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南建筑特色名称 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
闽南建筑文化确实有独特的魅力,首先就是布局非常合理,巧妙利用当地原材料,然后结合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进行设计,可以居住很长的时间,不用反复维修,让人感到古人的智慧多么高
闽南建筑文化确实有独特的魅力,首先就是布局非常合理,巧妙利用当地原材料,然后结合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进行设计,可以居住很长的时间,不用反复维修,让人感到古人的智慧多么高。为了让大家更快了解闽南建筑特色名称以及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本文专门列举下面的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多看。
闽南建筑特色名称
闽南建筑特色名称非常多,比如红砖古厝,石头厝,悬空寺,厝桥等,都具有显著的特征。
1、厝桥,廊桥俗称“厝桥”,意思是“像房子的桥”。福建的廊桥主要分布在宁德屏南和寿宁。建于宋代的万安桥,是目前最长的廊桥。而位于屏南棠口村的千乘桥被誉为最美的廊桥。
2、红砖古厝,红砖古厝是福建省四大民居之一。它分布于闽南、闽中的沿海县市,红砖红瓦,白色石基,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石雕木雕装饰,华丽古典,规模宏大,像极了皇宫和庙宇。其红砖居民群落所蕴含的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十分深厚,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的标志。
3、石头厝,福建平潭,盛产石头和台风,为了抵御台风和海浪,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人们只能拿山上的不同颜色的石头做建筑材料,当彩色的石厝错落有致的坐落在这座海岛上,阳光撒向这片土地时,五彩石头的房子仿佛有了生机,像一座童话中的彩色城堡一样,拥有迷人的魅力。
4、悬空寺,永泰悬空寺,又称广岩寺,明宋时期扩建为寺。依岩藏洞,巨石当瓦,构筑奇异,用百余根杉木纵横交错地支架与悬崖峭壁前沿,背依千片岩,面临百丈深谷,宛若空中阁楼。
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
(一)文化包容性,闽南地区靠近海洋,自古就是通商必经口岸,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闽南地区对外交流增加,开放性以及文化包容性也更强了。各地的先进文明在闽南地区聚集和发扬,使本地的风俗民情更具开放性和融合性,其中南亚国家文化对其造成的影响最深,为闽南的建筑风格以及 装饰设计 加入海洋元素。
渐渐地,闽南当地居民在建筑设计中也将一些外域的装饰技巧以及建筑艺术融入传统建筑风格中,最终呈现出层次丰富、具有独特审美的建筑风格。与外国艺术的激烈碰撞给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带来了灵感,使人们不断探索与国外艺术的结合,从而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
(二)生态保护性,现代工业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富裕的生活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同时将这个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中。然而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不多,因此,人们一直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将这种生态保护的思想体现在建筑设计中。
闽南居民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一体的,建筑也应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的功能设计应该与装饰设计合二为一。因此,闽南红砖厝很重视选址,讲究 坐北朝南 、枕山面水,尽量顺从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住得舒服。在装饰方面采用青石、红土以及海洋贝壳等,增加对自然材料的使用,降低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完全符合当今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对于建筑结构而言,传统的闽南红砖厝基本采用土墙以及木结构,后来经过改良,开始使用红砖以及青石等材料,与之前相比,起到了防潮、防腐、防风化的保护作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介绍,大家应该知道闽南建筑特色名称以及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其实闽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特色鲜明,对现代建筑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假如大家对闽南建筑文化有兴趣,但是不了解这些建筑的特点,不妨多多旅游,到当地观看一下。
二、闽南民居建筑特点图解 闽南民居有哪些特色建筑
闽南的民居本身就有非常丰富的特色,再加上当地的环境就非常优美,因此形成特色鲜明、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体。有些人对闽南民居特点非常感兴趣,想了解闽南民居建筑特点图解,闽南民居有哪些特色建筑。
闽南的民居本身就有非常丰富的特色,再加上当地的环境就非常优美,因此形成特色鲜明、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体。有些人对闽南民居特点非常感兴趣,想了解闽南民居建筑特点图解,闽南民居有哪些特色建筑。这时可以看看以下的内容,了解各种闽南民居建筑的特点以及特色的建筑,包括土楼、番仔楼等等。
闽南民居建筑特点图解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
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从审美的角度看,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我们现在已无法追溯其产生的渊源,但我们从整个中国建筑史了解所知,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
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筑的同时存在,于是闽南民居中其墙面的特色是在于它能如此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在混合中隐藏着艺术化的本义。挖掘闽南民居中砖石墙审美性元素时,特别是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式,某种角度说,对我们现代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保持和理解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福建民居有海洋文化的痕迹,特别闽南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影响痕迹明显。
闽南民居有哪些特色建筑
1、土楼,方圆错落、大型居民结构的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 房屋 。福建土楼是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也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
2、蚵壳厝,蚵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式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的一种建筑形式。蚵壳厝具有不积雨水、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的特点外,还适合海边潮湿气候环境居住,因为非常坚固,而沿用至今。
3、番仔楼,中国古代的烽火台、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美国纽约的沃尔华斯大厦,这些世界鼎鼎有名的建筑,都微缩在了一栋楼里,你见过吗?在福建的福建漳州绍安县城里的天然楼,就融入了这些元素。“天然楼”建于1930年, 建筑面积 600多平方米,是仿 哥特式建筑 ,共四层楼高、17个房间,外形将中国传统风格与欧陆格调融为一体。如今,经历过抗日炮火的天然楼,还依然挺立在那里,墙体没有剥落、裂缝,地板砖完好如初,风采依旧。
以上就是关于闽南民居建筑特点图解,闽南民居有哪些特色建筑的相关介绍,其实闽南民居有多种多样的建筑特色,而且每一种建筑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保存价值特别高。而且闽南民居的特色建筑保留的相当不错,也能充分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相当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