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有哪些特色美食?
1、武汉热干面,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也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和汤面,它是以油、盐、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等等作为辅料制作而成。
2、三鲜豆皮也是湖北武汉人早点的主要食品之一,它曾经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它有外脆内软、油而不腻等特点,三鲜豆皮是以糯米、豆皮为主要原料,鲜肉、鲜蛋、鲜虾等作为馅料制作而成。
3、糊汤粉是著名武汉传统小吃,它有个别名叫武汉人的羊肉泡馍。它的汤汁是选用鱼熬制而成,再加上米粉、小虾米、葱花等。
制作出来的糊汤粉,糊汤微稠、米粉洁白、细长有劲、鱼香汁浓,再配上油条一起食用,口感鲜香酥软,吃起来妙不可言。它的传统意义、历史内涵,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
4、武汉的四季美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作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这种汤包具有皮薄、汤多、馅嫩、味鲜的武汉风味特色,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
5、精武鸭脖是武汉最有名的汉族小吃,因为起源于汉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鸭脖是将川味卤方改进后用在鸭脖上好火计精武鸭脖培训,具有四川麻辣风格,香味扑鼻,口感刺激,鲜美无比,所以很快成为了武汉人喜爱的名小吃。
二、武汉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武汉的节令饮食习俗 腊月三十——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现已禁鞭),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农历三月三——武汉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或登高或临水游览。大家边游玩边采集地米菜,一方面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另一方面又活动了筋骨。兴尽归来,人们用采来的地米菜蠹Φ埃 胰斯餐 碛谩C窦淙衔 孛撞四苁谷嗣髂俊⒅瓮吩巍?br> 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武汉人有吃咸鸭蛋、粽子、饮菖蒲雄黄酒及馈赠绿豆糕、杏仁豆腐、八宝稀饭、冰糖莲子、米面发糕等去暑败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镇汽水、冰镇啤酒为人们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热烦闷。 八月十五中秋节——武汉人必于这花好月圆之夜,边吃月饼边赏月。其中汪玉霞酥饼松、酥、香、甜,为饮酒赏月的上等点心。 九月九为重阳节——民间习惯饮菊花酒,还吃蜜汁甜藕、红薯面窝、桂花糍粑等。 冬季,武汉天气寒冷,人们为了补充热量、滋养身体,除了进食牛肉、羊肉、狗肉外,还有煨汤的习惯。家家都有煨汤陶罐,武汉人常以煨汤待客。煨汤的主料多为排骨、鸡、鸭、牛肉等,辅料则有萝卜、藕、海带、香菇等。萝卜以黄陂县麦地湾出产的最佳,武汉月湖藕因其淀粉含量高,亦人为所喜爱。 武汉人在腊月还有腌制腊鱼腊肉的习俗。每逢农历年底,在临街向阳的阳台上都有一挂挂红扑扑的腌鱼腌肉。菜苔炒腊肉是寒冬腊月武汉人桌上的佳肴。 武昌洪山的红菜苔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清人在《汉口竹枝词》中吟唱"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消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红菜苔同武昌鱼一起被誉为楚乡两大名菜,被皇家封为"金殿玉菜",当年慈禧及后常差人到洪山宝通寺一带索取红菜苔食用。 农历腊月初八,武汉人习惯用糯米、红豆、杂果等煮果子粥,称为腊八粥。 女人:不管多忙,到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来”。然后要将牲畜喂饱,嘱咐狗不要乱吠,以免吓跑财神。 年饭:先放鞭驱邪,天亮前吃年饭,“越吃越亮”,吃时鱼不能动筷,要“年年有鱼(余)”。其间长辈给晚辈“压祟”钱(今之压岁钱其实是讹传)。 守岁:年饭后全家围炉喝茶聊天,据说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会附体。守岁时家里灯都要亮着,午夜一过,家家鞭炮齐鸣(武汉1994年开始禁鞭)。 初一:听动静:五更时鸟雀鸣叫则主丰年,群狗乱吠则主乱象。 观天色:风宜北,谚曰“北风吹到南,无钱也去担,南北吹到北(Be),有钱也没得”。 出方:初一起来,衣冠整齐,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长,然后燃鞭出门,向喜神方拜,称为“出方”。 头三天:接年饭:头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过年时吃剩的饭菜,企盼“有吃有剩”。后来演变为家家煮面条、豆丝、糍粑当顿。不能向外泼水,也不能扫地,以免走了“财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则就是“欺祖灭伦,宠妻灭母”。初三以后拜亲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钱有势的,这叫“人往高处走”,否则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后可继续拜年,但要开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侣出来沿家收年饭,施主们都不吝啬,谓之“越把越有,富贵长久”。 春节期间,武汉娱乐很多,有跳狮、杂技、朝山进香等等。建国以后这其中拜年的习俗仍在延续,但形式已有很大变化,初一、二、三仍是拜父母、岳父母、邀亲友聚餐,或带孩子逛公园。近三五年才开始去酒楼订年饭、外出旅游等。 3、武汉风俗-煨汤待客 许多地方卖猪肉,都是连骨头带肉一起卖,买肉的人不愿要骨头,找熟人买,尽量少搭点骨头。武汉人买肉不一样,喜欢要骨头,特别是排骨,争相购买。排骨供应少时,人们起早床去耐心排队等候,或者找熟人,想方设法买排骨。因为武汉人讲究煨排骨汤待客。如果贵客来了没有排骨汤,那是很失礼的,好像降低了待客的规格,对客人不够热诚,大方。作客的也会觉得没有受到盛情的招待。 地道的武汉人煨汤待客,并不只是把排骨汤当做席上的一道菜,而是在吃饭之前,先给客人盛一大碗,让客人吃肉喝汤。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热情的主人还要劝客人再喝一碗汤。外地人开玩笑说:武汉人"奸"得很,客人去了,光用汤也把你灌饱了。多来个把客人,只消往沙吊子(煨汤的器具)里添瓢水就行了。 武汉人喜欢喝排骨汤,除了待客,人们也常煨汤改善生活,或为病人、产妇补养身体。 4、武汉风俗-除夕凌晨吃年饭 我国人民十分注重旧历除夕的全家团聚,这一天要吃年饭,也叫团年饭,全国各地皆然。吃年饭的时间,一般在晚上,也有在中午的,但武汉的一些人家却安排在除夕的凌晨。 这些人家从旧历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起,就忙着办年货,忙到腊月二十九日进人高潮。这一天,所有该炖、该煮、该炒、该炸、该蒸的菜肴,都要制成半成品,并把年饭要吃的菜看准备好。每样菜都象征一个好兆头,如一个熟猪头代表福,大块熟猪肉代表禄,用笋丝、千丝、粉丝、胡萝十丝加上黄花、木耳、香菌、芹菜等一起炒成的素什锦代表寿,用肉丸、鱼丸、豆腐丸象征"三元及第"(武汉人"丸"字发音为"元"),用油炸全鱼象征"年年有余。等。烹制好这些菜看,已是深夜时分。讲迷信的人就?quot;转钟"(武汉土话,指时钟转为零点,以后供神祭祖,然后吃年饭。全家老少,欢聚一堂,边吃过谈,欢声笑语,持续几个小时,一直闹到东方发自,天明大亮。这也是个彩头,叫做越吃越亮。预示着来年大吉大利。 为了使这顿年饭吃得欢乐,开始拿碗筷时要注意,掌上桌的碗筷只能多,不能少。
三、武汉 饮食习惯
我来帮你
武汉是湖北菜的集中地,一般来说武汉的本土菜肴,就是湖北菜,而湖北菜分成四大流派:荆南、襄郧、鄂州、汉沔,这四大流派中,荆南风味擅长烧炖野味和小水产,鸡鸭鱼肉蛋奶蔬果粮豆合烹,用芡薄,味清纯,注重原汁原味,淡雅爽口;襄郧风味以家禽为主料,杂以鱼鲜,精通红扒熘炒,入味透彻,汤汁少,软烂酥香;鄂州风味以加工粮豆蔬果见长,讲究烧炸煨烩,特色是用油宽,火功足,口味重,乡土气息浓厚;汉沔风味以烧烹大水产和煨汤著称,善于调制禽畜海鲜,从这里面我们不难看出,至今湖北菜保留了很多上古时代楚人的烹调方式,楚地饮食,取材自云梦泽周围的湖泊山林,因此有很多水产品和野味用作原料,最代表湖北饮食文化的食材就是武昌鱼,武昌鱼属鳊鱼的一种,又名团头鲂。体形呈扁平状,重一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质嫩白,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属名贵淡水鱼菜。而这种鱼,若用湖北传统擅长的烹调方式——蒸来烹调的话,则鲜美淡雅的风味尤其突出,湖北自先秦以来,出产大量的竹木牙角器,直到现在,湖北很多高档餐厅,依然用楚风浓郁的漆器作为食器,甚至饪食器里面也用竹器,比如常见的竹筒蒸菜就是如此,武汉名菜众多,其中以武昌鱼为主料的菜就有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其中杨梅武昌鱼,更是鲜明的继承了楚地饮食的传统“以盐梅醯醢烹鱼肉”这是我作为一个文科出身的厨师,认为武汉饮食文化最可贵之处。武汉除了这些名菜以外,还有众多名点,比如三鲜豆皮,热干面等等,至于武汉菜的待客礼节,我所知道的就是武汉人待客一般都会做一道排骨汤,如果没有这个则被认为是失礼,而且做排骨汤的时候,往往加入湖北特产的莲藕,这个菜一般是中秋前后吃,不到时候则口感不对
因为我不是武汉人,离开武汉也很久了,所以只能给你这些资料供你参考
四、湖北人有什么饮食习惯?偏重哪些肉类和蔬菜?
湖北人饮食习惯可以参考鄂菜特点:传统鄂菜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由武汉、荆州和黄州三种地方风味菜组成,包括荆南、襄阳、鄂州和汉沔四大流派。武汉菜花色品种较多,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造型,尤其是煨汤技术有独到之处。荆州菜以烹制淡水鱼鲜见长,各种蒸菜更具特色,芡薄味清,讲究保持原味。黄州菜擅长烧、炒,汁浓味重,富有乡村特色。荆南菜活跃在荆江河曲,包括宜昌、江陵、洪湖等地,擅长烧炖野味和小水产。襄阳风味盛行于汉水流域,包括光化、樊城、随州等地,以肉禽菜品为主,精通烘扒熘炒。鄂州风味波及鄂东南丘陵,包括黄冈、浠水、咸宁等地,以加工粮豆蔬果见长,主副食的搭配是其特色。汉沔风味植根于古云梦大泽,包括汉口、沔阳、孝感等地,以烧烹大水产和煨汤著称。
个人感觉湖北人在饮食上口味比较重,咸鲜、麻辣都是湖北人比较喜欢的口味。偏重的肉类主要有鱼类、牛肉。一般湖北人如果连续一个月没有吃鱼感觉很不爽,我的一个同事到新疆半年回来后就天天吃鱼要把原来在新疆吃不到的补回来。近年来牛肉粉与牛骨头也大受湖北人喜爱,还有虾蟹也是湖北人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