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觉得安徽人有什么特色的生活习惯?

安徽人喜欢吃糯冰冰,就是也是面饼饼之类的,他们特别喜欢吃面屏屏,而且安徽人她们的生活习惯就是喜欢团结群居他们一个村儿的人特别团结。

二、安徽的特产有哪些?

安徽省特产有哪些

安徽特产 )

宣 笔

铜陵姜

定远桥尾

休宁松萝条

符离集烧鸡

肥王鱼

三潭枇杷

亳州苏赵梨巢湖银鱼

屯溪腌鲜鳜鱼

黄山猕猴桃

育才酱制品

亳州菸草

黄山绿牡丹

豪门贡菊冰茶

黄山毛峰

亳州中药材

穿心红辣萝卜

涌溪火青

歙 砚

金丝琥珀蜜枣

亳州泡桐

徽墨

亳州观堂大蒜

古井贡酒

淮南猪

怀远石榴

安徽铜陵姜

无为兰花萝卜

一品玉带糕

芜湖瓜子

安徽舒席

黟县香榧

铜山龙芽

太平猴魁

六安瓜茶

兰花茶

屯溪绿茶

祁门红茶

黄山石耳

泾县琴鱼干

芜湖腐乳

胡玉美蚕豆辣酱

宣纸

太和樱桃

来安花红

义门苔干

灵壁磬云石雕

濉溪酱包瓜

芜湖芝麻香菜

亳州白芍

雪湖贡藕

临泉贡柿 宣州板栗

萧县葡萄

芜湖铁画

大阜瀛石鸡

富岱杨梅

黄山蕨菜

徽派盆景

寿县“大救驾”

徽州漆器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华东的西北部,四周与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为邻,安徽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溼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溼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淮北750毫米,南部1250毫米,年均温11.6℃,全年无霜期210-240天。

粮食作物以稻米最重要,淮北二年三熟到一年二熟,南部一年二熟为主,其次为小麦、豆类、杂粮、薯类。经济作物以菸草、棉花、红麻、油料较多。畜牧业以养猪较普遍,耕牛亦多。安徽是我国重要茶业产区之一,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为茶中名产,水果以宣枣、砀山酥梨、怀远石榴、萧县葡萄而闻名。黄山、大别山为主要林区,大别山盛产毛竹、栓皮栎,林产品有茶油、桐油、柏油、生漆等,中药材霍山石斛、滁州菊花、亳州白芍著名,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安徽吃的有什么特产啊!

安徽特产:黄山猕猴桃 ·徽墨 ·徽州贡菊 ·徽菜 ·怀远石榴·固镇石雕茶壶 ·沱湖螃蟹 ·富岱杨梅 ·黄山蕨菜 ·金丝琥珀蜜枣·芜湖腐乳 ·笔山芽尖 ·芝麻香菜 ·芜湖瓜子 ·芜湖彩松花皮蛋·芜湖“三刀” ·颍州樱桃 ·太和贡椿 ·太和樱桃 ·灵芝仙茶·女山湖银鱼 ·凤阳酿豆腐 ·滁菊 ·琅琊酥糖·八公山豆腐 ·恋思萝卜 ·口子酒 ·临涣酱培包瓜 ··滁州茶叶 ·淮南猪 ·顶雪贡糕 ·桐城丝枣 ·凉亭雪枣 ·龙凤贡面·肖家桥油酥饼 ·六安瓜片 ·大别山竹笋等

安徽有什么特产?

肥东:石塘驴巴、牛轧花生糖、撮镇公和堂狮子头、梁元小鳖、真心瓜子、二十埠的猪头汤 肥西:三河茶干、肥西米面条 长丰:吴山贡鹅 怀远石榴、萧县葡萄、巢湖银鱼、宣笔、八公山豆腐、符离集烧鸡(淮北市)、亳州“穿心红”辣萝卜、云雾茶(安庆)、徽州竹编、黄山名茶、黄山弥猴桃、晴雪香茶(安庆)、舒州竹席、蚕豆辣酱(安庆)、绩溪绿茶、绩溪绿笋、绩溪山核桃、绩溪火腿、绩溪野蕨、绩溪徽墨、绩溪雕刻、绩溪盆景 水煮笋 安徽省宁国市 罐装板栗 安徽省宁国市 糖水板栗罐头 安徽省宁国市 金寨翠眉 金寨县 霍山黄芽 霍山大化坪 黄山香菇 黄山 黄山黑木耳 黄山 宣 笔 铜陵姜 定远桥尾 休宁松萝条 符离集烧鸡 肥王鱼 三潭枇杷 亳州苏赵梨 巢湖银鱼 屯溪腌鲜鳜鱼 黄山猕猴桃 育才酱制品 亳州菸草 黄山绿牡丹 豪门贡菊冰茶 黄山毛峰 亳州中药材 穿心红辣萝卜 涌溪火青 歙 砚 金丝琥珀蜜枣 亳州泡桐 徽墨 亳州观堂大蒜 古井贡酒 淮南猪 怀远石榴 安徽铜陵姜 无为兰花萝卜 一品玉带糕 芜湖瓜子 安徽舒席 黟县香榧 铜山龙芽 太平猴魁 六安瓜茶 兰花茶 屯溪绿茶 祁门红茶 黄山石耳 泾县琴鱼干 芜湖腐乳 胡玉美蚕豆辣酱 宣纸 太和樱桃 来安花红 义门苔干 灵壁磬云石雕 濉溪酱包瓜 芜湖芝麻香菜 亳州白芍 雪湖贡藕 临泉贡柿 宣州板栗 萧县葡萄 芜湖铁画 大阜瀛石鸡 富岱杨梅 黄山蕨菜 徽派盆景 寿县“大救驾” 徽州漆器

安徽有哪些特产水果?

砀山酥梨,供州苏赵梨,徽州雪梨,郝圩酥梨,萧县葡萄,水东蜜枣,歙县金桔,三潭枇杷,怀远石榴,太和樱桃,黄山猕猴桃,广德板栗,长丰草莓和富岱杨梅。

我的家乡在安徽?有什么特产呢?

安徽食品特产 义门苔干 产地:中国安徽涡阳。 历史:据传说,300年前创制于一个叫“张绣楼”的村庄,所以,起初得名“绣楼苔干”。又因义门 集称“庙集”,故又叫“庙集苔干”。苔干制成后一般打包运往各地销售,开包以后,清香扑 鼻,因此被湖广和香港客商称之为“香菜”。这种苔干风味独特,人们视为珍品。清朝乾隆 年间(公元1736-1795年),已作为“贡菜”进奉皇帝。 特点:苔干是用涡阳县义门集一带的秋苔菜茎去皮晾晒而成,具有清香嫩脆的特点。调制:先取出适量苔干,放入温水内浸泡两小时,尔后切成二指长的片,拌入虾米、姜丝、辣椒和 食盐为咸拌;加入白糖为甜拌。尤其是在数九寒天,餐桌上出现一道碧绿香脆的凉菜——苔 干,顿时会使人感到春意盎然。工艺:苔干收获后应立即切晒,切晒是苔干生产的关键,要经过除叶、削皮、切片、晾晒等工序。 切时要求:刀刀笔直,苔片厚薄、长短一致,根部一端仍相连,便于搭晒。苔片大部分水分 蒸发,萎蔫后就可以扎把上市出售。 芜湖芝麻香菜 产地:中国安徽芜湖。 据清人李化楠 著的《醒园录》中曾记载,当时此菜的腌制方法是:每十斤菜配研细净盐六两四钱。先将菜 逐叶披开,杆头厚处撕碎或先切作寸许,分晒至六七分干,下盐。揉至发萎极软,加花椒、 小茴、陈皮丝拌匀,装入坛内,用草塞口极紧,勿令泄气为妙。复藏匀仰,一月可吃。 濉溪酱包瓜(菜中菜) 产地:中国安徽濉溪。 历史:濉溪酱包瓜首创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产历史。 特点:清香可口的酱包瓜瓜芯充填有多种味道鲜美的细菜,甜、咸、酸、辣、香诸味俱全。吃起来酱香浓郁,脆嫩爽口,风味独特。工艺:濉溪酱包瓜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别具一格。元昌斋酱品厂选用当地产的优质包瓜为原料。此瓜呈鼓形,色泽青黄,清润丰满,而且要求每颗重量五百克至七百五十克,坚持随采 摘随加工,不能过夜,以保证鲜嫩。制作时,首先在包瓜的梗处以圆盖状切开,挖去瓜瓤,再经过初腌、日晒、酱制等工序,使瓜壳呈琥珀色;然后,筛选取优质杏仁、花生仁、黄瓜、线瓜、豆角、苔子、苤蓝、生姜、鹿角菜、陈皮等作为配料,并经过酱制之后切碎作馅,充填于酱好的包瓜壳内。最后将先前切下来的圆瓜皮盖再盖上,捆扎为原鲜包瓜的形状即为成品。生产企业:中国安徽元昌斋酱品厂。 芜湖腐乳 产地:中国安徽芜湖。 品种:有红方、青方、糟方等,各具风味。红方腐乳加入红曲,色泽红艳,咸辣醇香;糟方腐乳加 入黄酒精,色泽乳白,有浓厚的糟香和氨基酸的复合香味;青方腐乳色泽青白,臭中有奇香, 非常鲜美。新创制的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和多味腐乳都有特异风味。 特点:芜湖腐乳块形整齐,色泽艳丽,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回味悠长。 功效:桂花腐乳芳香馥郁,具有化痰散瘀、暖胃止痛的功效;芝麻腐乳香浓味鲜,能补中健身,抗 病延寿;多味腐乳由于加入多种香料,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种味感,颇为消费 者喜欢。工艺:先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压去一些水分,置于室内竹笼中,撒上经过人工培植提纯的毛霉菌种, 加盖保温,让其发酵。当豆腐块发霉,腐面上的白绒毛长至二、三厘米厚时,装入坛中,配 以辅料,倒入配制好的盐水(每一百毫升水加食盐二十克)浸渍,盐水以淹没最上层豆腐块 一、 二厘米为适度。再用溼泥密封坛口,让其融去菌毛,继续发酵,促使大豆蛋白进一步分 解为氨基酸,使辅料的鲜香味汁渗透进腐乳坯块中。数月之后,即成熟为腐乳。发酵期越长, 质量越好,味道越美。装坛时,加入不同辅料,又制成了多种风味的腐乳。 胡玉美蚕豆辣酱 产地:中国安徽安庆。 历史:胡玉美蚕豆辣酱已有一百多年生产历史。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十年(公元18......

安徽省有什么特产,能够方便携带的?? 5分

很多很多!

茶叶类:

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雾里清、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岳西翠兰......

美食类:

符篱集烧鸡、庐州烤鸭、无为板鸭、吴山贡鹅、石塘驴肉干、蒙城牛肉干.....

糕点类:

合肥大四名点:麻饼、烘糕、白切、寸金,安庆墨子酥,怀宁贡糕,滁州琅琊酥.....

零食类:

洽洽瓜子、真心瓜子、小刘瓜子、傻子瓜子、五洲牛肉干、石塘驴肉干、八公山豆制品......

工艺品类:

宣纸、徽墨、歙砚、泾笔、芜湖铁画、舒城贡席、界首彩陶、徽雕、铜陵青铜工艺品、凤阳凤画、望江挑绣......

其它类:

砀山酥梨、怀远石榴、九华山黄精、大别山板栗、宁国山核桃、皖南山货、巢湖银川.......

..........

合肥有什么特产?请大家推荐。

四大名点

合肥特产:

首先是四大名点了

合肥四大名点:麻饼、烘糕、寸金、白切。四样礼盒原来是30多元

还有一种叫供糕的,合肥人过年过节要送这个东西,意思是步步高升的意思。一般来说每盒3块左右,有大有小。

安徽瓜子很不错,全国有名的当属真心瓜子,地方有名的要属于小刘瓜子。瓜子味道比较多,瓜子比较小。挺好吃的。

合肥的熟食非常好吃,卤肉,卤鸭。原来我经常吃。另外南方比较喜欢做腊肉、腊肠。如果你是北方人可以带一下。

小龙虾当地人也比较喜欢吃,原来做好的是20元一斤

你也可以买一下安徽的特产

最有名气的是茶叶了,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霍山黄芽,等等

安徽白酒做的也不错

全国有名的当属古井贡酒。地方知名酒,高炉家、文王贡酒、包公酒(合肥)等等

如果你吸菸的话,可以带几盒 皖烟 现在应该是黄山了

当地比较流行

合肥富光杯,全国知名。

合肥人都知道-肥西老母鸡

因为合肥的肥西县是养殖大县。养殖户主要饲养三黄鸡,青脚鸡比较多。养殖周期相对北方比较长,鸡的味道很不错

肥东:石塘驴巴、牛轧花生糖、撮镇公和堂狮子头、梁元小鳖、真心瓜子、二十埠的猪头汤

肥西:三河茶干、肥西米面条

长丰:吴山贡鹅

安徽其它地区的:

怀远石榴、萧县葡萄、巢湖银鱼、宣笔、八公山豆腐、符离集烧鸡(淮北市)、亳州“穿心

红”辣萝卜、云雾茶(安庆)、徽州竹编、黄山名茶、黄山弥猴桃、晴雪香茶(安庆)、舒

州竹席、蚕豆辣酱(安庆)、绩溪绿茶、绩溪绿笋、绩溪山核桃、绩溪火腿、绩溪野蕨、绩

溪徽墨、绩溪雕刻、绩溪盆景

水煮笋

安徽省宁国市

罐装板栗

安徽省宁国市

糖水板栗罐头

安徽省宁国市

金寨翠眉

金寨县

霍山黄芽

霍山大化坪

黄山香菇

黄山

黄山黑木耳

黄山

铜陵姜

定远桥尾

休宁松萝条

符离集烧鸡

肥王鱼

三潭枇杷

亳州苏赵梨

巢湖银鱼

屯溪腌鲜鳜鱼

黄山猕猴桃

育才酱制品

亳州菸草

黄山绿牡丹

豪门贡菊冰茶

黄山毛峰

亳州中药材

穿心红辣萝卜

涌溪火青

金丝琥珀蜜枣

亳州泡桐

徽墨

亳州观堂大蒜

古井贡酒

淮南猪

怀远石榴

安徽铜陵姜

无为兰花萝卜

一品玉带糕

芜湖瓜子

安徽舒席

黟县香榧

铜山龙芽

太平猴魁

六安瓜茶

兰花茶

屯溪绿茶

祁门红茶

黄山石耳

泾县琴鱼干

芜湖腐乳

胡玉美蚕豆辣酱

宣纸

太和樱桃

来安花红

义门苔干

灵壁磬云石雕

濉溪酱包瓜

芜湖芝麻香菜

亳州白芍

雪湖贡藕

临泉贡柿

宣州板栗

萧县葡萄

芜湖铁画

大阜瀛石鸡

富岱杨梅

黄山蕨菜

徽派盆景

寿县“大救驾”

徽州漆器

...

安徽有什么特产

我也是安徽的。推荐一些吧!

歙县的名砚, 泾县的宣纸, 徽州的香墨,

: 祁门的名瓷, 宣城的宣笔, 绩溪的蚕丝,

: 曹索功御墨, 天柱山灵芝, 金寨的天麻,

: 歙县的贡菊, 颍上的泥人, 阜阳的剪纸,

: 合肥真发绣, 刘麻子剪子, 歙县砖石雕,

: 怀远的石榴, 灵璧的奇石, 黟县古徽绣,

: 胡开文墨锭, 岳西桑皮纸, 界首的陶瓷,

: 芜湖的铁画, 九华山佛像, 南溪镇灵芝,

: 祁门的祁红, 临泉的生姜, 徽州的雪梨,

: 休宁竹木器, 蒙城黄牛肉, 新安芝麻糖,

: 亳州古井贡, 淮北口子酒, 固镇大花生,

: 黄石溪名茶, 来安的板鸭, 大别山茯苓,

: 石台天方茶, 涡阳的苔干, 东至云尖茶,

: 舒城的兰花, 桐城小花茶, 琅琊寺素斋,

: 石台云雾茶, 屯溪臭鲑鱼, 安庆雪木画,

: 芜湖牡丹皮, 凤阳的凤画, 徽州臭豆腐,

: 淮南火烙画, 枞阳黄花菜, 徽州八碗八,

: 屯溪炸肉圆, 皖西的绿茶, 宁国的乌早,

: 苏埠的大麻, 太和香椿芽, 潜山的舒席,

: 定远的桥尾, 宣州宣木瓜, 芜湖的香樟,

: 天柱山药材, 巢湖虾米虾, 板桥的草席,

: 无为的板鸭, 寿州的香草, 霍山的黄芽,

: 采石矶茶干, 滁县贡菊茶, 琅琊的酥糖,

: 金寨鸭蛋干, 巢湖玉带糕, 萧县大葡萄,

: 繁昌酱菜好, 九华山素斋, 砀山的酥梨,

: 岳西县厥菜, 绩溪徽菜帮, 凤台县铁锅,

: 泾县的竹雕, 桐城的丝枣, 宁国的笋乾,

: 霍邱的柳编, 亳州的中药, 利辛尼龙网,

: 水东的蜜枣, 萧县葡萄酒, 马坑的香蘑,

: 东至葛根草, 广德的板栗, 亳州的菸草,

: 富岱的杨梅, 休宁的孔雀, 长丰的草莓,

: 黟县的香榧, 六安白蒜多, 滁州滁贡菊,

: 太和的香椿, 休宁的笋尖, 明光的绿豆,

: 肥东的花生, 临泉的贡柿, 凤台淮王鱼,

: 贵池的鹿群, 庐江的蜂蜜, 金寨的鳜鱼,

: 明光的特曲, 阜阳的皮丝, 黄山的石耳,

: 合肥的切糕, 利辛的泡桐, 蒙城的牛肉,

: 霍山的石斛, 亳州的白芍。

: 霍山根桩盆景, 金寨推光漆器, 广德的竹根雕, 宣城的山核桃,

: 瓦埠湖的银鱼, 黄山的猕猴桃, 桐城的水芹菜, 休宁的松萝条,

: 阜南恋思萝卜, 颍州的红樱桃, 歙县金竹贡菊, 天柱山盏儿糕。

: 潜山的扒蹄膀, 桐城的麻丰糕, 寿县的大救驾, 安庆江毛水饺。

: 胡玉美蚕豆酱, 黄山的松子糕, 铜陵的薄皮姜, 休宁县的松萝,

: 绩溪的玫瑰酥, 余良卿的膏药, 毫州雪湖贡藕, 合肥麻饼烘糕,

: 马鞍山丝绵画, 界首的古彩陶, 包河的鱼莲藕, 符离集的烧鸡,

: 天堂寨的吊锅, 八公山的豆腐, 桐城县的丝枣, 安庆五香牛肉,

: 泗溪的三大宝, 凤台县肥王鱼, 歙县琥珀蜜枣, 亳州的苏赵梨,

: 萧县的贡葡萄, 黄音坑绿牡丹, 东至县猕猴桃, 南陵西山丹皮,

: 横山镇的长枣, 黄山银钩石耳, 宿松凉亭雪枣, 五河沱湖螃蟹,

: 阜阳玉器玛瑙, 芜湖清水荸荠, 郎溪的水辣椒, 阜南黄岗柳编,

: 临泉高产薄荷, 贵池的翠微茶, 英坑的竹蜜枣, 宁国的山核桃,

: 阜阳的枕头馍, 亳州观堂大蒜, 齐云山野味好, 巢湖银鱼珍珠,

: 砀山县的梨酥, 万佛湖的鲢鱼, 滁州市的蜂蜜, 肖家桥饼油酥,

: 九华山的冰姜, 黄岭区的大葱, 郎溪的瑞魁草, 歙县极品炒青,

: 六安的瓜片好, 黄山极......

安徽特色美食有哪些

安徽的美食有好多的,你可以到百度的贴吧去看看。

三、安徽的所有民俗

集居与散居.安徽宣城民俗风情

旧时民间村落多为集族而居。如至今还保存明清时期建筑风貌的黄山市黟县宏村、西递村等,村民居舍相连一体,依山抱水,坐北朝南,村中建有宗族祠堂,各户门前留走廊通弄堂,汇总而通往村前一条大道。少数村落依山处筑有围墙,平坦处开挖护村河,体制一如旧式的城堡山寨,易于防火、防盗、防偷,陌生人轻易难以进村,进村也难以找到路径逃走。其弊端是交通闭塞,出入不便。

共和国成立后,集居的建筑逐渐被拆散化零,各户头喜欢建立独门独户的居室,如建成连三、连五、连七(七间屋并排建筑),或“明三暗五”式居室,中间为大厅,左右室各间隔为二,前场后院。多数为土砖瓦房,少数建青砖墙壁;贫户则盖土墙茅屋遮顶。90年代后,农村多数住户已建起两层(少数为三、四层)红砖水泥板顶楼房。2l世纪初,政府提倡移民建镇活动,即将各村落散居的农户,统一划地在公路两旁建筑城镇式多层楼居室,从而开发旧屋场地为良田,以节约土地、用水与材料资源。

旧时城镇均建成东西对门、南北相向式居室或店面,中间街道贯通,两旁走廊相连。富户则建筑一进三、五重不等的深宅府第,各进之间廊庑相通,中开天井采光,两旁建厢房作居室,正中留前厅、大厅、后厅、正厅等待客或家人团聚场所。共和国成立后,少数城市民众住进了单元楼房;80年代后兴起老城改造,各街道大都建筑有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城镇人以居住单元楼为主。90年代以来,小区建设渐成气候。

百子会

信奉佛教的人集体朝山,人数满百人以上称“百子会”,两百人以上的为双百子会;不满一百人称小百子会。朝山者身众着灰上装、青裤、黄围兜上印有“朝山进香”字样,在香首带领下,步行上山,沿途敲锣唱赞、逢庙叩拜。大多在地藏王生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活动最盛,素以能够在这天晚上赶到九华山肉身殿上通宵旦静坐“守塔”为荣。还有一些香客为亡故双亲上山敬香,他们身穿亡人的寿衣,以求得地藏王的印章祭祀亡灵为最大心愿,佛界神话说是持此印信,亡人在冥司有遍行无阻的特权。

除夕进香.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九华山居民吃过除夕团圆饭后,或看电视守岁、或娱乐,直至新年零点钟声敲响后,有的是全家出动,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脸漱口,燃放鞭炮、烟花,谓之“出行”;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香、鞭炮、烟花带上到肉身宝殿(远处的则到附近寺庙)进香。进香途中,即使遇见熟人,也不言不语,进香完毕回家时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进香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愿。据说若烧得第一柱香,最为吉祥。现已成为当地过年必具之习俗。

腊八粥.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龙灯.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九华山及附近乡邻逢年或重大节日活动时,以舞龙灯、狮子灯庆贺助兴。龙灯以竹篾扎成拱形,一拱一板,每板长约1.5米,内燃蜡烛,少则九板、多则数十板(均为奇数),每板1人扛舞,并敲锣打鼓随行.龙灯是民间庆贺喜庆的一项大型集体活动,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十分热闹。

荤年素年.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历代官府均十分重视维护九华山佛地尊严,禁止各种弊害,如对占佛地作摊场、砌酒店塞交通、宰猪杀羊、秽污教理等现象均勒碑警戒,于是形成了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清至民国间,九华街商户入居,杂以山民,佛教查禁不严,荤禁松弛,出现了僧人吃素、山民吃荤的混合

局面,逐渐习以为常。但为尊重历史习俗,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小月二十七日),当地居民举家荤食,次日以草木灰将锅碗器皿擦洗干净,开始素食。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再做素菜过正年,吃过斋饭,或祭拜祖宗、或守岁、或娱乐,或进香,素食一直持续到新年正月初三。荤年、素年已成为九华山冬游重要项目之一。

淮北花鼓戏.安徽淮北市民俗风情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砀山、萧县、开封、邳县),中路(宿县、灵璧、泗洪、涡阳、蒙城、阜阳)和南路(蚌埠、淮南、寿县)。

淮北花鼓戏的原始形式是民间的小型歌舞。劳动人民在农闲季节里籍以自娱,有时在进行这些民间小唱时,伴以舞姿。这些舞姿都是根据民歌的内容,模仿生产生活上的动作编成。后来,在舞蹈上又吸收一些民间杂技,如“四门八叉”、“顶人”等,使舞蹈加强了动作性,更加吸引人。同时编唱了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小段子,如西厢段三国段等,并渐渐由唱短段到唱长段,从一人单唱到两人表演(一丑一旦都由男子扮演)。后来,又经过花古戏人的长期实践,在内容上改变了唱本故事,开始演唱连台本戏,演员也随之增多,唱腔及表演艺术逐步提高,到解放后,达到了丰富多采,日益完美的地步。

相山庙会.安徽淮北市民俗风情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古相山庙会。古时,每春秋两季,我市境内地方官员都要到相山显通寺举行祭礼,祈求神灵保佑平安,降福于民。而周边民众则于农历三月十八日左右来此庙敬献香火。建国后,庙会曾经改成物资交流大会,高峰时可有十余省市、数十万客商和群众赶会。近年来,赶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休闲、踏青的传统文化活动。

舒席.安徽安庆潜山县民俗风情

又名:龙舒贡席

产地:安庆潜山县

原料:舒席编制专用水竹,又以小叶水竹最佳

工艺:用作编制舒席的水竹必须是没有风头、罗尾,暴节、伤痕、发丫的,在11月至次年2月采伐,再经过剖、刮、煮、晒等十几道严格的工序才能编制舒席;在编制过程中还能将古今字画、山水人物、花草鱼虫等编进席中,编出的图案的层次分明、颜色的浓淡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特点:柔滑细薄、坚韧耐磨、不腐不蚀,折卷不断

佳品:睡席、枕席、坐席、桌席、屏风、壁幛、榻榻米等

相关诗句:李贺:“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挑花.安徽安庆望江县民俗风情

产地:安庆望江县

原料:传统的挑花多以土布为底,现在的多以平布或者绸布为底,用绣花线在布眼上按照一定的针法绣制而成。

针法:挑花的针法主要有两种,即游花(又叫铺花)和赞花(又叫十字花)。

游花:游花纹饰有两种,一种是两面的花纹有阴纹、阳纹之分,另一种则没有阴阳之分,两种纹饰的艺术效果各有妙趣。

图案:挑花有丰富的图案题材,不仅有动植物和喜庆福寿的各种图案,还有亭台楼阁和神话传说等多种异彩纷呈的图案。

发展:望江民间的挑花工艺可追溯到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代,起初只是农闲之余,妇女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华,飞针走线制作出的头巾、手帕、腰带、荷包、围裙、坎肩等,既实用又美观。后来发展至近代,望江挑花不仅进入了人民大会堂,还打入了国际市场,而且,著名的庐阳花布就是根据望江挑花及合肥挑花创作设计出来的。

佳品:手帕、荷包、头巾、腰带、围裙、背褡、坎肩、靠垫、扶手垫、床单等。

婚嫁习俗.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合肥民间素重婚姻嫁娶,视此为人之终身大事。旧时,合肥民间青年男女婚姻,受封建礼教束缚,多为父母包办或左右。在联姻前,必先经媒人或曰“红娘”从中介绍说合,讲究明媒正娶。谚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说妥之后,即可约定婚期,通称“订婚”,俗称“订亲”。具体做法是:由男家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饮订亲酒,吃订亲饭,并通过媒人,将具体婚期及女方家庭所索的彩礼等事宜,与双方谈定,所谓“男计奁资,女索财礼”。一切定当后,由男家将婚期写成正式期帖,连同彩礼,一并通过媒人传送女方家庭,曰“下期单”,又叫“下日子”、“起红”、“对月礼”等,以便让女方家庭如期备办好嫁妆,适时嫁女。

结婚之日为男女人生大喜之日,其婚礼既热闹又隆重,有许多俗尚。旧时,合肥民间常在是日晨,由男家早早请来媒人,带着彩礼(多为四副挑子,礼品有禽、鱼、肉、烟、酒等)、花轿、吹鼓手和迎陪新娘子的童男童女等,一路吹打,热热闹闹往女家迎亲。新娘在出嫁日,则沐浴、梳妆、戴花、更新艳之衣。由福寿齐全的年老长亲为其咏诵,每做一事,即有一番祝福。当女家闻迎亲人马来到,即刻点放爆竹,表示欢迎,然新娘子的房门却紧闭不开。这时,男家人或媒人要从门缝向内递开门钱,俗称“门缝钱”。门缝钱又有“梳头钱”、“爆竹钱”、“开面钱”等很多名堂,故往往不向门缝内递三次五次钱,新娘的房门是不会打开的。此做法既是女家向男家伸手索钱的最后一次机会,也表示新娘子是有身价的,不是男家轻易就能相娶的普通女子。

一俟新娘房门开启,新娘则由其一兄弟背出家门上轿,俗谓此是为免让新娘脚沾娘家泥土,带走娘家财气。待起轿时,新娘要在轿内泣哭有声,表示对父母情深;其母亦哭泣相送,表示对女儿难舍,谓之“哭嫁”。花轿起程后,女家习俗是向门外泼一盆水,叫做“嫁出去的丫头,泼出去的水”,祝愿女儿永远如一汪清水,纯清如洗。女家的陪嫁品则随花轿之后,新娘的兄长送花轿上路,一般送至村口路头即返回。

迎取新娘的花轿,经一路吹打,将至男家时,男家迎候之人远远即放鞭炮迎接。花轿于男家门前落地后,常由一高寿老太和一年轻貌美妇女上前揭开轿帘,搀扶新娘下轿,引新娘步于男家铺就的垫物(米袋)上,入室进堂。米袋席地递传,名曰“传代”。至堂前先拜天地祖宗、高堂,次交拜,然后由一执烛者导引新郎新娘入洞房,饮交杯酒。

当天婚宴之后,尚要于洞房进行“闹房”活动。闹房时,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年幼辈长,竞相嬉戏逗乐逗趣,新郎新娘即便遇有难从之为,也不许生气。其间繁规陋俗及封建迷信色彩较浓的做法、说法等名堂,既多且杂,不胜繁录。但闹房的主旨,是促使新郎新娘融合情感,因旧时男女婚姻多为包办。

新婚之日,赠客礼常为花生喜果之类,寓意是祝新娘早生贵子、子孙兴旺。新婚翌日,新娘于晨起拜见亲友郎舅。第三日下厨,做肴馔献翁姑,行盥馈礼。

在男女新婚后,俗尚“看三”,即新婚夫妇在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看望父母,新郎则要同行看望岳父岳母。女家谓此为“接姑娘回门”、“接生亲”。是日,女家要备办宴席款待新姑爷(新女婿),并要邀请至亲长辈相陪。席间,有戏耍新姑爷的一些俗尚。其做法是:作陪人乘新姑爷不注意时,向其碗内加饭加菜,有意识将辣味浓、咸味浓的菜夹于新姑爷碗内,饭菜一旦放到新姑爷碗内,新姑爷必须吃掉,不能剩下,否则就是对作陪人不恭。若新姑爷实在难从,客人就要按“吃不了兜着走”的说法,将饭菜强倒于新姑爷衣袋。这类做法,目的都是为了看新姑爷失态的样子,以此逗乐。另外,还有将胭脂、口红等,强抹于新姑爷脸上,而且不让其洗掉。此种戏闹,俗尚不分男女长幼,虽有过火,新姑爷也得高兴领受,唯求一乐。

庐剧.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因合肥古称庐州,故于1955年改今名。相传,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早期多演于地摊,以三小戏为主。初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歌舞为基础,在发展中吸收了阜南海子戏,寿县、凤阳的端公戏,无为的徽剧及肥东、巢湖等地门歌的唱腔和剧目。有些班社又分别同徽剧、京剧合班演出,并受其影响,逐渐发展成庐剧。

庐剧的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三七”、“寒腔”、“神调”、“老生调”、“老旦调”、“丑调”等,是演唱本戏和折子戏的主要唱腔,也是表现不同行当的专用调,擅长叙事抒情,缠绵动人。花调是小戏的固定曲调,多为民间小调,轻松明快,用于演唱生活小戏。唱腔的特点是:不断用假声演唱,称“小嗓子”;演唱中邦腔哈台,即演唱到一定时候由场上和场后演员齐声帮唱,其声高亢,借以烘托剧情,鸡染气氛;庐剧的每一行当,都有一至几个特有的唱腔,别的行当则不能用。庐剧在流行中受不同地区人民的语言、生活和欣赏习惯的影响,其唱腔艺术上分为东、中、西三路,各具特色。

东路以芜湖、当涂为中心,唱腔柔和委婉;中路以合肥、巢湖为中心,唱腔细腻;西路以霍山、六安为中心,唱腔高亢粗矿。庐剧在表演艺术上有歌有舞,生动活泼,在唱完一段之后,随着打击乐器伴奏起舞,舞姿优美,花样翻新。庐剧的伴奏原来只用打击乐器,建国以后才增加丝弦、弹拨乐器。打击乐很丰富,几乎是一种戏一奖锣鼓经,习称“满台锣鼓半台戏”。庐剧行当是分工后又兼代别行,如老生兼代花脸,小丑兼代老旦彩旦等。

庐剧的剧目有200余个,分本戏、折子戏和花腔小戏。本戏,包括连台剧,以公案、爱情及家庭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如《秦雪梅》、《休丁香》等。折子戏多为从本戏中抽出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花园扎枪》、《打芦花》等。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借罗衣》等。《借罗衣》还搬上了银幕,涌现出王本银、丁玉兰、武克英、孙邦栋、鲍志远、李道周等知名演员。

门歌.安徽合肥合肥市民俗风情

门歌是一种流行于皖中南地区的民间歌谣。歌词一般是“望风采柳”,如见到人家门口一棵柳树,就唱“老板门前一棵柳,放下柳树打笆斗,打了笆斗量大麦,量了大麦酿烧酒,五湖四海结朋友。”幽默风趣,乡土味十足。按歌词表现内容可分劳动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等,按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形容、对比等。门歌的表现方式一是走街串户演唱,二是逢年过节玩花灯、划旱船时演唱。门歌也有座唱形式,由众人凑钱,固定在一个地方唱几天,如同说书一般唱连台本戏,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居住在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大郢村的贾德云就是门歌歌手的佼佼者。

贾德云生于1928年。他自幼爱好门歌,每当村里来了唱门歌的,便跟在歌手后边,从这一村听到那一村。12岁投师卫大和尚(旧社会对无钱娶媳妇的寡汉的称呼)演唱门歌。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当地的口语、典故、民间传说了如指掌,因而创作的歌词纯朴、清新、自然,琅琅上口。解放后,贾德云参加工作,进了识字班学文化,在单位长期从事工会宣传工作,有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加之勤奋钻研、天赋极高,因而他的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贾德云创作的门歌来自生活,来自民间,来自他本人的经历。门歌《插秧歌》“楝树开花你不做,蓼子开花把脚跺。”歌词来自在江淮地区妇孺皆知的一句劝戒懒汉的警世名言,以农村常见的两种植物不同的开花季节,暗喻人们抓住农时不误庄稼。

门歌《小长工》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烘托旧社会贫富不均,诉说小长工的悲惨生活:“七月太阳赛火烘,东家打着轻洋伞,太阳照着小长工。天降大雪赛鹅毛,东家盖着绫罗被,长工稻草当被筒。”

门歌《吴小林求婚》利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男女青年互相爱慕、互诉衷肠、渴望自由的心情。男唱“为妹走了多少黑夜路,摸了多少冷墙根,头碰多少蜘蛛网,脚踩多少牛屎墩。”此处连续用了四个排比句,紧接着再用夸张手法,“高高的山头踏平路,小埂草面踩成坑”。女方应唱后,男方又唱:“为郎我站着怕人看见,蹲着又挨蚊虫叮,手拍蚊虫有四两,脚踩蚂蚁有半斤。”歌词形象生动,夸张不失其真,对比不露雕琢之痕。

门歌表演所用道具极其简单,一鼓一锣。20世纪90年代,黄山音像出版社在编辑贾德云门歌集时,大胆尝试用二胡、笛子伴奏,并加上女声伴唱等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贾德云的门歌,曲调中有庐剧的韵味,有江南采茶调的余音。音调随着歌词内容跌宕起伏,韵味悠长,余音绕梁,字字泥土香,句句家乡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安徽省皖北和皖南的人们生活习惯有何不同?

这个神奇的省份紧邻江浙沪却不包邮,明明有一部分处在北方却没有暖气供应,说到这应该比较明了了,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安徽省。此前一直十分委屈的安徽省本身是十分富有地域特色的,由于分成了南北两部分,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座省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吃饭说话都不同,看起来就像是两个省一样。虽然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日常的生活习俗也不同,但是人们依旧十分团结,为安徽省的崛起默默地出力。

但是此前的安徽省是以低调而著称的,小编开始都没有发现安徽省里有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也很少在网上看到关于安徽省高调的宣传。既然今天小编来到了这里就必须为安徽省应援一下,无论你是像观赏风光秀丽的自然美景,还是要体验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人文景象,安徽省都是一个十分值得来旅游的省份,请大家快快行动起来。

首先我们先来到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代表城市——宿州市,这里的气候与北方的省份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气候稍微湿润了一点没有北方那样干燥,想必这里的冬天没有暖气还湿润一定是特别难过的。在宿州为代表的皖北地区,人们的食物是以面食为主的,馒头、面条这些在北方省份经常的见到的在宿州也是种类繁多应有尽有,这边人讲话的口音也十分近似北方方言,即使不会说本地话,在沟通上也基本上没有障碍。而且这里的民风也十分淳朴,如果不仔细回味的话,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现在正处于一个属于南方的省份之中。

接下来我们再去到以安庆为代表的皖南地区,众所周知安庆市是我国传统戏曲种类之一的黄梅戏的发源地,因此这边的地域文化色彩就浓厚了起来,人们在方言上明显语调柔和了许多,没有皖北的豪放和粗犷,甚至有些接近于吴侬软语了。毫无疑问,这个区域的人们在饮食上是以水稻为主的,很少有面食出现,这里的气候带有了明显的亚热带特征,相对温暖和舒适,所以跨过秦岭到了这边才让人真正感受到了身处“南方”的感觉。

不知你在心里更加倾向于皖北还是皖南呢,哪里的气候条件和地域文化更加适合你呢?由此看来同一座省份里不同的地域特点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安徽省可真是一个风水宝地。

五、安徽有哪些特色?

安徽特色文化

黄梅戏 原名 “ 黄梅调 ” ,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桐城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 “ 桐城歌 ” 或 “ 黄梅歌 ”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 “ 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 荞麦记 》《告粮官》《 天仙配 》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 女驸马 》《 罗帕记 》《 赵桂英 》《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 牛郎织女 》、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 春暖花开 》《 小店春早 》《 蓓蕾初开 》。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严凤英 、 王少舫 、 吴琼 、 马兰 等是著名的黄梅戏演员。

徽剧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 乱弹 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 拨子 。乾隆年间,拨子与 四平腔 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 西皮 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 “ 三庆 ” 、 “ 春台 ” 、 “ 四喜 ” 、 “ 和春 ” 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 汉剧 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 京剧 。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名胜古迹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 5 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 “ 四绝 ” , 1990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 四大佛教名山 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 78 座古寺庙,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 “ 巢湖风景三绝 ” ;著名的道教圣地 齐云山 ,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 “ 南岳 ” 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有 45 峰、 86 怪石、 18 瀑等胜景; 琅琊山 以宋代 欧阳修 的《 醉翁亭记 》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 19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 亳州 、寿县、安庆、 绩溪 、歙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 新安画派 、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 徽菜 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省内还有 9 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 桐城 、 凤阳 、 蒙城 、 涡阳 、 潜山 、和县、 池州 、 宣城 。

安徽特产 安徽资源丰富,本省茶竹林特产丰富,全国 十大名茶 中,安徽占 4 个: 黄山毛峰 、 太平猴魁 、 祁门红茶 、 六安瓜片 。此外广泛分布于皖浙赣接合地区的气味清香的屯溪绿茶也很有名。竹编制品舒城舒席篾片细致薄软,曾在国际赛会上获奖。另外,滁菊亳菊也很有名。安徽是我国主要的中成药产地之一,名品有 铜陵凤丹 、宣城木瓜等。传统的亳州 古井贡酒 、淮北 口子酒 为荣获全国金奖产品。

著名果品有 砀山酥梨 、 徽州雪梨 、 怀远石榴 、宣州蜜枣、 三潭枇杷 等。水产以长江鲫鱼、 巢湖银鱼 、清水大蟹为佳品。特产风味食品有宿州 符离集烧鸡 、无为熏鸡、安庆 胡玉美蚕豆酱 、当涂采石茶干等。传统工艺品有文房四宝 宣纸 、 徽墨 、 宣笔 、 歙砚 ,以及 芜湖铁画 、 徽州木雕 等。集散于泾县的皖南特产宣纸生产有 1000 多年来历史,绵韧、洁白、不腐、耐折,是名贵的书画用纸,明《 永乐大典 》、清《 四库全书 》用之而得以久存传世,徽墨有 “ 药纸如漆,万载存真 ” 之誉而光辉千古。芜湖铁画出自明清,它吸取了传统国画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