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省药王山在什么地方?
陕西耀县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为纪念 药王山
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远远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壮观迷人。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耀县孙家源人,早年体弱多病,家境贫寒。少年时开始钻研医道药理,读经史百字之说,青年时已造诣颇深。学成后曾辞朝廷征召,长期在家隐居行医济人。晚年根据唐代医药文献,搜集民间治疗经验,结合个人行医体会,编著医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是他的力著。在印刷不发达的古代,手抄本广为流传,直到宋代才出版了两书的摘缩本,并传入朝鲜和日本。这两本书开创了疾病分类、症候记述、治疗方法和药剂处方,对中国医学发展贡献极大
二、陕西耀县药王山的位置在哪里?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城东1.5公里处,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唐时称磐玉山,宋以后称五台山。山上五峰环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碑石林立,风景优美,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后世尊他为“药王”,药王山便因此而得名。这里是人们纪念孙思邈的中心场所,每年农历“二月二”庙会,游人从四方云集而来表达对孙思邈的崇敬与怀念。
药王山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山上有金、元建筑及大型元代壁画,有明代药王大殿及药方碑,有太玄古洞、洗药池等景点五十余处。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隋唐摩崖造像四十余尊,精美绝伦;北魏至唐代造像碑百余通,弥足珍贵;历代碑石二百余通,为药王山的实物历史档案;还有石塔、石棺、石碑坊等石刻,均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