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特产有哪些?

南安特产有如下所示:

1、洪濑鸡爪是泉州特色名吃,产于南安洪濑镇南安洪濑鸡爪的代表———贻庆鸡爪和红毛鸡爪在泉州众特色小吃中,风靡泉州二十多年,一直深受各方食客的喜爱,贻庆鸡爪与红毛鸡爪均已获得“泉州名中吃”“中华名小吃”光荣称号。

2、南安紫菜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的特产。南安市水产资源较丰富,藻种类繁多,是福建省坛紫菜主产区之一。紫菜是南安市海水养殖的传统大宗品种。南安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无公害紫菜养殖,紫菜养殖面积已超过1万亩,年产量550吨以上,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收220多万元。

3、英都麻糍,南安特产英都麻糍是闽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4、南安石亭绿,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石亭绿茶,以具有“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而著称。它外形紧结,身骨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是为集“三绿”之美;滋味醇爽,香气浓郁,似兰花香,又似绿豆及杏仁等香气,誉为“三香”。

5、泉州龙眼是福建泉州的特产。泉州枕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具有龙眼生长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龙眼栽培最适宜区和发祥地。已有17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泉州特产龙眼干是丝绸销往海外主要商品之一。

福建南安的特产是什么

福建南安的特产是什么

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南安历史上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境内丰州金鸡古港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下是我整理的福建南安的特产是什么,欢迎阅读。

英都麻糍

英都麻糍,南安特产英都麻糍是闽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制法

1、将糯米浸于水中24小时,淘洗干净,捞起,放入石磨,带水磨成米浆,灌入布袋,沥干水分取出。

2、把水烧沸,糯米团摘成粉剂子下锅,氽熟捞起。

3、在大瓷碗内抹上一层熟油(以防粘连),把煮熟的粉剂子倒入瓷碗中,用长竹片反复油搅,越有粘性、韧性越佳。在案板上抹些熟猪油,把糯米团倒在案板上,用手搓成长条,碾成薄片,切成4厘米左右的糯米小方块坯,排在竹匾内。

4、用小火炒熟芝麻,碾成芝麻粉;花生仁炒熟去膜,碾成花生粉;冰糖碾成冰糖粉,把上述三种材料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盛于盘中。

5、吃时,将糯米坯放入盘中,使其沾上一层芝麻、花生、冰糖粉。

蓬华芥菜

蓬华芥菜

不是所有的芥菜都能称为蓬华芥菜,只有土生土长的蓬华黑芥菜才能称为蓬华芥菜。对于蓬华芥菜,蓬华人都有着这份自信和感情。

说起蓬华芥菜,大家可能都知道“蓬华芥菜胜解元”这一传说。

话说清朝光绪九年冬,丰州解元黄贻楫到蓬华华美村华美桥题字后,吃了一顿芥菜宴,便赞不绝口,回去时带了10多棵鲜芥菜一同乘轿子回丰州。

轿子增加了100多斤重,行至半路,轿夫们就开始叫苦连天,觉得芥菜只是“寻常之物”,建议丢弃一些以减轻重量。当时黄解元坚持要留下,自己下轿步行,让芥菜坐轿。

当时能坐轿子的都是有身份有功名的人,黄解元这一做法,让沿途的百姓称奇,纷纷笑称“蓬华芥菜胜解元”,于是就有了蓬华芥菜的美名。

直到现在,芥菜都是蓬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或制成烫菜干、“磕瓮菜”,或鲜吃。

蓬华芥菜腌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加工方法,特别是经过精制而成“盍缸菜”,能保存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其味道、质地保持不变,同时还有药用营养价值,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土特产而受人们喜爱。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石亭绿茶,以具有“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而著称。它外形紧结,身骨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是为集“三绿”之美;滋味醇爽,香气浓郁,似兰花香,又似绿豆及杏仁等香气,誉为“三香”。

石亭绿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乡的九日山和莲花峰一带。“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是唐代诗人韩偓咏九日山的诗句,确为这里自然气候的真实写照。这里地处闽南沿海,气候温和,罕见霜雪。同时受沿海季风的影响,阴晴相间,光照适当,土质肥沃疏松,给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据《泉州府志》所载,九日山,因“邑人以重九日登高于此”而得名。山高百米,东西北三峰环拱,山上存有摩崖石刻七十四方,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莲花峰,古称莲花岩,因裂石八瓣、状似莲花而得名,“孤帆远影生云际,双刹高悬捧日来”。登莲花峰,前看,有金鸡断桥,锁尽东西溪水,碧波荡漾,水光映天;平视,清源、双阳两山列于东北,气象万千;远眺,东西双塔,阳光闪耀,威镇鲤城;近看,丛丛茶树郁郁葱葱,这里盛产着名茶石亭绿。

莲花峰上有一个石亭,又称不老亭,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相传,宋末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两人在莲花峰岩石间发现茶树,便加以精心培育,细加采制,制成的茶为僧家供佛之珍品。至石亭建成后,香客日多,游人渐增,茶叶成为招待和馈赠之佳品。

历史溯源

由于茶叶质量优异,又出自佛门,求茗者日众。石亭因茶而增荣,茶也因石亭而出名,石亭绿名声更盛。

这里有一处记述茶事的摩崖石刻,上写道:“嘉泰辛酉(1201)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可见九日山、莲花峰产的石亭绿名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到了清道光年间,莲花峰已从少数僧人种茶,发展到众多农民普遍种茶,并以莲花峰为中心,乌石山、西坑、石马山、法华山、五华山等数十座山间均发展了石亭茶的生产。

新鲜石亭绿茶和石亭绿茶区别

陈旧石亭绿茶:新鲜石亭绿茶的外观色泽鲜绿、有光泽,闻有浓味茶香;泡出的茶汤色泽碧绿,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鲜绿明亮。

陈旧石亭绿茶的外观色黄暗晦、无光泽,香气低沉,如对茶叶用口吹热气,湿润的地方叶色黄且干涩,闻有冷感;泡出的茶汤色泽深黄,味虽醇厚但不爽口,叶底陈黄欠明亮。

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外形芽叶硕壮饱满、色墨绿、润泽,条索紧结、厚重;泡出的茶汤味浓、甘醇爽口,香气浓,叶底柔软明亮。夏茶外形条索较粗松,色杂,叶芽木质分明;泡出的茶汤味涩,叶底质硬,叶脉显露,夹杂铜绿色叶子。

秋茶外形条索紧细、丝筋多、轻薄、色绿;泡出的.茶汤色淡,汤味平和、微甜,香气淡,叶底质柔软,多铜色单片。

高山石亭绿茶和平地石亭绿茶:高山石亭绿茶外形条索厚重,色绿、富光泽;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叶底明亮,叶质柔软。

平地石亭绿茶外形条索细瘦、露筋、轻薄,色黄绿;泡出的茶汤色清淡,香气平淡,滋味醇和,叶质较硬,叶脉显露

日腾手工面线

说起面线,南安人并不陌生,每天早晨,桌上那一碗浓浓的面线糊,无疑是打开一天新生活最重要的美味。切入大肠或是醋肉,再撒上些葱花,一碗氤氲香气的美味蒸腾而出。

闽南人的制作手艺与众不同,千万缕细长的面线,便可成为餐桌上最动人的美味和记忆。

乐峰镇制作面线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潘招扬并不清楚,只是闽南一带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一个闽南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落了轿。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刺,洗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从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木薯粉,和着做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感觉味道极为鲜美,询问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子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加工而成。美味的面线糊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

泉州南安市的美食有哪些?

南安的好吃的小吃很多,南安又分为好几个县城区域,所以每个地方都有 美食 。

那么我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南安的 美食 吧。

南安金淘老字号大肠羹:大肠和猪血是这道羹汤的主角,高汤加入猪血,地瓜粉勾芡,配上秘制调料而成,如果再放入少许葱花、胡椒粉,黏黏稠稠就像泉州的面线糊,但是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口味。

金淘瓜子糕:“甜粿”想必闽南人不会陌生,这种作为祭祖先及“拜拜”的常见品,吃起来也是滑香甜,充满嚼劲,想必很多人都爱。金淘镇下圩街里却有一家甜粿店,有一种叫做“瓜子糕”。比较不同的是金淘瓜子糕不是蒸出来,而是搅出来的。熬上一锅糖水,滑入压干的糯米团,加上葱油,再不断搅拌至糊状。冷却后便可以食用。

南安洪濑鸡爪:卤制加上特质的天然香熏料,制成卤料,冷食为主,肉Q爽不软烂,醇香入骨,是下酒菜必备之一。

洪濑酸菜面:洪濑酸菜面在泉州各个地方想必都看得到,酸菜加入面或者粉条,再加配菜和面线糊配菜差不多。经济实惠,快餐方便。

金淘豆干:特点是和传统石膏制成的豆干不同,不容易结石,金淘盐卤豆干煲汤、炖红烧肉、煎炸都非常好吃。

官桥烧肉粽:摊点以洪濑、官桥、溪美为主。烧肉粽以香菇、虾米、鸡蛋、芋头粒、栗子、糯米等为原料。和北方肉粽不同它是咸的,加上辣椒酱或者沙茶酱花生酱等更好吃。

诗山卤面:诗山卤面讲究汤味鲜甜,面有嚼劲,加上小葱很美味。

粕丸:南安诗山的粕丸,其实也可以俗称肉丸。以瘦猪肉为主,加上葱、地瓜粉、荸荠、少许肥猪肉剁在一起做馅再捏成圆形,然后蘸鸡蛋油炸而成。

埔头水丸:南安丰州的“埔头水丸”在南安丰州的埔头村,家家户户很多都会制作也成家常菜之一。

英都麻糍: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鲜白为主有点透明,口感软韧不像甜粿那么Q。

(闽南网 吴雅静)

南安的餐饮以闽南风味为特色,对中国各大菜系兼容并蓄,内容包括家常风味、传统风味以及创新口味,并采取不同的烹饪技术,满足人们不同口感的要求,同时注意荤素兼顾,营养搭配合理。以烹制生猛海鲜、蔬菜素菜、风味小吃著称。生猛海鲜以地产的黄鱼、甲鱼、鱿鱼、对虾等闻名。素菜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如“满园春色”、“香妮藏珍”、“竹荪如意”、“莲中圣果”、“鸳鸯菜卷”等色、香、味、行、名俱佳。风味小吃香醇甘美、清淡爽口,是南安的一大特色,较知名的有蚵仔煎、烧肉粽、牛肉羹、面线糊、卤料、黑粿、麻糍、九重粿、肉圆等等,数不胜数。

蚵仔煎:属小吃,主要由鲜海蛎拔去外壳后,加入适量地瓜粉和青菜丝或葱丝,搅绊均匀后放入热油锅煎炒,吃时加辣,口味嫩香,口感油滑。

石井蚵仔煎 炸海蛎,石井的海蛎不是做成蚵仔煎,而是用炸的,与别处大不一样。挑选石蛎,洗净后放入盆中,加入地瓜粉调成糊,捏成不规则团状放入锅中炸至熟透。炸海蛎并没有想象中的油腻,一口下去满是鲜香酥脆,海蛎的香味迅速扩散开去。吃的时候可以蘸着甜辣酱或醋,味道非同一般,吃惯了海蛎煎的人不妨换一种方式来品尝海蛎。

英都麻糍:闽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我来回答,南安有太多好吃的,比如洪濑鸡爪,酸菜面,鸡卷,芋园,

溪美盐猪心,英都煎豆干,麻佬,麻舌(音),洪濑鸡爪,诗山粕丸,码头黑豆,蓬华芥菜和橙,官桥牛肉羹,肉粽,骡肉,石井海蛎煎和紫菜,金淘盐卤豆腐,寸枣,东田溢鸭汤,康美桂圆干,九都鲢鱼头,…………

南安是个慢生活的小城市,半夜两点马路边的夜宵都还人声鼎沸,城管天天出动都要累死人啊,也产生了好多 美食 小吃,比如

洪濑鸡爪,大肠卤料等等都太出名了,

二菜市的盐水猪脚,白切鸡(其他地方也有一样好吃的,就不举例了)

润饼,闷骡肉,封猪脚(以前的自来水公司旁,现在很多地方都有),

东田益鸭汤(配米饭好吃)

溪美酸菜面(夜晚九点后,整个街道都会自己冒出来)

金淘绿豆饼(其实南安的很多家绿豆饼都不错)

第一菜市场的肉丸

环西小区的宫廷石锅鱼

省新保福岭洞口的水煮鱼

武荣古街的炸菜果

还有日升城对面女儿红大排档的火烧闷鹅等等太多啦,都说不下去了,咽了几口口水打完这些字的,

很多,可以亲自去看看

麻糍,麻栳,寸枣

南安 美食 小吃,舌尖上的南安

1.洪濑鸡爪

 洪濑鸡爪是泉州特色名吃.产于南安洪濑镇.由鸡爪、调味粉和适量辣调适而成,然后经过热

蒸和热炒,吃时:鸡爪口感润滑;口可清香;口味微辣;口感滑韧;鸡爪抓在手上

不粘手,口感很有弹性。有越吃越上口的感觉!!

2.南安荔枝

挂绿荔枝荔枝树为常绿乔木,树势旺盛,枝条节间较疏且脆。叶披针形,端尖。花序细,花枝短小而疏散。果肉晶莹,玉白胸鲜,所含水份比其他品种少,质地雁脆,有冰糖味,清甜微香。果壳较坚硬,耐用贮。核饱满略扁,黑褐色。未成熟时微甜,不酸涩。

3.英都麻糍

英都麻糍,南安特产英都麻糍是闽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4.洪濑芦荟

洪濑芦荟利用价值高,可谓全身都是宝。5、摆上几盆芦荟,既可以优化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目前,芦荟在世界化妆品、食品、药品等领域发挥着神奇的功效,为人类 社会 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

5.南安太同红腐乳

南安太同红腐乳:其外表鲜红,质地软嫩细腻,鲜、甜、咸适度,有酒、脂芳香。

6.芋圆汤

芋圆汤:特色家常风味小吃,芋圆由香芋、地瓜粉加工而成,做时加入适量海蛎和葱丝,吃时富有韧性,味道十分香美。

7.日腾手工面线

说起面线,南安人并不陌生,每天早晨,桌上那一碗浓浓的面线糊,无疑是打开一天新生活最重要的美味。切入大肠或是醋肉,再撒上些葱花,一碗氤氲香气的美味蒸腾而出。

8.南安紫菜

南安紫菜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的特产。南安市水产资源较丰富,藻种类繁多,是福建省坛紫菜主产区之一。

石井镇的特产

石井镇峪里盛产牛心柿子,鲜果含蛋白质1.36%,脂肪0.75%,果糖5.11%,粗纤维2.08%,水分80.21%,灰分0.65%。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医药功能。1980年在全国柿树评比中,峪里牛心柿树,被列为优质品种。现有较大柿树万余颗,年产鲜柿40余万公斤,可制作柿饼15万公斤

宋代孔平仲《咏无核柿饼》诗云:“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如膏油。大哉造化心,干尔何绸缪。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剖心无所有,如口颇相投。为栗外倔强,老者所不收。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排罗置前列,园熟当高秋。”峪里柿饼当之无愧。其个大,七八个一公斤;饼体绵软,柿霜分泌多,糖分高,味甘甜;无核或少核,耐贮藏。畅销于陕、甘和两广、江浙等地

万山湖朝天椒是新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产业,全县共完成朝天椒种植面积3.16万亩,平均亩产200.6公斤,总产630万公斤,总产值6930万元。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但孕育了人类的文明,而且撷天地日月之精华,造就出形态各异的奇石,把亿万年琢磨的珍宝捧给新安人民,这就是新安黄河奇石。这些凝聚着日月光华,山川灵气,波踪浪影的黄河石,在方寸之域竟传达着令人心驰神往的奇思妙想

介庄大黄杏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还有以下地名与石井镇同名: 福建泉州南安市石井镇 山东临沂费县石井镇 陕西西安市户县石井镇

南安的特产是什么

南安的特产是什么

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置县于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名“东安县”。我收集了南安的特产是什么,欢迎阅读。

蓬华芥菜

不是所有的芥菜都能称为蓬华芥菜,只有土生土长的蓬华黑芥菜才能称为蓬华芥菜。对于蓬华芥菜,蓬华人都有着这份自信和感情。

说起蓬华芥菜,大家可能都知道“蓬华芥菜胜解元”这一传说。

话说清朝光绪九年冬,丰州解元黄贻楫到蓬华华美村华美桥题字后,吃了一顿芥菜宴,便赞不绝口,回去时带了10多棵鲜芥菜一同乘轿子回丰州。

轿子增加了100多斤重,行至半路,轿夫们就开始叫苦连天,觉得芥菜只是“寻常之物”,建议丢弃一些以减轻重量。当时黄解元坚持要留下,自己下轿步行,让芥菜坐轿。

当时能坐轿子的都是有身份有功名的人,黄解元这一做法,让沿途的百姓称奇,纷纷笑称“蓬华芥菜胜解元”,于是就有了蓬华芥菜的美名。

直到现在,芥菜都是蓬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或制成烫菜干、“磕瓮菜”,或鲜吃。

蓬华芥菜腌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加工方法,特别是经过精制而成“盍缸菜”,能保存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其味道、质地保持不变,同时还有药用营养价值,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土特产而受人们喜爱。

泉州龙眼

泉州枕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具有龙眼生长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龙眼栽培最适宜区和发祥地。已有17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泉州特产龙眼干是丝绸销往海外主要商品之一。早在1978年,晋江、鲤城和南安被国家农业部、全国供销总社确定的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中。1997年,泉州市的南安又荣获“中国龙眼之乡”称号。2014年泉州龙眼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泉州龙眼种植面积43万亩,总产量4.7万吨。龙眼种植面积、产量均居福建省和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拥有万亩龙眼的乡镇15个,百亩以上龙眼场有166个被誉为“龙眼洋”。泉州拥有丰富的龙眼品种资源,堪称我国“龙眼品种资源宝库”,原产于泉州市的龙眼品种(或品系)计有79个。引进的品种40多个,登记造册的品种、品系多达110多个,占全国龙眼品种的三分之一。泉州龙眼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驰名中外。“东璧”为泉州“珍稀”独有品种,被誉为“鲜食龙眼之王”;“福眼”为泉州主栽品种,经品种鉴评被公认为制罐、加工最佳良种,被称为加工的“龙眼之王”,曾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旅游美食金质奖章 “绿喜”、“康尔美”、 “康益园”、“源山”、“育新”、“龙珠山”、“喜多多”、“亲亲”牌龙眼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曙光甘薯

2013年11月,“曙光甘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正式进入为期3个月公告期。不出意外的话,今年2月,曙光村的甘薯将正式拿到这一“国家级身份证”,成为继丰州镇石亭绿茶之后,我市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昨日,记者带着好奇,走进曙光村,探寻小小甘薯争取“国家级身份证”背后的故事。

辉煌 曾是远近闻名地瓜村

曙光村,是由东村、坑内、西山、沃内、土地山5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庄。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石亭绿茶,以具有“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而著称。它外形紧结,身骨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是为集“三绿”之美;滋味醇爽,香气浓郁,似兰花香,又似绿豆及杏仁等香气,誉为“三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