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有哪些特色的风俗

江苏的特色风俗有1、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2、金陵灯会,3、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4、云龙山庙会民俗游5、溱潼会船节,6、盱眙龙虾节

1、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听钟声活动自1979年开办以来,已成功地举办了二十四届,是我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旅游节庆活动。中国传统的除夕年夜饭揭开听钟声活动的序幕,席间参插文艺表演、幸运抽奖等活动为游客助兴。听钟活动随着游客到达枫桥景区而进入高潮,寒山寺弄和枫桥大街展示龙灯、舞狮、高跷、荡湖船、乘轿等传统民俗活动;寺内众僧侣在香烟缭绕中做一年中最后一次功课;零点前夕,游人们聆听由寒山寺主持敲响的108响钟声。钟声悠荡除旧岁烦恼,虔诚吉祥;炮竹劈啪庆新年来到,欢快热闹。辞旧迎新、祈祷祝福。

时间:每年12月31日晚

地点:苏州寒山寺

2、金陵灯会

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闹花灯,以示与民同乐,共庆升平;自此数百年来,相沿成俗,至今不衰。灯会期间200多个品种、数十万盏各具特色造型各异的花灯云集于此,流光溢彩,汇成灯的海洋。尤以市民自扎花灯,千姿百态,极具特色。游人徜徉其间,宛如置身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时间:每年正月初一至月底

地点:南京夫子庙广场、大成殿

3、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自六朝至今不衰,尤以中国四大梅园之一的梅花山为最佳。南京国际梅花节节庆期间,南京将以“梅”为主题,以花为媒,以“梅”会友,举办各种文化旅游、商贸及经贸洽谈活动。

时间:每年2月最后一个星期六至3月18日

地点:南京钟山风景区梅花山

4、云龙山庙会民俗游

云龙山庙会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内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每逢庙会期间,数万人潮涌而至,景象热闹非凡。各类制作精巧、造型生动的民间手工艺品是庙会的主角,剪纸、面人、木玩、泥玩、布艺等小玩意儿随处可见,让人爱不释手。

时间:每年3月28日-4月3日地点:徐州云龙山

内容:逛庙会;看舞狮、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品地方风味小吃;民间手工艺品展销。

5、溱潼会船节

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这里河网交织,水面开阔。每逢清明时节,四乡八镇数百条会船云集溱湖,上万船民来此聚会,举办富有民俗特色的会船节,观众游客超过十万人,其恢宏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的竞赛、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被海内外人士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中国溱潼会船节,渊远流长,据史书记载,该活动始于南宋年间,是为纪念在这里抗金阵亡的民族英雄而举办的。

时间:每年清明次日

地点: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6、盱眙龙虾节

盱眙十三香龙虾是淮安市盱眙县近年来新创的名菜,原料是价廉物美的螯虾,由十多味中药及特殊方法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口味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盱眙县人民政府和南京《扬子晚报》自2000年起联合举办"中国(盱眙)龙虾节",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大力推广十三香品牌龙虾,充分展现“龙虾大餐、文化美餐、旅游套餐”的最佳组合,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时间:每年6月下旬

地点:主会场设在盱眙县城

溱潼会船节介绍

清明节(溱潼会船),江苏省姜堰市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溱潼会船民俗活动又称“水上清明节”,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清明时节,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及周边两百多个村庄家家户户都要祭奠自己的祖先。清明第二天,各家撑船划桨前往乱坟地祭祀无名阵亡将士,而后千余只供船、龙船、篙船、划船、拐妇船汇聚溱湖,共同参加表演、竞技活动,参与者和闻风而来的观众多达十万人。活动由多个环节组成,其程序依次为选船、试水、铺船、祭祀、赴会、赛船、水上文艺表演、送头篙、酒会、唱夜戏等。

活动

赛船

清明节前10天,有会船的村子就由会头在村里树起旗帜。他是本村的行政负责人,会船的安全由他负责。被选中的船主很乐意。经过试水、铺船、赴会等程序,进入最振奋人心的赛船阶段。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堂!堂!”两声,发出竞赛的号令,接着水手们齐喊:“下!下!”声音响亮,篙手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笔直地两上两下,竹篙与船帮相碰发出“笃——笃”撞击声,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如巨蟒入水。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船立即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两船比赛,终有胜负,在进行中如有胜者,“堂堂堂”一阵乱锣,就表示停篙。不断的比,反复的赛,把会船竞赛推向高潮。当赛船结束,会船节活动临近尾声时,欢闹的演戏、酒会、送头篙三部曲又凸现高潮。

演戏

按惯例,赛船前,各大村庄的头面人物,早就张罗着在露天搭台唱戏谢神的事了。扬剧、淮剧、京剧、杂技……各庄花钱请戏班子,在赛船结束的当晚开演。也有不请戏班子的,则由本庄的文娱爱好者组织起来载歌载舞,或请电影队放电影的。一个庄子,这天晚上要是没有演出活动,庄上人就会觉得不痛快,不尽兴。酒会赛船结束的当晚,篙手们毫无例外地要举行一场热烈的酒会。

送头篙

习俗以送头篙预祝人家生儿子。这对于个别久婚不孕夫妇或新婚夫妇颇有有活力,谁能够得到高手们的青睐,成为头篙的得主,那真是一件喜事。酒会上,头篙的得主一选定,马上就会有热心人向这一家通报喜讯。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准备,全家上下,满怀喜悦的心情,恭候篙手们的光临。头篙一进门,灯烛辉煌,鞭炮齐鸣,主人向篙手们奉上糖果、香茶,一一致谢。送篙者满口都是“祝愿早生贵子”的话。得主不断许诺:“到时候一定请各位吃喜酒。”要是头篙的得主这一年碰巧真生了“贵子”,那可就热闹了。首先要为一船的篙手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还自动置办酒菜,宴请全体高手。可以想见,一条会船有一根头篙,一个庄上,多少会船,多少头篙,牵动着多少处欢乐的人群。溱潼一带,村村社社的乡亲们,年复一年,就是以这样那样的健康的风俗导演出一幕幕寻求欢乐的戏,使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水乡。

4、云龙山庙会民俗游

云龙山庙会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内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每逢庙会期间,数万人潮涌而至,景象热闹非凡。各类制作精巧、造型生动的民间手工艺品是庙会的主角,剪纸、面人、木玩、泥玩、布艺等小玩意儿随处可见,让人爱不释手。

时间:每年3月28日-4月3日地点:徐州云龙山

内容:逛庙会;看舞狮、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品地方风味小吃;民间手工艺品展销。

5、溱潼会船节

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这里河网交织,水面开阔。每逢清明时节,四乡八镇数百条会船云集溱湖,上万船民来此聚会,举办富有民俗特色的会船节,观众游客超过十万人,其恢宏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的竞赛、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被海内外人士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中国溱潼会船节,渊远流长,据史书记载,该活动始于南宋年间,是为纪念在这里抗金阵亡的民族英雄而举办的。

时间:每年清明次日

地点: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6、盱眙龙虾节

盱眙十三香龙虾是淮安市盱眙县近年来新创的名菜,原料是价廉物美的螯虾,由十多味中药及特殊方法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口味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盱眙县人民政府和南京《扬子晚报》自2000年起联合举办"中国(盱眙)龙虾节",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大力推广十三香品牌龙虾,充分展现“龙虾大餐、文化美餐、旅游套餐”的最佳组合,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时间:每年6月下旬

地点:主会场设在盱眙县城    

二、江苏有哪些地方风俗?

1、江苏传统节日文化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苏州端午习俗、南京秦淮灯会、姜堰溱潼会船分别代表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仓七夕节、金坛柚山放灯节、宜兴观蝶节等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江苏传统生产商贸、生活消费以及礼仪习俗比较典型的有扬州“三把刀”(菜刀、剃头刀和修脚刀,分别指代饮食、理发和沐浴行业习俗)、海州湾渔俗、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苏南人重工商,缫丝织布,心灵手巧。同样是饮食民俗,苏南人口味偏甜,嗜品茶;苏北人口味偏辛辣,好饮酒。

4、同样是游艺习俗,江南注重观赏性、娱乐性,江北则注意观赏性、娱乐性的同时也重视功利性:江南无锡惠山泥人、苏州虎丘捏相都是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江北盐城、海安等地的面塑及东台等地的糖塑既可观赏也可食用。

5、元宵节江南的花灯玲珑多姿,徐州丰沛及连云港等地的面灯不但可以照明、观赏,而且还是农历二月二青壮年强身健体的传统食品。

扩展资料:

江苏代表文化:

1、昆曲。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2、扬剧。

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

3、扬州玉雕。

扬州是我国玉器的主要产区,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在江淮东部龙虬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玉璜、玉管等物,扬州汉代墓葬亦出土不少玉器,品类繁多,造型优美,且已采用透雕、阴线刻和浅浮雕手法。唐代的扬州玉器工艺又达到新高峰,宋代扬州玉雕出现了镂雕和练条技艺,为后来特色技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4、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缂丝,又名刻丝,是中国古老、独特的一种传统织造工艺,主要存在于苏州及其周边地区。苏州缂丝自南宋以后,盛名全国,成为主要产地。明清时代,苏州缂丝仍昌盛不衰。 缂丝素以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且秀的特点,在丝织品中列为最高品第,并是最早用作制造艺术欣赏品的丝织物。

三、我们苏州有什么民俗

分类: 地区 >> 江苏 >> 苏州市

解析:

姑苏人的春节或可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潮湿且甜润。正月初二路过桃花坞大街,瞧见一扇皱纹满身的花梨木门上张贴着一幅《姑苏万年桥》木版年画;西侧的糕团店里,出售“团圆”与“步步高”。

整个姑苏城都在怀旧,这两年经过改造,市区的公交站台大多“粉饰”成雕梁画栋的游廊造型,沿街的马头墙也多了起来,河道里飘着评弹声与画舫,雨巷的尽头是打着油纸伞的丁香,寒山寺的除夕钟声,依旧是张继当年听到的一百单八声……

对于姑苏城的年味,感受最多的还是怀旧两字,山塘庙会算是其中的极致。

“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七里山塘乃姑苏著名古街,从阊门直抵虎丘前山门,相传唐伯虎点秋香便在此处。经过大规模的古建整修与复建后,如今的山塘街基本再现了明清风貌,沿街会馆、古戏台、古桥、昆曲馆、酒旗食肆均“形神兼备”。记者初五赶会时,恰逢迎拜财神爷的仪仗队,财神爷抬到哪里,赶会的人流就跟到哪里,更有跃跃欲试者钻进狮子舞阵里,有模有样地翻两个跟斗,引来众人笑声一片。

财神爷的仪仗“大潮”渐渐散去后,才露出沿街而立的传统手工艺品“摊头”(苏州话摊子)。“摊头”上有老艺人现场献艺,桃花坞木版年画、苏派剪纸、橄榄核雕、草编、刺绣香囊、珍珠饰品等等一应俱全,老艺人方阿婆特地为记者制作了一个象征“多子多福”的针线包,只见她穿针引线如游龙戏水,妙不可言。此外,眉毛酥、老婆饼、糖山芋、糖芋艿、糖年糕等姑苏风味小吃也应有尽有,许多游客手里还都不忘“擒”着一枚梅花糕、或一碗酒酿圆子。

人气最旺的,还是露天的倒梯形古戏台,庙会期间定时呈上江南丝竹、昆曲、古筝、编钟及宫廷舞蹈演出。台上还在咿咿呀呀不停地唱,台下“笃笃笃、卖糖粥”的吴侬软语吆喝声已经裹挟着香味而来;此情此景,实在是姑苏年俗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虽有包装作伪之嫌,骨子里却是苏州人最盼的。

■“年”谣

有关吃喝

白荸荠,掘元宝;青橄榄,喝元宝。

释义:苏州人吃年夜饭时喜欢在饭内放进几个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初一、初二亲友来往时,泡茶时要置入两三枚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有关拜年

嘘头哗先格猢狲走特则,花里巴啦格鸡咕咕来则,讷啊是开心得弗得了呢?

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是苏州市民开始“轧神仙”的日子。今年的“轧神仙”将于5月10日开始,持续3天时间(今天是最后一天),在南浩街、石路步行街、石路老街坊和山塘街四个区域全面展开。

“轧神仙”是苏州民间最大的庙会,最早是民间为纪念吕洞宾设立的节庆,如今在苏州阊门内东中市下塘的福济观还奉祀吕祖,俗称“神仙庙”。传说吕祖生日这天,他会化身乞丐,混在庙中的人群里济世救人。苏州人这天都想到庙里烧香,碰碰运气。这天遇到的每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轧到他身边,就会得到仙气。这就叫做“轧神仙”。

据介绍,这次“轧神仙”活动每个区域的重点都不一样。南浩街以传统道教文化、特色商品展销为主线,石路步行街以苏州和各地民俗文化展示、现代商业文化展示为主线;石路老街坊以苏州美食文化和各地风味小吃展示为主线;山塘街以地道的吴文化和传统民间工艺、山塘旅游为主线。5月10日晚,以《八仙献礼》为序幕的民俗风情文艺晚会将在石路广场上演,还有吴歌《情歌对唱》、民俗展示《叫卖》等;在11日晚和12日晚,当地还将有民族歌舞文艺晚会和青春时尚歌舞晚会。在5月10日至12日的下午1时起,在山塘街古戏台前,都将上演一台戏曲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