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标志性建筑有哪些

曼谷泰王宫(Grand Palace in Bangkok)称故宫泰曼谷王朝世王至八世王王宫王宫总面积21.84万平米位于首都曼谷市依偎湄南河畔曼谷市内壮观古建筑群1782曼谷王朝拉玛世帕普塔育华朱拉洛登始兴建王宫1784第座宫殿阿玛林宫建拉玛世即迁入宫内主持政事历代君主集泰建筑艺术精华断扩建王宫装饰益宏雄华丽使其达现规模王宫四周筑白色宫墙高约5米总1900米建筑白主色风格主要暹罗式庭园内绿草茵鲜花盛树影婆娑满目芳菲王宫主要由几宫殿座寺院组王宫内寺院即著名玉佛寺建筑群 玉佛寺(Temple of the Emerald Buddha)位于曼谷王宫东北角泰著名佛寺泰三宝建于1784玉佛寺泰王宫部面积约占王宫1/4玉佛寺泰王族供奉玉佛像举行宗教仪式场所寺内供奉着玉佛名寺内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经阁、钟楼金塔玉佛殿玉佛寺主体建筑殿神龛供奉着泰视宝玉佛像玉佛高66厘米阔48厘米由整块碧玉雕刻每换季节泰王都亲自玉佛更衣保泰民安每泰内阁更迭际新政府全体阁员都要玉佛寺向王宣誓职每5月农耕节王要举行宗教仪式祈祷丰收寺内四周约公壁画廊面绘178幅印度古典文《罗摩衍》史诗题材精美彩色连环画并附泰文译诗玉佛寺内几块瓷屏风彩绘着《三演义》故事 巴真菩提树位于泰巴真府诗马哈菩县鹄毕区万考村泰、菩提树株菩提树十高主干粗达16米10能合抱高约6米部支高度约主干3倍枝叶茂密遮荫广袤圆周约52米释加牟尼曾印度菩提树悟道佛菩提树佛教神圣象征据考证树印度移植已1100历史巴真武城树作城徽诗马哈菩县树名菩即泰语菩提诗马哈极极美极崇高形容词离树远佛寺名越菩诗马哈菩寺每5月都举行礼佛盛 古城博物馆位于泰北榄府(译: 沙没巴干府)境内世界露博物馆座造古城荟萃泰各历史代表性建筑物经仿制或原物搬迁游客誉泰迪斯尼古城始建于1956修建工程异浩繁历20占面积200英亩古城四周由砖墙围起模仿泰版图轮廓呈斧型故泰称城内泰各著名75处寺庙、佛塔、纪念碑等建筑仿制品座座建立湖面由高脚木屋组市场些都各按原理位置布置馆内些已消失古迹经考古家考证艺术家努力按其原模精制作再现眼前古城内十几组根据佛教泰民间传统制造型雕塑群城东北角饲养着许热带野物野物园游客体解泰自1238建立素泰王朝历史艺术概貌

泰国的传统居民建筑称什么?

泰国的传统建筑很有特色,它不仅体现了泰国的自然风貌,也与泰国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泰国的传统民居是高脚屋。高脚屋是由6根以上的木桩架设而成的下部空旷的一种栏杆式建筑。高脚屋的上层住人,底层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中间有楼梯与地面相接。屋顶由茅草、椰叶、棕榈叶或铁皮构成,墙壁是竹篾或木板。有的房屋是尖顶,有利隔热。高脚屋呈长方形,由正屋、阳台和过廊组成。

正屋是住房,没有床,人们在地上休息。阳台是人们会客或家庭成员休息的地方。高脚屋的支柱高1.5米,主要功能为防止野兽、通风和水害。阳台边的楼梯级数为单数,客人或主人进屋时都必须脱鞋。

泰国民居建筑特色是什么!

水上浮屋也是泰国的一种传统住宅。水上浮屋的结构比较简单,人们在靠近岸边的水中,把较粗的原木埋在水中,然后把木筏拴在木桩上,在木筏上建筑房屋。浮屋房顶用棕榈叶、茅草或铁皮做成,呈人字形。地板是用木板或竹片拼接而成,固定在木筏上。每栋浮屋由3间屋组成,正面朝着江河,可以开关的竹壁全天敞开以利通风。前面是走廊,走廊上安有栏杆,以防止小孩落水;中间是卧室;后面是厨房。水上浮屋可以移动,利于搬迁。

水上浮屋的产生和存在与泰国的自然环境分不开。泰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境内大部分地区水网密布,修建水上浮屋既简便又实用。据历史记载,泰国的吞武里王朝时期,在京都一带有大量的水上浮屋。在曼谷王朝拉玛三世时期,曼谷的水上浮屋曾经达到7万栋之多,居民有35万之众。

河流两岸流动的水上村庄——排列整齐的浮屋构成了泰国的一道独特景观。水上浮屋的消亡与渔业生产的发展有关,今天,由于泰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生活在水上浮屋中,他们迁居到了陆上。不过,在泰国中部以及曼谷的周围,人们仍然可以见到水上浮屋的踪迹。

随着经济的发展,泰国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居民大都住在泰式风格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中。随着城市人口向郊区的流动和新式居住区的增多,泰国出现了不少现代楼房。这些新居住区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产生强烈的影响。

泰国城市规模不大,但是发展却极快。高楼大厦林立,各种住房外形美观,内部设施比较先进。泰国城市人口逐年增多,但是泰国的住宅增长率却高于人口增长率。从1974年到1984年和从1984年到1988年,曼谷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25.3%和7.1%,住宅增长率却高达66%和37.6%。住宅业发展的速度很快,因此没有出现城市住宅紧张的局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与人口增长相比,泰国的住宅建设并不滞后,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泰国社会存在着贫富悬殊的现象。曼谷有300多处贫民窟,居住着1/10的市民。

尽管泰国城市化率不高,曼谷却提前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所谓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居民自发地迁往郊区,围绕中心城市向周围无限地蔓延开来,形成星罗棋布的居住区,而大量的工作、娱乐、学习场所以及商业服务机构等仍然留在市中心。当前,城市郊区化仅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出现这种现象。

随着城市郊区化现象的出现,泰国政府于1987年制定了鼓励地产业的政策,允许保险公司投保房地产,从而在曼谷掀起了住宅业建设高潮。在这次开发热潮中,公寓私有共有方式(即所属房产为私有、庭院等公共用地为共有的共管公寓)迅速兴盛起来,共管公寓成为曼谷郊区的主要住宅,是城市郊区化的重要标志。共管公寓中居住的大部分为白领、医生、律师、文职官员、大学教师等群体。

泰国 的标志性建筑是?

1、玉佛寺(Wat Phra Kaew)位于曼谷大王宫的东北角,是泰国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国三大国宝之一。玉佛寺是泰国佛教最神圣的地方,是查库里王朝的守护寺和护国寺,建于1782年的玉佛寺是泰国大王宫的一部分,面积约占大王宫的1/4。

玉佛寺是泰国王族供奉玉佛像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因寺内供奉着玉佛而得名。寺内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经阁、钟楼和金塔。玉佛寺的门票与大皇宫的门票通用。

2、四面佛是华人地区民间对梵天的俗称,“梵天”在佛教中亦称造书天、婆罗贺摩天、净天。原是印度教、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是创造宇宙之神,梵文字母的创制者。

在东南亚,特别是泰国被认为是法力无边,掌握人间荣华富贵之神;其四面分别朝向东南西北,供信众祈福。由于外形近似中国佛像,中文译名多为四面佛,但事实上四面佛不是佛,所以准确而言应译为四面神。

3、女英雄纪念碑

普吉岛上最著名的文物是陶提卡沙蒂(Thao Thep Kasattri)和“陶诗顺通”(Thao Sisunthon)的英雄姊妹纪念碑,也是全岛的称志。

普吉岛上最著名的文物是陶提卡沙蒂(Thao Thep Kasattri)和“陶诗顺通”(Thao Sisunthon)的英雄姊妹纪念碑,也是全岛的称志。

据记载,这对姊妹生于十八世纪,当时正值泰缅交战时期,公元1785年,建国才三年的曼谷王朝遭到缅军的野蛮入侵,部分侵略者直闯普吉岛,此时普吉府尹(省长)突然病逝,值此大兵压境,城中无人为首,人心惶惶之际,府尹的遗孀陶提卡沙蒂和她的妹妹陶诗顺通便自告奋勇担起了抗击侵略者的重任,她们组成临时作战指挥所,紧急动员城中百姓投入战斗,并构筑坚固堡垒,配备大炮。

当侵略军向她们发动进攻时,她们向敌军猛烈开火,把敌人打得昏头转向,狼狈逃窜。由于敌军人数大大超过岛上的守军和居民,姊妹俩急中生智,挑选五百名身高体壮之妇女,穿上军装,扛上木制假枪,在城中不时地进进出出,好像有大批部队守卫一般。

4、大皇宫(Grand Palace),又称大王宫,是泰国(暹罗)王室的皇宫。紧邻湄南河,是曼谷中心内一处大规模古建筑群(计28座),总面积218400平方米。大皇宫始建于1782年,经历代国王的不断修缮扩建,终建成现在这规模宏大的大皇宫建筑群,至今仍金碧辉煌。

大皇宫是仿照故都大城的旧皇宫建造的,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王宫之一,是历代王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宫。

曼谷王朝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皇宫内。大皇宫汇聚了泰国的建筑、绘画、雕刻和装潢艺术的精粹。其风格具有鲜明的暹罗建筑艺术特点,故深受各国游人的赞赏,被称为 “泰国艺术大全”。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拉玛九世便搬至大皇宫东面新建的集拉达宫居住。

现在大皇宫除了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和活动外,平时对外开放,成为泰国著名的游览场所。

5、曼谷国际机场

曼谷有两个国际机场可以指:廊曼国际机场,Don Mue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称为旧曼谷国际机场,位于泰国曼谷北郊的国际机场,1914年3月27日启用。代码DMK。素万那普国际机场Suvarnabhumi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称为新曼谷国际机场,位于泰国曼谷东郊的国际机场,2006年9月28日启用。

泰国著名建筑是什么?

泰国著名建筑是曼谷大皇宫。

曼谷大皇宫又称大皇宫,是泰国王室的皇宫。紧邻湄南河,是曼谷中心内一处大规模古建筑群,总面积218400平方米。大皇宫始建于1782年,经历代国王的不断修缮扩建,终建成这规模宏大的大皇宫建筑群,仍金碧辉煌。

大皇宫是仿照故都大城的旧皇宫建造的,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皇宫之一,是历代皇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皇宫。

曼谷大皇宫的建筑结构:

走进大皇宫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茵的大片草地和姿态各异的古树,草坪周围栽有一些菩提树和其它热带树木。大皇宫的佛塔式的尖顶直插云霄,鱼鳞状的玻璃瓦在阳光照射下,灿烂辉煌。

走进第二道门,一座雄伟而瑰丽的三层建筑物展现在眼前,这是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主殿,节基宫。它是拉玛五世王在1876年开始建造的。“节基”含有“神盘”、“帝王”的意思,也是拉玛王朝的正称。

节基宫的特点就是它的基本结构属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艺术,而上边三个方形尖顶的殿顶,却是泰国式屋顶。节基宫的西面是律实宫。这是大皇宫内最先建造的皇殿,而且是一座泰国传统建筑。

律实宫里有拉玛一世王时代制造的御座和御床,被列为拉玛王朝第一流的艺术品。律实宫主要作为国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举行丧礼的地方。

节基宫的东面是阿玛林宫,它由三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即:阿玛灵达谒见厅,宫廷的昭见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拍沙厅,君王的加冕礼在这里举行,里面有加冕坐的椅子;卡拉玛地彼曼殿,该建筑物曾是拉玛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后成为君主们加冕后的官方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