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六盘水特色小吃有哪些?
六盘水美食
烙锅洋芋
传说清王朝康熙三年三月,吴三桂率三万大军从龟集一路烧抢杀打入水城,安兴义和大批水城彝民被困在山中因没有锅做饭菜,便取来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土豆及其他荤素野菜等食物充饥。不料这竟成了一道美味沿袭下来,形成了现在的“水城烙锅”。因其香辣爽口,味道奇香,开胃可口,油大不腻,而获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西部名小吃”的称号。在六盘水市区内比较有名的烙锅店有“全有福烙锅”、“老城烙锅”、“小纳雍烙锅”、“八家寨烙锅”等。
荷叶糯米鸡
拆开荷叶时清香扑鼻,鲜味四溢,糯米润滑可口,鸡肉味道完全渗透到糯米之中,荷叶的清香回味悠长,开胃爽口,风味独特。是盘县传统小吃,久负盛名,既是平时的小吃,也是宴会中一道名菜。
羊肉粉
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油大不腻。
兰家牛肉粉
米粉爽滑微韧、汤味醇厚,辣烫鲜香。
沓哨馄饨
皮薄韧脆,馅心鲜嫩,汤香不腻,为贵阳传统小吃。
苹果酥
形似苹果,果香味浓,酥层清晰。
二、六盘水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
老城的罗锅,
建设路的药膳乌骨鸡,
场坝路口的杨家卷粉,
水钢八冶的久久羊肉粉,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川滇黔桂交界地带,紧邻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市域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5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4%;有汉、彝、苗、布依、仡佬、回、水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26%。六盘水市为省辖市,现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县、钟山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4个县级行政区,32个建制镇,65个乡(其中民族乡50个),2个办事处。境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2.3~15.2℃,降水量1200~1500毫米,无霜期230~300天。是一座美丽而富饶的、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被誉为“江南煤都”、“高原明珠”。
六盘水市市名,系取六枝(原为郎岱县)、盘县、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而得。这里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境;秦属汉阳县地;汉为夜郎县、宛温县、汉阳县、平夷县辖地;三国时为南中所属地;魏时为平夷县、宛温县邻属;晋为平蛮县、宛温县地;隋为爨氏所有,未入职方;唐为汤望州、盘州所有;宋为罗殿国、罗氏鬼国、于矢部地;元置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顺元宣慰司;明设普安州、普安卫、西堡长官司、贵州宣慰司;清建水城厅、普安直隶厅、郎岱厅;民国为水城县、盘县、郎岱县;解放初未变。1964年,国务院决定开发位于六枝、盘县、水城县境内的“黔西煤田”。为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1965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政府,1966年2月,又批准将这三个矿区政府改建成政企合一的三个特区,1970年由三个特区组建成六盘水地区,1978年12月改地区为省辖市。1987年撤销水城特区,分设水城县、钟山区。
六盘水市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储量大、煤种全、质量好,在我国江南独领风骚。地质预测储量569亿吨,探明储量360亿吨,保有储量156.5亿吨,其中炼焦用煤储量95亿吨,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炼焦煤基地。除煤炭之外,其它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已发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铁、铅锌、铜、石灰石、重晶石、硅石、白云石、大理石、冰洲石、石膏、粘土等20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以及镉、锗、铀、锢等稀有金属。其中铁矿石储量1.25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28%,主要类型有沉积铁矿、褐铁矿、热液菱铁矿。市内的水城县观音山菱铁矿年产矿石40多万吨,是贵州省最大的钢铁企业水城钢铁公司主要矿石来源之一。铅锌矿分布面广、矿点多,且民间开采冶炼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水城县民间即有开采冶炼,现已查明市内铅的保有储量为6.9万吨,锌的保有储量为20.7万吨,石灰石、重晶石、白云石、石膏、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储量很大,遍布全市。近年,还在盘县境内发现金矿,正在进一步勘探之中。
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麦类、豆类、薯类;蔬菜作物有14个类、273个品种;经济作物有76个品种,主要是油菜、花生、烟草及麻类;经济林木有生漆、油桐、核桃、茶叶、水果等。植被品种较多,有药用类、果类、牧草类及其它4个类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六盘水市已形成煤炭、冶金、电力、建材、机械、酿造、制药、化工、卷烟、食品等新兴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已建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盘江、水城、六枝三个矿务局;水城钢铁公司;水城发电厂;水城水泥厂,是省内最大的水泥厂,该厂生产的“乌蒙山”牌普通硅酸盐525水泥,1986年荣获国家银质奖,也是整个西南地区水泥行业争取到的首块国家银牌,曾远销泰国、韩国、新加坡、文莱等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并成为泰、新等国进口免检产品,受到国内外用户好评和信赖;六盘水煤机厂。此外,山城牌黑糯米啤酒、民族蜡染、国光保健用品等地方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三、贵州六盘水特产有哪些?(图片也要)
1.盐酸菜。独山盐酸菜,贵州省独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最初称作坛酸,后改称盐酸,是布依族、水族、苗族等民族久负盛名的食品。
2.刺梨。产自贵州西部特有野生资源地,属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其果实在各类梨果品种中属药用价值最高,刺梨每百克果肉中含维生素就高达2000毫克,因此,“维C之王”美誉又被收入囊中。
3 .都匀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4.遵义红。是湄潭2008年以来充分开发黔湄系列国家级无性系良种,恢复于19世纪40年代在湄潭成功试制的“黔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形成的名优工夫红茶产品。
6.贵州黄粑。贵州黄粑是贵州省遵义市南白镇的一种汉族传统名优小吃。主要原料为大米和黄豆,成品焦黄,呈块状或园柱形,可生吃、油炸、蒸等,口感细腻酥软,香甜可口,在贵州很受欢迎。
7. 波波糖,又叫波波酥。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是外婆做给孙子吃的一种点心,在当时乡下叫做婆婆糖。主要特点是香、甜、脆,色泽麦黄。食之口内久留芝麻的清香。
8.威宁火腿。威宁火腿是与金华火腿齐名的火腿,可算威宁的名优特产之一。它之所以成为特产,威宁火腿是因为特殊的高原生产了特殊的猪种和特殊的饲料,加之本地特殊的加工制作,形成了威宁火腿特殊的色香味。
盐酸菜,刺梨,都匀毛尖,遵义红, 贵州黄粑,波波糖,还有一些肉干比如威宁火腿和江口牛干也是比较推荐买点,当作伴手礼是不错的选择。到贵州带几瓶茅台可是极好的。
注意如果是航空出行的话要看看哪些物品是航空不予许携带。
扩展资料: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
四、贵州的小吃最好吃的是什么
遵义羊肉粉:
遵义羊肉粉据传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 遵义羊肉粉在制作过程中,选料特殊。首先是羊,在黔东北的思南、德江、凤闵、务州、道真、正安一带,有一种特殊的矮脚山羊,既肥又无膻气。羊杀后骨肉分开。下锅后用大火煮开改用文火煨,而后取出肉切成薄片。粉煮好后将肉片用开水烫热,加上鲜骨汤可食。汤的佐料配方是秘方,人们只知道五香加上葱、香菜、花椒面等。汤分红、白油两种。红油是用红辣椒捣烂入锅油炼成。吃时先吃汤再吃肉粉。才显格外风味。遵义羊肉粉不仅色香味俱全,还具滋阴壮阳功能
苗族的酸汤鱼:
苗族的酸汤鱼、酸汤肉、酸汤菜等酸汤系列食品,均以酸汤为原料。“酸汤”是一种生物培养的酸水,用这种酸水倒入锅内煮熟即成酸汤。用它煮菜即叫酸汤菜,煮鱼即叫酸汤鱼。酸汤鱼已成为风味名菜。其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割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令人食欲大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乱蹿”。酸汤鱼,在黔东南州各地区、各民族都很盛行,以凯里及其周边地区最为典型,并发展成为酸汤系列饮食。做酸汤鱼的酸汤,一般用米汤、淘米水加无叶蔬菜发酵而成;也可用西红柿、酸菜、醋制作。酸汤火锅中放人清水江野生鱼,佐以辣椒,酸辣香嫩。凯里快活林餐馆、侗寨楼餐馆、麻江下司、黄平重安江等,均是品尝酸汤鱼的极佳处所。
花江狗肉:
花江是贵州西部关岭县的一个小镇,以做狗肉火锅名世,在贵州提到花江狗肉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贵州人因冬季潮冷爱吃火锅,狗肉刚好又被奉为冬季御寒佳品.花江狗肉,其性温,温补,滋阴,壮阳,有驱寒除湿,通脾止痛之功效,可养颜;其含嘌呤类,肌肽,肌酸,钾,钠,氯,利安五脏,暖腰膝,防痛风,担气益力。冬食暖,夏食凉。俗话说“十月有个小阳春,花江狗肉胜人生”,花江狗肉实属西部一绝。
米豆腐:
贵阳传统的夏令清凉小吃,是用当年的新米经水浸泡打磨成浆,在文火是加热煮沸用卤水点制而成。食用时切成2-3寸的长条,放放葱花、姜末、蒜泥水、黄豆、黑大头菜、酱油、食醋,最后淋上香辣红油,即成一碗消暑解馋的食品
遵义豆花面:
豆花是黄豆磨浆点酸汤,制成水豆腐,用豆浆煮熟,细嫩绵扎。用上等面粉掺鸡蛋和面,放少许碱水和芡粉擀成宽、长形面条,煮熟后加入豆花,将肉臊、红油、猪 油、麻油、姜葱、鱼香菜、鸡肉丁、花生米等放入碟中,食用时把面条豆花挑在碟中蘸吃。
贞丰糯米饭:
贞丰糯米饭,早在清嘉庆年间已是颇有名气的风味小吃。主要原料系上等糯米,制作时,先将糯米用冷水泡透,经两次焖蒸,熟猪油炒好装铁锅内,文火保温待用。精选瘦肉,放入特制的香料腌上数日后,用油炸至半干。上碗时,切肉成薄片盖糯米饭上食用。贞丰糯米饭,米香肉酥,油而不腻,色彩美观,味浓爽口,堪称独特的传统美食。 贞丰糯米饭最香的地方,在它的锅巴~糯米里不要掺粘米(吃不惯可能觉得有点腻),先加盐和香料炒,然后掺油在铁锅里炕,时间长了自然结起一层锅巴,嚼起来脆脆的~很香~~
恋爱豆腐果:
"恋爱豆腐果”是贵阳有名的风味小吃。它的主料是切成长方形小块的白豆腐。制作时将铁制烤床上抹油,下用糠壳作燃料,将豆腐块放在铁烤床上不停翻动,至皮色黄亮即可。吃时还另配内装有酱油、味精、香醋、胡辣椒、香油、葱花、姜末等佐料的小碟,趁热蘸着吃。其特点是外脆内嫩、咸辣爽滑,满口喷香,而且价廉物美、携带方便、节省时间,是风靡贵州的大众小吃。
“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
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频繁,有时一天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馋或充饥,吃完了便走。唯有一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却买一盘豆腐果,蘸着辣椒水,细嚼慢咽,谈天说地,一坐就是半天。还有一些青年,也经常在此相聚,逐渐谈起恋爱来。他们似乎忘记了空中的威胁,把张家店铺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显得更加浪漫,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佳话。久而久之,人们常说吃烤豆腐果为吃恋爱豆腐果,张氏夫妇干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为“恋爱豆腐果”。这一浪漫很快影响到全贵阳的青年人,他们纷纷前来品尝。
抗战结束后,吃恋爱豆腐果的人仍有增无减,他们虽然没有过去那样浪漫。但却饱尝了美味的小吃。以至于在今天的贵阳,恋爱豆腐果仍是当地名小吃,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而且还得到过往的外地人的青睐。
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它的主要原料是猪大肠、新鲜的猪血旺和擀制的鸡蛋面条。配料和调料有20多种。主料和配料的制作都非常考究。猪大肠越肥越好,里外洗净,用盐、醋反复揉搓,将肠壁的粘状物揉净,再用清水反复浸漂,除去腥味。然后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属器皿内),把肠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锅内煮熟,捞出切成片。然后又用姜、葱、山奈、八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血旺要嫩,也切成片吃时在汤锅里放一下。配料如脆哨即用猪糟头肉或五花肉,用以鸡蛋面、猪肠、血旺、脆哨四大原料为本,再调放鸡汤、红油辣椒等佐料,经12道工序,才出成品一份。其汤色鲜红、面条蛋黄、肥肠粉白,葱花嫩绿,豆芽金黄,一碗捧出,使人顿感赏心悦目,待举箸下咽,更是满口生香。面条脆细爽口、食不粘牙;肉哨香脆、肠旺鲜嫩;辣而不猛、油而不腻;汤鲜味美、回味悠长。
丝娃娃:
丝娃娃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中。或许这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原因吧。
在贵阳的风味小吃中,丝娃娃也许是价格最便宜的一种。因其形状上大下小尤如薄丝包的婴儿,故名。“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薄薄如纸却—只有手掌那么大。再卷入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黄瓜丝、粉丝、淹萝卜、炸黄豆、糊辣椒等。在吃的时候吃,当然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而这汁液是取绝于味道的优良,每家都有其自己的独门绝招?
牛肉粉:
这是一种贵州各地都有而且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风味美食,在贵阳大都打有花溪牛肉粉的牌子,在六盘水就是打有蓝家牛肉粉的牌号,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用牛肉当臊子的米粉,但由于它风味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品味以外,喝上一碗香气诱人、鲜味浓郁的牛肉原汤也是一种美味的享受,人们都把它当做早餐、午餐、晚餐、休闲食品,随时随地都在吃。
原料及调料:新鲜黄牛肉1000克, 米粉按人配需要量、泡酸莲白、酸菜(用青菜制成)、牛油、葱、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叶、回香、桂皮、盐、干辣椒、芜荽、味精等适量。
风味特色:肉烂酥嫩、粉滑绵韧、汤清味浓,辣烫鲜香。
花溪牛肉粉
豆腐圆子:
豆腐圆子是贵阳久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于1847年由雷家始制,故叫"雷家豆腐圆子"。
这种圆子大小如鸡蛋,油炸后皮呈焦黄,肉似蜂窝,外脆内嫩,佐以酱油、胡椒粉、葱花、麻油、香醋、辣椒粉食用,爽脆嫩滑,味道鲜醇,香气四溢,开人胃口。
糕粑稀饭
黄粑
破酥包
碗耳糕
荷叶糍粑
炖鸡面
沙锅粉
烙锅
卷粉
冰粉
青岩豆腐
炒螺蛳
洋芋粑
臭豆腐
糯米饭(和贞丰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