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茶风俗的详细介绍

关于福建安溪茶风俗的介绍

安溪县人民不但精干种茶、制茶,而且善于泡茶、品茶古往今来,积累了一套富有情趣的泡饮技艺。分烧水、烫浇茶具、落茶、冲水、落盖、出茶、饮尝等程序,每道程序都有一个别致的名称,引经据典,比喻贴切,形象生动,饶有情趣,在重大场合,特别是茶王赛,还常常进行精彩的茶艺表演,使人领略茶艺文化的真谛和妙趣。下面就 福建安溪茶风俗 做一介绍。

主要程序依次为:

烹煮泉水:当山溪泉水煮到“虾目”转“鱼罗”的“一沸水”最为适宜。

沐霖瓯杯(孟臣沐霖、若深出浴):烫洗茶壶盖瓯和茶杯(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家,后人把名贵茶壶喻为孟臣;若深清初人,以善制茶杯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琢)。

观音进轿:用茶勺从茶罐中取出适量茶叶。

观音入宫(落泡):把乌龙茶放人茶壶或盖瓯。用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三四分。

悬壶高冲(冲水):把盛开水的烧水壶提高冲水,以使茶叶转动。

春风拂面:用茶壶盖或匝盖轻轻刮去飘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瓯里催香:茶叶冲水后,盖上瓯盖,浸泡几分钟,以使茶叶香气溢出。

细闻幽香(也叫梦里寻芳);静嗅乌龙茶的`香气。 三龙护鼎: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这样既稳妥又雅观。

行云流水:将茶瓯在茶盘边沿轻轻一抹,去掉附在瓯底的水滴。

关公巡城(出茶):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紧靠的小茶杯。

韩信点兵:茶水倒到最后少许时,也要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这样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鉴赏汤色:认真观看杯中茶水的颜色。

品啜甘霖:细致地品尝天真味道。

安溪的资料

安溪县,文化积淀深厚置县已逾千年,素有“ 安溪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龙凤名区”之美誉,是闽南金三角中的一块宝地,也是“国家级园林县城”,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与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为邻的一个中心沿海山区大县,被誉为“山上泉州”。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安溪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旅游专线被列为全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路之一。 安溪县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不仅是全国著名侨乡,而且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 近年来安溪县以“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发展策略、“沿海县”发展站位、“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现代山水茶都等战略目标引领全局发展,全力打造“闽南金三角后花园”。 安溪依山近海,交通便捷。 未来几年有福(州)广(州)、厦(门)沙(县)、莆(田)永(定)以及泉三高速安溪连接线等四条高速公路从安溪境内穿过,其中福广高速,经南安(金淘)至厦门高速公路路段已经于2012年12月31日中午12时正式通车,安溪有四个高速路口,至此,安溪距厦门、泉州均只需40分钟以内的路程,已全面融入泉州、厦门“一小时经济圈”。[1] 安溪特色鲜明,名茶飘香。 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的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的一张亮丽名片。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 安溪山川秀美,生态良好。 地处晋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近70%,有30多万亩原始森林、次生林,4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气候温和,峰峦叠翠,空气清新;境内还有10多处温泉资源,每天出水量5000多立方米。安溪绿色宜居,可以泡好茶、泡温泉、泡氧吧,非常适合养生休闲渡假。 安溪积淀深厚,人杰地灵。 置县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即公元955年),迄今已有1055年,境内有千年文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安溪清水岩在全世界有分炉300多个。古往今来,安溪名人辈出,马来西亚云顶高原创始人“游乐赌王”林梧桐,台湾首富王永庆,清朝名相李光地,文学家林嗣环,数学家陈万策,现代医学家李景昀,地球动力学家陈宗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庄希泉,等,都是安溪人的杰出代表。目前海内外安溪人有400多万,其中台湾安溪籍乡亲达230多万人,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的10%。[2] 安溪经济活跃,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安溪摆脱贫困,步入小康,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经济发展十佳县。2011年度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排名第78位,比2010年提前12位;位列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第43位,比2010年提前7位。 “到福建必到安溪”。 随着“海西”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大交通高速时代的到来,安溪新一轮跨越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现在安溪既有温泉休闲度假中心,高尔夫球场,更有经历千年积淀、独具特色魅力的铁观音茶文化,而且还将引进长春电影集团在清水岩风景区,规划建设大型影视文化产业园,引进上海世博会3~5个国家的展馆,建设世博纪念公园。目前,全县在建大型休闲旅游项目12个,总投资近130亿元,“到福建必到安溪”将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山水茶都已日益成型,宛如镶嵌在“海西”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崛起于福建东南。 今日安溪,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齐全,劳动力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围绕着建设现代山水茶乡的目标定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安溪。 自然地理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西溪上游,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108万(2008年3月),其中非农业人口137838人。除官桥、湖上、剑斗、白濑等有少数畲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通闽南方言。 县城位置 安溪县城,诸峰玉峙,一水环回,有“龙凤名区”的美誉。流经县城的晋江支流湖头溪与龙潭溪,在县城的西部两水合一,水面自然展阔,激流扬波,覆滩为湖,逶逶迤迤,呈“S”形自西而东奔流,若白色的游龙环城骧伏腾跃,煞是好看,人们形象地取名“大龙湖”。大龙湖形成后,安溪在规划建设两岸防洪堤时,别出心裁地在两岸花岗岩护栏上,精选、镌刻了先秦以来7000多首古诗词,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十里诗廊”景观,富有文化韵味。 放眼大龙湖,湖面水光潋滟,碧波百顷,两岸风光,青山叠翠,如诗如画,让安溪县城像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一样美丽。有人说,安溪这种山、水、城相辅相成,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的县邑格局,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是少见的。 自然环境 安溪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多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40座,大多分布在西北部,最高山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以五阆山、跌死虎山为界,西部称内安溪,东部称外安溪。外安溪地势较低,平均海拔300—400米,以低山、丘陵串珠状河谷盆地为主;内安溪地势较为高峻,以山地 为主。河流以晋江上游西溪(又名蓝溪)为主,发源于桃舟、棠棣和永春一都,由此流向东南,经南安汇入晋江,境内流程105千米,西部的福前、白荇溪和举溪等,流程较短,自西北向西南注入九龙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外安溪夏季长且炎热,冬季短而无严寒,年均气温19-20℃,年降雨量1600mm左右;内安溪年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800mm以上,无霜期约260天,秋冷较早,春来较迟。 历史沿革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县西北部2乡置小溪场。 大顺年间(890~891)小溪场长官廖俨招集流民,开发蓝溪沿岸。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升场为县,设清溪县,取溪小清澈意。 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县:因睦州清溪洞“盗”起,吏恶其名,故改称安溪,反其意为 “溪水安流”,希望此地平安。 历属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平海军(下辖今泉州、莆田)、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兴泉永道(下辖莆田(兴化)、泉州府、永春州)、厦门道、南路道(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1949年9月3日解放,属泉州专区(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门、同安九县,后又改名为晋江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2005年,安溪县辖凤城、湖头、蓬莱、官桥、剑斗、城厢、魁斗、金谷、龙门、西坪、虎邱、感德、芦田13个镇,湖上、尚卿、大坪、龙涓、长坑、蓝田、祥华、桃舟、参内、白濑、福田11个乡,共有19个社区、3个居委会、435个行政村。

福建安溪节日习俗

福建安溪春节习俗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民都会以其极具地方特色的活动来庆祝新年,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福建安溪地区也不例外,以极具闽南特色的庆祝活动展示着春节的喜庆与隆重。

一、安溪简介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西溪上游,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108万(2008年3月),其中非农业人口137838人。除官桥、湖上、剑斗、白濑等少数畲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通闽南方言。

二、年前准备

1、送灶神升天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揭开序幕的。安溪县的祭灶活动于农历二十四举行。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爷,灶君菩萨等。对于灶神的信仰来源于古代社会对火的崇拜。古人相信与火有关的大神炎帝、祝融就是灶神并且认为灶王的神职是掌管人们的饮食。民以食为天,人们祭灶主要是为了感激和颂扬灶神的功德。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让灶王上天之前先甜甜嘴,因而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2,掸尘扫房子

送走灶神后,家家户户便开始掸尘扫房子。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送走灶神后,人们就开始对家里进行全面细致的大扫除,处处洋溢着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关于这个习俗,有个颇为诡异的故事: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以蜘蛛网为几号标于屋檐下。凡被做上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四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三、大年三十到初一的若干习俗

1、年夜饭

在上午敬拜完菩萨,中午敬拜完祖先之后便是晚上的团圆饭了。在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能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家人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置,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俗话说的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除夕之夜的年夜饭一向都是中国人过春季的重头戏,在安溪也不例外。其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除了有鱼有肉有青菜外,还有年糕。其中“长命菜”颇具地方特色,它是以整棵的青菜(一种形似莴苣叶的长叶青菜)为佐,象征着长命百岁。

2、压岁钱

一般在除夕夜里,长辈会把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有的家长会将168人民币放入红包袋中给孩子压岁,象征着“一路发”,这168一般要随身携带,一年之后才能拿来使用。

3、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关于这个习俗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这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4、开正(zhēng)(来源)

吃过年夜饭,大家一般聚在一起聊天,打扑克,喝茶,看春节联欢晚会等等,初一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鞭炮、“经”(天神用的纸币)等供品(每盘贡品中的东西需为一、三、五等单数),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即玉皇大帝),敬拜的时候一家之主代表全家手握月牙形的“碑”对着天神的排位说出新年愿望(包括敬拜时间、地点以及新年愿望),并征求上天的允许,说完愿望之后手握“碑”拜两下,然后松开双手,让“碑”落地,若“碑”如图一所示(一正一反)表示上天同意你的美好愿望,并会保佑你来年顺顺利利;若如图二所示(两个正面)这表示“爱笑”也就是说没有同意但也不反对,上天对你的请求持一种笑着观看的态度,此时,敬拜者便要再次阐述新年愿望并再次请求上天允许;若如图三所示(两个反面)则表示上天不同意你的请求,此时敬拜者就该换个说话再请求一遍。在得到上天允许后,人们要把放鞭炮,并把“经”烧给天神使用,此时,开正活动方才圆满完成。

月牙形“碑”

恭拜过后,人们会泡茶敬长辈,表达晚辈对长辈们的敬爱之情,并且将祭拜过的果品分一些给大家吃,让亲朋好友们在新年伊始便甜甜美美。敬过甜过之后,人们方才纷纷回房睡觉。

5、“攻炮城”和“贺正”

旧时,初一上午,政府会在中学举办拔河比赛、猜谜大赛、村篮球赛等活动,人们纷纷前往参加观看,最值得一提的是“攻炮城”活动。比赛时,会有一串鞭炮挂在一根竖立着的竹竿上,参赛者点燃另一串鞭炮对准竹竿上的鞭炮投去,裁判以参赛者投炮的次数和精准程度为依据定出一等奖(150元现金)、二等奖(100元现金)、和三等奖(50元现金)。人们积极踊跃参加此项活动,不仅为了增添新年热闹气氛,也不仅仅为了那些奖金,更多是对来年鸿运的美好期望。

而现在此类活动渐渐消失,人们多在家迎客或者外出拜访好友。因此“贺正”取代了以往的活动。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切忌吃稀饭,如此便可避免接下来出访好友时“半途遇雨”)。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此外,在初一之日,妇女们多备好贡品、“经”、鞭炮、香、蜡烛等,纷纷前往离家较近的寺庙“定明院”烧香求福,或者到更远的有名的祈福圣地“清水岩” 烧香祈求来年家人多福多寿。

6、女婿日

正月初二,安溪民俗称之为“女儿女婿日”。据说,过去的这一天清早,女儿一家,穿着盛装,随带鸡、猪脚、面线、猪肚、糕米果和糖果饼干等,一起回娘家。女婿带领一家人给岳父、岳母大人拜年,其礼数之重与为老丈人祝寿的差不多。设宴款待,岳父同众女婿以及自己的儿子一桌,岳母同众女儿、儿媳围成一桌,而众多表兄弟姐妹围成一至几桌,尽享大团圆之喜。 

7、巡灯

在安溪,人们认为男子为“灯”,“灯”闽南话中发音为’丁’ 家中有多少个男子就哪几个灯,以前多是男子去巡灯,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女子也能去巡灯。

安溪的民风民俗

安溪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除安溪高甲戏外,还有木偶戏、南音、茶歌对唱、鼓吹音乐、民间舞蹈、水车阁、舞狮舞龙、彩灯、装阁、说书、灯猜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盛行。在台湾地区,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寺庙达400多座,供奉清水祖师寺庙达200多座,不少的宗祠、民居、地名与安溪本土一样,成为沟通乡情、联络乡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数百万台胞心灵的栖息地和故土文化的象征。

扩展资料

茶文化铁观音: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

台湾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系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规划建设妈祖文化纪念馆、植物园、樱花林等主辅工程。安溪与台湾语言文化习俗相同,台湾茶叶与安溪铁观音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两岸有着深厚的茶缘,由茶缘演绎出来的茶文化,推动两岸乡亲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的建设是对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溪县

福建安溪的习俗是什么?

福建安溪土特产有安溪铁观音、福前芦柑、安溪淮山、淮山黄酒、安溪柿饼、湖头芋包、白粿、官桥豆干、赤岭桔红糕、蓝田香菇、梅占茶、安溪本山茶、淮山酱、毛蟹茶、龙门花生酪、湖头米粉。

安溪铁观音

安溪有什么土特产 福建安溪有那些土特产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的产区,这里种茶历史悠久,适宜于茶树生长。安溪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冲泡后,汤色金黄,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

福前芦柑

安溪有什么土特产 福建安溪有那些土特产

福前芦柑是绿色食品,果实硕大、色泽鲜艳、皮松易剥、肉质脆嫩、汁多化渣,味道芳香,甘甜可口,饮誉中外。芦柑果实可食部可达68%-75%,品质优良,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进人体健康,可以鲜食,也可加工成糖水橘瓣罐头、果汁、果酱、果洒、果冻等。

安溪淮山

安溪有什么土特产 福建安溪有那些土特产

安溪淮山是安溪县除铁观音茶叶外另一绿色农产品,其中,长坑山格淮山历史悠久,味道独特,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淮山在安溪有悠久的生产历史,产品质量好,产量多,十分畅销。淮山作为安溪县主要农产品,“一叶三金四银”中的“银”品牌,已成为其重要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