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的民居有什么特点
东北平原的民居特点:墙体厚,窗户比较小,窗户可能安装双层玻璃,屋顶斜度大。
东北民居的建筑特点
有钱有势的人家盖房子自然是不会用土坯来盖的,都会用石头和砖瓦来盖,样式也会多变一些,但无论怎么变化,其东北民居最基本的样式是不会改变的,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
有钱有势的人家盖的房子自然是砖瓦结构的了,但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是无法盖砖瓦结构房子的,都是用土与茅草混合泥水而建的,房顶是用茅草盖的,行话叫苫,或者叫苫房。正因为房子是茅草苫的,所以就导致了呼兰烟囱的出现。
东北民居的窗户通常是扁宽型的,木头做的,比较小。窗棂是用小木条做成井字格然后糊上窗户纸。这样的窗户缺点就是采光效果极差,后来即使有了玻璃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窗户太小,大家到北京皇宫看一看就知道了,由于窗户小直接导致房间里都是阴森森的。但窗户小也有优点,那就是保暖性能好,这对于有着漫长冬季的东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永远都是高于一切的。
东北民居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没有厕所,厕所都盖在室外,非常简陋。东北民居不带厕所这一缺陷也被皇上带到了北京,所以北京所有的四合院包括皇宫都没有厕所,那么皇上到哪去方便呢?
典型三间房的室内格局是三个房间东西排列,东边的房间称东屋,西边的房间称西屋。东西屋子都是住人的,根据一家人的人口多少,住人的屋子可能是两铺炕,也可能是一铺炕,一铺炕都是在靠窗户的南侧。
东西屋子之间的屋子是做饭的地方,也是放一些生活杂物的地方,水缸、酸菜缸都是在中间的屋子里摆放的,所以中间屋子是最不讲究的屋子,通常是黑糊糊的。这间屋子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厨房,但功能要比今天的厨房大多了,东北人称这间房子为“外屋”或者“外屋地”。外屋有两个大锅台,分别管东西两屋火炕取暖的,也是家里做饭的灶台,一星管二。当然全家人进出的房门也是在外屋,处于房子的正中间位置。 东北民居通常都要带一个院子,家里养的鸡鸭鹅狗猪都在院子里放养,院子大一点的还要种地,种一些家里常吃的青菜什么的,一般来说,所种的各种蔬菜基本够一户人家整个夏天吃的了,自给自足。今天的东北城市里已经见不到典型的东北民居了,但东北大部分的农村还是住这样的土坯房的。
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特色是什么?
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特色:最典型的东北民居样式就是坐北面南的土坯房,以独立的三间房最为多见,而两间房或五间房都是三间房的变种。房子坐北面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光和取暖的需要,这一由自然环境造成的建筑格局的风格最后演绎成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风俗习惯,甚至还发展成带有等级性质的封建规则,人们观念中以北为上,南面次之,甚至坐北面南成了君临天下的代名词。
东北地区民居的结构
有钱有势的人家盖房子自然是不会用土坯来盖的,都会用石头和砖瓦来盖,样式也会多变一些,但无论怎么变化,其东北民居最基本的样式是不会改变的,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
有钱有势的人家盖的房子自然是砖瓦结构的了,但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是无法盖砖瓦结构房子的,都是用土与茅草混合泥水而建的,房顶是用茅草盖的,行话叫苫,或者叫苫房。正因为房子是茅草苫的,所以就导致了呼兰烟囱的出现。
东北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是什么?
东北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是冬天严寒,墙体厚,窗户小,注意防寒、保暖。东北地区降雪较多,屋顶坡度较大,便于积雪的滑落,比较稳定,减少积雪的压力,最典型的东北民居样式就是坐北面南的土坯房,以独立的三间房最为多见,而两间房或五间房都是三间房的变种,房子坐北面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光和取暖的需要。
东北地区的民居建筑由来
他们心目中最好的建筑就是生活在东北的满族人建筑,所以元朝人在建北京房子的时候是把满族人的民居给照搬过来了,永乐皇帝来的时候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了一番。北京皇宫到了清初就已经衰败得不成样子了,所以清朝的皇上就把北京的皇宫按沈阳的皇宫样子进行了一番天翻地覆地改造。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1】
摘 要:东北民居建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造风格,而且形成了具有适应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多民族生活习惯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布局形式。
研究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对现代民居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东北民居;建筑布局;布局形式
伴随现代世界的一体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步伐急剧加快。
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撞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冲突日趋激烈。
现代建筑在设备、舒适、卫生等方面确有其高度的科学性、先进性,但现代建筑的千篇一律给人们带来了在精神上的乏味,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缺失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简直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的布局特点。
在广大的住宅房屋中,东北地区民间居住建筑具有独特风格和形式。
1、东北民居建筑的整体布局形式
因为地区情况复杂,虽然类型变化简单,但材料的运用、建筑的设计手法和局部处理却是很丰富的。
特别是由于各民族长期居住所积累的经验,具体的处理和变化是多方面的。
其中的一些建筑手法今天仍可适用,东北民居建筑的布局更是如此。
例如沈阳这样的东北历史名城,城市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如东、西、南、北四塔四市等等,每个区又有大街�中街�小街,街道再通过胡同小巷,胡同中才是住家门户,其有组织建筑群体构图的关系和明确流线层次格局。
东北民居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正是以庭院为公共中心的向内的家庭组合体,建筑的组成有严谨方整的格局,因此一座完整的民居不论规模大小都组成严谨清晰的格局;主体建筑在城市中控制着道路网和其他从属建筑,居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街坊有个明显的标志。
把一组建筑或一座建筑中的一部分作为主体处理时,就形成了村镇、建筑群或家庭住宅中的核心部分。
东北民居不仅注重组合体自身的布局变化,更注重街、坊、院落相互之间的划分与联系,成组成区地布置具有社会生活内容的建筑社区组合。
这些组合可以表现出组织邻里生活社会化的思想;建筑的安排要其使用的公共性的程度,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布局,按人们的亲疏关系布置宅院。
在住宅中需要这种由公共性逐渐过渡到私人性的渐进的层次布局。
如果不考虑渐进的层次,把许多房间混杂地罗列再一起,就不能反映社会与家庭生活中的交往关系。
因此在规划布置一幢宅院时要创造一个这样的渐进层次,从入口公共性的部分引进至半公共性的部分,最后达到最私人性质的部分。
2、东北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各民族的民居住宅尤其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东北民居特有的居住习俗。
住宅的平面布置以正房为主,一般为一正一厢,房屋面宽,院墙多用木板围成,大门开在中轴线上;房屋用木构架,外墙用土筑或用树枝编笆涂灰泥,内隔墙多用木板,屋顶为双坡瓦屋面或覆茅草,方格窗棂糊白纸,室内标准平面布置俗称为“三间草房四铺炕”。
大型宅院平面纵向长,横向短,布局类似三合院或四合院。
大型住宅采用木构架,砖墙瓦顶,尺度宽阔,造型雄伟,装饰华美,用料考究。
例如,大门口设上马石,大门上装狮头铜门环,院心影壁、正房的前廊、窗棂,外墙面以及屋脊做各种花饰,明柱下设石刻柱础等等,都显示出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审美情趣。
在北方汉族房屋南北朝向有着“天地定位”、“顺应天道”、“大吉大利”之说。
但是东北满族建房有“以西为贵,以近水为吉,以依山为富”之说,盖房时,须先盖西厢房,再盖东厢房,落成的正房,也以西屋为大,称为上屋,上屋的西炕更是敬祭神祖的圣洁场所。
东北满族民居在平面上大都是前后长而两端窄,口纵长方形。
宅与宅之间均有又厚又大的墙分隔,大墙每面都与房屋建筑有较宽的距离,房屋在院子中间分布松散,厢房分布在正房两侧,不遮挡正房光线。
《白山黑水录》中记载 :“满洲房屋构造之制,南面设堂,左右为厢房,前面为客房,外设衡门,积砖为墙,室中有炕”。
所以满宅布局不仅讲究尺度与空间,而且中轴线两侧建筑对称,房舍、院落在整齐中见变化,于简朴中显幽雅。
实际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对房屋的要求是尽可能多地吸收阳光,因此,防寒保温是民居的最主要功能。
此外,墙体要求厚实紧密,地基牢固。
就是说,开间要宽大,阳光才能充足;进深要浅,可省材料;室内光线好,后侧不潮湿;宅地高出正负值,便于防水防潮;室内墙要矮,便于保温等。
3、气候影响下的东北满族民居建筑布局形式
合理的建筑布局形式是创造适宜的建筑微气候环境的基础,对建筑单体的保温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选择布局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大的气候环境,采取不同的布局方式。
处于湿热气候区的建筑组群疏松的总体布局,采用了松散布局以加大空间尺度来增强通风防湿的效果,而位于干热气候区的建筑组群,则采用了较为紧密的布局方式,以利于创造建筑之间的阴影空间。
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在总体布局时,虽然也是采用疏松的布局形式,但与湿热地区布局不同,主要是为了更多的获取阳光。
不同气候区域建筑布局形式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同时也能体现出建筑的地域特征。
建筑的朝向是指建筑主要房间所处的方向。
对东北满族民居而言,正房的方向就视为建筑的朝向。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为了满足漫长冬季的日照采光需要,建筑朝向大多坐北朝南,并将主要出入口设在南面。
采用这种朝向的原因可以从日照和主导风向两个方面来分析。
夏季太阳光线与南向墙面的夹角很小,因而墙面上受到的太阳辐射热就相对较少,同时太阳高度角大,导致太阳辐射直接通过建筑洞口照向建筑室内的深度和时间都相对较少。
相反,冬季时,南向房间无论在太阳照射的时间和照射深度上都要强于其它朝向,因此南向的房间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对于处于严寒地区的东北满族民居,虽然希望夏季能避免过多日晒,但相比较而言,更希望在寒冷的冬季能尽量多地获得日光照射,正南向基本是冬季获得日照量最大的朝向,也是最适宜的朝向,东西向获得的热量不但远小于南向,根据热工计算,其获得太阳热量不到南向的一半,而且夏季日照量又远大于南向,不利于防热。
在适应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民居演进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特色的东北民居建筑布局形式,其充分体现了东北居民的聪明智慧和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创造环境的能力。
而老祖宗留下的报告财富,为现代居住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面对现代中西方民居建筑设计的文化冲击,我们只有不断挖掘传统建筑的文化精髓,才能创造更加舒适、合理、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民居建筑。
参考文献:
【1】曾坚:室内设计综述《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点。 2.东北地区的民居有什么特点?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40°以北,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和山脉为主,平原分布于中部。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纬度比较高,冬季比较寒冷,而且寒冷的时间长,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出现降雪天气。
东北地区房屋墙体比较厚,房屋窗户比较小 ,有多层玻璃,需要保暖。屋顶斜度比较大 ,利于降雪滑落,防止压塌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