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有个小众、绝美而隐秘的拍照圣地,你必须pick一下!

你是拍不出高质量美照会死星人吗?

你对成片有着极高的要求吗?

△ 「哈尼梯田」

你要小众又磅礴的景色,

随便哪一帧,

都有国家地理杂志插图的美貌!

△ 「阿者科村」

你要遥远而古老的秘境,

每一次按下快门,

都是对 历史 与文化的记录和讲述!

△ 「阿者科村」

你要热闹而古朴的街道,

翻开一张照片,

都有独特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 「哈尼梯田」

这些需求,

在云南元阳的阿者科都可以满足。

如果说阿者科与其他“美照”圣地有什么不同?

在这里,你创造的每一张照片

都不只是一个瞬间,

它是生活,文化和故事。

凝视山神的脸谱

△ 「哈尼梯田」

《凝视山神的脸谱》是较早期的一本关于红河哈尼族文化的书,这个名字太过准确。它诗意的形容了一代又一代的哈尼族在此栖息所创造的美丽——他们一点点雕琢出了山神的面庞。哈尼族梯田的震撼之处在于,你很难想象,如此壮丽的宛如神迹的景象竟然是由人工完成的,并且已经有上千年的 历史 了。

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伴随着无数次的日出、日落、云起、雾漫。你凝视着梯田被水漫过,漂满红色的浮萍,又看着它孕育磅礴的绿野,你会明白,没有比“神迹”更为准确的形容。

△ 「原舍·阿者科」

不同时间段、不重复的线条构成,元阳梯田就是一位百看不厌的千面美人,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各有各的美。每个时刻的出片率都极高!

其中12月到次年1月,可以拍到非常独特的红梯田,此时的水田里漂浮着红色的浮萍等植物,色彩绚丽而明亮。

每年1-2月景色尤为壮丽,春节前后经常有云海出现。犹如明镜的水田与在漫漫云海,一片片梯田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 「哈尼梯田」

诗意的栖居

△ 「阿者科村」

阿者科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当中五个重点申遗村寨之一,也是第三批国家级的传统村落。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这个村子都保留了最为完整的哈尼民居群。

△ 「阿者科村」

由于要徒步才能进村,所以到访的游客不算太多,许多古朴的风貌和哈尼族的生活得以保存。这里才真的像是逃离了世俗的世外桃源,宁静简朴,怡然自乐。

△ 「阿者科村」

元阳哈尼族的蘑菇房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房依山势而建,自然天成。电影《无问西东》中出现的土砖房子,就是蘑菇房。蘑菇房采用粗粝的岩石和夯土砖建造。从远处看这个小村庄,一座座蘑菇房掩映在白花芬芳的梨树下,与铺满各色植被的梯田相连。

△ 「梯田深处的蘑菇屋」

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 「哈尼梯田」

在元阳,最动人的地方可能不只是阿者科那一片奇绝瑰丽的梯田云海,村庄之外不远处的地方,这里还有更多独特的少数民族文明在繁衍生息。

△ 「少数民族少女」

元阳县是哈尼、彝、傣、苗、瑶、壮、汉等七个民族聚居地,适逢赶集的日子,会有无数少数民族村民从四面八方涌来,她们衣服绚烂而神秘的色彩,样式复杂特别的首饰,她们略深的肤色下映着暖暖的红,她们明亮而有神的眼眸。她们一举一动里衍生出来的那种陌生,原始又滚烫的生命力。

△ 「少数民族少女」

要是你赶巧遇上了昴玛突节——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昴玛突节通常在每年12月举行,尤以哈播村最为著名。每年春耕开始前哈尼族人都会举行这一隆重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 「哈尼族长街宴」

那你无疑是像绿野仙踪里的爱丽丝,准确地掉入了哈尼气息满到溢出的兔子洞里。 节日当天,哈尼人会在山寨里摆上酒席,一起欢度节日。在摆酒庆祝时,百十来张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条长龙,“长街宴”也因此得名。用哈尼族饲养的小耳朵猪制作的烤乳猪,色香味俱全;寄生在竹筒内以嫩竹为食的竹虫,油炸后成为油亮酥脆的佐酒佳肴;观赏元阳梯田后,还可以尝一尝生在在梯田里的鲤鱼、田螺;还有哈尼族种植了1300年 历史 的梯田红米……

△ 「 当地 美食 」

△ 「哈尼梯田」

元阳梯田千年创造奇观,时隔16年前后对比,有哪些不一样的改观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地连绵,无一平川。

哈尼族开垦梯田已有1300年的 历史 ,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三月,正是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季节,去元阳拍摄油菜花海早已在计划中,于是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者一起,前往云南元阳拍摄油菜花。

早在2005年我就和一几位朋友一同来到了云南自驾游二十多天,其中行程中就有元阳梯田,那时候刚刚学习摄影,拿着一款刚刚添加的尼康D70数码相机,跟着朋友们就出发了。

现在翻开当时拍摄的照片,显得稚嫩了很多,由于镜头的限制,很多都是用28-300镜头拍摄的,有的照片曝光不足,有的画面拍摄虚了,但是还是留下很多珍贵的照片,毕竟已经过去了16年了,在这16年间,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元阳也有很大的改观!

梯田还是那个千年梯田,唯一不同的却是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梯田里耕种基本上都是年纪大的人在做,他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年轻人基本上都到城里打工了。

倮马点村小卢就是一位长期在昆明打工的哈尼族小伙子,他今年将近三十岁了,可是还没有找到女朋友,他说,现在哈尼族女孩找对象要求也高了,要求有房有车才行,他表示很无奈。

现在的元阳梯田旁边有很多酒店,民宿,饭店,商家找到了梯田旁边有利地形,盖起了一栋栋小洋楼,做起了接待各地游客的生意,获得高额利润,也许这就是 社会 发展的一种趋势吧。

哈 尼人出生时,家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 在院子地上画出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生男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小锄头在方格内表演挖梯田的动作;如果生女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方格代表的“梯田”里表演摸螺蛳拿黄鳝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才能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真正成为村寨里的一员。

哈尼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祖祖辈辈永不中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都开垦成一片片田山。

我在2005年到访元阳梯田的时候,那个年代还没有多少游客,只有一些喜欢拍摄风光大片的摄影师,当时路况也不是很好,他们大多数都是自驾到达这里的,早上天不是很亮就有十来个摄影爱好者,扛着脚架已在梯田旁边守候日出了。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时隔16年,在景区门口仍然看到了5岁哈尼族小女孩卖鸡蛋,5个鸡蛋十元钱,没有现金可以扫码付费,当然她的旁边站着她的奶奶。

看着她这么小年纪就出来做生意,还是没有忍住又帮衬了她。

其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时隔16年了,这里的孩子不应该还在妈妈怀里撒娇吗?为什么这么小年纪就出来卖鸡蛋?当然,很多问题我也没有办法解释得清楚,希望下次再来,再也看不到小小的身躯还站在景区门口卖鸡蛋。

2005年哈尼族生活是这样的

2005年1月我和朋友们在元阳梯田的几个村子乱转的时候,随手抓拍了一些照片,现在看来还是很珍贵的,起码反映了当时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以下是2005年拍摄的照片。)

说真心话,对于此次来元阳还是有很多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深入地了解和拍摄当地少数民族生活原貌,只是表面的拍摄了一下梯田就匆匆而归了,只能留下一些遗憾了。

在希望的梯田上

每年的三月底,梯田开始播种,四月中到五月中,是插秧的时节。五月的元阳,梯田全都插了秧,翠绿色的一片,煞是好看,俨然一个大自然营造的大高尔夫球场。和未插秧的水田相比,又是另一番的韵味。偶尔一束阳光照射到梯田上,这翠绿色的原野,一片生机盎然,使人陶醉,使人们感受到了新的希望。

很少见哪个民族如此奇妙地与大山结合在一起。他们祖祖辈辈用赤脚、用双手触摸大山,像倾注了自己所有心血的艺术家,一代又一代构筑着绵延不绝的梯田,雕塑着那大山的轮廓和形象,同时也雕塑了自身。

哈尼族从来就没有把梯田看作是自己生命外的存在,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梯田,像爱惜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样爱惜梯田。梯田不仅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也是他们生活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