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房屋建筑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建造?
特点:
1居住点一般分布在有地下水的绿洲。
2一般人家就地取材,用土坯修造平顶住宅。以土坯外墙和木架、密肋相结合的结构,依地形组合为院落式住宅。
3一般不开侧窗,只开前窗,或自天窗采光。民居保持一定的密度,庭院也并不大。
4带有明显伊斯兰风格。
原因:
1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建筑风格也不相同。
2新疆雨水少,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气温变化大,每年都要刮大风。
3维吾尔族热情洋溢,室内装饰格偏重华丽。
满意请点右下角的采纳谢,不满意请追问,您的支持是我奋斗的动力
新疆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新疆的特色建筑有汉族民居、回族民居等。
汉族民居坐落在城市里,采用北方大木起脊飞檐形式,庭院呈对称布局,大门可随地形开在侧面或正中央。正房坐北朝南,正房、厢房都以单幢建筑形式四面围合呈三合院或四合院,围合是以正房的山墙和厢房的后墙为界,正房和厢房之间的距离为1.5m。院子低洼,设渗水井,以便排水。走道砖铺,院子里种花植树,有的设花台。基本采用汉族北方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屋面双坡和单坡,檐下未见斗拱,昂嘴,而是采用西北地区的习惯做法,用如意头。为适应当地气候与多地震情况。
回族民居的典型形式为三合院、四合院和二进四合院,结构体系为木构架起脊、飞檐硬山形式,小青瓦、草泥或方砖铺面,房屋呈对称布局,以单幢建筑方式围合空间。四合院由上房、厢房、下屋及厨房、厕所、围墙等围合成内向性院落。上房主要是房屋,供长辈居住,室内都为一个大空间,空间以木棂花落地罩分隔,内设火炕,前檐有廊。厢房位于上房前面左右两个小空间,为晚辈居室、库房或佣人套房。下屋即门厅左右的房间,一般做厨房、厕所用。
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的特色来自于那里?
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的特色,来自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这里的民居有几个特点:其一是用很厚的土墙,砖(或土)拱顶。墙上的门窗用细密的花格子装饰。其二是室内一般用地炕、灶台,土墙上设有拱形的壁龛,用壁毯、地毯作室内装饰,其内容多为葡萄之类,形象晶莹欲滴,可以乱真。其三是宅旁多设晾葡萄干的凉棚,用砖砌出漏空花纹(晾葡萄须干燥,有好的通风条件,但又不能直接让阳光照到)。其四,由于这里的气候温差甚大,阳光下有时十分炎热,因此多设院子,用大树或凉棚来遮荫,在此可以乘凉。
新疆各民族居住呈什么样的特点
新疆各民族居住呈放射性的特点。新疆的民居建筑,是活着的历史,是如烟的往事,是凝固的史诗,是灵动的艺术,是智慧的结晶。民居建筑是人类文化精彩之处,不同地因的文化氛围产生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每个民族的文化也各有特色,因此都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
新疆地域辽阔,三山两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多有不同;生活习俗也有所不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新疆的民居建筑,是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宝库中的一员,它的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建筑文化体系。无论是古代民居建筑,还是现代民居建筑,都是文化艺术与民俗风情相结合的作品。
新疆省本民族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
新疆主要民族是维吾尔族,他们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他们的建筑颇具伊斯兰风格。许多建筑物上覆穹窿顶,正中有个小塔楼,宏伟古朴、华丽肃穆,极具地域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维吾尔族建筑装饰艺术有着独特的形式特征、色彩特征、艺术特征、时代特征和强烈的表现力。它能把事物的面貌以高超的技能、夸张的手法和形式加以突出表现。同时,维吾尔族建筑使用的材料多,手法多样,造型独特,对于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装饰历史、建筑技艺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
彩绘雕花
在维吾尔族建筑艺术中,石膏浮雕很重要。在建筑中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图案,用手工做成模型、模具,用搅拌好的石膏浆浇铸成型。然后将带有图案和花卉的石膏片、块、条分别装饰在门框边墙、墙面、壁龛、廊檐等处,造型整齐有序、生动活泼而引人入胜。
在一些民居中的房梁上,有用彩漆绘制的图案,那以油漆绘制的具有独特形式的各种风景、水果、五彩缤纷的花束、花瓶,使建筑显得古朴而珍贵。
木雕、雕花窗格和木雕组合图案是维吾尔族在建筑装饰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常房屋装饰图案的雕刻形成,分为浮雕和内雕两种,有的建筑中还有雕花窗格。
而砖雕艺术,在维吾尔族的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砖雕已经成为当地维吾尔族建筑工艺中应用较多的一项工艺,人们用手工进行锯、砍、磨、敲、锉、雕等操作,根据图样进行雕刻,用砖雕拼砌成图案,装饰在墙面、门框、柱子、屋檐、墙边等处,形成砖雕画面,非常漂亮,成为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一种特色。
琉璃花砖
琉璃花砖过去一般用来作为拱北塔楼等建筑的外部装饰材料,现在往往作为大型建筑物的外墙、私人住宅墙面以及饭馆、食堂外墙的装饰之用,这种贴面石在日照下闪闪发光,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显示出维吾尔族建筑的富丽堂皇。
不管到维吾尔族朋友家里做客,还是到大型建筑物参观,你会发现在维吾尔族同胞家的院子、果园、前庭、厅堂、客厅、卧室、厨房、前廊、藻井、柱子、门檐、亭子等处,分别用不同的材料、不同手段、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装饰和美化,使人们仿佛生活在艺术殿堂之中,是生活,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国各地民居的特点?
1、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2、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3、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4、上海民居
上海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外滩的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风采。同样,上海的近代住宅建筑也可谓洋洋大观、多姿多彩。
说到上海的民居,自然就想到石库门,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中国普通邮票第23组《中国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图案采用的就是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19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承重砖墙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故称“石库门”。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5、潮汕民居
潮式古民居,它源于中原古风,吸收了北派风格,结合地方的环境、天象,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四合院的改进型的下山虎式、四点金式、驷马拖车式等组合的村落。
它抗台风,防地震,形式美观而又坚固耐用。下山虎式是一种独家小院式,它适应中小型家庭。它是由大厅、两大房、两小房、天井、门楼仔等组成,一般有一口井,它是一套居住条件基本完备的小院落。
四点金式是由下山虎进化而来,规格比下山虎高,如下山虎中厅一般不超过十五瓦槽,房间不超过十瓦槽,四点金则都不小于此。除中轴线大厅、天井、门楼,大厅两侧有大房,大房前有过水(一般为灶间),天井两边有对称两小厅,俗称东西厅仔或南北厅仔。
门楼两侧有两厢房,有侧门两个或四个通两花巷,如单花巷都俗称单片剑,两花巷为双片剑,主人多为人口较多或较殷实人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