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特色民居是什么
陕西的窑洞:
到陕西旅游,无论是游览延安,还是游览榆林地区,抬头低头随处可见那或傍山而建、或平地而箍、或沉入地下筑成大井式院落的窑洞,一孔孔,一排排 远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因为高原上的黄土粘、硬,不易塌陷。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而且住在里面冬暖夏凉。直到今天,窑洞式房屋还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居住人口达4000多万。 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窑洞土窑洞;将土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当然,如果用砖加固就是砖窑洞了。砖窑洞外表更美观一些。 窑洞这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和长期以来当地人在生活中形成的窑洞艺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甚至外国人来参观、住宿。 如今,延安市有许多人家都认识到了世代居住的窑洞的价值,并借此来发展旅游业,改善自己的生活。延安市也开发了一些以窑洞为主题的景点,向外界展示窑洞的魅力。位于杨家岭的世界最大的窑洞建筑群――延安石窑宾馆现在已经成为延安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它依山而建,共有高低8排近300孔窑洞。窑洞墙上挂着农民手工绘制的图画;镂空的格子窗上,贴着剪纸,窗台上摆放着鲜花。每排窑洞门前摆放着石磨、石碾和石桌椅,充满了浓郁的农家气息。为适应旅客不同需要,一些窑洞里放着床,另一些窑洞则是传统的土炕。窑洞内配有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全,环境干净整洁。 在很多外地人来体验窑洞生活的同时,当地的一些农民已经学着城里人的样子,搬出了窑洞,盖起了宽敞、通风的平房或两层楼房。在延安,时常会看到新式的农村民居,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新民居背后山坡上一孔孔古朴的窑洞。 有的村落,地面上并不见有房舍,而地下却有若干人家,构成黄土高原一种独持的风貌。陕北的窑洞主要有3 种:用石砌的叫石窑;用砖块砌的叫砖窑;在土崖上挖出窑洞,安上门窗而成的叫土窑。土窑有一种是在黄土断崖边,并列向里掘入,成为若干互不相通的单窑;另一种自平地掘入,先成一大平底四方阶,然后从四壁各自向里挖成若干单窑;更有自附外地面掘斜洞以通于阱中,成为过道。窑洞上可以行人走马,可以走载重大车。多数窑洞深7~8 米、宽3.3 米、高3.3 米。窑洞内温度在10 ℃~22 ℃之间,相对湿度为30%~75 %,所以,温度、湿度宜人。保温隔热,冬暖夏凉,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又由于外界气候和大气中放射性物质对居住窑洞的人影响较小,哮喘、支气管炎、风湿和皮肤病等患病率明显减少,长期居住窑洞有益健康和长寿。
二、中国五大特色民居,是哪些?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1、客家围龙屋
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赣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粤港地区的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客家围、深圳碉楼、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2、北京四合院
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
3、陕西的窑洞
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指陕西省延安、榆林等地的窑洞式住宅。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用。
4、广西的“杆栏式”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国家也有干栏式建筑。
5、云南的“一颗印”
通常为楼房,房间分为两层,牲畜及杂物在楼下,人住楼上。楼下正房是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卧室,楼上的中明堂做佛堂。
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三、请大概介绍下榆林市
市情概况
榆林是陕西省所辖市。位于陕北高原北部无定河中游,毛乌素沙漠南缘,长城脚下。南距省会西安680公里。介于东经108°58�~110°24,北纬37°49�~38°58之间。西、西北与内蒙古乌审旗毗连,东北与神木县为邻,东连佳县、米脂县,南接米脂县、横山县。东西最大横距12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4公里,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4.2平方公里。现辖新明楼办事处、鼓楼办事处、上郡路办事处、青山路办事处、镇川镇、鱼河镇、巴拉素镇、上盐湾镇、清泉镇、安崖镇、麻黄梁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马合镇、榆阳乡、刘官寨乡、桐条沟乡、董家湾乡、余兴庄乡、刘千河乡、古塔乡、青云乡、大河塔乡、孟家湾乡、小壕兔乡、耳林兔乡、岔河则乡、可可盖乡、补浪河乡、红石桥乡、小纪汗乡、芹河乡等4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8个乡。总人口40万,其中城市人口14.5万人。
榆林是晋陕蒙接壤地区举世闻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以及占全国总量达到18% 的岩盐和储量同样惊人的油田都藏卧于此。此外还有储量相当可观的地下水、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等多种矿产,这种集四大资源于一地、多种宝藏于一体的资源奇观,实属国内少有、世界罕见,其组合配置条件十分优越,开发前景巨大。
建国以来,榆林人民经过近五十年的努力,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资源开发迈开大步,交通通讯赶上先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榆林已被确定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沉睡多年的地下宝藏,终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30万榆林人民决心乘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高昂的干劲,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大开发的建设之中。我们相信,榆林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我们热切期望海内外客商和各界朋友来榆访问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和我们一道携手共创二十一世纪的辉煌。
自然地理
陕西省榆林市的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地形地貌大体是“七沙二山一分田”。明长城由东北向西南横穿市境,长城以北是风沙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76.1%,其地势开阔平坦,沙丘连绵不断,滩地、海子星罗棋布;长城以南是黄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23.9%,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比较富集,有大小河流837条,属无定河、秃尾河、佳芦河支流,均为黄河水系。在北部风沙草滩区,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埋藏浅,一般为地下1~3米,便于开发利用。还有天然海子130个,最大的是刀兔海子。城区海拔1000多米。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特点是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气温偏寒,雨少不匀,春多风沙,霜冻时间较长,无霜期仅155天。年平均气温8.1°C,极端最高气温38.6°C,最低气温-32.7°C。年平均降水量414毫米。
四、榆林的特色有什么
榆林的特色小吃有粉浆饭,拼三鲜,羊杂碎,糖棋子!粉浆饭一般只有本地人会做,拼三鲜超市里有卖袋装的,羊杂碎街上有很多卖的,一般本地人会把它当作早点吃的,糖棋子是一种饼状的糕点!旅游景点主要是红石峡和镇北台!红石峡目前没有公交直达的,要自驾车去,镇北台坐11路即可,是11路的终点站,在长城路就可以坐,就是我们当地人说的3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