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地区的春节文化习俗,并分析说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广东过年有很多独特的风俗,如迎春花市、逗利是、采青

广东人过年必不缺少的是利是封。大年初一至十五给孩子们发利是。一个红彤彤小纸包,里面多少不等地封上一点钱,发给孩子或老人,寄托了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没结婚的人,哪怕他三四十岁了,也有资格收利是;开工那天,不管男女老幼,只要向别人说上一句“恭喜发财”,都可以得到一封利是,虽然里面也就五块十块的,但拿的人“得”到了利是,发的人“发”了利是,大家都满心欢喜,一团祥和。广东的利是不仅派给人,还发给花。人们在买回的年花上挂上许多个利是封。

广东的年俗离不了鲜花。年前约一个星期,各地就会选定一个四通八达的区域作为花市,花农们把各式各样美丽鲜艳的花拿到花市摆卖。从18世纪中叶开始,“行花街”、“行桃花运”等习俗便在广东流行了。“花”寓意“发”,因而家家户户,不论贫富贵贱都要买上几盆,装点节日气氛,寄托来春的美好希翼。最受广东人欢迎的是橘树,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所以,每逢过年,满街满巷都摆橘树。水仙花也受人青睐,寓意花开富贵。还有银柳,在广东话里,银柳的读音跟“银楼”一样。年轻人如果想要有美满的爱情可要买一棵桃花树了,春节的桃花树就像西方人过圣诞节所需的圣诞树一样重要,寓意新的一年有更多桃花运。

广府地区年俗中有一种与女性有关的习俗是“采青”。采青也叫“走百病”,北方各大省份都有。正月十六日,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但广府地区的走百病与北方稍有不同。差别在于是时间上:北方多是在白天,但广府地区是在傍晚和晚上出游;二是在活动内容上:北方是走桥登城,但广府地区往往走完桥后要去人家菜地采摘一把青菜(生菜);三是在活动主体上:北方地区是妇孺结队而走,但广府地区的新会等地只有家境不好的女性才走百病,大户人家没有该习俗。岭南卑湿,易致病瘴。古代医疗条件较差,人生病后多求助巫医。妇女是易感人群,其地位尤其低下,故通过走百病来祛病,也许是最为经济也实属无奈的方法。广府地区的采青之“青”主要采人家园子中之青菜,尤以生菜为主,而粤语中“菜”与“财”谐音,故走百病不仅是人们希望借此活动祛除病痛,更兼有生财发家之意。

哪些节日与地理有关系?

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各种节日,按时节划分,可分为三大类:

1、国际上所确立的或公认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节日,许多都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直接相关。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10月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10月第一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11日—世界湿地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节日每年都有新的主题,如2007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历法日

历法是根据天象等来推定年、月、日、时、节气,用以计算较长的时间的方法。主要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历3种。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伊斯兰教历是阴历的一种,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因此,庆祝新年的时间都不同。此外,月相变化、潮汐等所对应的农历日也反应了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位置关系。用黄经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规定太阳黄经每变花15度叫做一个节气,共有24个节气。24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并沿用至今。和节气相关的知识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的划分、各地气候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等。每一个节气如有地理课都可以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

3、事件纪念日

灾难纪念日,如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纪念日,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纪念日等。

环保大事日,如2005年2月16日为《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日,1987年2月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做出了科学的论述,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熟。

人类成就今年日,如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实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1911年10月19日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征服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等等。

所有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习俗?

1、藏族同胞的传统节日——雪顿节;

2、内蒙同胞的传统节日——那达慕;

主要赛事:

骑马、射箭等;

3、苗族同胞的节日传统——打糍粑;

因为其所在地盛产稻米;

4、蒙古族的传统美食——手抓羊肉;

5、藏族同胞的传统服饰——藏袍;

6、蒙古族的传统民居——蒙古包;

我国各地春节的风俗[与地理有关的]

春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我国各地春节的风俗也便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

1、东北年夜饭:东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要数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年夜饭了,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硬菜”,即猪、牛、鸡等大肉菜和虾、鱼、扇贝等海鲜,要是硬菜不够,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东北”。

2、山西炸油糕:炸油糕是山西人民过年的一大传统。油糕,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再加以核桃或是芝麻。油糕吃起来既甜又软绵,是山西人逢年过节必备的佳品。

3、安徽洗浴:在安徽农村,因为条件较为简陋,洗澡是一件稀罕事。安徽乡下除却年二十九的这次洗浴,剩余的十几天统统都是没有澡洗的。在年二十九这一天,安徽农村大家族的所有成员会一同外出前往市里的大澡堂,洗浴干净,换好新发型,换上过年穿的新衣服。

4、四川走人户(打麻将):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是全国机麻销量最高的省。四川人,上至古稀,下至垂髫,只要一上麻将桌子,都是川麻血战的一把好手!麻将不仅仅是一种过年的娱乐方式,在四川,麻将也是最好的情感沟通方式。

5、广东裹蒸:裹蒸是广东肇庆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习惯包裹蒸送亲朋,一来纪念包公在端州留下的千古德政,二来借肇庆裹蒸的“蒸”字寓意生活“蒸蒸日上”。虽然看起来很像宗旨,但肇庆裹蒸与粽子不同,它不是用来纪念屈原,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6、南方围炉:在南方有除夕夜围炉的习俗,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便围炉而坐,嗑着瓜子,看着电视,边吃边聊,述说着一年来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