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镇的历史沿革

以驻地横江圩命名。

1933年8月16日,划属太雷县,横江圩为太雷县治所在地。

1934年红军长征后复属石城县,为横江区。解放初设横江区(四区),1958年设横江公社。

1960年分为横江、罗家、珠玑、珠坑4个公社,1966合并仍称横江公社。

1968年划出罗家公社,1972年划出珠坑公社。

1984年改横江乡,1989年改横江镇。

1997年,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横江街居委会及洋和、友联、秋溪、罗云、平阳、丹阳、横市、烟坊、横江、沽溪、齐贤、廖三、珠玑、张坑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横江圩。

2001年,撤销小姑乡、洋地乡,划归横江镇。

附:洋地乡位于石城县南部,武夷山脉西北部,距县城32千米。县主要林区。境内鸡公岽,海拔1389.9米,为县内最高点。1951年设洋地区(八区),1958年为洋地垦殖场,1964年改洋地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15.8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洋地、石溪、瑞坑、泮弼、径口、三坑、上段、桃花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洋地圩。

附:小姑乡位于石城县东南部,距县城21.5千米。1956年为小姑乡,1958年属横江公社,1961年析置罗家公社,1984年复置小姑乡。1997年,面积46.4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小姑、罗家、和平、开坑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小姑圩。

横江镇的行政区划

[2008年代码]360735103:~001横江居委会 ~200横江村 ~201平阳村 ~202丹阳村 ~203洋和村 ~204友联村 ~205秋溪村 ~206罗云村 ~207烟坊村 ~208姑溪村 ~209齐贤村 ~210珠玑村 ~211张坑村 ~212洋地村 ~213石溪村 ~214瑞坑村 ~215泮别村 ~216迳口村 ~217赣江源村 ~218桃花村 ~219小姑村 ~220罗家村 ~221开坑村 ~222和平村

横江居委会

地处横江中心,是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横江镇人民政府和圩镇贸易集散所在地。圩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894 名农业人口3636名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为2003年10月横市村并入而来。这里的地理环境独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发展农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豆类、薯类、瓜类等。经济作物有林业、水果、药材、蔬菜等,养殖业以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养鱼等为主。

横江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距横江圩镇1公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共549户,2100人口,有耕地面积1200.33亩。1961年曾为横江、大埠两个大队,次年又合并为横江大队。有小学一所,村部设刘氏宗祠屋背。该村较贫困,该镇决心通过实施政策倾斜、技术倾斜、项目倾斜、产业倾斜来促进扶贫开发建设。

平阳村

位于横江镇西北部。平阳村以驻地地势平阔而命名。据官方资料显示[1],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94户,1660人,耕地面积为1200亩,大部分沙溪地,少数为粘质土。解放前夕为横江区平阳乡,1969年并入丹阳大队,1979年又分拆。境内姓氏以刘姓居多,还有赖姓,陈姓、谢姓、罗姓、危姓等十余姓氏。境内山奇,水绿,特别是位于田心小组的,有一条山沟里面的布满了形态各异的石头,山崖奇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部驻武干,相传此地有人在朝为武官而得名,后人误写成武干。

丹阳村

位于横江镇西北部,意为丹凤朝阳。该村西南丘陵起伏,东北沿河地势平坦,瑞石公路从境内通过。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3户,1504人,耕地面积939亩。境内主要有赖、陈、刘、曾、兰等姓氏。横江供电所2600千伏安变电站位于该村枫树堂。

洋和村

地处横江镇西部。东面小山连绵,西面丘陵起伏,秋溪河由南向北从中贯穿,将整个村子分为东西两边。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68户,总人口1350人,耕地面积1168亩。解放初期为横江区洋和乡。

友联村

地处横江镇西部。全村东西直径约5华里,南北直径约6华里,秋溪至洋地公路穿村而过,秋溪河从中贯穿。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667户,2358人,耕地面积1525亩。解放初属秋溪村辖,1958年为横江公社友联大队,1984年设乡时改为友联村。全村基本上为赖姓。境内有初中一所、小学一所,还有中心医疗站、信用社、秋溪粮站等。境内虎尾坑为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1984年设乡时为洋和村。境内以赖姓居多,其它姓氏有刘、陈、吴、黄等。

秋溪村

地处横江镇镇西部。206国道穿境而过。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465户、2012人。耕地面积1508亩。境内有小学一所。红家垅为红四军军部旧址,背屋岭为苏区红军欢迎国民党二十六路起义大会旧址。境内多为赖姓,但也有陈姓、邱姓、曾姓等。

罗云村

位于横江镇西部。解放初属横江区秋溪乡,土改时为罗云乡,1978年改为罗云大队,后改为罗云村。东北丘陵起伏,沿秋溪河一带较低平。该村主要有206国道经过全境,秋洋(秋溪至洋地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公路,水泥路面通达各村小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537户,2560人。耕地面积1451亩。

烟坊村

位于横江圩镇南部。由烟坊、罗溪两个自然村组成。两个自然村东部和西部多小山,中部地势低平,沿小河由南向北延伸。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546户,2800余人。耕地面积1650亩。解放初期为横江区烟坊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烟坊村至今。长征干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原云南省省长刘明辉世居境内竹庄组。境内有小学一所。

姑溪村

位于横江圩镇东南部,距镇3公里处。姑溪河由南向北从中贯穿全境。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234户,1088人。耕地面积513亩。解放初属齐贤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称姑溪村至今。2001年省民政厅在该村挂点扶贫,帮扶新修公路2公里、河堤500米,新建村部一幢,位于陀罗墩,有村小学一所。该村主要有王、吴、兰、朱、温等姓,其中兰姓为畲族,聚居于兰家屋村民小组,约300余人,其他均为汉族。

齐贤村

位于横江镇东北部,四面多小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部较平坦。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59户,计3431人口。耕地面积1729亩。解放前夕及解放初属横江区齐贤乡,1958年改为齐贤大队,1968年至1978年,姑溪、廖三、齐贤并为一个大队,称齐贤大队。1979年又分为三个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齐贤村。2003年11月又将廖三村并入齐贤村,境内多为王姓,也有张、邱、兰、温、刘等十余姓氏,其中兰姓为畲族,聚居于陶溪村民小组,360多人左右。村内有小学2所,其中廖三小学高年级撤并到中心小学,村部驻塅心。原四川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温先星世居境内兰背村民小组。

珠玑村

位于横江镇东南部。该村原名乌龟石,后人嫌此不雅,改称珠玑。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401户,共1554人。有耕地面积1476.3亩。解放初属洋地区珠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称珠玑村。境内特产有横江重纸。该村有陈、罗、吴、赖等十余种姓,境内有小学一所。

张坑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境内山峰连绵,坑垄交错。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37户。共1579人。耕地面积1160亩,盛产木材和土纸。解放初期属横江区珠玑乡, 1984年恢复乡建制时张坑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石溪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原名石阔,因“天然一石门,泉注门外,成二小潭,潆洄乃出”的景观得名。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87户,计748人。耕地面积1100亩。该村解放初属横江区珠玑乡,1955年属洋地区石阔乡, 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石溪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随同洋地乡并入横江镇。境内有小学一所。

瑞坑村

初名“瑞亨”,后写成瑞坑。瑞坑村位于横江镇西部,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29户,913人,耕地面积1105亩。瑞坑村解放初属秋溪乡,1955年属洋地区瑞坑乡,1984年改乡建制为洋地乡瑞坑村,2001年撤乡并镇属横江镇。境内有小学一所。

泮别村

是以泮田与上弼二个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命名。地处横江镇西南部,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70户,计1048人。耕地面积为1455亩。解放初属横江区,设上弼、泮田两个乡,1958年属洋地垦殖场为泮弼大队,1964年属洋地公社仍为泮弼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时为洋地乡泮别村,2001年随洋地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

迳口村

位于横江镇西南部,因村前山沟延伸至七里亭,得名七里径,又因村庄坐落在山沟口,故名迳口。境内多山,沿河两岸地势较平,赣江源河经境内林坑、边子坝、土楼,流入瑞金日东水库。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231户,980人,耕地面积941.2亩。该村解放初属横江区径口乡, 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为迳口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横江镇迳口村。该村曾是石城通往福建长汀的交通要道。

赣江源村

由原三坑、上段两村于2003年10月合并后,因地处赣江源头,故取名赣江源村。该村位于横江镇最南的边沿部位—即武夷山西麓,东与福建省长汀县铁长乡张地村毗邻,南界瑞金市日东乡的沿岗村,西连径口村,北接洋地村。境内山峰耸立,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自西向东有三个低而平坦的坑垄。七岭组是江西最大河流———赣江的发源地。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3户,共计1266人,均为汉族。

桃花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处于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处。境内峰峦叠嶂,坑垄遍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是“仰望是高峰,横看是竹松,静听溪流韵,轻闻花香浓”的山区小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92户,总人口为378人,耕地面积为487亩。该村解放初属洋地区石溪乡, 1961年从石溪分出,成立桃花大队,1984年改乡建制为洋地乡桃花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横江镇桃花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小姑村

位于横江镇东北部。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据相关政府网统计,共499户、 2220人。耕地面积1464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小姑乡,1984年改乡建制时属小姑乡(原罗家公社)小姑村。2001年7月随同小姑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后为横江镇小姑村。境内有中小学,卫生院、罗家林场等。

罗家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以驻地罗家坝命名。该村境内四周山峰重叠,中部山麓涧溪由南流向西北。截止到2007年8月,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01户,1100人,耕地面积1168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小姑乡, 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为罗家村属小姑乡所辖。2001年7月随同小姑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后为横江罗家村。现境内有小学一所,村部驻罗家坝桥头边。

开坑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境内四周峰峦叠嶂,山高路陡,山间小溪自南向北从中贯穿。全村辖11个村小组,总户数为274户,共1335人,有耕地面积1249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开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小姑乡开坑村,2001年随同小姑乡并入横江镇后属横江镇开坑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四川宜宾县横江镇西林村

宜宾县辖镇。清嘉庆年间置横江镇。1950年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1992年王宝乡、石城乡、张窝乡并入。位于县境南部,横江河南岸,距县城36公里。面积100.4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黄沙、和平、油房、厚石、石城、金中、五角、北斗、伏龙、梨茶、石马、五宝、西林、富田、张窝、丘陵、柏林17个村委会和正义、中心、民主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及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柑橘。土特产有烤烟、五香盐花生。境内石城山、北斗崖民族崖墓群闻名遐迩。.

宜宾特产有什么?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最出名的就是宜宾燃面 和南溪豆腐干撒 宜宾特产: 芽菜(0) 小磨麻油 (0) 思坡醋 (0) 屏山套醋 (0) 空心竹凉席 (0) 江安竹簧 (0) 五粮液 (0) 叙府大曲 (0) 梦酒 (0) 杞酒 (0) 南福曲酒 (0) 少娥啤酒 (0) 竹海老窖 (0) 名茶屏山炒青 (0) 宜宾红茶 (0) 糟蛋 (0) 怪味鸡 (0) 柏溪潮糕 (0) 蝶式腊猪头 (0) 琵琶冬腿 (0) 金丝牛肉 (0) 兰香斋熏肉 (0) 宜宾板鸭 (0) 宜宾燃面 (0) 宜宾天麻 (0) 宜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与遍及全市。2005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城迈进。 宜宾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得力于丰富独特旅游的资源和“九五”期间宜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被省政府定为四川四大旅游优先展区之一、四川四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现已形成了以蜀南竹海(联合国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为代表的“竹文化旅游”、以名城名酒为代表的“酒文化名城旅游”、以僰人悬棺为代表的“僰文化旅游”三大旅游主题,并正在构建名城名洒名景一体化旅游。同时还有获“世界地质公园”美誉的石海洞乡,所以宜宾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 宜宾主要旅游景点 自然景观: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博望山、西部大峡谷、忘忧谷、筠连岩溶、筠连古楼山、八仙山、七仙湖。 人文景观:李庄古镇、流杯池、五粮液工业园区、夕佳山民居、赵一曼纪念馆、夕佳山民居、真武山古建筑群、僰人悬棺、丞相祠堂、华藏寺、大观楼、哪吒行宫、宜宾天池。 市区景观 宜宾城区群山拥抱,金沙江、岷江穿城而过,在合江门与长江汇合。拥有全国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市中区附近有宜宾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大观楼。 市区滨江路建有“中国-长江零公里地标广场”,是外地游客到宜宾的必经之地。 宜宾古八景 郁姑仙踪 “郁姑”即郁姑台,真武山无量殿处,今仅有原址、遗存已亡。 双江秋涨 “双江”即金、岷二江,金岷二江水一般在八、九月涨水,涨水时如诗所绘。 水帘奇观 “水帘”即今吊黄楼至五粮液新区路上,原叫宋公桥处,有飞瀑,今已亡。 翠屏晚钟 “晚钟”即今翠屏山临江亭。 江楼夜月 “江楼”即清代合江楼,夜月即在合江楼上观月,只见岷江一月,又见金江一月,两月若隐若现,又谓双江夜月。 大小漏天 一说今宜宾横江,一说今宜宾高场,但古景古物现已亡。 曲水流殇 即流杯池

横江镇的历史文化

横江纸业历史悠久,发展蓬勃。解放前,“横江重纸”名扬海内外,高峰时年产土纸30余万吨。20世纪80年代,兴办起了纸品工艺加工企业产品,取名“南金纸”。目前,全镇有生产厂家十二家,每年的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南金纸是一种高级迷信焚化品,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享誉海内外,这些以横江重纸为主要原料的南金纸产品,销路好,前景可观。

横江境内有油茶林面积4万多亩,占全县三分之一强,年产茶籽1000多吨,获油茶之乡称号,这种山茶油经科学论证,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为纯天然绿色食品,市场开发前景好。

境内5万亩连片的毛竹林、苍翠欲滴,是发展“土纸”产业和“名笋”系列食品的主要原料,土纸产业已成规模,市场网络成熟,“名笋”系列产品来自大自然,美味可口,既可成为普通百姓桌上佳肴,又可制成高级礼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