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废都》里都写了些什么?

《废都》最早发表于1993年,在《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的是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小说分成4组平行人物,讲述的是艺术家阮知非,画家王希眠,书法家龚靖元,以及作家庄之蝶的故事。废都这部小说太过于劲爆,当然这里所说的劲爆指的是尺度问题。小说中最让读者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作家庄之蝶这个人物,作者通过大量的性描写。也由于这个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后来该书一度被禁,直到2009年才重新印刷出版。

贾平凹《废都》是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

贾平凹复活了传统中一系列基本的人生情景,基本的情感模式,复活了传统中人感受世界与人生的眼光和修辞,它们不再仅仅属于古人,我们忽然意识到,这些其实一直在我们心里,我们的基因里就睡着古人,我们无名的酸楚与喜乐与牢骚在《废都》中有名了,却原来是古今同慨。比如乐与哀、闹与静、入世与超脱、红火与冷清、浮名与浮名之累……——勇敢地表达和肯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心,勇敢地质疑和批判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灵魂 。

废都简介

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首印50万册。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以及出位的性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贾平凹以西安的当代生活为背景,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写出了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

《废都》是作者贾平凹写出的一部反映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小说采用了中国古典的草灰蛇线手法,而融入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废都》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被禁17年之后,贾平凹的《废都》再度出版,并与《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

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以及出位的性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时间洛阳纸贵。业内人士告诉《了望东方》:“当时出版社甚至用了卖版型的方法,以近百万的价格将《废都》版型卖给六七家出版社。这是相当惊人的。” 但是由于其情色内容,在国内未受大奖光顾,反而在法国受到官方重视,于1997年11月3日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据不完全统计,正式和半正式出版的《废都》有100多万册。而盗版大约超过了1200万册!

白鹿原中泡阴枣,废都中泡荔枝,作者为何写这种习俗?

《白鹿原》中郭举人吃的“泡阴枣”,《废都》中庄之蝶吃的“泡荔枝”,故事均发生在陕西,再联系到两位作者陈忠实和贾平凹也是陕西人,就让我们疑惑,这是不是陕西特有的习俗?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必定是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的,“泡阴枣”和“泡荔枝”也不例外,这些流传许久的习俗,只不过是通过作者的描写,再次为大众所熟知而已。

何为“泡阴枣”和“泡荔枝”?

在《白鹿原》中,田秀才将女儿田小娥卖给郭举人做二房,在郭家大房太太的严密看管下,田小娥并没有和郭举人在房中事上有太多的涉及,但却成为了郭举人另一种食用工具。这就是“泡枣儿”。

每天晚上给塞进去三个干枣儿,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掏出来洗干净,送给郭举人空腹吃下。”

事实上,郭举人纳田小娥,并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也就是为了当个泡澡的容器而已。

而在《废都》中,庄之蝶和小保姆柳月之间,也曾有过这样的情节,只不过,枣换成了荔枝。

这种和主题不相关的细节,作者为何要详细描写呢?

对于两个作品中,作者不约而同地对这类事情进行描写,其实就是通过这类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来从侧面证明,旧社会时期的女子,尤其是农村贫困女子,她们的悲惨遭遇和不能自主的命运。

无论是田小娥,还是保姆,他们有个共同点额特点,就是出身贫寒,都是来自农村,也都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面对自己新的身份。

在地主家,田小娥不得不面对来自大房的苛刻,又要面对郭举人的非分要求,而在和黑娃相好之后,对黑娃问起此事,田小娥也是十分的抗拒,因为她知道,这并不光彩。

不光彩又能如何?却又不得不接受,这就是那个时代,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女性所处的悲惨遭遇。

那么,这究竟是不是陕西特有的习俗呢?

虽然两位作者均是陕西人,但是,“泡阴枣”并不是只有陕西才有的习俗,相反,在全国的其他地区,也有相关记载。

在清代的地方书籍《夜雨秋灯录》中,就有这种“奇怪”习俗的详细记载,不仅有“泡阴枣”,还有其他物品,具体的就不在一一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翻看。

不仅在书籍中,在现实中,也有类似的真实习俗,在某些偏远农村,认真地打听,还能打听来这类的事情和操作步骤。

而这两本书中之所以描写,证明这类事情是曾经真真切切发生在陕西的,但是并非就是陕西独有,前文提到的《夜雨秋灯录》就是证据,说明,在清代,已经有这种记载,甚至在明朝嘉靖时期,嘉靖皇帝也曾用少女初潮加上草药等名贵材料,来制作一些药丸,以供食用。

究其根本,这种“奇奇怪怪”的习俗,只不过是封建社会人们愚昧无知,为了追求所谓的“长生不老”而琢磨出来的方法罢了,是旧时代的糟粕,更是对女性尊严践踏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