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凤凰古城:从名噪一时到无人问津,是什么让你跌下神坛?
我,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凤凰人,以从本地人的身份,不偏不倚的,以理性的跟你分析一下关于凤凰古城目前的情况。
凤凰古城应该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旅游 开发,随着商业怪才"叶文智"一系列的商业运作, 旅游 基础设施的建设,快乐大本营,电视媒体,大型室外晚会,国内,国际知名赛事的举行等方式推广,让凤凰古城的名声传播开来。这也少不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比如4A景区的评比,第101座国家 历史 文化,沈从文先生的故乡,黄永玉(在世)画家的故乡,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的故乡等 历史 名人,以及镇竿,竿军,湘军,湘西土匪,湘西剿匪,赶尸等等,充满了 历史 ,文化,神秘等气息,都是令人神往,想去探秘 探索 !
在张家界的 旅游 覆盖下,凤凰要怎么做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呢?张家界已经全球知名景点了,国内国际航班都有很多了,张家界的自然风光不用说了,但是现代人旅行的目的是多样化的,看完风景还要吃喝玩乐,那么凤凰古城有酒吧一条街,文化底蕴和风景风光也不差,更加贴近生活气息。就对张家界景区的游客资源起到了承接作用。毕竟都是大湘西的范围,地理位置也近。
这种模式下前期带来了客源,不过也带来很多问题,那边过来的旅行团,逛完张家界,晚上到凤凰古城,看一下夜景,早上被导游带去购物,然后就走了。凤凰得利就比较少,所以凤凰古城就想要改变这样的格局,比如收门票,就把凤凰古城推上风口浪尖。
天价停车费的事情,是节假日时个别商家在自家路边私自收费的,节假日车多人多,就有人想着赚钱,被曝光出去,后来被政府整治,现在全县停车场收费最贵一晚不能超过40元。也算是给所有本地人外地游客带来了实惠了。这个怎么说呢,商家自行乱收费,但是并没有强买强卖,你有选择的权利。从网络曝光的国内其他景区乱象,你连人身安全,自由安全都无法保证的,那才是最无耻的。大家可能不知道,每到节假日,县内各部门人员加班维持交通秩序,各自愿者忙碌在给外地游客提供帮助,学校,机关单位所有停车场免费对外地游客开放。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多年了。而我们本地人节假日就尽量的少出门,少开车。晚上早点洗澡休息,不然再晚可能水压不足,全县用水太大了[流泪],免得给大家添麻烦。而我们老百姓也都无怨无悔,没有怨言,我们身边的人,亲朋好友或多或少都是从事 旅游 行业,百姓赚钱了,才有富裕的生活,这样的格局和担当啊,外人是看不见的。
其实很多的纷争都是因为误解,不熟悉路况,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个可以理解,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凤凰是少数名族苗族,土家族聚居地,也希望大家相互体谅和理解,和谐是主流思想,有问题解决不了报警处理,有理走遍天下难说,走遍中国基本是没问题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自媒体的兴起,光看看标题就能吓死人,蹭流量没关系,套用目前最就行的话,吃凤凰古城的流量,还砸凤凰古城的锅,这样就过份了。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所谓神坛就有点过了,不过是为了某些目的而已,凤凰古城不需要上神坛,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成为靶子不好,我们凤凰是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很多方面都很薄弱,需要长时间改进,希望大家给予关注和理解!
湘西有热血的汉子,热情火辣的美女。优美的自然风景,人文文化。湘西人民是热情好客的。随着本地人素质的提高,以及来旅行的人素质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来来这里旅行的将会有更加美好的体验,出问题不怕,怕的是没有面对问题,改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态度。
我去过三次凤凰古城,说下我的不愉快:
第一次是我自己去,当时是淡季,住在古城内,说实话古城保护、人文环境及古城风格都挺好的,但,差的也许是诚信与服务!
我到的第二天参加矮寨大桥一日游,出门时跟客栈老板娘说当晚继续住(一个人包了一个双人房),可到晚上回来时,客栈将我的行李搬去了她做另一个客栈,说给我升级江景房,于是跟她儿子到另一家客栈,虽在江边,但我的房间简陋,且看不到任何江景!
后来因工作关系带客户又去过两次,但不管玩到多晚,绝不在古城过夜。
是本地人的霸道和无理。曾经一次去了古城,我一个朋友想要洗个手,就去了一停车场边上找到个水龙头,可拧了下没水出,他是广东人,就随口说“叼无水噶″,话音未落旁边有个大汉突然跳出来大喊:你说什么?再说一句就打死你。我朋友吓S了忙陪不是,我在一旁也好话说尽,我朋友才免去一劫,当时我也吓坏了。觉得这太野蛮了。
凤凰古城跌下神坛?没有吧。
1、停车。古城内停车位的确很紧张,特别是 旅游 旺季。部分客栈有少量停车场,但大多数特别是靠近江边的客栈是没有停车场地的,公共停车场收费40 50一天,可以理解。你在市区路边停车不也要20 30一天吗?
2、景区。沱江两岸风景、夜景真的不错,并不坑。沿江边走走、拍拍照还是很OK的,很多游客租服装游玩拍照玩得很开心。古镇卫生状况蛮好,但似乎公厕不好找,反正我没找到。
3、古镇消费。江边的江景餐馆人均80 100元,当地特色菜可以吃饱,但你要点鲍鱼、龙虾什么的就不知道了。但是你到上面路边的餐饮消费就和普通城市差不多,早餐15元豆浆油条,包子馒头,馄饨,米粉,面条。如果不太讲究,还算丰盛。至于 旅游 商品店,我觉得和其它 旅游 景点差不多。当地特产、银器、竹篓什么的蛮多,有没有坑难说,你不进去就是啦,不必苛求。
这难道不香吗?
我们公司曾两次组织张家界,凤凰古城搞团建, 旅游 !张家界就不说了,凤凰古城在年轻人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古城开始收门票后,遭到第一波差评,而 旅游 带来的客观收益,以及天量的 旅游 人群,让当地 旅游 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提升服务质量,提升 旅游 配套设施,为后来的吐槽和差评留下了隐患,吐槽最多的一是停车,二是食宿,三是游船竹筏,这几项真的应该向平遥古城和正定古城学习,天量停车位免费停车,景区内瓶装水,特色小吃和景区外没什么差别,让 旅游 的人感觉宾至如归,没有被坑被宰被当傻瓜的感觉! 旅游 是一项大产业,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服务硬件和软件!让游客真正做到宾至如归,来一次还想来!
我去过两次凤凰古城。第一次是刚通火车到秀山,转车到凤凰,印象很好,吃住行玩,领略人文风景。第二次是从梵净山过来的。正值收门票时期。收门票无可厚非,理应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游客的满意度才是。结果是当地少数个别人坏了 旅游 环境。我们一行几家人三个车,在一个室外停车场停下去看周边的住宿,没选上欲开车离开,于是上来4,5个年青人围住我们不准离开,意欲非要在这边住宿,不然的话…威胁我们要弄车,弄人,我们说该缴停车费缴费也不行。一看这阵式,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对方感觉不对,骂骂咧咧的才走开了,我们也才得以脱身。这件事给我们的印象又非常不好,所以表示坚决不再来凤凰。虽是个人行为,但破坏了整个 旅游 环境。
古城完蛋的方式都一样,不止凤凰。满街的义乌小商品,满镇的黑导游,满城的特色民居客栈 旅游 不是为了看这玩意滴,资本运作下的古城玩法与游客的旅行需求无法重合。真的,我们只想看看自然和人文风光,走到哪里都可以驻足,微风里蓝天下,寻找一分惬意。
凤凰古城:
一是古城并无底蕴,靠商业炒作起家,基础不稳,管理层太自信,水平有限,决策草率,加上商家内讧群体发难,难免捆绑式门票滑铁卢。
二是古城的河两边甚至虹桥上,酒吧和商店太过泛滥,不伦不类,加上害群之马商家刁蛮敲诈游客事件时有发生和曝光,外宾侧目,游客摇头。
三是晚上的古城灯光污染和噪声污染登峰造极,古城不古,面目全非,口碑一落千丈。
其中,根据游客反馈大数据,凤凰古城败落的致命处居然是灯光污染而大煞风景,毕竟,古城不是赌城,不是拉斯维加斯。究极原因应该还是管理方的文化层次和眼界的软肋。
凤凰古城我去过三次,是没有收门票以前,那时候的古城自然、古朴,让人看到第一眼就会喜欢,古城的景美,人也朴实。2002年我第一次去古城游玩时,在旧城门口,遇到了二个摄影收费的,还有一个当地人,我叫他小杨。当时的游客不多,我们四个人聊天,聊当地的风俗、人情等,这时来了一位游客要在城门口照像,其中的一位就去为游客拍照了,我问另一位摄影收费的,你怎么不去照啊?他说人家去了,我就不能也去拍了,怕抢生意,我说景点那么大,也不差你一个,他说不能坏了规矩,在这一点我佩服凤凰人,老实且讲究。凤凰古城收费后再也没有去过,以后有机会也会去,看看凤凰古城变化大不。
凤凰古城近些年来从没无人问津的时候,既使是在 旅游 淡季,依然天天游人如织。文章作者所注标题,若不是有意视而不见,就是别有用心了。凤凰古城能够被游人认可,成为国内的著名 旅游 目的地,是与其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纯朴的民风和深厚的 历史 文化分不开的。外地人来到凤凰,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当然,凡事不绝对,少数游客或许经历过不愉快,不称心,但客观而论,那毕竟是偶然现象,我们不能把偶然当作普遍,五个手指都不能一般齐,何况是营营众生呢?当然,尽管凤凰古城在各方的努力下,其发展进步明显,但依然有许多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比如服务设施方面,停车场少且不规范,单就停车难问题,为数不少的自驾游客宁愿选择驱车几十公里外的湘西州首府吉首市入住而不愿就近留在凤凰住。比如古城服务功能规划问题,许多游客来凤凰是为体验神秘湘西的古朴和清幽,而当下古城沱江边喧嚣光怪的酒吧,严重破坏了古城的氛围,让人感觉五味杂呈,极度不爽。再比如古城内过度的商业化,售卖商品的同质化,污染了凤凰由熊希龄、沈从文等名人雅士积累而成的文化底蕴,让人时常寻找不到真实的凤凰。
我因各种原因而去凤凰不下二十次了。作为对凤凰有所倾心的人,真诚期望当地政府提升经营规划凤凰古城的格局,切实引导和培育优质商户,打好民族风情和大师文化这两张牌,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坚持自身别具一格的特色,下大气力,努力呈现给全国和国际游客一个文明、高雅、独具风格的凤凰古城。
二、四川广元,仅仅4A景区就有20多座,为什么游客却少的可怜?
其实对于旅游大家都有着从众心理,那些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大家都争相去。而那些小有名气的景点却无人问津。
四川广元4A级的景区多大20多处,但是却显有游客来这里玩耍,这让当地的居民觉得非常疑惑,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没有知名度。
四川广元这座城市,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来到一个没有听说过的景区旅游,这是不大可能的。
很多景区之所以能够吸引到众多游客,这是因为他们会宣传,在宣传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大多数游客都有从众心理,这是无可厚非的,只要知名度有了,就不愁没有游客来。所以对于四川广元来说,当下需要提升知名度。
二、增加特色。
四川广元虽说4A级的景区有20多个,但是这些景区大多数都比较雷同,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那么作为游客,我们凭什么花钱来到这个地方,因此四川广元需要提升自己的特色,以此来抓住游客的内心。
当你的景点有了特色之后,宣传也能够跟上,这样景区就有了看点个卖点。
纵观国内比较有知名度景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提到这些特色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所以四川广元无人问津就是特色不够,宣传也不够。只要提升这两点,我相信广元能够获得大家的青睐,也希望广元能够依托旅游业来不断发展,为当地人带来更多的收入。
三、重庆网红景点为什么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
2018年7月29日报道,重庆网红景点旁修建大量民宿,居民苦不堪言的消息在网上传开。据当地媒体报道,重庆市南岸区公安分局弹子石派出所发布了公告,对擅自经营住宿服务的业主要求停止经营并消除违法行为,将房屋回归正常使用用途,并撤出网络平台房源信息,拆除宣传器材和广告。
擅自经营民宿 警方发整治措施
随着解放碑、洪崖洞等景点的火热,重庆也被称为一座“网红城市”,旅游业的火热使得民宿数量迅速增长。近来,网红景点附近的居民小区内,出现了大量民宿,也使居民抱怨受到干扰。
当地媒体报道,重庆市南岸区公安分局弹子石派出所于7月25日发布了整治措施,在住宅小区内贴出通告。记者看到通告显示,住宿服务行业系公安管理的特种许可行业,擅自经营民宿、日租房、小旅馆等住宿服务的属于违法行为,既扰乱了正常的物业管理秩序,也存在严重的治安、消防、反恐等方面隐患。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行业的,予以取缔。
派出所表示,自即日起停止经营并消除违法行为,将房屋回归正常使用用途,配合公安机关的居民实住情况登记;自行撤除发布于各大网络平台的房源信息;自行撤除户外宣传用招牌、灯箱、海报等器材和广告。公安机关将加大查处力度,对拒不改正的业主、经营主依法严肃查处。
民宿违规经营 游客扰民惹抱怨
在整治措施发布之前,重庆还有一小区因为开了300家民宿而成为热议焦点。昨天,记者看到,这个位于朝天门附近的小区内,多家民宿仍十分火爆,多家民宿处于满房状态。
一家民宿老板张先生称,该地区的民宿暂时未受到影响,平台上能订就能住。对有居民反映的民宿和游客数量较多,影响正常居民使用电梯的情况,他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小区电梯正在维修,虽然有高低层电梯之分,但只有一部分的电梯正常运行,导致电梯在早晨、中午和傍晚时十分拥挤。此外,由于周边有楼房在建,很多工人也居住在该小区内。
对于是否有业主抱怨或是阻拦游客的行为,另一家民宿老板称“不用理会,他也不敢拿你怎么样”。民宿老板表示可以下楼接游客,“只要假装成是业主,就不会有人管。”但老板同时也表示,小区内的民宿无法办理经营许可证,以后是否还会继续经营也不清楚。
酒店房源紧张 催生出民宿市场
就近来网络热议的重庆民宿扰民问题,重庆市旅店业协会会长梅凤林昨天对记者介绍,民宿是有行业标准的,但如今大家所说的民宿与业界所说的民宿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当下流行的‘民宿’,实质上是家庭旅馆,也称为‘网约房’,是没有合法手续的。现在大家所说的‘民宿’,过不了消防检查,没有消防许可证,也就拿不到特种行业许可证。”梅凤林介绍,重庆市违规“民宿”约有12000家,主城区约有8000家。总体来看重庆酒店的房量充足,但因为大批游客倾向于住在解放碑等“网红”景点附近,而景点附近接待能力有限,所以会导致酒店房源紧张,催生民宿市场。梅凤林也提醒游客,在重庆,地铁、轻轨等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住在除渝中区、江北区之外的地方,出行便利且住房价格比“网红”景点附近便宜一半。
重庆市旅店业协会也曾向家庭旅馆进行劝导。此外,他们也建议,中高端小区内坚决杜绝开设家庭旅馆;但可将老工厂改成民宿的创业空间,形成一个民宿集群,既解决创业问题,又形成重庆市的亮点。
四、洪崖洞作为“抖”起来的网红景区,为何本地人却大呼不敢去?
不敢去是因为人太多了。洪崖洞自从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后,一到节假日根本没有本地人的立足之地,早就被外地游客承包了,还影响重庆人的交通,可能你好不容易挤进去,在里面还没逛5分钟,灯就灭了,更别说看夜景了。
所以对于重庆人来说,如今的洪崖洞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去,因为人太多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洪崖洞自从走红了,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其实一开始,洪崖洞就是主打小吃商业街,以前我们去洪崖洞,里面的小吃虽然跟外面相比略显小贵,但至少都是重庆地地道道非常有特色的小吃。
后来走红后,商家换了一批又一批,像什么贵州米粉、云南米线等这些外地小吃全部入驻进来,不但价格偏贵还一点不正宗,外地游客到重庆来旅游,吃的都是外地的小吃,有什么意思,对于缺少了重庆的本地文化,这也是重庆人不能接受的地方。
甚至到后面洪崖洞为了控制客流量,要开始收门票了,这不管对于重庆人还是外地游客来说,都比较寒心,试想谁会花钱买票去一个商业街消费呢?很显然景区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没实施起来,并表示将来洪崖洞也不会收门票。
作人重庆人来说,这样的地形建筑只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很常见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还有重庆的小吃满大街都是,何必花高价去洪崖洞和外地游客人挤人。
五、广西龙脊梯田,震撼美景背后,当地人的真实生活让我们“意外”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广西。
虽然已经成为广西一处远近闻名的著名景点,但生活在龙脊梯田深处的老乡们的真实生活,依旧让我们有些“意外”。
在美丽风景的背后,我们见到了令人震撼的自然美学、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民的艰苦生活。对于匆匆到此一游的游客,或许只看到龙脊梯田美丽的那一面;但如果深入其中,真正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时,才会发现在靓丽风光的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酸楚……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北部龙胜各族自治县,距离桂林市区大约80公里,1个半~两小时车程。 来桂林旅行,这处堪称“世界梯田之冠”“中国最美梯田之一”的景点,也吸引着众多游人。
龙脊梯田的面积规模比较大,分为金坑·大寨红瑶梯田景观区、平安壮族梯田景观区、龙脊古壮寨梯田观景区三部分。几处景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对于自由行的我们而言,选择了金坑·大寨红瑶梯田进行了两天一夜的深度游览。
游览金坑·大寨红瑶梯田,可以选择步行和乘坐索道两种方式上山,索道可以直接坐到3号观景台金佛顶附近。我们来玩时,大部分游客都选择了乘坐索道,像我们这样选择步行上山的游客并不多。
这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众多游客来这里只是一日游,匆匆上山打卡3处观景平台便返程了。我们要在山上住上一晚,时间比较充裕,于是便想着徒步上山,来一次真正的原生态徒步之旅。
后来证明我们的选择是相当明智的,因为 只有徒步上山,你才能穿梭于原生态的吊脚楼民居里,感受移步换景的梯田美景,见到红瑶族人真实的日常生活 ……这些所见所闻,是这趟旅行最大的收获。
梯田,号称人类智慧的绝佳体现。 人们在缺少大面积耕地的山地丘陵地带,沿等高线修筑台阶式或者波浪式的断面农田,使大面积种植得以实现。人类农耕文明,就在这样的方寸之间,支撑起骨架,延续了千百年。
龙脊梯田始造于元代,距今已有600多年。人们在垂直落差800多米的山地上,修葺梯田、开垦种植,最初仅仅是为了生存。 他们的祖先或许想不到,几百年后,这片倾注了无数汗水的土地,竟然因为流动震撼的曲线,成了一道绝美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探秘。
金坑·大寨红瑶梯田共有3处观景平台,我们住在山顶的1号观景台附近,一路边玩边上山,走走停停,倒也觉得并不十分累。
在游玩的两天里,3处观景平台是必打卡的地方,因为这里是绝佳的拍摄点。 当梯田在我们眼前层层叠叠延展,其线条之行云流水,其规模之磅礴壮观,似乎只有振臂高呼,才能表达我们当时见到眼前美景时的震撼。
与磅礴壮观的美景相对应的,则是我们徒步上山时所遇到的原生态景致。如果不是亲自走上一趟,你可能不会知道当地的红瑶族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他们主要居住在龙胜县的龙脊镇、泗水乡一带的山区里,金坑·大寨红瑶是他们的一个主要聚集区。
红瑶族,因为穿红色服装而得名。 他们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红瑶族的女人有着留长发的传统 。龙脊梯田下的“中国第一长发村”黄洛瑶寨,就曾以“集体长发之最”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我们在闲逛梯田的两天里,遇到了几位红瑶族的阿婆。问了问年龄,几位阿婆小的有60多岁,大的已经80多岁了。不过她们个个精神矍铄,皮肤紧致,尤其那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让我和好友两个快“秃头”的女人羡慕不已。
和阿婆们聊天,红瑶族的妇女一直有留长发的传统,在她们心中,长发有着“长长久久,兴旺发达”的寓意,象征着长命和富贵。一般来说,女子从十二三岁开始蓄发,到了18岁会剪一次头发,此后直到生命终结就再也不会剪发。
红瑶女子的头发不仅长,而且特别乌黑油亮,我们遇见的几位阿婆,都没有见到有白发。问了问阿婆们养发护发的诀窍,她们都说大概是经常用淘米水和山泉水洗发。我想,大概这里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也是 养生 诀窍之一吧。
在和阿婆们聊天的时候,我们也感受到了当地人生活的艰辛。和许多已经商业化的景点不同,龙脊梯田内还是有大批原住居民在生活着的。有些寨子在观景点附近,当地老乡会开农家客栈做做生意补贴家用;如果寨子在远离观景台的更为偏僻的大山深处,就只能背着自家手工做的手工艺品,来游客必经之地来碰碰运气了。
我们沿着一条条小路行走路,遇到的老乡都非常热情淳朴,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留在山里的大部分已经是红瑶老人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人留在家里看守家园,和熙熙攘攘的游客相比,他们还过着简单安静的生活。住着原始的吊脚楼的房子,往返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几只鸡鸭、几亩薄田,或许就是一家人最大的财产了。
这里还保持着朴素的劳作方式,特色 美食 竹筒饭便是流传数百年的传统的做法。大竹筒是竹筒鸡,小竹筒是竹筒饭,包好之后装入竹筒中直接在火炉里烤上个把小时,就可以食用了。对于游客而言,它是道特色 美食 ;而对于生长于龙脊梯田的红瑶族人来说,这就是是世代的烟火味。
因为 旅游 业的大力发展,龙脊梯田内的各项 旅游 设施已经逐渐完善。但相较于平原地区,这里因为地形地势等诸多限制,住宿、吃饭等条件依然相对简陋。
景区里的木质吊脚楼,即便住在条件较好的景区酒店里,也会有隔音差等问题。这大概也是龙脊梯田还没用完全商业化的原因所在吧!
也是这份简单与质朴,让我们见到了当地人原生态的真实生活。或许并不美好,却是另一种原汁原味的状态。我们并不知道第一批来到这里的红瑶族先人,在自然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是以何种心情面临这一座座高耸大山的。数百年间,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于是, 红瑶族人守护着这片自然,自然给予他们以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