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大连民俗文化有什么啊? 急!!!

1、复州皮影戏

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皮影戏的一种。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入复州,距今300多年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瓦房店地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大连赏槐会

始于1989年,是以槐花为媒介、以“槐花结友谊,旅游促发展”为主题开展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赏槐会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大连市旅游局承办。已经成功举办了29届,第29届赏槐会于5月26日到31日举行。

3、大连国际服装节

集经贸、文化、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颇具规模的盛大节日。与香港时装节互结为姐妹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始于1988年,以弘扬服饰文化、丰富人民生活、促进国际交流、推动经济发展为宗旨。

4、大连国际马拉松赛

被国际路跑协会、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委员会列入国际标准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从 1987 年第 1 届大连万人国际马拉松赛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0 届,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5、大连国际啤酒节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国内外知名啤酒品牌云集的行业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参节酒商最多、啤酒品牌最全的国家级啤酒节,是国际知名的节庆活动,享有“东方慕尼黑”盛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州皮影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连国际马拉松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连国际服装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连赏槐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连国际啤酒节

大连的民俗是什么

1、七家茶为大连茶乡饮茶习俗,相传起源于南宋,至今尚流传茶乡。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乡家家烹煮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糕点,馈送亲友比邻,以象征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

在大连的春节民间有敬元宝茶习俗。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至亲好友,相互往来,恭贺新喜。讲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宝茶,在茶中加两颗青橄榄,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饮茶而佐以橄榄、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2、荷花节,每年的7-8月份大连都会举办荷花节,举办地在曲院风荷,主要活动有:赏荷花、采莲蓬、剥莲子、做荷花餐、听民间戏曲、放荷花灯祈福、荷花交易会、荷花小姐摄影模特大赛、中国荷花品种展览会等。

扩展资料:

大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非金属矿产、贵重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地热矿产等56种,占全省已发现的110种矿种的51%,其中探明的矿产47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46种。在已发现的矿种中,非金属矿产资源占主导地位,占矿产资源总量83.6%。

大连地区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铜、铅、锌、金、磷、金刚石和石灰石(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其次为建筑用灰岩、花岗岩、地热等一其中,金及多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大连市北部地区,均为小型矿床;

金刚石矿产主要分布于瓦房店市中部,储量较大,占全国50%以上,均为大型原生矿床:石灰石矿产主要分布于大连市西部滨海区.其中熔剂用灰岩矿产均为大型矿床,水泥用灰岩矿产为大、中、小型矿床.建筑用花岗岩矿产均为大型矿床;地热主要分布于瓦房店市龙门汤、普兰店市安波及俭汤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连

大连特色是什么呢?

大连特色是:

1、海菜包子

海菜包子是大连的特色美食。大连靠海,早年人们就从海边捡回一些海菜,用它和油渣混合一些调味料做馅,用玉米面做的皮儿包成包子吃,没想到还挺好吃,后来这道美食就流传至今。

只不过现在的海菜包子是用五花肉、海菜和白面制作成的。

2、红烤全虾

红烤全虾,是大连非常有特色的一道美食。制作工艺非常考究,主要以留皮除肠的全对虾为原料,烹饪时先将处理好的对虾加姜、葱、植物油煸炒,然后加老酒、白糖、精盐涂匀,最后放到锅里用慢火烘烤烤收汤。

出锅后的大虾头尾连在一起犹如一朵盛开着的牡丹花,盛在大圆盘中火红明亮,色泽喜人,虾肉入口肥美、鲜嫩香甜,醇而不腻。如今在大连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因为价格实惠,一直都深受人们喜爱。

3、大连樱桃

大连樱桃是大连水果特产,是甜樱桃一种。大连樱桃品种较多,味道正宗,营养丰富,种植面积大,绿色无污染。

大连的樱桃产地主要集中在:普兰店市安波镇、四平镇、旅顺口区和金州区,其中以得利寺大樱桃、旅顺大樱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比较出名。

4、大连紫海胆

大连紫海胆是大连的特色海鲜,它的管足的色泽是紫褐色的内部的生殖腺排列似五角星形状,里面颜色橙黄,颗粒分明,十分的诱人。

大连紫海胆的营养价值极高,一度被誉为是海洋中的珍品,拿它去赠送给亲朋好友一定会让对方十分的惊喜。

5、大连虾片

大连虾片是大连的传统特色美食,其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当地野生的蠓虾作为调味料,加上独特的自然加工条件,使得这款大连虾片的品质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所制的虾片。

大连的文化特产是什么

大连的文化特产是什么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精神支柱,那么大连的文化特产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连的文化特产,希望能帮到大家!

在今年的“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文化晚宴”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1400多位中外来宾,在浓缩了诸多中国文化元素的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欣赏到了复州皮影戏。施瓦布和夫人饶有兴趣地走到后台“探秘”,看看演员到底是如何操影的。从他们满脸笑容的表情上看得出,复州皮影戏是多么的吸引人。原本面临后继乏人、传承无望的复州皮影戏,在文化改革的大潮中,重又挺立潮头,不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新排演的剧目正在接受市场的考验。

今天,是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今天,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大连,这座向来不缺乏开放气质的城市,在文化变革的新形势下,正努力走出一条独具大连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大力深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迈出破冰之履

走进大连的各大电影院,时常能看到排队买票的壮观场面,越来越多的人们舍得花上几十元钱,坐到影院里去感受大屏幕带来的震撼。大连人爱看电影,已经不仅仅是一道具有大连特色的风景线,更成为大连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好见证。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时代主旋律的重音。2003年6月,全国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并确定了9个省市和35个单位作为文化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地区和单位。大连虽然没有被列入第一批改革试点地区,但却紧紧抓住时代机遇,积极探索改革路径。

2004年,有着50多年历史的大连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转企改制为大连电影有限公司,迈出了大连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大连电影公司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焕发勃勃生机。

一方面,公司建立起一套完善而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使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空前高涨,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都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产权制度改革也增强了大连电影有限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推动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了企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进程。2010年,公司更名为大连华臣影业院线公司,票房收入从改革初期的2500万元跃升至去年的1.74亿元,总资产从改革前的1.04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19亿元。目前,华臣影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已跻身全国电影院线前十名的行列,并且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电影企业。

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大连的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市、区两级所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中,已有25家单位完成了改革工作。

大连的改革引起了全省和全国的关注。2006年,我市被省委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2007年,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新增试点地区。

大连出版社在去年变身为大家出版传媒(大连)股份有限公司,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制度重构、管理创新、流程再造和产品升级为主要内容,为大连出版发行系统注入了新活力。大家出版传媒(大连)股份有限公司瞄准新兴传媒领域,全新打造的数字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一体化新媒体在线平台,填补了中国出版行业在新媒体与电子商务一体化服务领域的空白。这一平台的建立带动了公司产业链的更新,使大家出版传媒真正做到了出版与传媒联动,同时叠加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使公司在稳固已有传统出版产业的同时向朝阳产业进军。截至2010年11月30日,公司实现净利润268万元,而2009年同期则是亏损301万元。

大连报业集团和大连广播电视台的两大传媒集团的重组,走出了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的大连传媒产业之路。目前,报业集团的各项工作已经在全新的体制机制下运行,改革所带来的活力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新商报、东北之窗等集团所属媒体正在重新确立各报、刊的读者市场和内容定位,实行差异化办报(刊),努力突出各自特色,阅读率和社会影响力大大提升。集团发行和印务的整合也正在加快推进,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后的集团各报在广告经营上,将发挥集团优势,实行新的经营策略,确保在报业集团整合后的开局之年,全集团的广告经营有一个新的增长。重组的大连广播电视台,成为集广播、电视、网络、影视剧产业、新媒体等于一身的大连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传媒。以广播电视为主体,以媒介融合为基调,以新闻宣传和产业运营为平台,形成了多媒体集群传播和新的传媒经济业态,加快了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全媒体转型。

文化市场完成综合执法改革,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正式挂牌成立,解决了以往职能交叉、多层执法、多头执法和管理缺位等方面的问题。各区市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也基本完成。进一步理顺了我市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关系,整合市、县(市、区)两级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的综合执法。总队的执法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重塑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新形象。

大连话剧团排演的经典话剧《卖花女》,国庆节期间在人民文化俱乐部全新上演了。将中西元素巧妙结合的大胆创新,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大连杂技团在不断推出高精尖节目的同时,尝试大型杂技剧创作,2007年与外方合作完成了现代歌剧《西游记》的创作,并赴英法等国演出,引起了轰动效应;杂技版童话剧《胡桃夹子》不仅在国内外巡演267场,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大连杂技团新创作杂技音乐剧《不来梅的四个音乐家》,在上海世博会演艺中心演出523场。大连歌舞团也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大型多媒体歌舞剧《海·山·人》于2008年春节上演40余场,并且以市场化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2008年大连歌舞团60名舞蹈演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演出,获得奥组委颁发的纪念勋章;2010年歌舞团赴广州参加亚运会和亚洲残运会的开闭幕式演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

以艺隆为代表的大连演艺产业打破了体制和地域的樊篱,不仅给大连人民带来文化的享受,还异军突起,成功走向了全国。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民营企业,大连艺隆演出公司打破了目前国内80%的民营演出公司平均只能存活2.9年的规律,至今已经历了近10个春夏秋冬的考验。它代理了几十家国内外文艺团体和艺术家的节目,主办和承办了大连以及北京、上海、杭州、沈阳等数十个城市的数百场巡演。还在大连首推“演出季”活动,将众多国内外优秀节目带到大连,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文联等单位举办的“首届大连市文艺界三个十评奖活动”中,艺隆被评为“2003年十项有影响的文化活动”之一,2008年1月,艺隆还获得了由大连媒体评选的“2007大连文化传媒大奖——推动文化奖”。近些年,艺隆又进行全新尝试,开辟小剧场阵地,与大连话剧团以及国内优秀青年戏剧创作者合作,推出了多部小剧场话剧,并以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

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繁荣文化产业成为各大城市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发布,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大连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目前,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5家。201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5%。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连续多年超过全市GDP增长幅度,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闯关东》、《北风那个吹》、《小姨多鹤》、《钢铁年代》、《女高男低》,这些电视剧在央视和各地方电视台曾一度热播,“大连电视剧现象”成为业界佳话。多年来,大连电视剧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走产业化之路,具备了较深厚的品牌积淀。大连现在拥有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金牌编剧和导演,如高满堂、孙建业等核心人才;年均生产电视剧400多集,作品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多次获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大连高新区动漫产业基地先后被文化部和广电总局授予“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和“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10年,动漫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8亿元,上缴税金7200万元,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企业在动漫原创及动漫应用方面共计出产作品555部,动画电影《大禹治水》、三维动画电视系列片《狭义小青天》等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现王国主题公园去年累计收入1.17亿元;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以人造景观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推出《海豚湾之恋》和《功夫海象》表演,开创大连乃至国内海洋极地文艺旅游演出市场的先河;大连大青文化产业集团,是文化部颁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文化产业百强企业,集旅游、购物、游乐、住宿为一体的大连神秘东方雕塑公园正在建设中。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实现大连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表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活跃、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明确将文化产业定位为支柱性战略产业。2010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5%,日本达到20%。党的十六大之后,文化建设被列入“四位一体”的四大建设之一,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文化产业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北京、上海等文化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和地区,乘势而上,文化产业进入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局面。

大连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整体文化建设水平还与整个城市的发展目标不很相称,与省内外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距。时代在向大连人民呼唤: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争取国家战略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抢占大连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和比较优势。必须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大力提升大连文化产业在东北地区及辽宁沿海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努力建设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核心城市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必须紧紧抓住大连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加速推进转型发展,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的重要机遇期,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系统构建大连文化产业体系,努力把大连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名城。

市第十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唐军的决心掷地有声: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让每一位大连市民为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而骄傲。他立足大连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提出发展更有质量、文化更具品位、城市更富魅力的文明大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赋予了全新的战略高度,也给大连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之于国家,只有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实力,才能向世界传播我国建设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之于大连,只有形成与城市品位相匹配的文化实力,才能描绘出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辉煌蓝图。

机遇从来都是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新一轮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寻找到大连文化的自信,是摆在每个大连人面前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建设、培育和发展,大连已形成在文化发展上独有的突出优势。良好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城市功能优势,为大连文化人才成长和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为中外文化交流、建立东北亚文化交流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早期的工业文明,庄重的战争遗址,久远的文物古迹,交加辉映的欧风建策、老街区与广场文化,南戏、剪纸、皮影戏、农民画等重要文化资源正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娱乐演出、网络文化等领域引领着大连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中国青少年数字娱乐产业教育基地”、“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标志着大连已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典范,一大批文化学者、作家、画家、表演艺术家等的集中涌现,保证了大连文化发展的持续动力。

“十二五”期间,大连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紧密跟踪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密切联系大连市文化发展的实际,准确把握大连市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实现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市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锐意改革创新,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促进精品艺术创作生产全面繁荣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推动文化立法,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让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发展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出一批文化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文化科技的专业带头人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转变观念,加大对文化发展的财政投入和扶植政策研究,发挥文化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推动大连文化在走特色发展之路上实现历史的新跨越。

;

大连的特色

大连是一座海滨城市,也是旅游度假的首选,大连我是17年在哪里玩了大概一周的时间,给人感觉城市不大但是很整洁,并且人口素质也比大部分南方城市要高,至于大连的特色,1,旅游景点了,我觉得老虎滩海洋公园挺不错,依海而建,很有特色,,还有靠老虎滩不远有一个沙滩浴场也是不错,还有鸟语林都值得一去,2饮食,个人觉得在海边吃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海鲜烧烤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当地的小吃也是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