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的法定节日及民俗节日有哪些?

台湾的法定节日及民俗节日有端午节、教师节、儿童节、清明节、父亲节等。

1、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2、教师节

台湾是9月28日,因为那天是孔子诞辰。教师节最早由南京中央大学在1931年发起建立,1952年确定为为9月28日,在这天各地孔庙都会举行隆重的典礼。当然也会有各种“庆祝教师节大会”或“师铎奖”之类的。

3、儿童节

台湾的儿童节是4月4日,由来是在1931年的中华慈幼协济会提议,将这天定为儿童节,全国必须放假一天。但是,1991年-1997年这个节又与妇女节合并放假一天。1998年以后取消放假,并入“周休2日的假期”。不过,2011年起又恢复为假日。

4、清明节

对于整个台湾而言,清明还是“民族扫墓节”。清明前后,台湾很多机构都要举行仪式,遥祭黄帝。在台湾,并不是所有族群都在清明扫墓。一些漳州籍闽南人,就将扫墓日定在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他们这样做,是有其传统的。

5、父亲节

台湾的父亲节也和大陆不同,是8月8日。据说全世界只有蒙古和台湾一样是这天作父亲节。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表示:美国为纪念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二、台湾有哪些特别的节日或习俗?

台湾庆典活动可分为中华传统节庆、地方民俗庆典与原住民祭典等种类。传统节庆春节、端午节及中秋节为三大主要传统节庆。一般除了祭祖、猜灯谜、吃元宵汤圆外,最热闹的要属“迎花灯”及“放天灯”了!另外,台南的“盐水蜂炮”也是元宵节当天的重头戏。

地方民俗庆典:

妈祖遶境台湾各地共有870余间妈祖庙,每逢农历3月妈祖诞辰,全台各地如台中县大甲镇澜宫、彰化县鹿港天后宫、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嘉义县新港奉天宫、台南市大天后宫等庙宇都会扩大举办祭祀、进香、遶境等活动,其中尤以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妈祖遶境,历史最久且规模最盛大。

烧王船祭典台湾西南沿海著名的民俗祭典之一,原始用意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变成祈安降福的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东港烧王船约在农历9月份于屏东县东港镇东隆宫举行,西港烧王船在农历4月中旬于台南县西港乡庆安宫举行。

丰年祭是阿美族人最盛大的活动,于每年7、8月间举办。丰年祭中常见的祭典仪式包含有成年祭、迎宾舞、丰年舞、耕种舞、捕鱼祭等,整个过程包含迎灵、宴灵和送灵三阶段。打耳祭是布农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约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举行。

战祭(Mayasvi玛雅斯比)是邹族部落中最神圣的祭典,早年依征战及狩猎的情况择期举行,如今则明订于每年国历2月15日,由达邦及特富野二社轮流举办,固定于男子聚集会所(库巴)举行。

矮灵祭是赛夏族最重要的一项传统祭典,2年一小祭,10年一大祭,约在农历10月15日左右农作物收成之后举行,为期4天3夜。整个矮灵祭分为告灵、迎灵、会灵、娱灵、送灵等几个主要仪式,其中尤以迎灵最为神圣,只容本族参与(一般游客只能参加会灵及娱灵两种仪式)。

卑南族年祭卑南族的“猴祭”及“大猎祭”合称为“年祭”;近年来,各村落间会轮流举办“联合年祭”,持续将卑南族的特色发扬光大。卑南族是台湾原住民中最崇尚武力的族群,约在每年12月下旬举办的“猴祭”,被视为卑南族最具特色的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