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大理有些什么特产?
海东雪梨大理雪梨主要出产在洱海东岸的海东乡一带,故传统上称为海东雪梨。
2. 漾濞核桃。如果你到漾濞山区彝族家中去作客,他们一定会用当地的传统食品核桃蘸蜂蜜来款待你。这是一种润肺化痰、香甜可口的食品。漾濞核桃果大、壳薄、仁厚、味香、出油率高。是云南省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3.雕梅。白族传统名特食品。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
4.炖梅。白族人民用来作拌凉菜、煮酸辣鱼的调味品,比醋精还要酸。炖梅不仅是调味品,还是一剂传统中药。白族人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5. 高河菜。是大理苍山特产的高山名贵植物,原产于苍山顶峰“龙池”(洗马塘)海拔3500米以上地带。
6.洱海海菜。属绿藻类水生植物,产于大理洱海。
7. 刺菱角是白族人民普遍喜爱的食品。
8.白族三道茶。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9. 乳扇。乳扇是产于大理的奶制品,形制更为独特,是一种含水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颇难形容。
10.下关沱茶。下关沱茶是大理市下关茶厂生产的名牌产品之一,原名“团茶”,1902年由下关“福春恒”商号生产,大都销往四川叙府(今宜宾)等地,用四川沱江之水泡茶,味道甚佳,因此更名“沱茶”。
11.大理啤酒。位于大理市下关西郊一点红的大理啤酒厂生产的苍洱牌大理啤酒,采用苍山无污染雪水,配以进口麦芽、啤酒花精心酿制而成,具有口感好,酒液清洁细腻,泡沫挂杯持久等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12.下关羽毛画。羽毛画是采用禽鸟色泽鲜艳的羽毛制作而成的一种精美工艺品,用于室内陈设,美观雅致,别具一格。
13. 感通茶。产于大理市七里桥乡辖区内感通寺方圆近10平方公里圣应峰(又称荡山)、马龙峰山脚一带,处在莫残溪、龙溪之间。
14.烤茶。烤茶是大理地区白、彝、汉等民族饮茶的一种方法。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
15. 大理弓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理弓鱼,又名大理裂腹鱼,是大理洱海特产。测量9尾标本,全长225——335毫米,体长180——285毫米。头小,嘴略尖。体延长,侧扁或略侧扁,背缘隆起,腹部滚圆。身体背部及侧部被细鳞,胸部及前腹面裸露无鳞。全身银白闪亮,背部泛青光。在静水中觅食,以浮游动物为主。产卵时要求流水环境。
二、云南大理:花海经济带动乡村旅游
新华网昆明9月15日电(刘奕)东临洱海,西倚苍山,有一片一望无边的花海,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的花语牧场。在这片花海中,“山水田园、自然和谐、休闲农业、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得以不断延伸,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销售民族土特产品于一体的 旅游 产业不断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据仁里邑村党总支书记李必荣介绍,多年前传统农业是村里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传统农业附加价值很低,越来越满足不了当地村民的收入需求。于是在2015年,村里引进了大理市好山水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模式共同经营开辟了这一片花语牧场。
花语牧场总占地358亩,包括花语中央园区、马道草坪区、天鹅绒紫薇区、儿童游乐区、果园采摘区、水生植物区以及传统农业体验园区等多个区域。同时,花语牧场开发了下午茶、鲜花饼制作、陶艺、洱海骑行、种花等体验项目。
依托大理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花语牧场立足洱海保护实际,结合现代生活回归自然、生态 健康 的理念,传承白族农耕文化,开发了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 相结合的 旅游 项目。李必荣介绍,在牧场的经营管理中,当地村民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运营维护工作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截至目前,花语牧场安置就业劳动力70余人,带动摆摊设点经营户120户。
“引进企业就像搭建了舞台,舞台搭起来了,我们就要不断吸引观众,唱好这出戏。”李必荣说。
2016年至今,花语牧场共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700万元,待花语牧场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