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安最具特色的戏曲是?

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时期的天水地区(核心地区是天水,宝鸡,西安周边”)。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天水的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种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这些剧直至今日还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抢救,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二、求相声《智取威虎山》台词,苗阜喝王声演的。

相声《智取威虎山》台词:

苗阜: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

苗阜、王声:过年好!

苗阜:迎客松迎百客来。一上来就感受到咱们安徽的父母乡亲们的这份热情。

王声:对。

苗阜:我们来自西安。

王声:嗯。

苗阜:我叫苗阜。

王声:我叫王声。

苗阜:我们两个是一对儿搭档。

王声:哎。

苗阜:您看这新春呐,好不容易是我们在一块团圆的日子。

王声:对。

苗阜:今天晚上一定要好好在一块儿放松放松,王声老师?

王声:对喽,嗯。

苗阜:您平时的这个放松的方式有哪些呢?

王声:那就逛逛街。

苗阜:哎。

王声:听听音乐。

苗阜:还有呢?

王声:看看球赛,刚才主持人说看看电影。

苗阜:哎,对喽,平时工作太忙。

王声:是。

苗阜:看看电影啊,最容易放松心情。

王声:愉悦身心。

苗阜:打小我就喜欢看电影。

王声:小时候?

苗阜:《地道战》。

王声:对对,经典。

苗阜:《地雷战》。

王声:也是经典。

苗阜:《上甘岭》。

王声:嗯嗯嗯。

苗阜: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长大一点儿,看我们那个陕西籍的导演。

王声:谁啊?

苗阜:张艺谋。

王声:对,国际级的。

苗阜:最喜欢的,《高粱地里的故事》。

王声:别别,苗老师,苗老师,那电影叫《红高粱》。《高粱地的故事》?

苗阜:啊,名字记不清了,就是那个内容特别好啊。《菊花打官司》。

王声:谁?

苗阜:有一年一个电影,巩俐演的。

王声:《秋菊打官司》。

苗阜:不管那个,还有《一个都不能少》。

王声:这个好。

苗阜:还有别的啊。

王声:嗯。

苗阜:最喜欢的。

王声:您最爱的。

苗阜:前两年那个,《大山楂丸之恋》,这个特别好啊,《大山楂丸之恋》。

王声:我们看的那个都叫《山楂树之恋》,《大山楂丸之恋》,得等药厂投资可能得。

苗阜:反正就是那个电影好看嘛。

王声:这什么记性这人。

苗阜:后来看国外的电影。

王声:外国的。

苗阜:有那大片儿。

王声:嗯。

苗阜:《达铁尼号》。最喜欢,《达铁尼号》。

王声:您可能一直看的都是盗版。

苗阜:我看什么盗版,你多讨厌。

王声:《铁达尼号》啊,国内翻译叫《泰坦尼克号》。

苗阜:就这个啊。

王声:嗯。

苗阜:捷克和肉丝。

王声:你瞅你说这俩外国人名字,捷克,和肉丝儿?

扩展资料:

相声《智取威虎山》演员表:

1、王声

王声,艺名王宏声,著名青年相声演员,陕西相声名家郑文喜的徒弟。

陕西青年曲艺社(青曲社)秘书长、陕西省青年曲艺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2015年02月19日,参加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苗阜搭档,表演相声《这不是我的》。

2017年2月11日,央视元宵晚会,苗阜、王声表演相声《打灯谜》。

2、苗阜

苗阜,1982年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相声演员。

2007年,创立陕西青年曲艺社。

2008年担任陕西省职工文艺调演编导、“万象归春”传统曲艺进校园系列活动进校园总策划。

2009年担任“这年头,我们说相声”大型相声大会总策划、总导演。

2013年,参加北京喜剧幽默大赛,表演相声《满腹经纶》。

2014年,在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表演相声《学富五车》,同年3月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0月以相声《满腹经纶》在CCTV相声大赛获头奖。

2015年2月19日,参加20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王声搭档表演相声《这不是我的》。

2017年2月11日,央视元宵晚会,苗阜、王声表演相声《打灯谜》。

三、智取威虎山的台词

苗阜: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

苗阜、王声:过年好!

苗阜:您看看,咱们北京台的观众朋友们,一直是这么的热情。

王声:是。

让很多的人认识了我们。

王声:知道我们哥俩。

苗阜:今天到这,就算是回家过年了。

王声:您看……

苗阜:可以休息两天了。

王声:对。

苗阜:哎,王老师,您过年都一般有什么休闲方式啊?

王声:我就看看书,看看电影。

苗阜:看电影,您也爱看电影?

王声:我是个影迷。

苗阜:说实话,我也特别爱看电影。

王声:你看了一个弓箭部队吧可能是?

苗阜:他们说特别棒。

王声:《霍比特人》。

苗阜:丘比特人吧?

王声:丘比特是长小翅膀、拿弓箭到处飞的那个。

苗阜:噢~还到处飞?丘比特人。

王声:《霍比特人》。

苗阜:《霍比特人》,明白了。变形钢筋。

王声:哎呦!那房住不得了那就。

苗阜:怎么就住不得?

王声:钢筋都变了形了那都。

苗阜:不是……变形金刚?《变形金刚》!说错了!

王声:可找着了。

苗阜:还有,我最喜欢的打铁尼号!各位,打铁尼号这……

王声:《铁达尼号》,也叫《泰坦尼克号》。

苗阜:《铁达尼号》,特别喜欢。尤其是这个杰克和肉丝,两个人站在这个船头,哎呀……

王声:您看这个电影是哪出版的?

苗阜:杰克和肉丝嘛俩人物。

王声:杰克和露丝。杰克和肉丝……

苗阜:杰克不是和汤姆吗?

王声:和汤姆那叫杰瑞。

苗阜:反正就这两个人物,爱看。我最喜欢看的,一个魔法作品。

王声:魔法作品?

苗阜:哈利波特和凤凰传奇。

王声:哎呀。

苗阜:特别热闹。骑大一扫把……

王声:您还是个农业重金属的爱好者。

苗阜:什么叫农业重金属?

王声:哪有凤凰传奇?这是《哈利波特和凤凰社》。

苗阜:和凤凰传奇呀。

王声:没有凤凰传奇的事这里头。

苗阜:里面的主题曲听着就像凤凰传奇的嘛。

王声:哪有这歌。

苗阜:有一个男孩,叫哈利波特。手拿金箍棒……

王声:诶……诶诶?

苗阜:手拿魔法棒,大战伏地魔。这不就是凤凰传奇吗?

王声:不对不对不对。

苗阜:没看过主要。

王声:没看过您就别聊了。

都说好。

王声:哪个电影?

苗阜:《智取威虎山》。

王声:3D版的。

苗阜:我一直没时间看。

王声:我看了我看了。

苗阜:好吧。

王声:可好看了。

苗阜:我特别爱看这个。

王声:是吧。

苗阜:因为我从小就跟我外婆,就是我姥姥,我mother的mother,你知道吧?

王声:你是个伦理学家。还mother的mother,你就姥姥就完了。

苗阜:我这跟你解释。

王声:别解释,我懂。

苗阜:我这给你介绍清楚。小时候我跟着我姥姥听样板戏。《红灯记》。

王声:恩。

苗阜:姥姥不是你的亲奶奶,舅舅不认识你舅妈。

王声:你们家就别过了吧就。

苗阜:就那词啊。

王声:不是这词。

苗阜:我不熟悉呀。沙家兵。胡老爷一出来……

王声:《沙家浜》。

苗阜:最喜欢的就是《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大英雄,大狗皮帽子,虎皮裙。

王声:狗皮帽子虎皮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苗阜:虎皮裙拿个棍嘛。

王声:取经去了?

苗阜:你怎么老搅和,取什么经?

王声:不是我搅和,拿棍那是孙悟空,虎皮裙。

苗阜:他拿什么兵刃来着?

王声:得拿枪哪,杨子荣用枪。

苗阜:盒子炮。

王声:呦呵,这词真老。

苗阜:拿大盒子炮。

王声:十二响驳壳枪。

苗阜:英雄气概特别漂亮,我就喜欢这个。

王声:爱看这个。

苗阜:所以我就期盼着。

王声:您从小在陕西长大,老太太怎么还爱听这样板戏的京剧呢?

苗阜:没说京剧呀。秦腔,各位。秦腔高亢激昂,百戏之祖,唱出来啪啦啦啦尘土飞扬啊。

王声:您这个动静是刚才说那变形钢筋里的动静吧。啪啦啦啦怎么的都是。

苗阜:就是那尘土飞扬的感觉。

王声:您这么说,我们哪能体会得出来?

苗阜:那您的意思是~

王声:您给展示展示。

苗阜:我跟你在一块配合配合。

王声:诶不是,不成。配合不成,我来不了,我不会。

苗阜:陕西话会说吗?

王声:当然会说了。

苗阜:得了。咱就那一番:打入匪窟。

王声:就杨子荣上山。

苗阜:我给大家演这杨子荣。

王声:我呢?

苗阜:你给大家演那个,雕。

王声:然后你投喂我。

苗阜:什么叫投喂?

王声:什么叫雕啊?

苗阜:雕,里面一个人物,大雕。

王声:那叫座山雕。大雕……

苗阜:对,座山雕。

王声:你看过没看过?

苗阜:你演这个合适。您看您这一脸匪相……

王声:您各位上眼,我这叫匪相啊?

苗阜:主要是这个痦子,就有江湖气息。

王声:呵。行行,咱开始。

苗阜:咱开始。

王声:您……

苗阜:就那一番。

王声:我可都不会啊这个。

苗阜:没事没事,你就那台词知道就行了。我给咱去搬个宝座。

王声:您干嘛呀?我来帮助您。您这叫什么事?

苗阜:您别介。

王声:姑娘们这有凳子闲着的吗?

苗阜:我来吧。(原地不动)

王声:借我一下。

苗阜:我来吧!我来搬这宝座吧!(依然原地不动)

王声:难为您了难为您了,让小姑娘帮我干这活。

苗阜:王老师,我来吧,我亲自去搬。(仍然原地不动)

王声:您让钉那了是吧?

苗阜:我是摆个造型,来来来。

王声:别别,我自个儿来。

苗阜:哎呦您看您看多客气。哎呦王老师辛苦喽。这宝座还是红的,红艳艳,多好。

王声:您别废话了。

苗阜:咱这就开始了。

王声:开始吧。

苗阜:你记着一开始,你喊人带我,我就一上。

王声:电影里头一喊那个带绺子,您就上了。

苗阜:我就来了。记着,陕西话。要气概,噗啦啦啦……尘土飞扬感觉一定要出来,记住啊。

王声:我这嘴达不到您那个地包天的那个噗啦啦啦那个效果。

苗阜:撒可在那厢等着你。

王声:什么叫撒可啊这人。

(苗阜下台)

王声:带绺子!

(苗阜给小孩签名中)

王声:可能他没听见,咱再来一回。带绺子!

(苗阜签名ing)

王声:带绺子!

(苗阜跟小孩自拍)

王声:他是不是去世了?人活着没活着?这人呢这玩意?就这样了啊,他暂时不在,我给您说一个单口的相

声。说我们这个西安这边……

苗阜:哎哎!你干嘛呢你?

王声:我准备给你开追悼会。

苗阜:我给人孩子签个名,你就开始自己录。

王声:哎呦你还给人签个名,那纸快撕了,你回家有晦气这玩意。

苗阜:什么叫晦气?我跟人家沟通感情。人家那么……

王声:未成年人,您别吓着人家,回去再做噩梦。你看你长这德性。

苗阜:我什么德性?你喊了吗?

王声:废话。你耳朵怎么了?

苗阜:你再喊一遍,我就站在旁边听,我乍起耳朵听。来,王老师,快,抓紧。

王声:你能乍起耳朵,你又不是兔爷。

苗阜:Ready Go!Come on!Quickly!我等不及了,你来吧。

王声:哎呀,您这个语言方面还挺有天赋。带绺子!

苗阜:滴达拉……(开始围着桌子绕)

王声:诶诶诶诶诶诶!大王派你巡山来了是吧。

苗阜:我巡什么山呐。

王声:废话了,你跟那绕什么呢?

苗阜:我这不是给大家……

王声:你又没带箍,你这跑这来。

苗阜:我给大家亮个相。

王声:您是谁?

苗阜:我杨子荣啊。

王声:英雄人物出来得是这派头。

苗阜:就这派头,这就开始了。

王声:对,可以了。

苗阜:我杨子荣了。

王声:您就杨子荣了。

苗阜:我杨子荣了。

王声:来。(二人脚踏上椅子)进入对话阶段。你下去。

苗阜:干嘛?

王声:你不能踩。

苗阜:我为什么不能踩呢?

王声:我是座山雕。

苗阜:我是杨子荣啊。

王声:哎呦呵,老朋友,我可见着你了。

苗阜:怎么?

王声:废话,这是我的宝座。座山雕踩这凸显我的匪气,你踩这干嘛呀?

苗阜:我一踩,显着我英气。

王声:你甭踩你甭踩。(推下苗阜脚)

苗阜:我不。(把脚放到椅子上)

王声:你不能踩。(又推)

苗阜:我不。(再上)我就踩。

王声:就他这做派是刚跟你们学的吧这都是。

苗阜:我就要踩。

王声:这都什么模样的杨子荣这是。

苗阜:这感觉好。

王声:踩踩踩,我不跟你废话。(上脚)

苗阜:这就完了。(上脚)

王声:下去!

苗阜:我不说好我踩。

王声:你踩我脚了!(苗阜脚下)

苗阜:sorry it is,我就没……我来,你挪,我画个杠,画个杠。三八线。(上脚)没问题了。

王声:天王盖地虎!

苗阜:盖得好!

王声:哎我去……

苗阜:怎么了?

王声:下去下去下去。

苗阜:我去哪?

王声:下去!

苗阜:怎么?

王声:我让你捧我了?什么叫盖得好?

苗阜:我捧您嘛。

王声:这没有捧人的,得按词说。

苗阜:直接开始了。

王声:什么玩意啊。天王盖地虎!

苗阜:汗滴禾下土!

王声:谁知盘中餐!

苗阜:粒粒皆辛苦!

王声:去去去(推下苗阜)……俩混蛋。

苗阜:你干嘛推我啊?

王声:我没法不推你。什么词啊?

苗阜:汗滴禾下土。

王声:锄禾日当午。

苗阜:汗滴禾下土嘛。有问题吗?

王声:不不不,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苗阜:对对对。(二人踏上椅子)宝塔……

王声:我先说。(推下苗阜)天王盖地虎!

苗阜:宝塔镇河妖!

王声:么哈么哈!

苗阜:卡尼西瓦!

王声:去去去(推下苗阜)……这哪来一个日本人这个。

苗阜:你刚刚说日语嘛。

王声:谁说日语了。

苗阜:么哈么哈~

王声:这是黑话。么哈么哈,问你是什么字头的,哪个山头出来的。你得说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苗阜:对对对。(二人踏上椅子)

王声:明白了吗?

苗阜:正晌午……

王声:我先说。(推下苗阜)么哈么哈!

苗阜: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王声:脸怎么红了?

苗阜:不好意思!

王声:哎呦。(推下苗阜)

苗阜:你老推我干嘛呀你这是?

王声:你还知道羞臊呢。你还要脸呢这会。

苗阜:我……

王声:这词都不知道您还……

苗阜:什么,什么了?

王声:脸怎么红了,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这您都不知道,您还听过戏呢。

苗阜:我以为电影他改了不是嘛。

王声:哪有改这词的。(二人踏上椅子)

苗阜:精神……(推下王声)你先说。

王声:哎呦我去。

苗阜:你先说。

王声:我不如不唱这玩意。(二人踏上椅子)脸怎么红了?

苗阜:精神焕发!

王声:怎么又黄了?

苗阜:防冷(胳膊在身旁画圈)涂的蜡!

王声:这都什么做派呀这都是。……这么说你许旅长的人哩。

苗阜:应该是吧。

王声:这地不能含糊。许旅长司马副官胡彪。

苗阜:许旅长司马……副官……胡彪。

王声:哎呦……嚯。找着准爸爸了就是。许旅长有两件心爱之物你可知道?

苗阜:当然知道!

王声:哪两件?

苗阜:你猜!你猜你猜!(被王声推下)

王声:猜像话吗这个。

苗阜:打趣嘛互相。

王声:没有打趣的。一是马,一是刀。

苗阜:对对对。(踏上椅子)一是马,一是刀。

王声:马是什么马?

苗阜:马是白龙……黄骠……奥巴马!

王声:哎呀。您来您来您来。您见过哪个土匪出门骑一美国总统的?

苗阜:到美国去演的时候可以。

王声:到哪儿去演?马是青鬃卷毛马,刀是日本指挥刀。我再问你何人所赠、在什么地方:皇军所赠,在牡

丹江五合楼。明白了吗?

苗阜:欧了。

(二人踏上椅子)

王声:马是什么马?

苗阜:青鬃卷毛马!

王声:刀是什么刀?

苗阜:日本指挥刀!

王声:何人所赠?在什么地方?

苗阜:鬼子所赠……

王声:呃?

苗阜:皇军所赠,在牡丹江五合楼。

王声:好,你果然是许旅长的副官胡彪,我封你为第五旅上校保安团副,下去领赏去吧。你这一喊谢三爷,

你这就开始唱,就完了。

苗阜:我一喊谢三爷。

王声:对对对。

苗阜:唱啥呀?唱啥?

王声:忘了?

苗阜:不是,忘了是忘了,想不起来是想不起来。忘是全忘,想不起来就是一点,你一起个头,呼啦呼啦全

出来了。忘是一点想不起来……

王声:你这都什么拟声词?呼啦呼啦呼啦地出来了。

苗阜:掷地有声嘛。

王声:哎呀。你听着你听着,你四句……

苗阜:你给我提个醒。

王声: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现背呀!

苗阜:欧了!接一句。

王声:胡彪!下去领赏去吧。

苗阜:谢三爷!

王声:唱。

苗阜:滴达拉……今日痛饮那庆功酒~(王声:诶诶呵。。。)壮志未酬呐誓不休~来日方长啊显身手~甘洒

热血写春秋~写春秋~~~(请代入《轻轻地告诉你》)

王声:你这是杨子荣?

苗阜:我这是杨钰莹。

王声:别唱了那就!(二人退场)

四、为什么说“陕西汉调二黄是京剧之祖山”

汉调二黄是清代初叶形成并流行于陕南和关中地区的一个大型皮黄声腔剧种,起源古都长安,明末清初流传各地。清初期盛行于陕西汉中、安康、商洛等地,逐步形成了本省关中、汉中、安康和商洛四大地域流派(安康、汉中又通称汉江派),班社众多,名角层出不穷。

由于这一剧种源远流长,根植于民众之中,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以生活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与浪漫主义的艺术夸张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其表演风格古朴、细腻、别致。汉调二黄在广大流行地域为人们所称道的特点是做工细腻、表演传神。历代艺人传徒授艺讲究“演啥像啥,合情入理,精细别致”,“马门帘一揭,不是自己而是戏中人”。长期以来,不少独具匠心的演员,既从人物出发,又合理运用表演程式,不断地将汉调二黄改革发展,角色从最初的五门发展到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等十门,表演时各具风格,讲究“文戏武唱、武戏文唱”,末、净、生、丑、武生、杂角等一般要求刚劲,其他行当则讲细腻传神。虽有一套传统程式,但也讲究民间生活化,总体风格质朴、粗犷。

汉调二黄使用的道白主要以韵白和陕白为主,这样既字中有音,音中有字、刚柔相济、朗朗上口,讲究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又接近民间通俗生动,可以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刚直、暴躁、爽快、利落、活泼、幽默的性格,说起歇后语、风趣话更具乡土气息。此外,汉调二黄还流行按剧中人物籍贯道方言的独特风格。素称“唐三千、宋八百,外传野史数不得”,演出剧目(包括保留二黄皮影戏中)约1500余本折,已抄录1077本,出版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二黄》8集60本。初步统计汉调二黄脸谱415副,特制模型彩绘234种。其造型、画法种类繁多,总体风格古朴、考究。

京剧声腔源自陕西

人们提到国粹“京剧”的渊源,一般都会认为徽班进京带去的二黄调和湖北艺人传去的西皮调,二者在京合流形成京剧,可是,从中国近代著名戏剧史论家齐如山,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等一批戏曲学界和业界的大师,经过科学研究、对比分析后认为,京剧与汉调二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一点,国务院组织中国艺术研究院所作的《全国戏曲剧种现状调查报告》中也有论述:陕西汉调二黄剧种不仅历史悠久,遗产丰富,而且它与国粹京剧的形成与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关联。

近年来,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寿,接连发表了《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再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等学术论文,在获第二届王国维戏曲论文评比一等奖的《论京剧声腔缘于陕西》一文中不但论证出京剧声腔来源汉调二黄,还将陕西戏剧分为前、后两个秦腔。前秦腔也就是汉调二黄,是从明清以来,一直发展到现在,当然这个剧种,是产生在关中,流行在关中,发展在关中,后传到陕南,但由于之后后秦腔(母体为山西梆子自东向西传来)发展起来以后,那种通俗、被广大农民听众所能及时接受了的,大家一开口,就是现在这种通俗的秦腔。而汉调二黄有些文气,有些高雅,脱离了一些农民观众。当然,在西安城里,从整个清代到民国初期,大家还是比较喜欢欣赏汉调二黄,觉得这是一个文人雅士听的,非常时尚的东西。

此外,朿文寿还论证出流行于南国粤地的西秦戏、江西宜黄腔等我国四大声腔中的皮黄腔都是发源于陕西的前秦腔——汉调二黄,可以说全国出现的各地皮黄声腔剧种,都与汉调二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一来,前秦腔与后秦腔对于戏曲的影响可以说遍布大半个中国。

 

五、陕西地方戏曲剧目

1、秦腔:

曲目有《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和氏璧》、《惠凤扇》、《玉虎坠》、《麟骨床》、《鸳鸯被》、《射九阳》、《哭长城》、《伐董卓》、《白蛇传》、《梵王宫》、《法门寺》等。

2、眉户:

曲目有《老龙哭海》、《罗江怨》、《老五更》、《采花》、《银红丝》、《一串铃》等。

3、碗碗腔

曲目有《柳树坪》、《三上桃峰》、《风流父子》、《风流姐妹》、《风流婆媳》、《酸枣坡》等。

4、同州梆子

《白蛇传》《画中人》《破洪州》《麟骨床》《斩韩信》《鼓滚刘封》《夜审潘洪》《十四王带箭》等。

5、商洛花鼓

曲目有《打铁》、《打草鞋》、《石榴娃烧火》、《绣荷包》、《十月小怀胎》、《花墙会》、《卖翠花》、《吴三宝游春》、《李狗看花园》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眉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碗碗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州梆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洛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