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省有哪些特色文化?

木偶戏、琼戏、竹竿舞、搓米舞、黎族织布、军坡节、以及各种拜神节。你说的是什么特色文化?海南人连吃都讲究文化

二、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是琼山府城一年一度的独具风味的大盛会,换花节原是琼山特有的民间节日,历史悠久,但是以前换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绝,如今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换花,其活动的形式、规模、范围、区域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着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

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儋州民间歌节:每年中秋为儋洲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海南欢乐节: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古万洲婚姻习俗:古万洲所在地就是今天的万宁。古万洲的婚姻习俗很有讲究,从订到结婚要以历几个比

较复杂的过程:

第一步是"定礼"。必须送槟榔,凡是女子受聘某家就叫做"吃某氏槟榔";

每二步是"纳币"。这里包括送银元礼物到女方,同时,将男女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请算命生先推算,男女双方是否"相克"如不相克,则可订婚,

第三步是"择吉清期"。也就是选择吉祥之日成婚。在择吉之时,还需向女方送聘礼,可以送金、银首饰、手镯、钱物,也可送猎、酒、米等。结婚日期一般由男方提出。如果女方家中无丧事或重大变故,一般不能拒绝;

第四步是"成婚"。

结婚的这天,新郎必须亲自来接新娘,新娘坐八抬大花娇,并请乐队吹吹打打举行大宴,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并送钱为礼物,新娘到了新郎家后,先"拜堂", 拜堂行三跪九叩首大礼,然后在上吃"合登酒",酒喝三杯就行,到夜晚入洞房。第二天夫妇双双到大堂上拜见新郎父母,第三天"回门",即新夫妇回访娘家,拜见岳父岳母

海南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不一样,

黎族的“跳竹竿”

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跟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由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参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热烈气氛。

黎族婚俗黎族青年的婚恋别具特色,按照黎族习俗,村子里的姑娘长到十六岁,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单独住在离父母不远的闺房内。闺房多为茅草房,内放一张大床。住进闺房的姑娘便开始了自由恋爱。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闺词语民姑娘聊天、玩耍,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就留宿房中,不喜欢就让他离开。被姑娘逐喜欢上的小伙子经闺女房的自由恋爱之后,由父母正式上门提亲。提亲时要带上一些姑娘爱穿的衣服和槟榔。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礼物,带少了姑娘家会不满意。等到正式举行婚礼时,十分热闹,有伴娘与伴郎山歌,有新婚夫妇在欢乐声中饮幸福酒,还有“逗娘”活动,全村人杀猎宰羊在一起庆贺

三、海南有什么民间艺术?它具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我就对了,专业级别的回答

1、海南琼剧

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中国海南省的民间戏曲艺术。琼剧是南方戏剧的其中一个支系,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因此流行地域亦仅限于海南岛及两广之间。琼剧是当地的本土文化象征之一,大概有300多年的历史。

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琼剧历史悠久,是流行于海南省、广东雷州、高州和广西合浦一带的地方剧种,由潮剧、闽南梨园戏吸收当地人民的歌谣曲调发展而来。

2、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3、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传唱。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

4、临高木偶戏

临高木偶戏是人偶同台演出的木偶戏。它主要流传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儋州、澄迈地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5、黎族、苗族民歌

民歌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差不多男女老幼都会唱,特别在喜庆的日子里,唱歌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平日的生产劳动中,也会即兴而引吭高歌。民歌的内容以情歌占最多数,如《抗婚歌》就是一首叙事长歌。还有劳动歌、婚礼歌、盛典歌、“做鬼”歌等。 黎族民歌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用黎语唱的传统古老民歌和用汉语海南方言唱的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歌。黎歌有一套优美的曲调,类似唱腔,如琼中、保亭两县的“罗哩调”,琼中县的“水满调”等

6、黎族、苗族舞蹈

黎族的舞蹈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结婚、盖新房、欢庆佳节或农闲娱乐时,都要成群结队地跳起民间舞。在许多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前者有捉鬼舞(即“驱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锣鼓舞、逗娘舞、钱铃双刀舞、钱串领舞等;生产舞有舂米舞等。

7、儋州山歌

澹州自古就有诗乡歌海之美称,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澹州置郡前后,民歌就开始流行了,尤其是在唐、宋年代更为盛行。 澹州民歌是人民群众的口头文学,几乎都是顺手拈来,随口而出。“一人歌起众人应,一人歌止众声停”。(澹州志)载:“春则秋千,会邻峋男女,妆饰来游,携手并肩

8、临高哩哩美

临高渔歌,是流传于海南省临高县渔民中的一种民歌种类。因其多用衬词“哩哩美”和相关传说,也称“哩哩美”、“哩哩妹”。在中国民歌中非常突出,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渗透着浓郁的新盈港一带的乡土气息,它不仅是海南民间歌谣中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最具艺术魅力的首屈一指的渔歌,甚至连一些外国的渔歌艺术也只能望其项背。列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海南鼻箫

海南鼻箫是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是用五指区特产的白竹制用而成。箫管约60厘米长,两端各有一小圆孔,距两端约10厘米处也各有一小圆孔,共有4个小孔,可以奏出7个音节,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箫身很细,直径只1厘米左右。鼻箫音质很好,曲调优美,别具一格。边棱音气鸣乐器,箫用鼻吹故称。吹孔设於管端节隔中央,流行海南岛黎族,黎族语也称“虽劳”、“屯卡”、“拉里各丹”。历史久远,一千多年前已在我国海南岛民间流传。

10、海南八音

海南八音乐是海南主要的本土器乐,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八大类乐器为:弦、琴、笛、管、箫、锣、鼓、钹。海南俗称的八音乐既包括乐器、乐曲,也包括乐队。海南八音乐曲丰富,按习惯分为大吹打、锣鼓清音、清音和戏鼓四类,目前收录有历史遗传下来的乐曲达500多首。有汉唐以来我国古音乐的遗韵,有很高的音乐研究价值。它植根在群众之中,乡土气息浓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是农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11、剪纸

民间剪纸在海南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1996年11月,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因民间剪纸的普及和成就,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近年来,我省的剪纸作品多次到岛外国外展出和比赛,把椰风海韵以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可以说,海南民间剪纸艺术是有着很好的历史传承和群众基础的,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12、黎族织锦

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

13、东方军歌

军歌,乍一看字眼,很容易被人误解为部队里士兵们常唱的那铿锵有力、豪情万丈之歌,其实不然,此“军歌”非彼军歌。“军歌”,是海南民歌中的一种,是海南省西南沿海三市一县以汉九龙县地(今东方市罗带、八所为中心区域)的10多万军语人口地区广为传唱的民间歌谣,是用军话演唱的传统民歌。

“军歌”,顾名思义,就是用军话演唱的民间传统民歌。“军话”是古时候,从大陆流落来海南的军族、仕宦所留下的语言,他们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流传至今。当地群众在唱民歌的时候,习惯用军话,以军话语音为准。

军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海南民歌的品种之一,它同黎族民歌、儋州歌汇成海南“歌海”三支主流,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军歌”不但有诉军谣,还有传统的演唱时节。据《昌化志》记载:“春则秋千,邻峒男女,妆饰来游,携手并肩,同唱军歌,欢歌互答,应付如流……”。由此可见,古时“军歌”已普遍出现青年男女对歌的场面。

还有类似叮咚、巴乌,竹竿舞、牛角乐器等等艺术形式,还有很多,总之海南民间文艺形式多样、丰富,但大多处在保护的边缘。

四、海南有什么特色!!

娱乐

琼剧

海南公仔戏

临高木偶戏

崖州民歌

黎族民歌

儋州调声

饮食

海南四大名菜:文昌鸡、东山羊、加积鸭、和乐蟹(青蟹的海南品种)。

咖啡:福山咖啡、兴隆咖啡。

热带土产:槟榔、椰子、胡椒、甘蔗、波罗蜜等。

地方佳肴:黎族农家南瓜饭、黎苗蚂蚁鸡、姜盐琵琶虾、定安菜包饭、琼山豆腐、黑鱼丸等。

风味小吃:煎堆、苙(米食)、椰丝长粑、清补凉、海南鸡饭、海南火锅、那大狗肉、黎族甜糟、海南粉 等。

海南特色民族菜肴:黎家竹筒饭、苗家三色饭、小黄牛、什玲鸡等。

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内涵是:

1.“免签证”,是最大范围内对国际游客实行“免签证”政策,为国际游客的进出提供尽可能的自由。这已成为旅游服务国际化的一大趋势。[来源请求]

2.“零关税”,是对外资旅游设施建设性产品实行“零关税”,吸引外国投资商进入投资旅游业;设立免税店,便利游客购物。[来源请求]

3.“放航权”,是实行更加开放的航权政策,扩大航空经营权,增加国际航线,为国际游客进出提供便捷的渠道。[来源请求]

国际旅游岛的主要特点有:

1.人员、物资、资金进出充分自由、方便、快捷

2.“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丰富多元,品位高雅

3.旅游业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实现国际化、信息化

最佳生态的长寿岛:森林覆盖率52.3%,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一流,人均寿命在中国最长。

椰风海韵的阳光岛:海南岛椰风海韵迷人、明媚阳光宜人、优质沙滩诱人。

风情万般的欢乐岛:海南岛主要有汉、黎、苗等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全年地方节庆活动主要有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三月三、国际婚庆节、欢乐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