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年了,给朋友寄点什么镇江特色小吃

镇江三怪,古名城出名食,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

先说第一怪:香醋摆不坏。

俗话说开下门来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醋,乃酸、甜、苦、辣、咸五味之首。醋,是我国传统酸性调味品,古人给醋冠以“食总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们在爆、炒、拌、熘等烹制中,都要加些醋,去腥解腻,增进菜肴风味。若品尝水晶肴蹄、蟹黄汤包时,每每蘸点香醋,配上姜丝,越觉鲜润芳香;至于醋熘桂鱼、糖醋排骨等均为江苏名菜,别具风味。宋代诗人、美食家苏东坡在镇江焦山品尝鲥鱼时,曾做诗赞美道:“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在我国,酿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礼记》“檀弓”篇记载:“宋襄公丧其夫人醯醢百瓮”。醢是肉酱,醯就是醋,推算起来,我国酿醋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镇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而驰名中外,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提到酿醋,在镇江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醋是杜康的儿子黑塔创造出来的。那一年,杜康发明了酿酒后,发现镇江趱长江中下游,其水质好,利于酿酒,就举家来到镇江小鱼巷,开了个前店后作的小糟坊,酿酒卖酒。黑塔力大无穷,憨厚勤劳,家里重活粗活全包了。当初,还不知道酒糟的用处,黑塔把酒糟放进大缸里,倒进两担长江里的龙窝水。累了,就捧起坛子喝上家酿米酒八、九斤,便呼呼大睡了。梦中似有一位老翁说:黑塔,到二十一天,日落酉时你将造出调味浆。醒后,原来是一场梦,也没有在意。20多天后,满屋飘香,杜康父子很纳闷,找来找去,原来是酒糟变成了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的调味浆。杜康说叫什么名字呢?黑塔说:“酒糟泡了二十一日,到酉时浆水才这么好吃,这二十一日加酉时不是“醋”字吗,就叫醋吧!”杜康造酒儿造醋的说法就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制醋还是二十一天。

镇江香醋经过科学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主要有机酸成分是醋酸、乳酸、丙酮酸、甲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一氧代二戊酸等,它们是由植物性原料经发酵生成的,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而且有机酸在消化道内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利尿及细胞内氧化还原的良好作用。镇江香醋中还含有多量碳水化合物和少量酒精。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和携带者,作为代谢中间体的要素之一以及作为蛋白质水解的调节剂,在人们的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说罢香醋,我们再谈谈第二怪肴肉不当菜。肴肉

提起熟食猪蹄,各地都有,红烧猪蹄、五香猪蹄、酱猪蹄、清汤猪蹄等各具特色。然而,以选料之严格,加工之精细,口味之鲜美要首推镇江的水晶肴蹄。水晶肴蹄肉色鲜美,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肉质清香而醇酥,肥而不腻,瘦不嵌齿。故而近人有诗赞道“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水晶肴蹄是在古菜“烹猪”和水晶冷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味菜。“烹猪”和水晶肴蹄是一脉相承的,用料基本相同,都用蹄子和花椒盐,制法也基本相同,都用老卤,用明矾澄清原汤汁,压冻而成。不同的是“烹猪”不用硝水,而水晶肴蹄用硝水。故有人称“肴蹄”、“肴肉”,又有人称“硝肉”、“冻蹄”。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到瑶池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路经镇江,闻到肴蹄香味,连忙下了神驴,下凡来吃肴蹄,连蟠桃大会都给忘记了,可见其味之特美。食肴蹄,佐以姜丝、香醋味道更好。

据丹徒县志记载,镇江水晶肴蹄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镇江民间文艺家王骧写过一篇关于镇江肴肉最早的记载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明末清初文人丁耀 亢著写的六十回章小说中的文字亦可佐证,其《金屋梦》(续《金瓶梅》)一名《隔帘花影》、《三世报》的第二十七回,“董玉姣明月一帆风,郑玉卿吹箫千里梦”中,写到轻薄青年郑玉卿在金山寺遭遇骗局,被邀酒宴的一场,摆出了镇江的食品;不一时酒保添换新席,八大碗菜;是一盘新出水的白鱼、一盘烧的肥鹅,一盘嫩的香蒸和水晶煮蹄,一盘金华火腿熏的腊肉,红白透亮;一盘豆豉炒面筋,拼着银丝饼鲜;又是一盘红糟蒸的带鳞鲥鱼,又是一盘镇江烧鳖,剥得琥珀似围裙,软美如脂入口而化;又是一盘苏州油酥泡螺,两大盘糖酥水晶角儿,每人面前放一碗。这一盘和着香薷的水晶煮蹄,就是现今名闻遐迩的水晶肴蹄。若再追考,其历史会更早,八十年代初,镇江博物馆陆九莽馆长曾对笔者说,中国有了硝,就有了腌肉,只不过其制法是逐步演变成为现今的制法。

制作水晶肴蹄,其加工工序有十四道之多:主要有选蹄(以猪前蹄为好),去毛剔骨,以铁钎在瘦肉上不规则地戳上几下(以不戳破皮为度),然后均匀地洒上硝水(浓度不高),用粗盐揉匀,层层叠于腌制缸中,腌7天(随着气候的变化,用盐量和腌制天数也略有不同),然后将腌制过的生蹄取出,放水内浸泡,换水三次,将血卤洗净,去掉涩味。开始加水和香料、葱姜、料酒、少许盐,大火煮后保持在95℃左右持续4小时,出锅放入盆内叠好压平,用原汁把油卤冲净,经清汤的卤汁倒入蹄盆,冷却后凝冻即成。

吃肴蹄还有许多讲究。为了适应不同口味顾客的需要,充分体现肴蹄色、香、味、形的特点和风味。肴蹄不同部位,可切成各种肴蹄块:前蹄爪部分上边的两块肉切成片状,形如眼睛,食之筋纤柔软,味美鲜香,叫眼睛肴;前蹄爪旁边的肉,切下来弯曲如玉带,其肉极嫩,叫玉带沟肴;前蹄爪上,肥瘦兼有部分,真味清香,叫三角棱肴;后蹄上部一块连同一根细骨的净瘦肉,叫添灯棒肴,香酥软嫩,为最爱吃瘦肉的人所欢迎。肴蹄既可作为筵席上的主碟;又可在吃早茶时,作肴蹄面;还可切成块,装盘当早点吃,故有“肴蹄不当菜”之说。水晶肴蹄不仅为餐桌上的佳肴,而且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用的水晶肴蹄礼盒里放上一支宴会醋(镇江恒顺香醋),既携带方便,又可延长储存期和便利品尝。

说罢肴肉,再说说第三怪:面锅里面煮锅盖。锅盖面

“面锅里面煮锅盖”,是镇江饮食技艺中的一项创造。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具。

至于汤面名称,品种繁多,且如春初刀鱼上市,时新的汤面要数“刀鱼面”;夏时,有“长鱼面”;秋、冬有各式“盖浇面”。平时,常吃的汤面为红汤面。面锅里面煮锅盖(面锅大、锅盖小),据说,过去镇江人下面不用锅盖,一次一家小面店的张嫂为了让面熟的快,无意中盖了锅盖,误把汤罐盖放入面锅中,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这种方法就沿用下来。当面条下入沸水锅后,再用一只小锅盖盖在面汤上,可达到以下好处:一是生面条逐份投入,熟后不粘结,不散乱,规格准确;二是面汤滚沸时,易于清除浮沫,保持汤面不浑浊;三是面条易熟透,不生不烂。当地传统习惯,顾客来店吃面条时,多自带各种荤素菜品,如:猪里脊肉、猪肝、牛肉、鸡蛋、鲜笋、青椒、川芎、小青菜等,入面锅烫熟后,拌面而食。有的店家为方便顾客,准备了“青头”供客选用。所谓青头是用各种蔬菜制成的面卤,它分为生、熟两种。生的有蒜花、蒜泥、漂儿菜(春季腌制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将它们择洗后,用沸水焯熟,切成丝或段)。总之,随着季节变化选用不同蔬菜,制成青头。由于多种荤素鲜味溶于面汤中,使面的口味更为鲜美,深受食客欢迎。难怪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镇江品尝此面,为其美味而赞不绝口。

清末,镇江文人周伯义在他撰写的《扬州梦》一书中说:“吾人惜费,早坐教场茶馆,数十饯使堂倌买上好酱醋麻油至面下‘干拌’,称言爱洁。”所谓“干拌”,就是下法特殊:先把面条在面锅里煮熟,再用面竹杓将面条挑到清水里过汤,用竹杓使劲甩干,倒入碗中拌以麻油、酱油、虾米、蒜头等佐料,吃在嘴里是性韧、爽口、味鲜。这种面,夏日颇为流行,既可单食,也可吃粥时搭食,兼作小菜。

二、包浆豆腐是哪里的特产?

包浆豆腐是红河州的一种著名小吃,九十年代初由开远市看守所旁一对开小馆子的夫妇所创,据说最初只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的一次手误而成,夫妇二人试尝之,味极美,遂成为独家绝艺,之后好食之人闻香而至,久之成名。

三、老外试吃福建特产,吃出虫子却还打算买些回家?福建人:就好这口

在这几年的时候,来我们中国 旅游 的老外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要来见识一下我们中国的大好山河,更要来品尝我们中国各种 美食 。而有一次,一位法国的老外来我们中国福建吃当地特产,结果吃着吃着却吃出虫子来了,知道是虫之后,他还觉得特别好吃,很多福建人都说:他就好这口。

其实不只是老外,很多的福建人也觉得土笋冻这种食物非常好吃。甚至是我们国内很多的游客,都被土笋冻这道传统风味的小吃吸引来到福建的泉州。土笋冻这种食物看起来有点像果冻,一小块一小块的,让人非常有食欲。

但是如果你吃的时候,当地人告诉你,里面的这些白白的,有点像空心粉的东西是虫子的话,那么不知道会不会让你反胃呕吐呢?这种虫子的学名叫做方格星虫,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叫它沙虫,因为这种虫子在沿海地区的沙滩上都有很多。

而这个老外在吃这种 美食 的时候,虽然在中途知道这个里面是虫子之后有点惊讶,但是还是抵挡不住土笋冻这种 美食 的诱惑,土笋冻清香软嫩,味美甘香。如果再搭配调试好的各种酱油以及蒜蓉的话,那将是一道让人抵挡不住的 美食 ,光看着就食欲大开。

而且这位老外在品尝完土笋冻之后,他竟然还打算打包一些带回去。因为对于法国老外来说,他们国家一般是不会吃虫子的,但是没想到中国竟然把虫子做得这么好吃。但是我觉得,可能他带着身上的这个小零食,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吃完了。

四、我想问一下温州十大特产有哪些?

1、平阳马蹄笋

马蹄笋为平阳县传统名优特产,是食用笋家族中的上乘品种。其产于6-10月份,正好填补了夏秋季节鲜竹笋供应的空白,是暑令时节不可多得的清爽可口蔬菜。其笋肉厚实、笋质脆嫩、笋味鲜甜爽口,高纤维、低脂肪、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必需的游离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是具有美容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全县现有马蹄笋2000多公顷,主要分布在南湖、昆阳等乡镇,年产量6000多吨。竭诚欢迎海内外嘉宾品尝平阳马蹄笋,携手开发平阳马蹄笋。

2、文成粉丝

文成特产蕃薯粉丝采用千岛湖深山淀粉精制而成,无农药、化肥污染,不含色素,保持天然本色,具有晶莹纯净、营养丰富、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柔软可口的特点。属低粮、低热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文成番薯粉丝始于清代,距今百余年,因制作方式独特,别具风味,久负盛名。

文成特产蕃薯粉丝采用番薯经洗净水磨,去薯渣和杂质,取其淀粉调水,一层一层炊透,至冷却转硬后,采用独特传统生产工艺精制而成的番薯粉丝,具有色泽晶莹、口感韧滑、耐煮、耐炒、味美质佳、营养丰富等特点。其经营方式,采用专卖和代理相结合,内销和出口相结合。不但在温州、杭州、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销势非常看好,而且通过全县10万华侨,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成粉丝,也在欧盟、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国外52个国家走俏,享誉海外。

3、瓯柑

瓯柑是瓯海传统特产,宋元明清时均被朝廷列为贡品,其栽培历史约有二千四百年。古人有"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的诗句。目前,全区种植面积已达二万亩,年产柑二万吨。瓯柑还未成熟时,皮先是青绿色的,随后变成青中带橙,接着变成橙色的。瓯柑风味独特,肉质柔软多汁,清甜可口、经果实分析测定,在100克瓯柑果实中含水份84.7克,钙55.2毫克,柠檬酸0.34克,还原糖4.13克,总糖9.47克,维生素C26.7毫克,维生素D560毫克。

瓯柑初食时有微苦味,为分析瓯柑苦味物质的成份及其价值,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温州医科所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经过8年的探索研究,证实瓯柑苦味物质的主要成份是新橙皮甙和柚皮甙,并对动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有降压、降温、耐缺氧和增加冠脉流量等有药效作用。据食疗初步临床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并广泛流传瓯柑可退烧、治咽喉炎、头痛等热性疾病。由此可见,瓯柑中微苦对人体确有药效的作用,瓯柑既是传统水果,又是食疗佳品。

4、三杯香

三杯香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三杯香茶,浙江省泰顺县特产茶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采用泰.顺深山茶园中的茶树细嫩芽叶,精工细作而成,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著称,其外型条索细紧苗秀,毫锋显露,大小匀齐,色泽翠绿;内质嫩香或栗香馥郁持久,滋味鲜爽丰厚,汤色绿艳明亮,叶底嫩绿鲜活。三杯香茶多次获得浙江省、温州市名茶评比优质奖、国际博览会银奖、国际名茶金奖等。.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三杯香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5、文成贡茶

茶叶是文成优势农产品,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量370吨、年产值9千多万元。为解决文成茶叶商标多、名气小、茶叶品质难保障的问题,2013年申请注册了文成贡茶区域公用品牌,聚合全县知名茶叶企业力量,弘扬刘基文化、生态文化,叫响一品好茶文成贡的品牌价值主张。

6、乌牛早茶

该茶通过科学管理,在阳历2月上旬就有小量上市,到3月5日能批量供应,故创品牌商标三五早。 三五早牌乌牛早茶外型扁平光滑,肥嫩匀整,色泽嫩绿。内质嫩香高锐,滋味醇爽,叶底完整显芽,色、香、味、形俱佳的高档扁形名茶。该茶含氨基酸7。4%,咖啡碱3。8%,茶多酚26。6%,水浸出物46。4%。常饮该茶能起抗癌、减肥、消化、除腻、提神醒脑、利尿清热等多种作用。

7、瑞安清明早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浙江省瑞安市潘岱乡,系当地茶农单株选育而成。主要分布于该市及浙江部分茶区。1992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特征: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中等,叶质较软。芽叶绿带紫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61.9g。花冠直径3.5~3.7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中等。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中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达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9%、茶多酚19.9%、咖啡碱3.3%。适制绿茶,制扁形茶或毛峰茶,色泽黄绿,香气高,滋味醇和鲜爽。抗寒性中等。扦插繁殖力较强。 适栽地区:浙江茶区。 栽培要点:宜按单条栽或双条栽茶园规格种植与定剪。7~9月份螨类发生盛期注意及时防治。秋季茶园管理应适当提早进行。清明早茶树品种是温州三大早生无性系品种之一,瑞安农民种植该茶有悠久的历史。 形态特征:属灌木中叶早生类型,树势较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叶片上斜或水平着生,叶片平均长度为9.52厘米,幅度为4 .05厘米,叶形椭圆,叶面微隆稍内折,叶脉5一9对,叶尖渐尖,叶色绿。

8、苍南四季柚

马站四季柚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最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因此马站被誉为四季柚之乡,也就是马站的四季柚是最正宗的。

9、瑞安白毛茶

浙江省审认定茶叶品种--瑞安白毛茶

瑞安白毛茶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浙江省瑞安市潘岱乡,系当地茶农单株选育而成。主要分布于该市及浙江部分茶区。1992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10、平阳鸽蛋

平阳县蛋鸽在饲养过程中全部采用饲料原粒饲喂,无任何添加剂,鸽蛋口感嫩滑、风味独特。同时,鸽蛋富含胶原蛋白和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有养颜护肤、益智健脑、促进创口愈合等保健功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营养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该县的蛋鸽规模化饲养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近年来,通过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平阳县鸽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提升工程的实施。该县11个养殖基地先后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星亮牌鸽蛋、眉峰牌鸽蛋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平阳鸽蛋获省著名商标1个、浙江名牌产品1个、温州名牌产品3个、温州农博会和浙江农博会金奖6个。全县存笼鸽总量达75.7万对,鸽产业年总产值达2.03亿元。目前,养鸽业已发展成为该县最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成为该县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更多关于温州十大特产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五、八年级语文下《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江苏高邮出过一位著名作家———汪曾祺。

(屏显。)

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在不经心、不刻意中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有人就对他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着说:“我只能排老三,前头———还有高邮鸭蛋呢!”

师:汪老怎么把高邮鸭蛋排在自己的前面?恐怕事出有因!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汪曾祺的散文名篇《端午的鸭蛋》。

(师板书题目、作者。)

师:下面,让我们去读课文,品语言,悟情感,看能否解开这个谜。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文中的生字词,并着重思考

———高邮鸭蛋何德何能、有何特色竟然排在作者之前?(屏显重点字词。)

掉色 系百索子 用酒和门楣 腌 苋菜 籍贯 鸭蛋络子

(生读,师纠正个别字读音。)

师:高邮的鸭蛋怎么就排在了汪老前面?谁来解这个谜?

生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师:作者说的是些顺其自然的话———我只知道人多力量大,原来鸭蛋多了也出名呀!除此之外,谁还有发现?

生 2:“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肃然起敬”就是恭敬、敬仰的感情“,敬仰”谁呀?

生(众):鸭蛋!

师:哟嗬!不是秦观,也不是汪曾祺,原来是鸭蛋!大词小用,别有

一番幽默滋味。

(屏显。)

江浙一带人见面问起我的籍贯,答云高邮,多肃然起敬,曰:“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请看屏幕,汪老在他的散文《我的家乡》中有这样一段话,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这段文字与文章中的话有何微妙的区别?

生 1:没有“哦”这个字。

师:观察得细致。谁还有发现?

生 2:课文中的句子句末是叹号。

师:加上“哦”字和叹号有何妙处?

生 3:更能体现外乡人的肃然起敬。

师:这小小鸭蛋还真了不得!

生 4:更能表现出作者的自豪。

师:我要是高邮人多好啊!高邮人真是好福气!你们肃然起敬地、惊讶地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

师:对于“哦”字,大家读得很短,还有没有其他的读法?

(生思考。)

师(提示):如果是略作思考,恍然大悟呢?

生 5:可以读得长一点。

师:嗯,拖长,再加一点起伏就更妙了。

别忘了最后还立着一个叹号!同学们再读———

(生齐读。)

师:采访一下,你要是汪曾祺,此时此刻,心情怎样?

生 6:很自豪,我的家乡真好!

师:一个“哦”字,神情毕现,韵味无穷,真乃妙哉!妙处绝非仅此而已,看谁还有独到的眼光?

生 7:“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师:特别标明,看来不同凡响。如果你去了大上海的干菜店,见也卖粉丝,必用纸条特别标明的“龙口粉丝”,你会有什么感觉?

(注:本课在山东龙口执教,龙口粉丝是当地特产。)

生 8:很自豪,很亲切,因为我们的龙口粉丝是有名的特产。

师:身为龙口人你也因此而感到荣幸,用汪老文雅的文言文说就是“与有荣焉”。好,我们继续破解谜团,鸭蛋到底有什么好,竟排名在汪老的前面?

生 1“: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生 2:“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生 3:“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屏显,将“确实”、“多”、“完全”“、实在”变为红色。)

师:同学们,你们把红色字重读一下,看有什么效果。(一生读。)

师:平平淡淡的话,经他这么一读,表达出了什么?

生(齐):家乡的鸭蛋真好!

师:曾经沧海难为水,家乡的鸭蛋就是好,无与伦比!“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中的“所食鸭蛋多矣”,用现代汉语怎么说?

生 1:我吃的鸭蛋很多。

师:那就把原文改成现代汉语的说法吧,行吗?

生 1:不行,因为……

师:知道不行,说不出原因,再思考下,好吗?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 2:用文言,好像有些幽默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的确是这样。

生 3:用文言文来说比较文雅。

师:文言文和白话,自自然然地交融在一起,温文尔雅,颇有风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难怪汪老说———齐读!

(屏显。)

生 (齐):“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师:这句话用我家乡的方言来说就是“这是啥咸鸭蛋”,用你们龙口话怎么说?

生 4:这叫么鸭蛋呀!(众生笑。)

师:什么意思呀?

生 4(笑):他乡的鸭蛋不如高邮的好,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师:别处的鸭蛋一定不好吗?其实未必。月是故乡明,鸭蛋也还是高邮的好!好,别忘了解那个谜呀!谁再来说说?

生 1:“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不可存黄

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师:小小鸭蛋,作者还煞费苦心考证了一番。传说,900 多年以前,北宋词人秦观就是拿高邮鸭蛋馈赠自己的老师苏东坡的,小小鸭蛋很有文化味儿,不得了。

生 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

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敲破“空头”?空头在哪儿呢?(师模拟表演找空头。)终于找

到了,这儿,磕破?(模拟“磕”的动作。)

生(齐):敲破!

师:噢,用力不能太猛,好!(模拟“敲”的动作。)

师:敲出一个小口,拿着筷子轻轻地挖出一点,放在嘴里咂吧咂吧,柔嫩的蛋白,味道好极了!吃呀!

(众笑。)

师:接着用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

生(齐):冒出来了!

师:为什么用“冒”字?

生(齐):突出油多。

师:我们再读,“筷子头一扎下去———”

生(齐):“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大家读得这个拟声词“吱”,不长不短,不好!要么读长点,要么读短点,自己再尝试下!(生尝试读。)

师:读得长,油真多,冒的时间长。有其他读法吗?

(一生读,读得短促。)

师:嗯,读得短,表现油冒得快,也有道理。到底是长还是短呢?长短皆宜吧?怪不得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屏显。)

汪曾祺的散文《复眼》中有这么一处:“凡是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麻苍蝇也是复眼,你走近蜻蜓和麻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就发现了,噌——— ,飞了。”

师:大家看这段文字中哪个字与“吱”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齐):噌———

师:怎么读?

(一生读得很长,众笑。)

师:这不是蜻蜓和麻苍蝇,是蚊子了!注意,“凡是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生再读,读得短促。)

师:这才有味。这个字妙在何处?

生 1:写出蜻蜓和麻苍蝇飞得快。

师:对,一下子就飞走了。

生 2:写动作,还带有声音,生动形象。

师:绘声绘色,富有动感,耐人寻味。汪是一文狐———

生(齐):修炼成老精!

(众生笑。)

师:鸭蛋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吃完了,蛋壳没用了,扔掉吧?

生(杂):不行,还有用,要装萤火虫玩。

师:哦!同学们合上眼睛听我来读。

(师轻声朗读:“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学生沉浸其中。)

师:据说,晋朝的'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练囊里夜读,车胤啊,你怎么不用我们家乡的鸭蛋壳来囊萤夜读呢?

(众生笑。)

师:不是每一枚鸭蛋都能用来装萤火虫,孩子们还得精挑细选呢!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生 1:挑淡青壳的。

师:淡青的有格调!

生 2:挑形状好看的。

师:噢,有的难看,有的好看。

生 3: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师:意思不一样吗?“蠢”怎么解释?

生 4:笨、傻。

师:智商低啊,难道鸭蛋还有智商高低之分?

生 5:是拟人吧?

师:有拟人的意思,就像是看童年的朋友和伙伴。“好看”、“难看”只能写出鸭蛋的外形,而蠢、秀气两个词赋予了鸭蛋性格,蠢一点

的,傻乎乎,固然可爱,但孩子们更喜欢秀气一点的。其实,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还有很多,都有哪些?浏览第一自然段迅速找一下。

(生浏览并回答。)

师:在作者的家乡,在端午佳节,风俗可谓多矣!但是,让汪曾祺难以忘怀的还是记忆中的鸭蛋。作家贾平凹也忘不了故乡陕西的那口泡馍,叶圣陶嚼着薄薄的藕片就会想起远在太湖的故乡,周作人甚至认为儿时吃的野菜紫云英的味道无与伦比。他们想念的仅仅是那口泡馍、那片藕、那朵紫云英、那枚咸鸭蛋吗?

生 1:这是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生 2:还有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师:汪老写了许多关于家乡美食的散文。立春的蒌蒿,清明的荠菜,端午的鸭蛋,秋天院子里的宽扁豆,雪天的咸菜茨菰汤,以及各家各户腌制的红皮萝卜干,都被他写得有滋有味,无不流露出作者故乡高邮浓浓的依恋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汪老说过“:故乡和童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泡馍也好,藕片也罢,还有紫云英、咸鸭蛋,它们只是个载体,所引发的是“深深的一段情”,叫人思念到如今。在你的内心深处,在你的感情世界里也珍藏着这样一枚小小的鸭蛋吧?想一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谈家乡风俗、童年趣事,师点评。)

三、总结提升,倡导阅读

汪老曾说:“写作品得有中国味儿,且是普普通通的家常味。”他总能用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但这些都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平平淡淡,有滋有味。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平平淡淡才是真(师板书)。读了《端午的鸭蛋》,老师迫不及待地去买了这本书———《汪曾祺散文选集》,越读越觉得有滋味!读汪老的

作品吧,它能滋润你的心灵,带你发现生活的美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