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请到咸阳玩,请问咸阳有哪些美食作为吃货的我必须品尝一下?
咸阳的美食很多,不比省会西安少,都很好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咸阳有哪些美食不容错过
1、咸阳汇通面
汇通面其实是咸阳一种以地点命名的陕西传统面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汇通十字西南角。汇通面可归类为陕西臊子面,但其又不同与臊子面,其中还加入了干拌面的特点重料少汤。主要配料一般为土豆、胡萝卜臊子+肉臊子。(可要求加入香菜)。面条筋道,口味适中,油泼辣子香辣带劲,肉臊子入口即化。可搭配蒜和啤酒食用,有浓厚的陕西地域特色。
2、辣子蒜羊血
辣子蒜羊血是陕西省咸阳地区传统名菜。辣子蒜羊血,口味酸辣,很符合陕人口味,羊血鲜嫩,汤味辣、香、咸,花椒、小茴香香味扑鼻,口感滑爽,咸阳人都很喜欢吃。
3、彬县扯面
扯面是咸阳彬县地方风味面食,花样较多,不仅有细如线丝的扯面,还有韭叶扯面,棍棍扯面、宽片扯面、片片扯面等。彬县扯面色、香、味俱佳,外观油光黄亮,出锅香气扑鼻,入口光筋爽利,十分诱人食欲,不失为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面食。
4、旗花面
旗花面是咸阳武功县的一种面食,选用精粉制作,面条细而长,以大肉、鸡肉婉汤,蛋饼、黄花、葱白为佐料,酸味出头,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传统食品。旗花面一般用来招待贵客的,主要以优质面粉制作的面条为主料,汤料是以高汤辅以其他材料制作。臊子是以黄花、木耳、海带丝、鸡丝、大肉炒制而成。漂菜是以葱花或韭菜花、蛋皮花、等制作而成。成品以“薄、筋、光;酸、旺、香”著称。
5、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再手工擀成长宽厚的面条。biangbiang面擀厚切宽像裤带,吃时拌上油泼辣子和配料,即可口又耐饥。
6、乾县锅盔
乾州锅盔是陕西省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板油。闻着香,吃起酥,回味无穷,耐饥,耐贮,携带方便。
7、三原千层油饼
三原千层油饼,又名叫金线油塔,也叫抹布串儿,就是齐齐的一串串,人们用过的抹布一样,西安人也叫一窝酥,细丝多层,松软不腻,配上泡菜豆浆别具风味。
8、淳化荞面饸饹
淳化饸饹又称淳化荞面饸饹,或简称荞面饸饹,是陕西著名的地方面食。荞面饸饹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元代就已产生。荞面饸饹制作从面粉加工、调面、压制、熟辣椒、煎臊子汤等有一整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筋长光亮、香辣宜人、柔瓢可口"的特点,成为大众所喜爱的面食。
以上是给大家分享的咸阳的8道地方美食,多是面食,陕西本就以面食比较出众,当然咸阳的美食远不止于此,还有很多,欢迎咸阳的朋友给留言进行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咸阳有哪些大家都不知道,但是真的很美味的特色小吃呢?
咸阳下辖11县(市),分别是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兴平。今天说说咸阳各县(市)特色名吃。
1、武功
大锅盔属第一,煮吃不烂、光滑筋斗、干吃酥脆;原味、五香、蛋酥、油酥任选。
锅盔据传发源于乾县,当年武则天修乾陵时,劳工上了乾陵下来吃饭来回时间太长,于是想找一种耐存储,又方便携带的食物,有人便把头盔当锅,把面揉成饼,底下架火烤起来,最后出来的就是锅盔(以头盔为锅)。
当然武功还有旗花面、普集烧鸡等,想尝尝的可以去当地品一下,绝对美味。
正宗武功锅盔
2、泾阳
茯砖茶,泾阳茯砖茶虽是这几年才扬名海内外,但是其历史却是悠远流长,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泾阳茯砖茶属黑茶类;按再加工茶类分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泾阳茯砖茶又属紧压茶类。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唯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它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风格。茯砖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
泾阳除了茯砖茶还有甑糕,也是很有特色,喜欢甜食的朋友,有时间可以去尝尝。
茯砖茶
3、三原
三原蓼花糖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它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三原蓼花糖,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已有49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末时,每值腊月,南方一带的小贩,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即糯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
除了蓼花糖,还有三原熏鸡,泡泡油糕等小吃,可随时品鉴。
三元蓼花糖
4、礼泉
礼泉烙面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miao,一声)”,即将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
礼泉是一个以苹果大县,如今的红星软香酥已经名声鹊起,所以来礼泉的朋友除了尝一下烙面,可以去农家果园转转。
礼泉烙面怎一个香字了得
5、乾县
乾县豆腐脑在西安都是响当当的名气,属于“乾县四宝”中的一绝,不仅豆腐细腻,而且嫩滑顺口,香辣可口,且营养价值极高,已“酸、辣”为特色,是补品中的瑰宝。乾县的豆腐脑多用河水泉水,近年来多用天然水制作,虽是半固体,但凝而不散,翻而不碎,用浅勺轻轻舀到碗中一片,如双摺,则摺而不断。加上食盐、姜、蒜泥、酱油、五香醋、油泼辣子,真是红白相映,味浓辣香,引人食欲。欢迎国内外的游客们前来参观乾陵时、一定要品尝我们乾县知名的豆腐脑。
可是正宗的乾县豆腐脑还得去乾县当地吃,高速客运站对面苟八家,乾县南门口,一广场西侧王家都是很有名气。
乾州四宝其余三宝为:挂面,渣酥,锅盔。
正宗乾县豆腐脑
6、永寿
毗邻乾县,淳化、礼泉,其特色小吃浇汤面,一般家庭只有过年娶亲时候才可吃,油汪、面细而劲,也叫口水面,一口香等,这种面在乾县也广为流传,与乾州酸汤面类似。
浇汤面的来历也不凡,从时间上说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姜太公时期.话说姜太公从西歧起兵时,在如今的周公庙捉到巨蛇一条,大喜,犒赏三军,将蛇肉切为小块,作成臊子称为臊子面,是今天歧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为猪肉了.吃饱喝足,大军前行,走到扶风兴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而那一带居民吃面仍保持了那时的风格.到了乾县一带演变为乾州酸汤面,肉没了,菜也没了,所剩只有肉汤,便用现有材料,将肉汤用大锅煮,加入佐料,盐,醋,辣子,剁碎的菜叶,经熬制的汤奇迹般的香飘十里,再将面煮好,捞到碗里,浇上熬好的汤,这便是流传千古,旷世少有的浇汤面的前身。
除此之外还有饸烙,驴蹄子面、豆腐脑等。
浇汤面
7、彬州
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姜女是《诗·大雅·绵》中盛赞的贤美聪慧夫人,以善于烹调著称。后来古公亶父由豳迁岐,途经乾县梁山,姜女也将御面制作技艺带到了乾县、岐山一带,只不过因水土关系,那里的小麦面粉做成了流传至今的“面皮”。
过了100多年,古公亶父的重孙周武王灭商建周,亲自来祖地豳国朝拜,专要曾祖母创始、曾祖父命名的玉面吃。由此淤面又称为“御面”。
御面
8、长武
豆腐在其它地方或烩或炸,或炒或烧,都是压成块干吃,惟独长武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就是将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这就是有名的长武水豆腐。
制作水豆腐,要选上好的黄豆或黑豆,先拣去次豆和杂物,然后磨碎脱皮,拿簸箕簸净,用温水浸泡三四个小时,再磨成豆浆过滤人锅煮沸,最后用石膏或醋或浆水点。点的时间一定要严格把握,谨防过早或太迟,以保证豆腐鲜嫩可口。
吃的时候,先将掰好的长武锅盔倒浆内煮沸,然后把点成的豆腐倒入再煮,最后加上盐、味精舀人碗内,放上油泼辣子食用。长武水豆腐汤清、味香、油汪辣红,豆腐鲜嫩,是上好的早餐。
每天早上,市场上的水豆腐摊前总是热气袅袅,香味袭人,人头攒动,呈现一派幸福祥和的气氛。
水豆腐
9、旬邑
旬邑花馍是一种民间面塑品。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 、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 巧饽饽 ) , 形如石榴、桃、虎 狮 、鱼 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 ;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
咸阳小吃特色
白天的话 大清早建议去石斗村早市,或者两寺渡公园,最近有很多月季快开了。
咸阳湖景区就不多说了。其实我感觉晚上更适合出来,沿着湖边走,特别美。晚上强推咸阳湖二期公园。走完还可以去胭脂河坊,比汇通夜市吃的种类多,胭脂河坊烧烤有机场烧烤和扇贝王味道都不错,推荐扇贝王的烤茄子。串串人均三十也能吃到饱。比汇通实在。
金山夜市的汇通面强烈推荐,还有臭豆腐和炒面。不推荐吃米线烫菜,难吃。劳动路十字好多小吃,下午五点多开始摆摊,凉菜调的味道可以,炸串去哪家夫妻是老爷爷老婆婆的。烤面筋鱿鱼那些还是汇通夜市好吃。
早餐可以来金山,劳动路市场,苟八豆腐脑,擀面皮火车站的最好吃。油茶麻花,千层饼,牛肉饼,石斗村的肉丸胡辣汤,虹桥市场也都不错。
咸阳美食介绍 咸阳有哪些美食
1、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小吃,尤以乾州锅盔(乾县锅盔)最为有名。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
2、三原泡油糕。泡泡油糕是陕西三原县很有名气的汉族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西安饭庄和五一饭店的泡泡油糕,已上了“中华名小吃”的金榜。
3、泡泡油糕是烫面包入黄桂白糖馅经油炸而成,因起糕面有隆起的松泡,故名。泡泡油糕据传原为皇宫点心,“安史之乱”时,有一位善制此糕的御厨流落到今西安以北的三原县。为了谋生,便做起制售泡泡油糕的生意,工艺从此传入民间,成为三原县一带世代相传的美味。清朝年间,一些掌握了制作油糕技术的三原县人,到西安制售为生,使泡泡油糕传至西安,并由此名扬遐迩。
4、馇酥。乾县著名小吃,用马油和面,包以冰糖,青红丝、绵白糖作馅,入锅油煎,饼即发起成泡,颜色金黄,香酥可口。据传馇酥原为宫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敬献,随之流传到民间。因马油难得,故今多以大油代之。
5、乾州挂面。乾州挂面也叫酸汤面、酸汤挂面,看着细而白、吃着筋而光,并且耐存、耐煮,便于携带。不仅在乾县境内,现已成为关中地区群众日常食用和馈赠亲友的一种佳品。制作乾州挂面,首先要选用苜蓿地里生长的小麦,这种小麦皮薄面包,有筋性,谓之“筋麦”。用这种小麦磨出上白面粉,作为制作挂面的基本原料。经配料、和面、揉面、醒面、切条、挂制等几道工序制成挂面。有一位祖籍乾县,又在乾县任教多年的老师告诉我说,乾州的挂面具有“酸、辣、旺、光、、筋、香”等特点。“酸、辣”,自然是指挂面的口味了。“光、筋”指的是乾州的挂面吃起来,既光滑可口,又有嚼头。而“旺”和“香”,当然是说调挂面的汤,油旺旺的,香气扑鼻,非常好吃了。
咸阳美食
咸阳美食主要有乾县锅盔、泡泡油糕、普集烧鸡、长武水豆腐、御面、白吉饼、荷叶馍、花馍、乾县豆腐脑、千层油饼。
乾县锅盔

乾县的地方名吃。相传在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而征用的数十万民工,吃饭成了问题。工匠们因陋就简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锅盔”。
泡泡油糕

泡油糕也被称作“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见消”。泡油糕馅由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再用面包好馅料放到油锅里炸,等面上起泡便捞出来。泡油糕色泽金黄油亮,糕面蓬松,发有大泡,吃起来绵软甜香,入口即消。
普集烧鸡

普集烧鸡创始人为河南人郭志平,抗日战争期间,他携带家人来到武功县普集镇定居,并以祖传清宫烧鸡制作技艺谋生,郭家烧鸡香酥鲜嫩,色味俱佳,远近闻名,因普集火车站人流量大,烧鸡被游客带到四面八方,后定为普集烧鸡。
长武水豆腐

长武水豆腐汤清、味鲜,入口细腻滑爽,再拌以葱叶、生姜等佐料,更是色、香、味俱全。吃水豆腐时最好在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味道更佳。长武县昭仁镇尧头村自古以来便将水豆腐作为招待贵客的上好佳肴,现今,全村的大多数人都从事水豆腐的加工制作,使长武这一民间特色保留下来。
御面

御面是彬县的特色面食,也叫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御面因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因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因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白吉饼

白吉饼是咸阳特有的一种烤饼,制作好后,两面饼皮粘连较松,俗称"两张皮"。白吉饼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则称"腊汁肉夹膜",味道更为鲜美,因其经济实惠,很受欢迎。
荷叶馍

荷叶馍因面片对折后入锅蒸制,出锅后形似荷叶而得名,软腾腾的荷叶馍加上腊汁肉或蔬菜后更加美味。
花馍

民间花馍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黄河流域,更是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陕西关中、咸阳一带尤为盛行。花馍又为面花、面塑,造型以花鸟鱼虫、蝴蝶、疏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唯妙唯肖。其用途主要用于民间祭祀和老人、小孩生日庆贺等。
乾县豆腐脑

乾县豆腐脑不但豆腐细腻,色白洁净,鲜嫩柔软,而且调料讲究,以“酸、辣”为特色。
千层油饼

千层油饼是咸阳市三原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也被叫做金钱油饼、金钱油塔,俗名抹布串油饼,因其层多丝细,松绵不腻,故得其名。食用时,佐以泡菜和杏仁豆浆,则更具风味。建国后千层油饼逐渐普及,成为地方名吃。1983年,千层油饼被评为陕西省名贵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