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溪文化
慈溪历史文化 围垦文化:
慈溪围海造田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以前,民间随海涂地形不同,各自垒土筑堤,谓之“散塘”。
11世纪以后,喇叭形的杭州湾渐趋弯曲,涌潮增强,泥沙沉积增多,海涂基本处于淤涨状态;同时人对土地的需求日益迫切,筑塘围垦更加频繁,也更加具有组织性。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筑塘始于宋庆历七年(1047年)间始建的大古塘,全长80公里,经历340年,至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才真正完成,工程十分浩大。
在以后的700多年中,随着海岸线的北移,人民陆续修建新塘:周塘、潮塘、解放塘、八塘、九塘、十塘,有的地段已修筑至十一塘。千年以来,人民寸土斗汗,艰苦创业,终于筑起巍巍480公里的新旧海塘,围垦出664平方公里土地,沧海终成桑田。
移民文化:
早期的慈溪人多聚居在沿山一带,随着海塘的修筑渐次北迁,山南以及沿山居民“北移东迁”,大古塘两侧出现了大批村落。同时邻近地区和外省人口也逐渐迁入,移民至庵东盐区从事盐业生产。此外,明洪武年间,为防倭患,慈溪筑观海卫城,曾调福建富宁卫军5000余人戍守,这批兵士大都留居当地,今观海卫一带居民多为其后裔。
慈溪最早的人口记载自宋代始,全县统计人口156380人,清同治九年,人口249225人,1954年县境调整后,总人口521706人,2003年全市户籍人口100.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又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2003年统计,全市登记外来人口达40余万人。沿承千年的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成就了慈溪人民“海纳百川,包容兼蓄”的移民文化。
青瓷文化:
慈溪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烧制时间上始于汉,下终于宋。自晚唐至北宋的近两个世纪里,兴盛不衰,成为名副其实的唐宋瓷都。朝廷在上林湖边等地设置贡窑,烧制如冰似玉的秘色瓷产品。对此,唐诗中多有称颂之作,如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等。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优秀文化遗产,她经历了创造、发展、繁荣、衰弱的整个历史阶段,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至今,在风景秀丽的上林湖畔,还能找到120多处窑址,这些窑址分布密集,遗存丰富,被称为“露天青瓷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参观和游览。
2001年8月,慈溪上林湖越窑青瓷有限公司恢复了中断千年的青瓷生产,成功仿制了鸡首壶、八棱瓶、香炉、三脚蟾蜍等精品。同时还研制试烧出了能演奏美妙乐曲的系列青瓷乐器——越瓯、仿编钟,并随着慈溪民族乐团出访法国,为世界送去中国的历史文化瑰宝.
二、慈溪市这个地方很有名吗?
这个怎么说呢——有名……慈溪由来
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 唐开元以前
慈溪历史悠久。
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随着2008年5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给慈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这座比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长15倍的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将横跨广袤而汹涌的杭州湾海域,从此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65.2万亩 户籍总人口101.03万人,辖15个镇、5个街道,共297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28个社区,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
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
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又有“唐涂宋地”之称,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慈溪更有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织融汇在一起,善于兼容并蓄,注重务实开拓,崇尚合作共赢,讲求开放、诚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慈溪新时期无可比拟的人文竞争力。
三、江南行(3)慈溪
11月4日早7时20分,在婺源乘高铁赴浙江嘉兴,中午11时30分抵达嘉兴,随转乘警车开赴慈溪。因时间关系未瞻仰嘉兴南湖红船,是为此次江南行之遗憾。
嘉兴市在浙江省东北部,慈溪市在杭州湾正南面,两地相距110公里,中间横亘着美丽的杭州湾。帕萨特警车欢快行进在35673米长、壮观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下午1时30分,抵达慈溪,“白金汉爵”大酒店,巨大的大理石停车雨棚,向我们宣示着酒店的档次。来到会务组签到、合影后,我们才知道,刚才进来的门是西门,酒店因庄重大气的装修,错把西门当作正门了,富裕的慈溪无声的幽了我们一默。
慈溪,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处东海之滨,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环杭州湾地区沪、杭、甬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
慈溪蕴藏着丰富的海涂资源,拥有悠久的青瓷文化,号称“海上陶瓷之路”发祥地,“南青北白”奠定中国陶瓷格局。慈溪文化属于吴越文化,慈溪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慈溪因 杭州湾跨海大桥,拉近了与上海的距离,一跃成为长三角南翼黄金节点城市。
慈溪古属句章,慈文化源远流长;东汉治南有溪,邑人董黯汲水奉母,感天地而泉涌成渠;慈孝文化,一脉相传。达蓬巍巍,黄杨依依。慈溪源流,随治北移。岙中征君稳卧千岁,慈范孝道衍绎乡里。
慈为人伦之源,日精月华,发三春之晖;孝为道德之本,天经地义,溯一溪之脉。
慈溪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慈命名的县级市,有着悠久的慈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慈文化”内涵体系。(1)慈孝是慈文化之本,(2)慈善是慈文化之行,(3)慈爱是慈文化之真。
慈文化高峰论坛,浙江省委宣传部、慈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均有主要领导参加,国内各级传媒予以争相报道。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慈文化衍生产品,传递着华夏民族的优秀品德。
在慈溪,再次见到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张翼秘书长,非常高兴,上次幸会在沈阳。
我钦佩张翼秘书长深厚、扎实、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功底,钦佩他谦虚、低调、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他认真告诉我:“王刚十几年来,不计名利,不怕艰辛,深入基层,一线奋战,直击热点,反响强烈,影响面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场面,实不多见,作为一般典型推出,没有问题,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大典型,向全国推广,仍需努力、提升”。
我高兴王刚同学长期辛苦的努力,欣慰领导机关对他的关怀,期待王刚取得更大的成绩。
杭州湾
杭湾海天彩云澜,
长虹卧月情相连。
狂风巨浪无何奈,
天堑阔步信庭闲。
·
慈·孝善爱
孝家德为先,
善稷人以源。
大爱天下济,
慈歌千古传
四、慈溪的民风民俗是什么啊??
慈溪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慈溪湾南岸,隶属宁波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区之一。全市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辖22个镇1个乡,人口98.63万人。慈溪历史悠久,秦属句章县地,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县。1998年撤县设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浒山镇。慈溪市树为樟树,市花为月季花。
慈溪自然环境优越,既有宽广的三北平原,又有山海之利。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发达县(市)之一。
慈溪农业主产棉花,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农村多种经营蓬勃发展,其中蜂产品、淡水鱼、瓜果蔬菜、花卉、药材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地位。慈溪杨梅、黄花梨、慈溪西瓜、三北泥螺久负盛名。
慈溪工业发达,主要行业有棉纺针织、塑料制品、轻工机械、家用电器、食品、化工、服装等。慈溪商业兴盛,内外贸易活跃。外贸出口产品系列成群,各种专业商品市场幅射全国。
慈溪交通方便,329 国道横贯市境。新近建成的余慈铁路与沪甬铁路衔接。内河航道可与北仑港相通。慈溪至上海气垫船客运航线只需4个小时。慈溪通信便捷。万门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和光缆通信可直拨世界各地。
慈溪文物古迹众多。童家岙遗址属河姆渡文化;上林湖越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磊寺是浙江名刹之一;杜湖和白洋湖,被誉为姐妹湖,是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的故里。大蓬山和栲栳山,景物幽胜,其中大蓬山存有摩崖石刻多处。观城卫山还有戚继光抗倭炮台遗址。
五、慈溪人的节日风俗\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介绍,最好是作文
慈溪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给慈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建成后,一座比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长15倍的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将横跨广袤而汹涌的杭州湾海域,从此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65.28万亩,户籍总人口101.54万,辖17个镇、3个街道,共297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47个社区。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著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又有“唐涂宋地”之称,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慈溪更有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织融汇在一起,善于兼容并蓄,注重务实开拓,崇尚合作共赢,讲求开放、诚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慈溪新时期无可比拟的人文竞争力。
Cixi in Cixi coast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 East 60 km from Ningbo, 148 km south of Shanghai, Hangzhou, 138 kilometers west.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Round the Hangzhou Bay region of southern Shanghai, Hangzhou and Ningbo, three metropolitan economy at the center of the Golden Triangle. location and transport advantages. Especially Hangzhou Bay Bridge construction. Cixi brought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Upon completion in 2008, Kinmen than a bridge connecting San Francisco 15 times longer tower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 across the vast and turbulent Hangzhou Bay Sea Victoria, henceforth will be catapulted into Cixi linking Shanghai, Ningbo, two cities "golden node" into Shanghai, Hangzhou, Ningbo two-hour traffic circle, which will greatly enhance Cixi 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group's strategic position. City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1,154 square kilometers area, the number of 65.28 million mu of cultivated land, domicile total population of 1015400, the town of 17 jurisdictions, three streets, a total of 297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28 neighborhood committees 47 communities. Resident Hushanjiedao government. Cixi has a long history.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s more, the county set up the Qin Dynasty, in ancient times known as "sentence" as 1937 begins Tang Dynasty (738 AD) was known as Cixi. In this county's Cicheng. Rule by the South River, the Eastern Han Dong dark "Mother love Howard," so named because legend. 1954 administrative adjustments, the city is the original habitat of Cixi, in Yuyao, Zhenhai three counties in the northern component (commonly known as "Three North"), in October 1988 to withdraw County city. Cixi favorable natural conditions, the perennial mild and humid climate, four distinct seasons, the North is a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zones. City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hilly area, numerous fruit trees; For the vast central and western plains, the soil is fertile and rich product, rich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other agricultural special products; Hangzhou Bay to the north, has 77 km long coastline, Containing extremely rich tideland resourc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may be the tideland reclamation nearly 10 million mu. is that the province's land reserve resources are the most plentiful in the world. Cixi has three major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 green culture, cultural reclamation, immigrant cultures. In Jintang period, Cixi Shanglinhu celadon sold far away overseas, served as a gateway to the world "maritime Silk Road." Cixi there, "Tang to Song Tu, known as" tideland reclamation of a long history, shaped by the people in Cixi pioneering character, Cixi long history of immigrant cultures. Cixi exter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more traditional, back in the Qin Dynasty, in Cixi toff ki CHANGKENGNANPENGSHAN to sail, east to Japan, beginning the foreign exchanges in the district.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day, the three major cultural fusion has been intertwined together skillfully inclusive and development-oriented and pragmatic, advocating win-win cooperation, an open, honest, and non-exclusive, absorption and learning from foreign humane spirit, Cixi has become the new era of unparalleled human competitiveness.
六、慈溪这个地方好吗?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随着2008年5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给慈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这座比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长15倍的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将横跨广袤而汹涌的杭州湾海域,从此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65.2万亩 户籍总人口101.03万人,辖15个镇、5个街道,共297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28个社区,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
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
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又有“唐涂宋地”之称,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慈溪更有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织融汇在一起,善于兼容并蓄,注重务实开拓,崇尚合作共赢,讲求开放、诚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慈溪新时期无可比拟的人文竞争力。
自然地理
慈溪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公里 ,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东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 400之间;至石堰乡,地层下陷为东横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 。主要山峰有大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鸦山、东栲栳山,最高峰 老鸦山塌脑岗海拔446米。地层成因单一,属侵蚀剥蚀地貌。平原为 宁绍平原之一部,东西长55公里,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七。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西部地区北高南低,东部地区南高北低,以大古塘河为界分南北二部分,两者面积之比为2:8。南部近山平原成陆于900~2500年前,由全新世晚期湖海相沉积物淤积而成,组成物质多 为粘土及亚粘土,局部夹有泥炭。北部滨海平原,系900年以来新成 陆土地,组成物质为亚粘土、亚沙土和粉砂。平原以北为凸入杭州湾 的扇形三北浅滩,1986年图版量标以理论基准面零米线计算,达433. 5平方公里,滩涂沉积物以粉细砂和沙质泥等细颗粒物质为主,东部 地区颗粒较粗。海岸带升降有明显的周期性,全岸线正继续向北推移 ,土地资源在不断增加中。
慈溪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公里 ,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东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 400之间;至石堰乡,地层下陷为东横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 。主要山峰有大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鸦山、东栲栳山,最高峰 老鸦山塌脑岗海拔446米。地层成因单一,属侵蚀剥蚀地貌。平原为宁绍平原之一部,东西长55公里,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七。
慈溪雨量充足,但因人口众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拦蓄能力弱,年人均水占有量仅578立方米,为浙江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4%, 系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慈溪内陆水域计61.75平方 公里,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有较长河道73条,长770公里,河床 坡降平缓,平均水深1.2~1.4米。南北向河道大都北流入海,主要有 淞浦、古窑浦、淹浦、水云浦、四灶浦、三十弓江、周家路江等;东西向河道主要有快船江、公路横河、东横河、大古塘河、四塘河、六 塘江、七塘江等。大小河渠总长5400公里,正常水位蓄水量3776万立 方米。现有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库13座,即凤浦湖、灵湖、窑湖、长溪水库、外杜湖、里杜湖、白洋湖、上林湖、梅湖、邵岙湖以 及3座海涂水库,现有总库容7653万立方米。另有小型水库5座、山塘 154处,合计库容185.5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贫乏,可开采淡水资源仅782万立方米/年。
慈溪海面居杭州湾主流隐蔽区,水层浅薄,海水咸度低于外海,含沙量高且变幅大。海岸地貌形态变化和泥沙搬运的主动力为潮汐和潮流。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历年平均潮位2.1米,历史最高潮位5.33米 ,最低潮位-0.55米。杭州湾为我国潮差最大的海湾,湾顶潮差8.93 米,慈溪海域年平均潮差:海黄山2.53米,新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介于北纬30°02'~30°24'和东经121°02'~121° 42'之间,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 (不含海域,未计入1954年后新成陆土地),海岸线北凸成弧形,长66公里(1986年图版量标为77.56公里)。
慈溪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 短。平均年日照时数203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气温16.0 ℃,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历史极端最高气 温38.5℃,最低-9.3℃。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 均年径流总量5.122亿立方米,降水高峰月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 %。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夏秋间多热带风暴。境 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气温异常等。
慈溪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类型单一,成土年代晚近,分布 规则,土层深厚,肥力稳长,生产利用率高。近山平原母质复杂,多 属水稻土,结构层次分明,棱柱状结构发育,潜育性现象普遍,土层 深厚、土质均细、粘粒含量高、蓄水量足,质地以重壤为主,丘陵区 多为自然土壤,正逐步红壤化中,有红壤、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 多石砾,粘粒含量高,质地为中壤至轻粘,酸性重,养分贫乏,保肥 保水性能差。滨海平原地区,母质均为海积物,自海边向内依次有盐 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颗粒匀细,质地均一,粉砂含量高,含 可溶性盐类,呈中性至微碱性。七塘以南,多为中壤,耕层结构良好 ,蓄水保肥能力和耕性均好,七塘以北为新垦土地,成土历史短,富 含石灰质,土质中壤至轻壤,团粒结构发育差,保肥保水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