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有哪些地方特色文化?

1、地方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三要素)、带有地域性,特殊性,文化属性

2、畲族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妈祖文化,惠女文化。

3、海丝文化:郑成功文化,开漳圣王文化,土楼,红色。

福建的文化特产:

1、福州特产:寿山石、牛角梳、橄榄、福桔、龙眼、闽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2、莆田特产: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

3、龙岩特产:连城地瓜干、连城白鹜鸭、连城兰花、龙岩花生、长汀豆腐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永定菜干、河田鸡等。

二、武平的特产有哪些?

武平主要有以下几种特产:武平仙草、武平金线莲、龙岩沉缸酒、武平盘菜、武平绿茶、武平猪胆干、武平青皮冬瓜、武平爆米花、客家捶圆等等。

1、武平仙草

武平仙草胶质和可溶性物质含量高,草味清香,制得饮料清香爽口,味浓;是生产清凉茶、仙草蜜、烧仙草、黑凉粉的优质原料。

2、武平金线莲

“金线莲”是中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草药,但人工大规模种植技术难以突破,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

3、龙岩沉缸酒

龙岩沉缸酒,历史悠久。在清代的一些笔记文学中,多有记载。现在为福建省龙岩酒厂所产。

4、武平盘菜

武平盘菜盘菜,学名芜菁,又名蔓菁,块茎类植物,因形似盘状,故俗称“盘菜”。盘菜根如圆萝卜,盐腌晒干作咸菜名梳菜。

5、武平绿茶

武平绿茶分:龙井、碧螺春、炒绿等三个品种。 产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镜内,菜园常年云雾缭绕,优越的原生态自然条件和传统制作工艺形成了武平绿茶“香气高锐,滋味清爽,色绿形美”。

6、武平猪胆干

武平猪胆干色泽紫褐,香而微甜,是宴席冷盘名菜。它含有多种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具有生津健胃,清凉解毒的功效。吃时,只要将它蒸熟,趁热搽上一层芝麻油,待冷后切成薄片再拌少许蒜片,便香气四溢,韵味无穷。

7、武平青皮冬瓜

冬瓜果实除作蔬菜外,也可浸渍为各种糖果;果皮和种子药用,有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

8、武平爆米花

武平的爆米花(当地称“糖伞饭”),其做法有一番讲究,少一道工序或掌握不好火候,都会影响质量。每年正月去那一带作客,吃到不少人家的爆米花,各家各户储藏、包装好的爆米花有黄灿灿点缀花红的、有掺黑芝麻、姜末、花生仁、核桃仁、杏仁碎粒的等等,吃一块那里的爆米花,呷一口浓郁的清香茶,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9、客家捶圆

又叫波圆,即肉圆,主要有品种有猪肉圆、牛肉圆、牛筋圆、鱼圆、虾圆、鸡圆等。 客家捶圆口味纯正,既有韧性又很爽脆,既有嚼头又不打渣,人们形容捶圆的弹性良好常常会说是“跌落桌上跳三跳”。

三、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列举多一点,最好解释

早餐后,普遍的是拜祖宗。这是男人的事,而妇女一般不出门,在家做擂茶。男人们要到众家厅堂给列祖列宗拜年,照例供上鸡、肉、年糕等,点燃大红蜡烛大红香,燃放长串鞭炮。乡村多一村一姓聚族而居,拜祖宗时,香烟缭绕,鞭炮声连绵不绝,热闹非凡。

初一拜年的习俗,是从中原古俗传承而来的。但同一客家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就武平而言,城区大年初一就有走家串户,互相拜年的习俗﹔而乡村初一这一天,一般大人们是不上门拜年,在家守年,只是在公共场所玩。

孩子们手中揣著鞭炮,兜里装著压岁钱、瓜果零食,三五成群,走家串户,尽情玩耍,时而飘出一阵阵银铃般的天真笑声。

扩展资料

按福州人传统,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便不杀生,所以正月要食用的肉类就得在这之前准备。家中妇女把杀好的鸡和猪吊在天花板上,等晾干后炖熟,放在瓮内用酒及多种配料腌制。

到了除夕,吃团圆饭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视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