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化农业是指什么呢?特色化农业真的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吗?
特色化农业是指什么呢?
“特色”农业虽然没有固定模式,但亦难复制。特色农业应该是充分依托特定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地 理、气候、资源、特色产业、生产习性等)、组织生产特有的名优产品,转 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具有特的品质和特征,产品和质量受到过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特色化农业真的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吗?
在我看来,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帮助当地的农民增加额外收入,从而带到当地农民脱贫
当下特色农业逐渐兴起,成为农业发展崛起的一军。特色蔬菜正是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的蔬菜产品。
农业是立国之本,但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落伍,在当下的互联网全民时代,整个社会的青春化,未来更多的机会一定是留给有思想有想法的人。当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无论是购物还是游玩,大家越来越注重服务,注重品质,注重趣味化和新奇化。而且特色农业也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因此,发展特色化农业将大有可为。
并且,特色农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只有当地政府及各类经济组织充分依托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尊重和发扬光大农民的种植习惯,强化和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市场化、品牌化、设施化、产业化的基本原则,才能为当地百姓拍培植一方产业,壮大地方经济,造福民生福祉。如何发展特色农业,一要有科学规划,避免无中生有,主观臆断;二要有政策扶持,避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三要开发市场,营建品牌,避免一哄而上,不要短视短为;四要选用能人,一个好人才能带动一方产业。
农业特色小镇规划,如何打造农业特色小镇
农业产业发展路径的创新构建是基础,城乡融合发展功能业态是支撑,城乡空间与特色农业产业景观融合是三产本底,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的案例比较不错,可以借鉴。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五项选择标准是什么
优势特色产业的确定:
1.区域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能发挥比较优势;
2.产业可延伸性强,市场开发价值较高;
3.产品品质具有特色,有一定认知度;
4.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5.产业基础扎实,技术比较成熟,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形成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特色农业的定义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
二、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三、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报告中,以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的“六大工程”仍然为2015年幸福村居的首要推进工作。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特色农业则是珠海幸福村居建设的基础。
报告提出,2015年珠海幸福村居建设产业发展的两个重点:“依托台创园、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平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建设100平方公里特色农业产业区,实现农业特色化、市场化、品牌化”。
“我注意到幸福村居建设过程中,珠海强调了一个核心就是产业发展。我们可能把村庄建得很美,环境整治得很好,但它必须有产业的支撑。”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施红建议,珠海要继续保证产业发展在幸福村居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在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看来,依托台创园、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平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是珠海农业产业向农业服务业升级转型的的尝试,符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做法。建设100平方公里特色农业产业区则是对全市特色农业产进行大整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00平方公里的特色农业产业区看似规模很大,实际上是珠海根据自身特色产业对农村零散产业的再整合。只要在特色产业区的大定位下合理规划各个村居小定位,依托珠海农村依山傍海望江无污染的天然禀赋,珠海农村产业会迎来新的大发展。”李昌平认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珠海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幸福村居的“发动机”,农村综合改革领域土地流转、“三资管理”等方面都将大胆探索创新,力争在2015年取得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其中一大重点。
过去由于东西发展不平衡,珠海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东部主城区,而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匮乏甚至是空白。如今,随着幸福村居工作的持续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供求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农村缺的不仅是固定的金融服务网点简单的存取款,还有针对农村的保险、投融资等金融服务都是空白,”李昌平认为珠海强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必然选择。
根据报告,在示范村普遍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和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成为2015年幸福村居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主要攻克难点。
事实上,早在2014年珠海就开始展开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斗门区通过内置金融合作社设立全市第一个农村金融服务站,金湾区建设全国首家“乡村金融吧”,将投融资、贷款、保险等金融业务一站式打包进村。
在2014年试点之后,2015年珠海将依托幸福村居建设在示范村覆盖金融服务站。以金湾“乡村金融吧”为例,这种集众多业务为一体的金融服务将为村居产业发展带来金融支持和经济活力,帮助有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债权、股权融资,对达到标准的企业启动上市融资,激活民间资本,引导包括信托、基金、担保、租赁在内的金融机构促进农村地区融资格局的多元化,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丰富资金渠道来源。
于此同时,这种便利的服务站点也能够完善农村的征信体系,加快建立起农村企业、农户的信用档案,减少企业、农户投融资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难。
此外,依托在农村金融服务站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也能能够打通“业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村民足不出户享受保险业务,使得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