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治美食有哪些?
1、长子炒饼
“炒饼”在长治可以说是最有名的,制作方法很讲究,原料多样,长子炒饼配上粉条蒜苔,最后撒蒜末,风味独特,这是一道传统小吃,在清代光绪年间就已经有了,一直以来深受食客的青睐。长子炒饼制作要经过48道工序,吃的时候配上香醋,大蒜瓣,满口生香。
2、三合面
三合面是长治市特色美食之一,也是一种古老的面食,用白面粉、黄豆面粉、小粉面粉等食材制作而成,按照比例搅拌而成,面条柔韧光滑,浇卤滴醋,口味非常鲜美,也可以用莜麦面、荞麦面、小麦面三种面。
3、长治馅饼
馅饼很多地方都有,长治馅饼也是长治十大小吃之一,“馅饼”也叫“菜合的”和“小鏊饼”,在当地很多家庭都会吃,采用优质面、四季水、煮粉条要剁碎,臀尖肉做成,馅饼皮儿薄馅儿多,色泽金黄,吃起来软而脆。
4、酥火烧
酥火烧在山西长治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当地很多人都喜欢吃的美食。酥火烧外观淡黄纯净,香酥可口,很多时候备当作主食,也可以当作点心。酥火烧”是用油、水、面、包驴油酥面制成,一般柿饼大小,馅饼用煤炭火烙烤而成。
5、武乡枣糕
武乡枣糕是一种传统小吃,长治十大小吃,早在清到民国时期,这款小吃就已经在平遥、太谷等地非常有名了。枣糕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枣糕相当好吃,色泽淡黄,味道香甜,传统工艺蒸制而成。
二、武乡县美食
武乡县美食有武乡炒指、武乡和子饭、武乡擦面、武乡枣糕、干面饼子、灌肠。
1、武乡炒指:武乡炒指是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特产。把面和好后,擀成厚厚的饼,切成手指大小的面条块儿,然后用干土磨成粉,用铁锅将干土滚沸后再来炒这个面条,吃起来香脆可口。是一种面食制品,因其外形象人的手指而得名。炒指是长治地区的特产,襄垣、平顺都有,最著名的要数武乡。
2、武乡和子饭:和子饭也叫和则饭,源于后赵皇帝石勒时期,是武乡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茬,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甜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好,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入锅。
3、武乡擦面:擦面也叫擦蝌蚪,是武乡民间一种普通饭食,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适合集体大灶多食用。
4、武乡枣糕:武乡枣糕是山西省武乡当地一种独有的地方小吃,清到民国时期,曾蜚声于并州、平遥、太谷、潞安等地。枣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质软、色黄、味甜之特点。用黄米面、玉面和大红枣和面,使用传统工艺方法蒸制而成。
5、干面饼子:武乡干面饼的原料配比,类似山东的戗面馒头,都是发面后再揣入干面粉,兼顾发面的喧腾和死面的劲道,增加麦香,是民间巧做面食的典型范例,虽然最后一道工序一蒸一烙,各具特色。干面饼作为武乡人的日常主食,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夹肉吃,可以掰开就羊汤吃,可以当馒头就菜吃,可以切碎了炒着吃……
6、灌肠:盛行于山西,为民间著名小吃。可以下酒,也可以作为零食,或者直接当作一顿饭也可以。山西灌肠制作方法神秘,多为家庭代传,原料以当地特产荞麦为主,素食,口感劲道细腻,爽滑利口,久吃不腻,调制简单,随吃随切,是堪与全国知名的陕西凉皮媲美的小吃。
三、以武乡小吃写一篇作文六百字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穿过小巷,翻过小桥,就可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经营油炸臭豆腐的是个瘦瘦的老人,眉毛
胡子全白了,他总是挑一副担子,担子其实是木头做的箱子,前面一个箱子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插着几双筷子.后面一
个箱子安放着一只小煤炉和一口锅.
老人总是站在街的拐角,专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从没有听过他的吆喝声,但总有许多食客寻着香味而来,在他的小担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
去黑不溜湫,和别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他的辣椒酱是自制的,红艳艳的,辣得香,辣得舒
服),黄黄红红,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为非常烫),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此时已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总是只炸几块,炸好几块卖几块,所以等的人都是一个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礼.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
辣的,但一到这担子前就都变成“辣妹子”了,辣椒酱涂了厚厚的一层还要涂,女人此时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红,涕泪交加,热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
说:辣得结棍,勿要吃得格许多.说归说,他也不去阻挡.所以,老人的辣椒酱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时,我父亲每月给我五毛钱,至少有一半的钱是贡献给臭豆腐了.一块臭豆腐一分钱,吃完一块,这一天才能安静下来.有时候没有计划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
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会长出钩子来.不过,那样的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担子前,老人总会洞察一切,好象发现了我的口袋里没有半分
钱,就会笑眯眯地炸一块最脆最嫩的送给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个月父亲寄钱来的时候,我马上就去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块臭豆腐给我.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油炸臭豆腐(虽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过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总是差了一点).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头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头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向节俭的舅母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头粥.我受宠若惊,一路屁颠屁颠地紧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变主意.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拐进一条小巷.远远看见一个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还听到铁勺敲锅沿的声音.舅母领着我走进这间铺子,铺子里已经座无虚席.大家都在唏哩哗啦地喝这叫肉骨头粥的东西,好象这东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们领进里间的灶旁,满脸歉意地说:“就在这里吃吧.”老板娘是一个40来岁的女人,头发齐耳,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我生怕舅母临阵
脱逃,赶紧自做主张说:“可以可以.”结果招来舅母两个白眼.“好吧,来一碗肉骨头粥.”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顿时一股热浪席卷着肉粥
的香味扑鼻而来.她用大铁勺在锅里搅了搅,盛了一大碗粥递给我.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经煮得不见原形,粥面上还点缀着几小块肉骨头.我小心翼翼地尝了
尝,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我就这样站在大灶旁,端着大碗,呼啦呼啦地喝着有生以来第一次肉骨头粥.最后还像小狗一样
把那几块肉骨头啃得干干净净.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钱.
后来,舅母告诉我,煮肉骨头很麻烦.先要把肉骨头(连着些肉的骨头)煮上几小时,然后再把新米淘好放进去,再煮.不能煮焦,关键是要掌握火候,细火慢熬才
行.最后放上盐和味精.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头粥的,费时费力还不经喝.她还警告我,街上的肉骨头粥不能多吃,因为有的老板为省钱把客人吃过的骨头,
又重新放进锅里煮.也不知她说的是真是假.反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肉骨头粥,不是因为害怕不卫生,而是口袋里的钱还不够分配的呢.
不过,我还是经常到那家肉骨头粥铺去,主要是想看看她们怎么处理吃完的骨头的.可老板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图,总是笑眯眯的招呼我:“小姑娘,来吃一碗啊.”然后,我撒腿就逃.
阳春面
阳春面名字挺好听,很高贵的样子,其实是江南老百姓最爱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气掏钱的大众面食.《上海的早晨》中资本家徐义德为了逃避公私合营装穷,叫小
伙计送的午饭就是这个阳春面,可见,阳春面是属于劳苦大众的专利.至于为什么取这样一个阳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义吧,但我敢肯定,取这个名字的人绝
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别喜欢吃阳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带领全家到镇上的面馆去吃阳春面.两个表弟兴高采烈,但我却很不喜欢.阳春面上除了撒
一些葱花就没有别的了,光溜溜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没有方法把一碗阳春面吃完,我总是旁敲侧击地提醒舅舅还是吃馄饨
好,至少还有点肉味.但舅舅坚决不肯,说馄饨太贵,又不经吃,同样一角钱,阳春面吃得饱饱的,而馄饨却只能塞牙缝.舅舅的牙缝好大.不喜欢吃,但每个星期
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整整六天他们都在等着这一天.镇上那家面馆都认识舅舅,每次一来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阳春面来,然后,舅舅一
家就开始埋头苦干,并制造出幸福的声响来.每当此时,我就望着面前的阳春面愁眉苦脸.
陆文夫在《美食家》里专门提到过阳春面,说第一锅的阳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赶早去吃头汤.我想,舅舅们吃得绝对不是这种阳春面.但不管怎么说,我对阳春面是没有兴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光饼
光饼是福州的小吃.据说是记念戚继光而来的,总之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关系.
小的时候总喜欢站在高高的桶炉前面,看师傅做光饼.做光饼的师傅到处都有,一个案板,一个炉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饼师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碱水和盐
水的面团摔得啪啪作响,然后分成一个一个剂子,用手左右一拍,一个小圆饼就出来了,再用一根竹签往中间戳一个小洞,就势往桶炉内壁一贴,等着吧,不一会,
炉内就飘出香味来.估计差不多了,光饼师傅就用小铁铲利索地一铲,焦黄的光饼就跳出来了.
这光饼硬梆梆、黄通通的,咬得很费劲,没有一口好牙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对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后总是吃了一块还想带走第二块.
光饼耐嚼还耐储藏,放它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坚韧不拔,很有民族气概,可能这就是它和戚继光的关系吧.光饼很便宜,一分钱一块,那时经常光顾光饼炉,买上一
两块,一路嚼着上学校.
冬天光饼师傅比较幸福,守着炉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阵还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炉子上嗤嗤作响.我就不敢买了,因为那光饼里必定也有光饼师傅勤劳的汗水.
前段时间,在福建“老乡”处提到光饼,他们都说那玩意好吃而且对牙齿有利,经常嚼嚼绝对比“白箭”“绿箭”效果好.但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都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但愿,这光饼炉子还能在福州的某个街角看到.
芋头果
芋头果是福州的早点之一,也称三角糕.据说是把槟榔芋煮熟后剥皮碾成糊状,再掺入米粉揉合而成.然后,切成一块一块三角形状,放到油锅里去炸,直炸得两面
焦黄,出锅.吃的时候,用一张纸包着芋头果的下端(因为很油),以一个角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内嫩(内色灰白),还有一股芋头的清香,嗯,味道好极了.
炸芋头果的摊子也是到处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头巷尾支起的一个个摊子,烟雾缭绕,香气四溢,买芋头果的人端着碗或提着小竹篮,等着芋头果出锅.往
往炸出一锅就买出一锅.但也有买不完剩下的,搁一两个时辰也不要紧,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条,登陆不久就成了嚼不烂的老油条.所以,卖芋头果的摊主
都很自得,有时候上午九十点钟了,还不见他们收摊子,慢悠悠地守着还没有卖掉的几块芋头果.他们知道总有肚子容易饿的人自会寻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锅边糊外加一只芋头果就解决了早饭问题,既好吃也实在,吃完后,打一个饱咯去上班,这革命干劲足得没法说.
锅边糊
一次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侃吃,我说要论吃,还是福州的锅边糊好吃.他们齐声问:什么叫锅边糊?这帮平日里吃遍天下无敌手的家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得意洋洋地开始向他们介绍福州小吃——锅边糊.
锅边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许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出产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没有一种叫“虾油”的调味品,而锅边糊没有加虾油就不成为锅边糊了
四、长治十大必吃小吃是什么?
01
长治十大必吃小吃是:壶关羊汤、壶关小车刀切糕、上党腊味驴肉、长治山楂饼、武乡和子饭、酥火烧、长治炒饼、白猪头肉、长治羊肉烩面、干馍。
长治十大必吃小吃:
1、壶关羊汤:羊汤是山西长治壶关的传统名吃之一。喝壶关羊汤是非常讲究的。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这里的羊汤是按季节的。从中秋到次年清明之间,共七个多月左右的时间。据羊汤师傅讲是怕羊吃上青草,羊肉带上青草气。
壶关羊汤还有一大特点是讲究全羊,这里的在这里喝羊汤碗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或块块。
2、壶关小车刀切糕:是当地的传统名吃,这种刀切糕是选用上好黍米、红枣等蒸制而成,其特点:质地细腻,甜香宜人。是壶关当地非常有名的特产小吃。
3、上党腊味驴肉:是长治的传统名吃,相传起源于乾隆年间。是选用新鲜驴肉,在加花椒、大料、丁香、桂枝、桂皮等20多种中草药制成,其特点:色泽红润,味道鲜咸。
4、长治山楂饼:是长治市的著名特产之一,是以当地特产山楂为主要原料,经过选料、清洗、蒸熟、打浆、成型、烘干、包装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特点:色泽鲜艳,厚薄均匀,质酥适度。
5、武乡和子饭:也叫和则饭。是当常见的一种美食。主要是将多种食材一起煮的,味道多却不杂,反而很美味。当地人一般用作晚餐。一般是用小米或少量的玉面圪糁。及大白豆、大绿豆、黄豆等,有的再带些红薯、土豆、南瓜等。或是野菜等。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等。很有特色的,在别的地方还真没有吃过。
6、酥火烧:是山西省长治市非常有名气的小吃之一,是用面粉、鸡蛋作原料,在加熟驴油或熟猪油和面,经火烤制而成。其特点:呈淡黄色,香酥可口。
7、长治炒饼:是长治市长子县的传统名吃之一,相传早在清光绪年间就非常有名气的。以面粉为原料做成烙饼,切成细条,然后配以肉丝、蒜苔、粉条加上鸡汤,放入油、盐、酱油、葱花、蒜末等佐料烹炒而成。长治人吃的话还会加上醋,那样才够味。
8、白猪头肉:是长治市非常有名气卤肉制品。其肉质红润,吃起来肥而不腻,片如纸薄,口味香酸、透凉爽口。 非常好吃,去的朋友一定要尝尝。很有特色的。
9、长治羊肉烩面:羊肉烩面是长治地区回族民间一种古老的面食,相传早在明末清初就非常有名气了名。在长治市城内,大小清真饭店,坐商小贩出售的"羊肉烩面"随处可见。
10、干馍:干馍是沁县名吃之一,为圆形,中空有心。是用白面,花椒面、盐、香油制成。当地人一般用干馍夹熟肉吃,也可以夹枣糕吃。有“沁州甚最好,干馍圪夹糕”之说。
五、山西长治特色美食有哪些?
1、武乡枣糕
武乡枣糕是山西省武乡当地一种独有的汉族小吃,清到民国时期,曾蜚声于并州、平遥、太谷、潞安等地。枣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质软、色黄、味甜之特点。
2、上党腊驴肉
上党腊驴肉起源于唐宋鼎盛明清,为宫廷贡品,风味独特、久负盛名,成品大小适当,部位分明,肉色药红,鲜艳发亮,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甜辣凉,香气四溢,味美可口。
3、长子炒饼
长治的炒饼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有长治炒饼,饼丝、粉条、白菜丝、炒好之后,撒蒜苗;襄垣炒饼,饼丝、粉条蒸熟以后,再炒;长子炒饼,饼丝配粉条、蒜苔,炒好之后撒蒜末。柔软筋道,各有特色,以“长子炒饼”最为出名,配上老陈醋、余味不觉。长子炒饼选料精细,制作细腻,操作流程要经过四十八道工序,成品具有色泽金黄爽口不腻,质地柔软的特点。
4、壶关炒捞饭
壶关盛产小米,小米也好似非常美味,营养价值极高,米蒸熟,同蒸大米一样,记住不要加水太多,以免米太软,蒸好后晾凉,隔夜更好,米更筋道。常用的配菜有酸菜、红萝卜丁、黄豆(煮熟,也可和小米一起蒸熟)等。炒锅加油,油热用蒜末爆香,依次放入配菜翻炒即可。这就是壶关家喻户晓的“炒捞饭”。
5、壶关口水猪肝
口水猪肝是壶关美食之一,起源于宋代,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肝是体内毒物中转站和解毒器官,所以烹调前,应把肝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10分钟,然后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这样就可以烹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