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埃塞俄比亚风俗是什么?
礼节礼仪
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甚至撩起来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同辈人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并互致问候,他们彼此握手时间,要直到互致问候完毕才恳相互把手放开。久别或至亲好友相见,一般要施吻礼,并频频互致问候,双方的脸互相左右轻触数次,越亲密者则互吻次数越多;上层人士或神甫相见,只能互吻肩部;小孩见长辈,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受礼者应伸出双手表示高兴接受。百姓见官员或下级见上级,一般应施鞠躬礼。
信仰忌讳
埃塞俄比亚人有一半以上信奉基督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1.4%。
在埃塞俄比亚,每周三、周五为斋日,除此外还有70个强制性斋日,一年有一半时间要守斋。斋日期间,人们不准吃任何肉类,甚至连鸡蛋、牛奶等,凡是动物身上的东西都不准吃喝,唯一例外的就是在复活节期间前40天里,可以吃鱼、虾等海鲜品。认为这些海鲜品是凉血动物,所以可以不戒食。他们忌讳数字“13”。认为这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极为肮脏的,使用左手是一种不礼貌和不道德的行为。忌讳黄色和淡黄色,认为是凶丧之色,故在花束或服装上都忌用这些颜色。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饮食习惯
埃塞俄比亚人主食主要是民族传统食品“英吉拉”。这是用当地苔麸粉或大麦粉做成糊状发酵后,在平底锅内烙烤而成的,其味道略酸,一般都用它蘸酱吃。酱是用牛肉或羊肉。加入几种蔬菜制成的汁酱。他们还很喜欢名为“瓦特”和“菲特菲特”的两种本国菜肴。其实这两种菜的主要原料均为牛肉、羊肉或鸡肉,但在主要调料上稍有些区分,“瓦特”中主要加入了咖喱粉和辣椒等,“菲特菲特”则主要加了奶油和辣椒及其他香料,其烹制方法,两均为炖煮而成。他们有食生牛肉的特殊嗜好。乐于将现宰杀的鲜嫩的牛肉,先切成豆腐大小的方块,然后再用小刀切成薄薄的小片,蘸辣椒面吃。还有一种吃法是将肉先捣碎,再拌合自己适合的佐料,同类似煎饼的“英吉拉”一道吃。
埃塞俄比亚人有饭前用净水冲手的卫生习惯。冲手时,他们总爱当着另一个人的面,用水壶冲洗,下面用专用的盆或罐等容器接水,冲洗干净后才入席用餐。
埃塞俄比亚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埃塞俄比亚人对中国的饭菜倍加赏识和喜欢,尤以中国的独特的烹调技艺,简直是令人大开眼界,饭菜的味道更是使人赞叹不绝和回味无穷。除在官方社交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外,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食取饭。
①注重讲究菜肴的鲜嫩,注重菜品要经济实惠。
②口味一般偏重些,特别喜欢辛辣味。
③主食以面食为主,爱吃薄饼。
④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鱼、虾、鸡、蛋类等;蔬菜喜欢辣椒、黄瓜、茄子、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西红柿、土豆等;调料爱用辣椒面、胡椒、奶油、糖等。
⑤制法对烤、炖、焖、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对中国的川菜、粤菜及清真菜推崇。
⑦菜谱很欣赏番茄里脊、焖羊肉块、扒羊肉条、黄焖鸡块、油爆虾仁、冬瓜盅、香酥鸡、咖喱牛肉、炒牛里脊丝、清蒸羊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喝蜜酒和啤酒,对咖啡、牛奶、桔子水等也乐于品尝。
⑨果品对香蕉、杜子、西瓜、荔枝、苹果较喜爱;干果爱吃花生米等。
服饰礼仪
在埃塞俄比亚,不论男女都喜欢披上一种叫沙乌的民族服饰。它是一块长度超过三米的长披肩。男女都喜欢在身上纹图案,这是为了吸引异性。
仪态礼仪
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些城市里,人们喜欢戴礼帽或热带盔。如果熟人在街上相遇,他们总要脱帽鞠躬。在至亲好友或贵宾光临时,女主人都要换上整洁的民族服装,为客人煮咖啡。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埃塞俄比亚人,都不要伸舌头,否则会被认为是对其表示轻蔑和侮辱。
相见礼仪
在埃塞俄比亚,同辈人相见,一般握手并互致问候。与熟人相见,则脱帽相互鞠躬致意。握手和问候致意的时间较长,一般长达两分钟,甚至更长。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诚意和热情。百姓见长官或下级见上级,大都应施鞠躬礼。
餐饮礼仪
埃塞俄比亚人习惯食用一种叫"提夫"的谷物。埃塞俄比亚人爱吃刚宰杀的新鲜牛肉。招待客人时,女主人喜欢首先用牛肉一片一片往客人嘴里喂,一直到满意为止,认为这样才算真诚待客。他们用餐时,通常不用桌子,而是一家人围着一个用芦苇编成的大篓子就餐。
喜丧礼仪
埃塞俄比亚节日很多,但大多属基督教节日。其中以马斯卡尔节最为隆重。节日之夜,人们身着盛装,高挚火炬,在广场上纵情歌唱。埃塞俄比亚的婚俗也很有特点。有些部落的人们在定亲前,用鞭子抽打前来求婚的年轻小伙子。只有能忍受痛苦的人才能成为未婚夫。他们的婚礼既俭朴又隆重。
商务礼仪
同埃塞俄比亚人进行商务谈判时,不要涉及政治方面的话题,也不要谈论伊斯兰教,同时应尽量少谈未来,否则会使、他们感到急躁,不耐烦。他们的妇女一般不在公开场合露面,在商务谈判中,客人的口气应尽量委婉。
旅游礼仪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交通是较为发达的。有大型航空港,有铁路。这里最著名的风景名胜有阿克苏姆考古区,塞米恩国家公园等。在当地住旅馆很方便,但不要在那里喝酒,也不要随便吸烟。对提供直接服务的服务员可给一定小费。
主要禁忌
埃塞俄比亚有57%的人信仰基督教,其中科普特东正教占52.5%。另外,信仰伊斯兰教的约占31.4%。
二、埃塞俄比亚人文国情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主要宗教信仰是伊斯兰和基督教,宗教文化成为埃塞俄比亚的主流问文化。我曾经在那边工作过一年半的时间,至今仍然很怀念,希望有一天还可以回到当年曾经待过的地方。
三、关于埃塞俄比亚的常识有哪些?
国名: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面积:110.36万平方千米
人口:7740万(2006年)
民族:闪米特各族中的阿姆哈拉族约占总人口的38%,含米特各族中的奥罗莫族占总人口的45%。是全国两个最大的民族。
语言:使用最多的是阿姆哈拉语、提格雷语和奥罗莫语。官方语言是阿姆哈拉语。通用英语。
货币:埃塞俄比亚比尔
国家地理
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领土以山地为主体,大部分属埃塞俄比亚高原,平均海拔2500~3000米。在非洲各国中地势最高。有非洲屋脊之称。沙漠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5%。主要在高原的南部和东北部。东非大裂谷从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境,将埃塞俄比亚高原分成东、西两部分。按地貌特征,全国分为西部低地、西部高原和东部高原及裂谷带。西门山脉的达尚峰海拔4620米,是埃塞俄比亚的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阿巴伊河、塔卡泽河、巴罗河、谢贝利河、朱巴河以及阿瓦什河、巴拉卡河。较大湖泊有塔纳湖、济瓦伊湖和阿巴亚湖。地下资源主要有金、铂、铁、铅、锰、钨、铜、银、钾盐、褐煤、天然碱、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森林覆盖率为2.3%。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但该国东北部的达劳尔镇地处达纳基勒“火炉”的中心地带,这里气温极高,夏季每天的气温都在40℃以上。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6~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高原区为1000~1500毫米。低地和谷地为250~500毫米。
埃塞俄比亚国名的由来
国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晒黑了的脸孔”、“被太阳晒黑的人居住的地方”。
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2360多米的盆地之中。市区依山势起伏而建。自然形成上半城和下半城。上半城建有皇宫、大教堂、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政府部门和繁华的商业区。下半城建有许多高层建筑。如多数政府机构和非洲联盟总部所在地——“非洲大厦”。亚的斯亚贝巴的工厂企业约占全国工厂企业的一半。它还是谷类、咖啡、烟草等农产品的集散地。亚的斯亚贝巴文化发达,大学、纪念碑、教堂均位于此,另外近郊还有安托托山、火山湖和阿瓦谷地等名胜。
阿克苏姆考古遗址
阿克苏姆文明是古代非洲的重要文明之一。阿克苏姆考古遗址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是阿克苏姆文明的发源地。巨型方尖碑是阿克苏姆文明的标志性建筑。这些石碑都是从花岗岩山石上直接雕琢出来的,一般高3~4米,最高的有33米。阿克苏姆考古遗址原有一处由7座方尖碑组成的石碑群。其中5座早已倒塌。剩下的2座中,有一座高达33米。是世界上人类竖起的最高的石碑。另一座高24米。在碑顶上雕刻着一面类似盾牌的图案,这座石碑在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期间,被墨索里尼掠往罗马,竖立在君士坦丁拱门附近。
四、埃塞俄比亚旅游指南
埃塞俄比亚旅游实用指南
埃塞俄比亚的风光和湖泊是主要的旅游景点。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埃塞俄比亚旅游实用指南,欢迎阅读!
埃塞俄比亚简介
埃塞俄比亚(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为非洲东北部的内陆国,国土面积为1103600平方千米。埃塞俄比亚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有“非洲屋脊”之称。
埃塞俄比亚的风光和湖泊是主要的旅游景点。埃塞俄比亚的高地有引人入胜的风景和野生动物;在非洲大裂谷地区可以看到多种本地特有的和常见的野生动物和鸟类;青尼罗河上的壮观瀑布、瑟门山上独有的野生动物、东南部的索夫奥马尔岩洞是一些令人神往的景点。
埃塞尔比亚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简称:埃塞
所属洲:非洲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主要城市:德雷达瓦,季马,哈勒尔
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
货币:比尔
政治体制:联邦制
人口数量:7740万(2005年)
主要民族:奥罗莫族、阿姆哈拉族
主要宗教:埃塞正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110.36万平方公里
国庆日:9月11日
国花:马蹄莲
气候描述:
来埃塞俄比亚旅游,10月至6月为最佳的旅游时间。
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东部,境内多高原。虽地处热带,但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各地温度冷热不均。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等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年平均温度为15℃。每年2—5月为小雨季,6—9月为大雨季,10—1月为旱季,降水量高原区为1000-—1500毫米,低地和谷地区为250—500毫米。
附:
埃塞俄比亚美食指南
埃塞俄比亚人的主食主要是民族传统食品“英吉拉”。这是用当地苔麸粉或大麦粉做成糊状发酵后,在平底锅内烙烤而成的,其味道略酸,一般都用它蘸牛肉或羊肉酱吃。
“瓦特”和“菲特菲特”是埃塞俄比亚的特色菜肴,这两种菜的主要原料均为牛肉、羊肉或鸡肉,但在主要调料上稍有些区分,“瓦特”中主要加入了咖喱粉和辣椒等,“菲特菲特”则主要加了奶油和辣椒及其他香料,烹制方法均为炖煮而成。
埃塞俄比亚人喜欢喝咖啡就像中国人喜欢喝茶一样,而当着客人的面煮咖啡的仪式则是当地人欢迎客人的最高礼遇。
埃塞俄比亚消费指南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三大咖啡生产国。埃塞俄比亚的独特的手工艺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源于教堂、历史悠久的绘画传统对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关于所罗门国王和示巴女王故事的著名“喜剧漫画”常常被认为是传统绘画的缩影。南部地区的木雕面具以及哈拉尔地区花样繁多的十字架深受游客的喜爱。还有竹制的管弦乐器和小鼓也是多种多样的传统乐器中的一部分。
;
五、埃塞俄比亚有哪些知名人文景观?
埃塞俄比亚的知名人文景观有: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的死海约旦河谷地,南出亚喀巴湾经红海,由东北向西南纵贯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抵达埃塞俄比亚南端的阿巴亚湖后,大裂谷分成东西两支继续向南延伸。东支裂谷为主裂谷,它经肯尼亚北端的图尔卡纳湖向南纵贯肯尼亚高地,过马尼亚拉湖向西南延伸至坦桑尼亚南端的马拉维湖。
东非裂谷带地形复杂,千姿百态。有时高峰矗立,层峦叠嶂;有时峡谷含幽,湖光秀美。裂谷带火山林立,多姿多彩。在众多的火山中有数百年不曾活动的死火山,也有本世纪还曾爆发过的活火山。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乞力马扎罗山和位于肯尼亚境内的肯尼亚火山。坦桑尼亚境内的梅鲁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曾于1953年爆发过。这里最为壮观的活火山应数位于基伍湖以北的尼腊贡戈火山。这座火山海拔只有3700米,但火山上空终年笼罩着浓烟,方圆几十里都可闻刺鼻的硫磺气味,火山口里有一个充满高温熔岩的岩浆湖,湖中岩浆红如钢水,时而热浪翻滚,火光冲天,时而轰鸣大作,响彻云霄,真可谓为世上少有的奇观。
东非大裂谷几乎跨越了东部非洲所有的国家,其中以在埃塞俄比亚境内为最长。其实东非大裂谷不只局限于东非范围之内,它实际上是地跨中东与东非的一条巨大断裂带,所以人们将其称为地球最大的伤疤。
拉利贝拉教堂
在埃塞俄比亚的北部,隐藏在绿色橄榄树林中的11座拉利贝拉教堂突然显现。人们通常是仰视教堂,而在这里则变成了俯视。这些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建于公元12世纪后期拉利贝国王统治时期。由于该城镇名声日增,最终以国王拉利贝的名字重新命名(原名为“哈”)。圣乔治教堂是拉利贝唯一被凿成十字架形的教堂。
这些教堂的建成使拉利贝拉城成了一个宗教中心。它也许可以与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城市阿克萨姆,或者甚至与耶路撒冷相匹敌。从前人们只能乘坐骡车抵达这里。21世纪初,从公路或空中都很容易到达拉利贝拉。
“黄金”温泉
这座硫磺温泉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温泉的水面低于海平面,水中盐分极高。受盐及其他矿物的影响,温泉呈现鲜亮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