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逗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地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逗依赖症地。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地,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
二、乡村大力发展旅游,对于特色旅游业你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近几年随着国家改造农村推广,政策的落实在农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处都是美丽乡村的改造,县政府里面的人员,他们都很积极的去参与街道的创建,河边的整治,建设了很多适合当地特色的小亭子。
现在很多在大城市发展,现在打工一族他们回到家乡之后发现了,村里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栋栋小别墅修建了起来,基本上每一个小镇都建起了一座巨大的舞台。方便了农村大妈们,可以跳广场舞,有了娱乐的场地,让农村老人们过着欢快的老年人生活。
城市里面的人现在向往农村的生活,喜欢农家乐,政府为了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推广了特色旅游,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农村绿化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以下是我对农村特色旅游的一些分享:
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观光+体验 ,组建技术服务队伍 开展多元化经营 。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绿色农业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 绿色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推广 ,绿色农产品营销 ,建立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特色农产品种类:生鲜肉类 、水果类 、蔬菜类 、干货类 豆制品类 、粮油类 、茶酒类 、文旅生态游 。
旅游带动经济,在各种政府的带领下,农村经营多种项目,根据当地的特殊气候,种植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养殖鱼、农家土鸡,农家水鸭等项目,但是农村地方偏远,导致销路不畅顺,给农民带来困扰。
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农村淘宝的成立,带给了农业产品带新的希望,因此,要如何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需要创新的思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如果电子商务在农村开展,就需要当地政府扶持,政策的支持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把农业、电子商务结来,让农民富裕起来,是当今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的关键。
三、如何打造具有休闲农业旅游的特色田园小镇?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结合多年规划经验认为:特色田园小镇规划应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筹规划,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把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内容,在全域范围进行城镇空间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协调规划。田园小镇即具有田园方式的生活集聚区,在生态景观、环境打造上体现田园生活,田园风光的空间视觉效果。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专家认为特色田园小镇规划应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筹规划,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把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内容,在全域范围进行城镇空间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协调规划。通过现代农业+小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生态发展经济态势,打造具有特色休闲农业田园小镇。
四、特色资源的乡村旅游如何做旅游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群对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绿色服务与绿色产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拥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具有文化、生态、农业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在规划中将旅游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相结合,如何打造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特色景观?这一系列问题,将成为此类村庄规划关注的重点。
品牌塑造。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建设思路,强调村庄品牌塑造,依托现有的景观资源,围绕品牌塑造、旅游特色策划、产业带动、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特色节点设计、民俗节庆设计等方式。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同时展现民俗风情文化、体现乡村生态文明。铭智旅游策划有丰富的乡村旅游策划规划经验。在村庄景观的设计、营造与风格,项目的选择、命名和内容,标识的设计、色彩、选材等方面,都要突显村庄的“品”。
产业带动: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 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新型农业,诸如琼中山鸡饲养、种桑养蚕、冬种特色瓜菜等。一方面可以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这些特色农业也可作为旅游产品,同时也可作为生态农业观光节点,满足旅客购物休闲需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环境的培育等多重要素的协调发展,使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互促进。
五、农业 旅游,世界级的农业特色小镇怎么打造
特色农业小镇应以文化为精髓,以农业产业为特色,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造壮美现代田园、多彩文化演绎,创新产业示范,活力宜居的城乡农业旅游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特色小镇不是简单的圈地造城,也不是对城市生活的照搬照抄,关键在于利用当地的农业产业特色优势,营造一种区别于都市的生活方式,从土地到餐桌到床头的原乡生活方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原乡生活方式从空间上看,是一个系统圈层架构:第一层为农户业态,包括每一农户所提供的餐饮、农产品和民宿方式;第二层以村落为中心的原乡生活聚落;第三层为更广阔的半小时车程范围内的乡村度假复合功能结构。
而从产品业态角度看,原乡生活方式包括“耕种体验(采摘、种植),农
产品体验(加工、饮食、购买),民俗民风体验(节庆、活动、演艺),风貌体验(建筑风貌、景观风貌、田园风貌),住宿体验(民宿、营地、田园度假酒店)”。当然,原乡生活方式离不开完善的城市标准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支撑。
六、说说你对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好的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从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如村庄风貌方面的建筑风貌改造,四旁绿地整治,街巷空间整改,再者就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建设,还有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比较重要的两点就是村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和村庄产业的挖掘,生态旅游也好,休闲农业也好,或者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科研价值的传统村落也好,都一定要有能使村庄永续生存下去的造血机制,换句话说就是村庄自身的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