是马其顿民族的象征。红地金色太阳表示马其顿人民为了解放,为了自由的天空,愿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国徽 克罗地亚国徽是一枚盾徽,盾面上是25个红、白两色相同的 方格,这是深受克罗地亚人喜爱的一种图案,体现了庄重典雅的拜 占庭风格对克罗地亚文化的深刻影响;红、白两色也是泛斯拉夫色 彩,和国旗的色彩相同。盾徽上方是一个状如王冠的图案,分成5个盾牌,象征克罗地亚古老王国的5个省区,后面上饰有六角星, 白色新月、带王冠的黄色狮头、红角山羊和韶,这些都是克罗地亚 古老文化传统的纪念物,展示克罗地亚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灿烂文明。
国歌 《今天,自由的新太阳在马其顿上空升起》 王朝: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公元前359——公元前336年在位),这个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腓力二世是一位极富才干的国王,他年轻时曾在底比斯作人质,住在终结斯巴达陆军不败神话的名将伊帕密南达的家中,谙熟政务和军务,并勤奋学习希腊文化。即位以后,他立即进行巩固王权、富国强兵的改革;加强王权,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经济上实行货币交换方式以利于贸易;军事上,设立由国王直接指挥的常备军,并在底比斯军队阵形的基础上,创立了以长矛盾牌为主兵器、攻防兼备的马其顿方阵。内部整顿完毕,腓力二世初试锋芒,首先征服了边邻伊利里亚、色雷斯,使马其顿有了稳固的后方。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加尔西迪斯半岛上的奥林托斯,问鼎希腊的雄心已昭然若揭。雅典虽然派军驰援,但腓力二世还是攻占了奥林托斯,与雅典签订了菲洛克拉底和约,所占领土得到承认。公元前340年,雅典、麦加拉、科林斯、加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希腊的永久性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会议决定维持现存法律及秩序,并决定东征波斯。喀罗尼亚战役决定性的惨败、科林斯会议专制性的条款,熄灭了希腊一向高举着的自由火炬。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据说,已届98岁高龄、原本是亲马其顿派的领袖——伊索克拉底,在逐渐意识到腓力二世奴役希腊的实质之后,绝食而亡。他的自杀与他的老对手、反马其顿派领袖——德摩斯提尼为捍卫希腊自由而进行的战斗殊途同归,临终前达到了共识,构成了城邦时代的希腊的悲剧的最后一幕。腓力二世在征服希腊之后原本有针对波斯的进一步的扩张计划,公元前336年春,至少有1万人的先头部队,受腓力派遣,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大军将在秋天随腓力出发。一场震动欧亚非大陆的战争帷幕就要拉开。但腓力竟突然在当年夏季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可谓壮志未酬,马其顿的王位由其子,也就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继承。
什么叫马其顿?
马其顿王国(古希腊语:Μακεδονία),指公元前808年-前168年,位于希腊西北部的王国,在腓力二世期间基本完成希腊本土的统一,于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不断向外扩张,先后占领埃及全境,吞并波斯帝国,大军直达印度河流域,领土达到鼎盛,此时的马其顿王国被后世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168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后,本土被罗马共和国吞并,至前146年,罗马占领希腊全境,标志着马其顿王国的彻底瓦解和希腊化时代的结束。
欧洲穷国之“北马其顿”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北马其顿
1,北马其顿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南欧内陆国,面积25713平方千米,人口208万,全国共设85个地方行政区。
2,斯科普里是北马其顿首都和最大都市,瓦尔达尔河穿城而过,河北岸是旧城区,南岸是新城区、有众多的现代建筑,也是该市的市中心。
3,马其顿的官方语言是马其顿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南斯拉夫语支的东分支,是主体民族马其顿人的通用语,该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巴尔干类型。
4,北马其顿医疗实行全民保险制度,跟我们的医保有点类似,当地只要有全民保险,不管在全国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直接用,一般门诊报销80%,住院根据收入而定,75%起步,最高可全额报销,当地住院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有专门的护工。
5,北马其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在首都斯科普里,该城曾在1963年遭遇大地震,80%的城区被毁,如今的城区是由日本人丹下健三规划设计的。另外有座斯科普里机场,是该国两座机场之一,另一座是奥赫里德国际机场。
6,北马其顿传统的定亲婚俗,不需要彩礼,但鲜花和巧克力是必不可少的,数量必须是单数,在当地送单数,表示喜庆,送双数花通常用于葬礼。传统的婚礼要连续举行三天。
7,北马其顿目前是北约成员国,没有加入欧盟和欧元区,当地使用的货币是第纳尔,1马其顿第纳尔=0.124337人民币。
8,北马其顿人均收入普遍不高,全国大部分人月收入在1680元到3690元人民币之间,该国富裕阶层主要集中在首都斯科普里,该城也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地方,普遍超过3100元人民币,如果在其他城市一般很难达到。
9,北马其顿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极端最高气温达40 、最低气温达-30 ,境内山地较多,东邻保加利亚共和国,南界希腊共和国,西接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北傍塞尔维亚共和国。
10,北马其顿高速公路不收费,也不限速,靠右行驶,但开车必须开灯,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另外我国驾照可以在当地使用六个月。
11,北马其顿一年中的假期蛮多的,大大小小的节假日加起来有40多天,都是带薪休假,如果节假日赶上星期六或者星期天,那就必须往后在多加一天假期,当地人认为,节假日是节假日,不能和周六周日混为一谈。
12,奥赫里德是北马其顿第七大城市,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市内多古建筑与名胜古迹。该城虽然不大,但教堂挺多,数量曾一度达到365座,目前该城与和它重名的奥赫里德湖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奥赫里德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
13,北马其顿实行高中以下免费教育,该国公立学校数量不是很多,大多数为私立,价格较昂贵,很多公立学校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一般,当地有很多校车是我国援助的。
14,比托拉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北马其顿第二大城市,距首都斯科普里169公里远。该城经济发展高于北马其顿平均水平,北马其顿很多中大型企业均将公司总部设立在该市。
15,北马其顿的南部城市卡拉哈有条街道,叫靓星大道,该街道全部是用特殊玻璃制成的,非常明亮,表面看似光滑,但走在上面一点也不滑,非常神奇。
16,北马其顿河流众多,但多为小河流,其中瓦尔达尔河流域占其国土大部分,矿产资源种类比较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镍等。
17,北马其顿人一周上5天班,一天7个小时,加班在该国是不可能的,一般商家礼拜六上午营业,下午和礼拜天都休息。北马其顿人喜欢到餐馆、酒吧、咖啡厅过夜生活,周末通常要 娱乐 到很晚才休息。
18,泰托沃是北马其顿西北部城市,是该国工业之城,工业有毛纺织、皮革、烟草加工等。市郊有铬的开采和冶炼。
19,北马其顿的超市特别多,有大有小,几乎走几步就一个,因为当地轻工业不发达,超市里的玩具、日用品、部分食品都需要进口,其中有很多来自我国义乌。当地的产的饮料、土豆一类的很便宜,土豆才6毛多人民币一斤,一大瓶饮料1.5人民币。但进口的东西价格就贵了。
20,北马其顿的经济主要依靠矿石开采、冶金、化工、电力、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德国、英国、希腊等。
21,北马其顿的房价近几年一直相对稳定,没什么大起大落,但各个城市之间的价格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大城市远远高于小城市,以首都斯科普里为例,今年房价折合人民币一平在7100元到9200元之间。
22,北马其顿从1996年开始参加奥运会,截止目前还未取得过奥运奖牌。
23,北马其顿境内除了文物古迹就是教堂,有的文物古迹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成了遗址,比较出名的景点有普雷斯帕湖、卡列城堡、St.Spas教堂等。
24,北马其顿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当地人普遍悠然自得,没有存钱的概念,有钱就花,没钱刷信用卡,平均一个家庭一年出国游玩一到两次,当地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法国。
25,北马其顿东部地区,每年都举办番茄大战,非常热闹,每当节日这一天,不管男女老少拿起番茄见人就扔,一场大战下来,每个人浑身上下都是番茄味。
26,在北马其顿城市里,是不准在外边晒衣服的,农村有后院的可以晒,前院也不让晒。当地人家里基本都用烘干机烘。
27,北马其顿治安还算可以,除了不计其数的偷哥外,别的没问题。外国人在当地市场买东西,价格普遍比本地人高。
夏季去马其顿旅游穿什么衣服好?
马其顿夏季平均温度是26℃~12℃。
白天平均26℃,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
夜间平均12℃,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夏季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奥赫里德(28℃)、斯科普里(30℃)。
马其顿夏季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奥赫里德(-2℃)、斯科普里(-4℃)。
欧洲旅游:走进马其顿首府斯科普里(图)
驶离尼什酒店(摄影:冯赣勇)
在马其顿的观光将分为两部分内容,当日,首先在马其顿首府斯科普里观赏重建于15世纪的瓦达河大桥,参观传统的大巴扎,以及同样始建于15世纪的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St.Spas教堂、土耳其时期的Kara城堡、古驿站、亚历山大大帝广场及特蕾莎修女纪念碑、纪念馆等著名景点。翌日,在前往下一站阿尔巴尼亚的途中,在马其顿奥赫里德市,泛舟景色优美的湖泊,尽享奥赫里德湖光山色的美景。
途中景色(摄影:冯赣勇)
在前往斯普利特途中,导游沈陈炜将马其顿及首府斯普利特进行了大体介绍。马其顿共和国简称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马其顿共和国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
斯科普里古堡(摄影:冯赣勇)
对于古代马其顿,希腊方面认为古马其顿王国是古希腊人的一支,古马其顿王国属于希腊 历史 。马其顿共和国方面则宣称自己是马其顿王国和马其顿 社会 主义共和国的继承者,因此坚持使用“马其顿”这一国名。
老城房舍(摄影:冯赣勇)
斯拉夫人7世纪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斯拉夫人的马其顿国。14世纪开始,马其顿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和土耳其统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军队占领马其顿地区。
老城行人(摄影:冯赣勇)
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一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原属塞尔维亚的瓦尔达尔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组成单位之一,称马其顿共和国。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用名加入联合国。
街头壁画(摄影:冯赣勇)
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融入欧盟一体化,马其顿政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称为欧洲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在141个国家中综合排名位列第36位,是欧洲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马其顿不临海,是个内陆国家。马其顿的邻居也不多,就4个:东邻保加利亚,南邻希腊,西邻阿尔巴尼亚,北邻塞尔维亚。马其顿地形多为山地,瓦达河贯穿南北。
集市摊档一角(摄影:冯赣勇)
集市行人(摄影:冯赣勇)
斯科普里是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也是马其顿最大的都市,马其顿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在斯科普里。斯科普里也是马其顿的政治、文化、经济、学术的中心都市。斯科普里在古罗马时期的名称是斯库皮(Scupi)。
老城街景(摄影:冯赣勇)
马其顿首府斯科普里附近地区自大约公元前4000年以来就有人居住。在今日斯科普里市中心的斯科普里城堡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集落遗迹。1世纪前夕,集落被罗马人攻克,成为罗马军队的野营地。
老城留影(摄影:孙涛)
在1912年巴尔干战争期间,斯科普里被塞尔维亚王国征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斯科普里成为新建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
老城酒屋(摄影:冯赣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斯科普里被轴心国国家保加利亚王国军队占领。1944年,成为南斯拉夫 社会 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加盟国马其顿 社会 主义共和国的首都。斯科普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了急速的开发。但因1963年发生了地震,其发展一时停滞。1991年,斯科普里成为自南斯拉夫独立的马其顿首府。
集市一角(摄影:冯赣勇)
来到斯科普里,沈陈炜带着大家首先进入老城中的古集市,从这里穿街过巷前往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斯科普里的古集市街就在马其顿广场附近,古集市直译是“旧巴扎”,据称这是欧洲第二大的具有土耳其风格的集市,而第一大的则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集市留影(摄影:王珏)
着传统服饰的居民(摄影:冯赣勇)
旧巴扎是斯科普里清真寺最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建筑多为典型的奥斯曼建筑。清真寺宣礼塔和奥斯曼时期的街道也显得相当和谐。
漫游古城街巷(摄影:王珏)
旧城区的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人居多,这里随处都可以看见的土耳其传统服饰居民,还有阿尔巴尼亚人的小市场。
帕夏清真寺(摄影:冯赣勇)
沈陈炜带着团队来到了位于山坡上建于1492年的斯塔法·帕夏清真寺。只见高高的宣礼塔异常醒目。清真寺的庭院很洁净。该清真寺由穆斯塔法帕夏出资修建,他是巴耶济德二世和塞利姆一世治世时是奥斯曼帝国杰出的政治人物。遵照一段时间的礼节,团友们脱鞋后进入清真寺,观赏了庄严肃穆的清真寺。宽敞的大厅,豪华的穹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真寺内(摄影:冯赣勇)
斯科普里除了清真寺还有基督教堂和修道院,离开斯塔法·帕夏清真寺来到St.Spas教堂,走进教堂不大的庭院中发现,这里更像是欣赏一个艺术宝库。建于1826年的这座教堂,于1970年被宣布为国家 历史 地标。庭院中有一座石棺十分引人注目。
教堂内石棺(摄影:王珏)
教堂建于地下,因为在土耳其统治时代,教堂不允许建得比清真寺高。这里引以为傲的是一个10米宽6米高的圣像间壁,雕刻全部用核桃木制作,非常精美,由19世纪早期技艺精湛的艺术家Frckovski和Filipvoski兄弟雕刻而成。教堂的庭院通向Goce Delcev墓和博物馆。Goce Delcev是马其顿国内革命组织IMRO的领导人,也是一位民族英雄,1903年被土耳其人杀害。
古堡碉楼(摄影:冯赣勇)
从教堂出来前往亚历山大大帝广场时刚好经过道路一侧的卡拉古城堡。卡拉城堡是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位于瓦达河左岸,建于公元6世纪初,从城堡上可以俯览整个斯科普里市。沈陈炜介绍说,卡拉城堡里面的大石块是公园4世纪的,外围墙是公园11世纪的,那时的马其顿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由于时间所限,没有登上城堡一观。
古驿站一角(摄影:冯赣勇)
老城中最后参观的是古代驿站 Ancient Posthouse,自古以来,斯科普里就是巴尔干半岛连接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商业地位。因此这里的驿站在当时十分发达。
新老城交相辉映(摄影:冯赣勇)
走进斯科普里的古驿站,乍一看与中国的别无二致,宽敞的庭院中松柏参天,用于栓置马匹,石砌的花圃中各色花朵开放得鲜艳却不扎眼。
街头留影(摄影:冯赣勇)
整个驿站是个四合院似的两层结构,楼下是餐厅,楼上是客房,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家餐厅所在地,远没有了当年商队进出、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瓦达河上的桥梁(摄影:冯赣勇)
位于亚历山大大帝广场前面的瓦达河著名石桥,是斯科普里的标志。该石桥由查士丁尼大帝兴建于1451年的拜占庭帝国时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用来连接斯科普里的老城与新城的必经之桥。
石桥头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团队结束了老城区的观光来到河边,从桥上走过去就进入了斯科普里新城区广场。站在石桥上放眼望去,能看到周边还有一系列建筑,歌剧院、博物馆等均分布在这一带,现代化的建筑群展现了新城的风貌。
河上雕塑(摄影:冯赣勇)
桥下的瓦尔达尔河是斯科普里的母亲河。瓦尔达尔河是巴尔干半岛南部河流。源于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边境的萨尔山东坡,先北流经马其顿北部,后折向东南,经斯科普里、铁托韦莱斯,入希腊国境南流注入爱琴海萨洛尼卡湾。全长420公里,大部分在马其顿境内。
马其顿广场(摄影:冯赣勇)
瓦尔达尔河上有几座桥梁,其中5座全部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石桥有十二个半圆拱门,长两百多米。瓦尔达尔河畔广场的两侧,同样摆满了人物雕像,从古代的查士丁尼一世到近代的国家独立的倡导者和行动者,沿河而立。
广场合影(摄影:冯赣勇)
过了桥来到斯科普里的亚历山大大帝广场。这里过去叫铁托广场,现在又叫马其顿广场,是马其顿共和国最大的广场。亚历山大大帝广场的喷泉很漂亮。中间这个最大的“马上的斗士”是就是古罗马亚历山大大帝铜像,基座周围由8名武士及四头猛狮护卫。武士的外围是音乐喷泉,怒狮雕像列在四周。
广场雕像(摄影:冯赣勇)
底座的武士是拿着长矛的士兵,呈当年著名“马其顿方阵”的样子,亚历山大大帝就是靠这个方阵,统一希腊,征服欧亚大陆。马其顿帝国曾经横扫波斯、踏平埃及,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第一大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最著名的 历史 人物。
母孕雕像(摄影:冯赣勇)
在亚历山大大帝广场还有很多雕塑,雕像人物均极为传神。其中喷泉处有一组母亲从怀孕到养 育儿 女的雕塑,这座雕塑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十分动人。此外还有著名的船夫纪念碑群雕也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眼球。
船夫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全称为“Thessaloniki船夫纪念碑”,修建于2011年。Thessaloniki是希腊北边的一个城市,奥斯曼土耳其西进时,当地的老百姓积极反对奥图曼帝国占领马其顿。这座雕像用以纪念当年的这段 历史 ,并用船夫来表示当你出海之后,便可将每日的生活抛诸脑后,拥有无限的自由。
特雷莎修女纪念馆(摄影:冯赣勇)
穿过广场最后来到特蕾莎修女纪念碑、纪念馆。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出生在马其顿的斯科普里,主要业绩是为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她是马其顿人的骄傲,更是斯科普里人的骄傲。2003年10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因此变为真福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修女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凯旋门(摄影:冯赣勇)
斯科普里凯旋门是马其顿独立20周年纪念的标志(马其顿于1991年独立),在2012年1月正式完工启用。凯旋门高21米。由马其顿雕塑家Valentina Stephanovska设计,他同时也是亚历山大骑马雕像的设计者。
凯旋门留影(摄影:王珏)
凯旋门上有一个可以俯瞰全城的观景台,这是继罗马尼亚有凯旋门之后又一国家拥有凯旋门。 站在观景台上,马其顿首府斯科普里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
奥赫里德一角(摄影:冯赣勇)
湖光山色(摄影:冯赣勇)
马其顿的美中之最当属奥赫里德湖。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天然湖,也是最深的湖(最深处304米)。它位于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联盟边境,有三分之一在阿尔巴尼亚境内,三分之二在南斯拉夫联盟境内。湖长30千米,宽12千米,面积365平方千米,海拔695米,是一个山顶湖,湖岸陡峭。
碧波荡漾(摄影:冯赣勇)
奥赫里德湖水源主要来自山泉,因而它可以说是欧洲少见的未受污染的淡水湖。奥赫里德湖四面环山,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如镜,呈深蓝色,山光水色,风景秀丽。在奥赫里德湖的东侧,相隔一座大山,还有一个湖叫普雷斯帕湖,它也是由周围的山泉汇集而成的湖泊,它与奥赫里德湖之间有溶洞相通,因此人们常称它们为姊妹湖。
湖上泛舟(摄影:冯赣勇)
乘船泛舟湖上,只见奥赫里德湖面如镜。据奥赫里德生物水文研究院对湖内生物所做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湖内现存生物同5000万年前第三纪的生物几乎一样。湖中的海绵及一些鱼类是欧亚大陆在冰河期前最后残余的水生生物之一,它们的形状与现存化石的形状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湖上观景(摄影:冯赣勇)
湖上留影(摄影:孙涛)
毫无疑问,奥赫里德湖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与此同时,整个奥赫里德市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看到奥赫里德湖不禁感叹:真是一个值得久住的好地方!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马其顿的奥赫里德湖的水是幽蓝色,湖面比较灵动。奥赫里德湖的灵动感展现在水的颜色多变,以及水中倒影的层次丰富。
返回码头(摄影:冯赣勇)
奥赫里德湖由于湖景秀丽,地中海气候宜人,奥赫里德湖畔的两座城市--阿尔巴尼亚的波格拉德茨和南斯拉夫的奥赫里德,均成为国际 旅游 和疗养的胜地。这里还有 历史 博物馆、艺术陈列馆和艺术学校。在这里每年都要举行“奥赫里德之夏节”和“巴尔干节”,节日期间演出精彩的民间舞蹈、音乐等。结束了马其顿奥赫里德湖的观光,团队驱车前往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继续巴尔干之旅。(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