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的地方特产
通江银耳
通江银耳,食用菌品种,中国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四川省通江县得名。通江是银耳的发源地,“中国银耳之”乡。 通江雪魔芋
通江雪魔芋种植在海拔800—1700米的山区,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出的魔芋精粉品质好、色白、粘性强、味美、出粉率高,膨胀系数高,富含葡甘露聚糖。每年都有大量客商来通江购鲜魔芋2000多吨。台湾客商在通江办的魔芋加工厂加工的精粉及系列产品畅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缅旬和台湾、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通江香菇
产于大巴山崇山丛林之中的通江香菇,是名符其实的山珍。通江香菇,肉质丰富,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称。据考证,通江香菇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通江食用菌家族中产量最大的品种。通江香菇按生产季节分为秋菇、冬菇和春菇3种;按品质不同又分为花菇、厚菇和薄菇3种,其中以花菇最优。花菇体小肉厚,香气足、味道好,营养价值特别高,厚菇品质仅次于花菇,薄菇质量较差。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保健佳品。
一张图看通江历史(上)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通江县幅员4116.58平方公里。县域东接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靠巴州、南江二区县,北连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
商周、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南朝梁为遂宁郡始宁县地。北魏正始中侨置符阳县。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废通江县而置赤北、赤江、红江三县和苦草坝、洪口两特别区,并于通江城置川陕省。建国后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现属巴中市。
通江有地道的巴人遗风,这里有特色鲜明的川北民俗,被誉为"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称号。
通江历史悠久、人文畅达,下边我们用图文的方式一起来了解她!
由于本文资料、信息繁复,整理者学识有限,图文错误难免,欢迎方家斧正!
出差来通江,哪里好玩求介绍
通江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红军文化灿烂,有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空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等国家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是川东北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红军文化:1932年12月—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通江为首府和核心区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李先念、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及446位将军曾在这里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建立了完整的政权体系,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旧(遗)址,有全国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有规模宏大的红军石刻标语,有数量众多的革命文物,更有“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通江因此被专家誉为“露天革命博物馆”。 2004年底,“川陕苏区”被列入《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2005年被列为30条精品线路之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及红军石刻标语名列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中。 二、自然风光:通江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7.6%,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诺水河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空山森林公园就孕育其中。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以及麻坝石林,围绕通江县城构成一道风景环线。诺水河景区的洞奇,诺水、临江丽峡的水美,金童山、国画屏障的山秀,米仓古栈道的路险,水天一线、临江峡谷的幽深,麻坝姿态万千的石林,陈河九湾十八包蕴藏的神秘和极具开发价值的温泉等等,使游客流连忘返。 三、历史古迹:通江古属巴国,秦隶巴郡,西魏置县,唐改壁州,天宝初年始名通江。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城乡。境内有地上地下不可多得的文物点200余处,馆藏文物7000多件。春载乡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填补了四川龙山文化普系和类型的空白;通江摩岩造像“唐代精品颇多,堪称艺术瑰宝”,县城西千佛岩摩崖造像中“七级佛塔”及广纳白浮溪的“净土变”龛龙为精品,还有巴人文化遗址、三国文化、佛教文化、白莲教兰号义军大本营旧址等等,极具旅游科考价值。 四、川北民居风光:诺水河南北贯通于县城以北,山区两岸群峰耸峙,沟壑纵横,植被郁郁葱葱,层层梯田静卧在山水之间,座座独具特色的青瓦白墙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呈现出一派恬静的生态田园风光。通江银耳博物馆、巴山民俗文化展览馆极具川北民居特色,展示了丰富的川北民俗文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科学规划为保障,以品牌争创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产业带动为手段,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全县旅游业健康发展。 旅游景区建设初见成效:诺水河风景名胜区128个溶洞景点已开发6个,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张国焘旧居、列宁公园、红四方面军政工会议旧址、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总医院旧址、红军石刻标语、通江银耳博物馆、金家坝生态民俗展览馆、生态农业园等景点次第推出,浏览项目日益丰富。 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先进改造并硬化了通(江)至巴(中)、通(江)至达(州)、通(江)至万(源)、通(江)至前(进)四条出境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一纵一横”的十字型交通主骨架,新建了纪红路(到烈士陵园)、涪(阳)至陈(河)油路等通往旅游景区的公路,正在抓紧建设通(江)至唱(歌)公路,已启动通(江)至巴(中)公路改建、纪红路硬化工程,旅游交通条件基本能满足旅游发展需要。 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全县已有旅游宾馆十余家,其住宿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较高。在景区和县城分别新建了能容纳200多人就餐的自助餐厅,有特色餐馆30余家,农家乐50余家,其它服务配套设施亦较完善。 旅游商品较丰富:开发了以银耳为代表的系列旅游食品,以根雕为代表的系列旅游工艺品,以红色景点小屏风、徽章为代表地系列旅游纪念品,以核桃、板栗为代表的干果系列旅游商品。
四川通江县特产是什么
四川通江县特产是什么
通江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那么通江是特产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四川通江县特产,供大家阅读!
空山核桃 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空山乡的特产。空山核桃具有壳簿、个大、籽仁饱满等特点,2006年空山核桃获得四川省无公害食品认证。
“通江空山核桃”皮薄肉厚,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氨基酸、维生素、出油率高、香醇营养等特点,在通江县有1500多年种植历史,目前形成了以空山乡为核心,诺水河镇、铁溪镇、永安镇、两河口乡、泥溪乡、烟溪乡、洪口镇等32个“通江空山核桃”示范基地。2012年,通江县种植“通江空山核桃”面积达到12万亩、540余万株,年产量达180万公斤、产值突破1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县种植“通江空山核桃”达到20万亩,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带动3万农户增收。
空山乡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核桃在空山的种植历史几乎与人类在当地的活动历史相生相伴,现存最大的核桃树有一百多年的树龄。全乡农民家家户户都有核桃树,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随处可见。全乡共有核桃树18万株,其中已投产3万株,年均产量30万斤,产值240万元。
空山核桃具有壳簿、个大、籽仁饱满等特点,空山核桃粗脂肪含量高达70%,粗蛋白高达17%,出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高出国标良种的七个和三个百分点。2006年空山核桃获得四川省无公害食品认证。
四川省通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通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空山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报告》,通府函〔2013〕61号
巴中市地方标准:DB511900/T5-2010《空山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空山核桃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通核0035、通核0147等核桃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500m至1600m,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质地为沙壤土,pH值5.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1%。年均气温12℃至17℃,年均降雨量1100mm至1800mm。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以当地核桃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
2. 栽植:春季栽植时间3月中旬至下旬,秋季栽植时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栽植密度每667㎡(亩)≤330株。
3. 整形:采用主干分层形。
4. 施肥:幼树期每年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5kg,盛果期每年每株施腐熟有机≥50kg。
5. 浇水:在萌芽前、果实发育期、果实成熟前、土壤封冻前各浇水1次。
6.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每年9月中旬至下旬,青果皮由绿变黄,部分果皮顶部开裂,内褶壁变黑后开始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实外形呈椭圆形、圆形。果面较光滑,缝合线低平。仁色白,饱满。
2.理化指标:平均单果重≥7g,出仁率≥39%,粗脂肪含量≥63%,蛋白质含量≥11%。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平昌江口青鳙 是平昌县著名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平昌江口青鳙营养丰富,肉质坚实脆嫩、十分鲜美,鱼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较高的粗蛋白,比普通鱼高3.07%,被视为珍贵食品。近年来,平昌县通过“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结合平昌县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水产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平昌江口青鳙市场竞争力,平昌县严格按标准、按要求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生产、养殖,其品质、价格、声誉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先后获得“上海世博会四川省名优特新产品”、“西部农交会‘最畅销产品’”、 第十届“四川名牌”、“巴中市第一届名牌产品”、首届“市长质量奖”等各类荣誉,平昌江口青鳙品牌已成为宣传巴山老区的绿色名片。截止2015年10月,平昌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1余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3万余吨,渔业总产值4亿余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00余元,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江口青鳙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平昌县澌岸乡、兰草镇、坦溪镇、驷马镇、土兴乡、元石镇、涵水镇、岳家镇、响滩镇、白衣镇、江口镇、澌滩乡、云台镇共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南江翡翠米
南江翡翠米的特点是无污染、营养丰富,饭粒光亮油润、口感柔韧、略带糯性。南江翡翠米曾出口法国、古巴,并长期畅销于成都、攀枝花、甘南等地区,在周边市场更已成为人们的首选大米。
翡翠米仅产于四川省南江县长赤区。该区位于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美,森林覆盖率达42%,平均海拔800—1000米,日照充足,生态条件独特,是传统的稻谷主产区,被誉为“南江米粮仓”。在稻谷生产过程中,因地制宜,大量施用“农家肥”。长期以来当地0,始终注重生态与环境保护,在种植业中,倡导保持传统耕作方式,发展“稻田养鱼”,明令禁止销售使用高残毒农药,大力推广生物技术防虫治病,使种植业与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互动。目前,该区已列为“巴中地区绿色优质稻基地”。
地域范围
南江翡翠米产区在南江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1°50'—32°45',东经106°27'——107°10'之间,海拔在800—1000米的范围内,幅员面积3417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为南江、沙河、正直、大河、长赤、乐坝、东榆、下两、赶场、凤仪、朱公、黑潭、和平、双流、元潭、高桥、石滩、关门、兴马、关路、桥亭、上两、流坝、赤溪、燕山、八庙、高塔、团结、红光、傅家、红四、天池、侯家、双桂。共计34个乡镇。
特定品质
无污染、营养丰富,饭粒光亮油润、口感柔韧、略带糯性。
文化典故
“南江翡翠米”是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重要的传统产品,历史最远可追溯到周代古巴子国时期,南江县就已种植水稻,并且大米已成为南江先民的主要食物之一。
;
巴中通江的特产是什么
川明参,云顶茶,通江雪魔芋,通江银耳,芦笋,酒罐酒,金鑫小角楼酒。
通江县的历史文化
生活风俗
通江县低中山区主食大米,辅以红薯、麦面、杂粮;高山区主食玉米,谷称包谷,辅以大米、麦面、洋芋、杂粮。一般日食三餐,俗称“赶三六九”。大忙季节一日四餐,午前歇气时吃糕点,名为打尖、打幺台。冬闲日食两餐,俗称“赶二五八”。荒年低山区以连麸面煮稀饭,称“羹羹”;高山区以包谷面煮稀饭,称“抹胡子”。常年热天午餐多吃稀饭。
服饰:有童装、青年装、中年装、老年装等。
生产风俗
通江县迎春耕有迎春试耒、说春、破犁、积阳尘、铲山灰等习俗。
节日风俗
过春节称过年,通江县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日都是民间过年时间。有过素年、办年货、团年、辞旧年、迎新年、拜年、破五、过小年、闹元宵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