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谷是指哪五种粮食

“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按现在的说法是水稻、小米、高粱、麦子、大豆等一类粮食作物

水稻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在殷朝以前传入我国,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小米原产地在我国黄河流域,主要也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高粱起源于非洲,也有一种说法是原产中国;大豆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目前主要产区以我国东北和北方地区。

对于“五谷”的解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即在以前的“五谷”中包含麻,而没有稻。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在北方发展较早,北方地区水稻种植较少,随着我国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而且麻是纤维作物,五谷指的是粮食作物,所以在以后的五谷是指带壳谷类粮食作物。

现代所讲的五谷是泛指主要的粮食作物,指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豆类(以大豆为主)、薯类(红薯、马铃薯)等五谷杂粮。

那么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叫“小杂粮”的,又是指的是什么呢?

现在的小杂粮指的是一类小宗粮豆作物,这些作物一般具有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区和方法特殊、有多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小、少、特、杂。如高粱、小米、荞麦、燕麦、大麦、薏仁,豆类有芸豆、绿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等。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我们吃的大米和小麦精制的面粉以外,如玉米、豆类、薯类等也属于杂粮或称为粗粮。

二、五谷是指哪些

五谷是指如下:

1、稻dào,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禾本科稻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秆直立,分蘖力强。叶片狭长扁平;叶舌较长,有明显叶耳。顶生圆锥花序大型,疏散,分枝多,直立或弯垂。

2、黍shǔ,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粘;可酿酒。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3、稷 jì ,稷别名粢米、傺米、糜子米。稷脱壳后即为高粱米。颜色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

4、麦mài,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

5、豆dòu,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豆类植物的种子,如大豆、蚕豆、绿豆、刀豆等、毛豆、黄豆,大豆属。原产我国,一般认为由野大豆驯化而来。全国各地栽培,以东北最为声名远播。

三、五谷中有哪五谷?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五种谷物。五谷在古代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种说法的区别就在麻和稻上,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四、五谷是哪5种

五谷是指稷、黍、稻、麦、菽。

稷,似粟。色泽金黄,质地优良,惟不如粟带粘性。稷与粟是我国北方人民最早培育成功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粮,所以被称为“五谷之长”。

黍,比粟长得高大,黍子脱粒后也是黄色的圆形颗粒,俗称黄米。质量优良的叫做粱,在古代是仅次于稷的主粮。

稻,是我国南方人民首先栽培成功的粮食作物,以后传入日本和东南亚。稻是南方居民的主粮。

麦起源于西亚,甲骨文中就有“麦”字,说明至少在商代的时候小麦已经传入我国,但在那时种得并不多,要到春秋战国以后才在北方普遍种植和食用。

菽是豆类总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为摄食动物蛋白较少的中国人提供了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在古代也被当作粮食看待。

发展

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作物特性的不同,先民们利用的粮食作物在不同年代有所差异。在黄河流域,易于开垦的冲积平原成为中国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在此生长的作物需要具备耐旱、耐寒、栽培容易的特性,满足这种要求的黄米和小米也就成为当时重要的农作物。

战国时期,大豆由于易于种植、耐于储存而受到关注,和小米、黄米一起成为当时的主食。在这一时期,生长周期较短的冬麦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在青黄不接的春季更是如此。

由于石圆磨的发明,人们可以将谷物脱壳,麦子不再仅仅用于蒸食,而是可以磨成面粉,这极大提升了小麦的可食用性,丰富了小麦的口感,奠定了北方延续至今的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

小麦在北方的推广在秦汉时期最为明显,西汉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都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这也直接影响了汉代关中地区的人口增长。小麦供养了占据人口多数的北方人口,维持了唐宋以前北方相对于南方的人口优势。

魏晋南北朝的人口迁移影响了中国南北的人口比例,不过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产量高、单位热量高的水稻的推广,对于南方人口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宋以后,水稻的地位逐步上升,直至明代,据农学家宋应星的估计,水稻已经占据了当时粮食产量的七成。

明代末年,中国的粮食版图再次发生变化,高产、耐旱、耐瘠薄、易于储存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成为山地丘陵和贫瘠干旱土地的作物首选,供养着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

今天,稻、麦、高粱、大豆、玉米等,成为不少居民餐桌上的主食,这与祖先所认知的“五谷”已经有所差异。

五、五谷杂粮,五谷是哪五谷?

五谷杂粮,五谷指的是水稻、黄米、稷米以及小麦和大豆。

五谷杂粮的种类其实非常的多,而且五谷下面的分类也非常的多。首先水稻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大米饭,也是最常见的五谷质疑,但是水稻也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就是籼米,这种米看起来是细长细长的,但是粘度比较小,而且它的质地是属于比较脆的,所以在加工的时候就很容易变成碎碎的状态。

第二类就是粳米,这种米看起来就要可爱很多,它的形状是圆圆滚滚的,显得非常的丰满和圆润,而且由于这种米的油性比较大,所以蒸出来的米会显得非常的软,口感很好,很有嚼劲。第三类就是糯米,糯米就是通常用来做汤圆和年糕的食材,吃起来黏黏糊糊的,比较适合用来做甜点。

其次黄米这种米一般会用来制作小米粥,黄米这种米跟水稻比起来会更加容易消化,对肠胃不好的人会更加友好。稷米这种米是比较少见的,其实根据名字就看得出来,稷米的稷字跟社稷的稷字是一样的,在古代的时候这种米一般只有君王才有资格吃,是属于贡品。

另外小麦也是很常见的一种五谷,像平时用的各种面粉其实都是小麦粉,北方的朋友就很喜欢吃面食,其实就是喜欢用小麦当作主食,小麦是更适合肠道不容易消化的人吃的,可以制作成面条等,还有养胃的作用。

最后一类就是大豆,大豆下面的品种就非常多了,像平时看到的红豆、黄豆以及黑豆等等。这些五谷一般就是用来煮豆浆,或者红豆汤等等。

六、五谷是哪五种

五谷指的是稻谷、麦子、大豆、玉米和薯类五种粮食种类。

稻谷也就是水稻,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将其采收以后进行加工处理,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是“五谷之首”。

麦子可以磨粉后制作面包等食物,还可以发酵制作啤酒。

大豆,古时称它为菽,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多被用来做成豆制品食用。

黍其实就是玉米,也是五谷杂粮中的一种,被称作是长寿食品。

薯类粮食主要是指那些块茎作物,例如红薯、马铃薯等。

历史背景

其实一开始并非只有五谷,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古代中国人就采摘菰米为食,还把它列为“六谷”之一。古人视菰米为美味,认为它们香气扑鼻。汉代以后,人们开始种植菰,此后直到唐代都把它作为重要粮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菰的驯化栽培,始终没有水稻、小麦那么成功,菰米的产量一直很低。并且,还有一种黑粉菌,会严重影响它的产量。

沾染黑粉菌的菰米,地下的根茎部位会不断膨胀,且无法结出籽实。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菰的茎部感染膨大之后,居然味道十分鲜美。就这样,菰米因黑粉菌而膨大的根茎,成为了另一种南方人喜爱吃的食物。

由于它们根茎浓密交错的,人们称呼这种植物为“茭”,不同的地区称它们为茭白、茭瓜、茭笋等。因为茭白口感鲜甜,于是人们开始把菰当做蔬菜来种植,不再将其作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