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烹饪的菜系特色有哪些?

中国主要有八大菜系:苏菜、闽菜、川菜、鲁菜、粤菜、湘菜、浙菜、徽菜。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苏菜,即江苏风味菜。江苏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致,口味适中,四季分明。在烹调技术上擅长炖焖、烩、窝、烧、炒、又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适应面广,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滑嫩爽脆。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东临大海,西北负山,气候温和,山珍野味,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福州菜清鲜,淡爽,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汤鲜、味美,汤菜品种多,具有传统特色。

川菜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八滋”之说。

鲁菜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古齐鲁为孔、孟故乡,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化发祥地之一。山东菜系是由济南和胶东两个地方清、鲜、脆、嫩著称。

粤菜历来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冠于全国,故有"食在广州"之称,名扬四海。粤菜的主要特点在烹调上以炒、烩、煎烤、局著称,讲究鲜、嫩、爽、滑、口味上以生,脆、鲜、淡为主。曾有"五滋"、“六味”之说。

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风味菜。湘菜特别讲究调味,尤重酸辣、咸香、清香、浓鲜。夏天炎热,其味重清淡、香鲜。冬天湿冷,味重热辣、浓鲜。

浙江地处我国东海之滨,素称鱼米之乡,特产丰富,盛产山珍海味和各种鱼类。浙江菜是以杭州、宁波、绍兴和温州四种风味为代表的地方菜系。

徽菜,又名皖菜。皖南徽菜是安徽菜的主要代表,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安徽菜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二、中国的烹饪传统是什么?

人类最初的饮食方式,同一般动物并无多大区别,获得食物时,生吞活剥而已。古人谓之“茹毛饮血”。最初所享用的食物,只能完全凭借大自然的安排和赐予,有丰盛之时,也有短缺之时,尤其在严冬的北方,结果实的草木都凋谢了,如果捕获不到聊以充饥的禽兽,那就只好饿肚子。

当人类认识了火以后,就跨入一个新的饮食时代——火食时代。掌握了用火技能的人类,又发明了取火和保存火种的方法,这样就有了光明,有了温暖,也有了热食。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天然火,包括火山熔岩火、枯木自然火、闪电雷击和陨石落地所燃之火等。人类最初见到熊熊烈火,同其他动物一样,总要避而远之。但是人与动物毕竟不同,恐惧过后,他们在余烬旁感到了温暖,可能会有意收集一些火种保存下来,以便借此度过寒冬。有时在烈焰吞噬的森林中,也会发现一些烧死的野兽和烤熟的坚果,取过一尝,别有一番滋味,可能由此受到启发,开始走上火食之路。

中国史前时代最早开始用火的年代尚不知晓,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发现过用火遗迹,考古发掘见到厚达4—6米的灰烬层,中间夹杂着一些烧裂的石块和烧焦的兽骨,还有烧过的朴树籽,这是确定无疑的庖厨垃圾,也是明确的用火证据,年代在距今五十万年以上。此外,在蓝田人、元谋人遗址中也都发掘到一些炭屑和烧骨。

有了火以后,熟食的比重逐渐增加,火食的方式也由简单向复杂演进,烹饪技艺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最初的人类,既无炉灶,也还不知锅碗为何物,陶器尚未发明,那时的烹饪方式主要河姆渡文化的陶釜还是烧烤——将食物在火中直接烤熟,这方法一直流传、使用到现代。人类还进一步发明了“炮”法——用黏泥包住食物后隔火烤熟,这方法现在仍在使用。

在火成了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后,人类又发明了一些人工取火的方法,可以制造出火种来。人类成了火的主人,也就等于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这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第一次尝试,它揭开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辉煌篇章。

虽然不用炊具的火烹时代可能是漫长的,烤法或炮法也能带来美味,但人类并没有满足于此,先人们还在不断寻求新的滋味。这其中釜——锅的发明最为重要,这是人类使用了不少于一万年历史的常规炊具。

人类最早制作的炊具,直接选取自然材料,不一定有细致的加工。这些材料中,石板、石块最常见。古今所见的“石板烧”,起源早在陶器发明之前。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仍有用石板烙饼的,这是远古遗风。还有些民族有用烧热的石块烫熟食物的习俗,或以兽皮为锅烹煮食物。这些无陶烹饪法,在世界上许多晚进民族中都有例证,可以肯定是人类早期烹调所采用的比较普遍的方式,原始的美味大餐正是通过这些原始的方法烹成的。最早出现的陶釜,正是受了这类原始烹法的启示而造出来的,铜鼎和铁锅的铸造也一脉相承。陶釜之前有“皮釜”,还有“竹釜”,盛产竹子的南方地区,截竹盛水米等,煨在炭火中,同样能做成香美的馔品,这便是古代文人所说的竹釜,现代仍在沿用,别具风味。原始烹法像这样的例子可能还有不少。也就是说,专用炊具发明之前,比较标准的烹饪已经开始了。

将烹饪时代的开端追溯到陶器发明之前,也不能抹煞陶器的发明对人类饮食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陶器的发明,可能是农业绿色革命的一个重要副产品。种植谷物成为人类主要的食物获得手段之后,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谷物成为主要食物,但是如何食用成了一大难题。谷物一般不宜生食,起初大概是将谷粒放在热石板上烤熟,或放在竹筒中烹熟,类似方法可能沿用了许多世纪。这样的早期烹法,也见于古人的论述,如《礼记·礼运》注说:“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捋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古史考》也说:“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之上食之。”这当然并不是理想的吃法,人类还在寻求烹饪谷物的新方法,陶器的发明正是这种迫切寻求的结果。

关于陶器的起源,学术界还没有可靠的结论。陶器是以黏土为原料,塑形后经高温焙烧而成。人类为何突发奇想,变泥土为器具,这还是一个谜。是人类自发明人工火以后完成的又一项以火为能源的科学革命。陶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谷物烹饪发明的,是原始农耕部落的创造。农耕部落有比较稳固的生活来源,不再频繁迁徙,开始有了定居生活,陶器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人类世界的。最初的陶器多为炊器,也有食器。制炊器的陶土掺有砂粒或谷壳、蚌壳末等,具有耐火、不易烧裂和传热快等优点。制食器的陶土经过淘洗,由于不直接接触火源,所以一般不加砂粒,表面较为光滑。有了陶器,火食之道才逐步完善起来,陶烹时代也就到来了。

中国原始陶器有久远的历史,在北方和南方都出土了一万年以前的陶器。就是这样的陶器,陪伴着史前时代人们的饮食生活,陶烹使得火食技术得到充足发展。

中国悠久的火食传统,是我们引为自豪的中国烹饪发达的根基之所在。哲今厨师喻烹饪为“火中取宝”,运用火候功夫的高低,是能否取得真宝的关键,火候功夫的练成,是靠了千万年经验的积累,靠了悠久的火食传统。

三、中国传统烹饪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炒 炒是最基本的烹饪技法.其原料一般是片,丝,丁,条,块,炒时要用旺火,要热锅热油,所用底油多少随料而 定.依照材料,火候,油温高低的不同,可分为生炒,滑炒,熟炒及干炒等方法.

爆 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芜爆,葱爆,酱爆等.

熘 熘是用旺火急速烹调的一种方法.熘法一般是先将原料经过油炸或开水氽熟后,另起油锅调制卤汁(卤汁也有不经过油制而以汤汁调制而成的),然后将处理好的原料放入调好的卤汁中搅拌或将卤汁浇淋于处理好的原料表面.

炸 炸是一种旺火,多油,无汁的烹调方法.炸有很多种,如清炸,干炸,软炸,酥炸,面包渣炸,纸包炸,脆炸,油浸,油淋等.

烹 烹分为两种:以鸡,鸭,,鱼,虾,肉类为料的烹,一般是把挂糊的或不挂糊的片,丝,块,段用旺火油先炸一遍,锅中留少许底油置于旺火上,将炸好的主料放入,然后加入单一的调味品(不用淀粉),或加入多种调味品对成的芡汁(用淀粉),快速翻炒即成.以蔬菜为主料的烹,可把主料直接用来烹炒,也可把主料用开水烫后再烹炒.

煎 煎是先把锅烧热,用少量的油刷一下锅底,然后把加工成型(一般为扁型)的原料放入锅中,用少量的油箭制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一般是先煎一面,再煎另一面,煎时要不停地晃动锅子,使原料受热均匀,色泽一致.

贴 贴是把几种粘合在一起的原料挂糊之后,下锅只贴一面,使其一面黄脆,而另一面鲜嫩的烹饪方法.它与煎的区别在于,贴只煎主料的一面,而煎是两面.

烧 烧是先将主料进行一次或两次以上的热处理之后,加入汤(或水)和调料,先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慢烧至或酥烂(肉类,海味),或软嫩(鱼类,豆腐),或鲜嫩(蔬菜)的一种烹调方法.由于烧菜的口味,色泽和汤汁多寡的不同,它又分为红烧,白烧,干烧,酱烧,葱烧,辣烧等许多种.

焖 焖是将锅置于微火上加锅盖把菜焖熟的一种烹饪方法.操作过程与烧很相似,但小火加热的时间更长,火力也跟小,一般在半小时以上.

炖 炖和烧相似,所不同的是,炖制菜的汤汁比烧菜的多.炖先用葱,姜炝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主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菜的主料要求软烂,一般是咸鲜味.

四、中国的烹饪特点

中国的饮食特点是: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