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莞厚街为什么出名

东莞厚街镇因如下原因出名:

1、位置原因-位于广东香港经济走廊中段。

2、交通原因-距离香港、澳门、珠三角重要城市,仅一小时车程。

3、城市荣誉众多:珠三角工业重点卫星镇,中国明星镇,全国乡镇企业百强镇,乡镇企业先进镇,中国钻石餐饮名镇,多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且名次靠前。

厚街的鞋厂最多最为知名,被称为中国的鞋都。

最旺盛的时期,力凯、明辉、绿洲、绿阳等都是超过万人的鞋厂,德力、成隆、富晟、三丰等很知名。当时的工厂几乎全是女工,大部分都有统一的工装,可以想见,下班时间,女工们走出厂门的样子,像一尾尾美人鱼,场面壮观震撼。

二、求问东莞厚街镇特产有那些?

您好,疯狂问问为您解答:

烧鸭懒、腊肠。厚街的烧鹅赖粉是出名美味。 可能北方的来宾有些不知什么叫赖粉,它是用大米磨成粉,做成象面条一样,但它不是扁的,而是圆柱状的,吃起来特别滑爽。这个菜最讲究的是在汤上,要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赖粉在热水中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面上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那本就鲜美的汤中再浸上了烧鹅的特别香味,简直就好吃得连神仙都要下凡了。所以来到厚街,这个美味是一定要尝的。厚街镇上各个小吃早餐店都有这道菜式,要想知道是不是最好的,你只要看吃的人多少就知了。哪个店人多你就往哪个店去,绝对错不了。 厚街腊肠,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南宋末年,战乱不断,百姓为了避祸,纷纷逃入山中。当时厚街有个姓王的村民,把大米和碎肉拌匀,灌入肠衣中,用小绳束成一节节的,然后晒干,随身带备逃难。吃的时候或蒸或煮或烤,既可当菜又可当饭,而且非常美味。后来经过人们不断改进,就成了今天名闻海内外的厚街腊肠。在东南亚及港澳地区,东莞厚街的腊肠都是非常出名的。而且大家在购买时还可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它一节节特别短小,几乎象一个大红枣一样,所以又叫枣肠。可能是当年那个姓王的村民为了节约又取食方便而做成这么小的吧。不过它食用起来确实非常方便,而且还有个好处,比如说你剪取几个放在饭上蒸熟时,它的香味都会包含在肠里,不会散失,等到一口咬下去时就香气满嘴,特别浓郁。 东莞临江面海,水产特别丰富,海鲜是这里饮食的一大特色。 百佳和吉之岛两个大型超市都在商场内设立了“东莞特产”专柜,您可以在上述两个超市内即可选购到称心如意的东莞特产了。祝生活愉快~~

三、东莞文化

东莞文化

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民国期间,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

1949年10月17日,东莞全境解放。初期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0年3月,东莞县隶珠江专区。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东莞县隶粤中行政区。1956年2月,撤销粤中行政区,东莞县隶惠阳专区。1958年11月,东莞县曾短期隶广州市。1959年1月,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1963年6月,复置惠阳专区,东莞县又隶惠阳专区。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民间艺术

东莞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现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中国曲艺之乡、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

赛龙舟

2001年,东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战略,并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文化;2008年东莞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众喜爱的百子论文公益文化活动被评为“中国文化创新品牌”;2010年,东莞制定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东莞的绘画,受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和居廉的影响,注重写生,吸收西方素描运用色彩的技法,为岭南画派的奇葩。

东莞每年十分隆重地举行端午东莞龙舟竞渡、莞邑醒狮艺术、樟木头客家麒麟艺术、荔枝节、中秋灯会、百子论文、卖身节、重阳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动。随着东莞物质生活的丰富的提高,东莞人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自发性的重视的热心。使东莞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因此,1958年,东莞被誉为全国第一个“游泳之乡”;2000年1月,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东莞沙田镇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称号;道滘被国家文化部誉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东莞石龙镇被誉为“举重之乡”;东莞的石排镇中坑村和长安镇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醒狮舞蹈艺术之乡”,此外,清溪镇、樟木头镇均是闻名中外的麒麟艺术之乡。

南国红豆——粤剧 戏剧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艺术之一。粤剧在东莞同样深受群众的喜爱,著名粤剧大老倌卢启光等广东粤剧名家常到东莞城乡登台演唱和传艺。长安镇业余粤剧团还于2002年赴京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大型粤剧《思源》。作客东莞,可不要错过一睹“南国红豆”风采的机会。

舞狮(龙、麒麟、凤) 东莞民间以动物造型的舞蹈丰富多彩,有龙舞、凤舞、狮子舞、麒麟舞和貔貅舞……特别是狮子舞,技术精湛,演技非凡,扬威四海,长安镇还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狮之乡”。每年元宵节,全市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城内万人空巷。

赛龙舟 东莞龙舟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夺得金杯。沙田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舟之乡”。每年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五,石龙及水乡各镇区连续举行一系列龙舟比赛,成为东莞一景。

客家山歌 东莞清溪、樟木头等镇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节日,经常举行各类山歌表演或比赛,热闹非凡。

荔枝节 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正值桂味、糯米糍等优质荔枝成熟季节。东莞各地均以佳果迎接四方来宾,举行欢庆活动,共庆丰收,共聚友谊。

东坑“卖身节”—“翻身节”—“泼水节” 这是一个从明代起随时代变迁不断演变而来的有趣民间节日。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东坑及附近生活极度贫苦的农民就聚集在东坑村的大榕树下,等候大户人家雇佣耕田、打工、雇主看中谁,就用水泼湿被雇者的衣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间的“卖身节”。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富裕,“卖身节”就逐渐演变成为庆贺美好生活的“翻身节”和“泼水节”。

饮食文化

东莞菜属岭南菜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分山乡风味菜系、水乡风味菜系等,各有代表菜式,如山乡风味里有樟木头客家咸鸡、大朗榄酱炒饭、清溪茅根黄豆坑螺汤等,水乡风味有沙田莲藕煲龙骨汤、洪梅芋合干拗蚬肉、虎门蜜汁烤鳗鱼等。

【美食购物】 特产 荔枝、麻涌香蕉、厚街濑粉、厚街腊肠、白沙油鸭、虎门麻虾、虎门膏蟹

东莞主要食肆 花园新村食街——于东城区堑头的花园大街一带,是莞城市区一处十分出名的饮食场所。有海鲜酒楼、西餐厅、酒巴、粥城、茶餐厅、快餐店、面包屋、果汁店、茶庄、客家菜馆、糖水铺等。

虎门新湾食街——位于虎门镇新湾渔村。一条以竹棚搭成的食街,延绵近百米,绝对新鲜的海鲜,简易的竹台竹椅,颇有特色。

长安新民食街——位于长安镇新民村,伸出海边的一个个凉棚,用杉木杉皮搭就,捞上当地出产的麻虾、乌头鱼、膏蟹,即时加工,别有风味。

石排食街——位于石排镇中坑村,这里的食肆以精心泡制塘鱼著称,尤以东莞四大家鱼(鳙鱼、鲩鱼、鳊鱼、鲮鱼)的烹制最为出色。

大岭山蛇宴食肆——大岭山镇烹制蛇宴十分讲究,炖蛇汤用硕大的陶缸作容器,以燃烧中的木糠柴火“焖”成,味道浓郁,食客连喝十碗八碗不腻。

清溪客家菜食肆——东莞清溪镇一带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这里许多食肆烹制的客家菜很正宗,尤其是客家狗肉、酿豆腐。

四、哪位好心的东莞人士给我介绍介绍东莞【厚街镇】?谢绝复制百度大叔的!!

全镇共有2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21个村民小组

涌口海月岩 位于厚街镇涌口村金牛山

神仙水 位于河田村东面

八角亭 位于新房路和新风路交汇

鳌台书院

家具企业比较多吧...

五、厚街重阳节的风俗?

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所舞的龙自己扎造。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一路鼓乐不断, 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 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的地方特色。

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端午节龙舟竞渡

端午节,民间称之为“五月节”。赛龙舟,惠州民间称之为“扒龙船五月节”。节,扒龙船,龙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历经千年,常盛不衰。

每年农历“五月节”,多为河水涨满,“龙舟水”使各街(村)的龙船队兴趣倍增。以往的五月节,在东江河畔,完成了赛前仪式的龙船队沿江分批举行龙舟赛。参赛龙舟先是顺水而下,而后逆水而上,最后冲刺决出输赢。奖品多为花江(用竹串吊整幅衣布,上面贴满纸巾),设奖者也多为地方的殷商巨贾。得者把“花江”插在船头,沿江而上,以为荣耀。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

民间过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型欢庆节日。

为了能过好中秋节,民间从节羊一个月就着手节日的筹备,购买月光饼(一种用白糯米粉加白糖做成的白饼),风粟、菱角、表榄、红柿、芋头、柚子、花生等吃物,当然,每家必不可少的是月饼和灯笼。

中秋节当天,远出他乡的人们各自回到家中最长者的家吃团圆饭,向家人讲述自己今年以来所做的事和下一步的目标,长年当家的人则多讲一些好话(激励的话)。当月光初升时,合家一起开月饼、点灯笼,开始一年一度的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的赏月活动正在由庭走公共场所。目前,已具规模的有平湖赏月和汤泉赏月两个场所。

重阳节登高、放风筝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间重阳节有登高和放风筝的习俗。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登高能给登高者带来好运,连续三年登高则能时来运转。从锻炼身体的意义上来盾,重阳节登高确实有其独到的益处。重阳节时值初秋,秋高所爽,此时登高,身心收益非平时可比,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到高山这巅,举目远眺,山河秀色尽收眼底,令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现在,每年重阳节登高最为壮观的是罗浮山、九龙峰、象头山,市区的高榜山、丰山等,尤其是位于博罗的罗浮山,每年重阳节前夜(农历九月初八)十多万来自本市各县和东莞、增城、广州、深圳的登高者陆续登上罗浮山的顶峰飞去顶,通宵等待日出的人们在山顶围坐,互相祝福。日出时,烟花、炮竹响彻去霄,与初升的太阳交融在一起,颇为壮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到罗浮山登高的人数每年都有十多万最多时有三十多万,使罗浮山重阳登高成为岭南重阳节的盛事.

重阳节放纸鹞则是较为独特的习俗。民谣中唱道: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按我国传统习惯,放风筝一般多在清时时候。由于气候原因,人则利用重阳节期间风力适中,又不会下雨,秋高气爽,所以,到了重阳节,放风筝的爱好者带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来到空旷的地方展示各自的技能,现在较受放风筝者偏爱的地方是市区内的宾江公园和位于江北的体育公园。

六、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真有大家说的那么昌盛吗

不知道你说的昌盛指什么,东莞都很繁荣,一般镇街都不错,呵呵。

厚街始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具有800多年历史。相传福建莆田王泰宦游至此定居,因选址“军铺”(随军眷属圩场)后面,故名“后街”。此后历代人口繁衍,百业俱兴,人才辈出,又因民风淳厚善良,生活丰厚富足,更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贸繁荣,物产富饶,莞草、腊肠、濑粉等特产驰名中外。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浪潮中,厚街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1985年,厚街镇被广东省确定为“珠三角工业重点卫星镇”;1991年,入选“全国乡镇企业百强镇”;1992年,被国家民政部、农业部分别评为“中国明星镇”、“乡镇企业先进镇”;2001年荣获“全国出口创汇十强镇”称号,此后,又连续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国家卫生镇”、“中国会展名镇”、“中国钻石餐饮名镇”等,并于2009年被批准成为广东省中心镇。综合实力 厚街镇面积126.15平方公里,下辖2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9.7万,外来常住人口28.9万。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8.14亿元,同比增长14.38%;工业总产值462.1亿元,同比增长31.97%。出口总额50.72亿美元,同比增长22.34%;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21%。完成税收24.55亿元,同比增长24.87%,其中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18.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81亿元,同比增长13.45%;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93.8亿元,同比增长14.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8亿元,同比增长15.28%。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全镇23个村中,有15个村组两级可支配财政收入总额超3000万元,有13个村组两级净资产超两亿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均收入达16653元,同比增长8.19%。厚街欢迎您区域位置 厚街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连东莞市区,南邻虎门港,东倚大岭山,西南毗连沙田,西北与道滘、洪梅等隔河相望,是东莞西南部的核心重镇,区域中心位置突出。广深高速公路、S256省道及规划中的穗莞深城际轨道、环莞快速路、东莞市域轨道交通R2线、番莞高速等纵贯全境,广深港客运专线新东莞站座落其中,至深圳宝安机场仅30分钟车程,1小时车程可抵达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区域位置基础设施 水电、路网、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镇拥有16米宽以上道路300多公里,建成了以S256省道为纵轴,以厚街大道为横轴,四周配以博览大道、厚沙路、南环路、西环路、北环路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拥有110千伏安变电站7座,220千伏安及以上变电站1座,供水厂17间,2010年总用电量32.71亿千瓦时,总供水量1.1亿立方米。拥有医疗机构127个,其中厚街医院为全市首家乡镇“二甲”医院。拥有全国首家固体废物焚烧余热发电厂,一期工程每日处理垃圾700吨,二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垃圾将达1500吨。拥有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所和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所及一大批等级学校,人才培养设施完善。新街头一景产业优势 拥有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三星集团、泰科等在内的外资企业1160多家,形成了以机电、鞋业、家具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优势突出。2010年出口总额50.72亿美元,全市排名第四;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21%。拥有民营个体企业32000多个,其中民营企业4700多家,形成房地产、酒店、家具、食品等一系列特色产业,涌现出“驰生集团”、“华源集团”、“金河田”、“永益食品”等一批名优企业。2010年全镇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17.79亿元。名企制造基地会展名镇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室内展览总面积20万平方米,是全球展览业协会等多个行业组织会员,每年举办国际车交会、国际名鞋展、国际机械展等大型展会30多个,有1万多名参展商、100多万人次专业观众参展洽谈,形成鲜明区域特色的会展经济。2005年6月,“名家具展”顺利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国际化认证,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UFI权威认证的家具展。2007年,首个“中国会展名镇”桂冠花落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家具之都 拥有家具企业近400家、家具专业市场10多个,从业人数超过10万。全长5公里的家具大道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具及机械、材料、配件的大型集散基地。一年两届的“名家具展”是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成效最好的专业家具展之一。2001年,厚街被评为“广东省家具专业镇”,“家具之都”盛誉驰名海内外。目前,厚街正加快家具产业链条的“政、商、产、学、研”的协调发展,向国际家具营销基地迈进。家具之都鞋业名镇 拥有国际鞋业采购商超1000家,各类鞋企200多家,年产鞋量超3亿双,产量占全国的1/4,全球的1/10,出口占据了广东省1/3的份额,形成完善的制鞋产业链,具有较成熟的产业集群。目前,厚街正全力推动鞋业产业升级,逐步由“两头在外、加工为主”向“转移生产、研发销售”的模式发展,全镇近200多家鞋业企业拥有自已的研发开发机构,并有近10家知名鞋业品牌在镇内设立对外服务的研发中心。鞋业名镇电子名镇 拥有电子机电类企业130多家,占外资企业总数22.85%。拥有包括三星、泰科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和昆盈、创科、广泽等一大批电子机电龙头企业,出口占全镇出口总额的72.37%。目前,厚街正以三星、泰科、创科、爱高等外资企业为龙头,以科技工业城为载体,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名镇”。电子名镇商务休闲之都 拥有各类商业网点11000多个,石材、鞋材、建材、木材等各类专业市场37个,2公里长的康乐南路繁华商业街远近闻名,各类大型综合性购物广场、超市20多家,中西餐饮星罗棋布。拥有酒店、旅馆130多家,其中星级以上酒店23家,喜来登、嘉华、富盈、厚街国际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4家,年接待旅客超200万人次,是我国酒店服务业最密集、最发达的镇区之一。2009年9月,厚街成功摘取全国首个“中国钻石餐饮名镇”桂冠。商务休闲之都文化风情 厚街是莞邑四大名乡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方氏宗祠、鳌台书院等名胜古迹以及海月岩、神仙水等旅游胜地。其中方氏宗祠是东莞市最大的宗祠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修葺竣工;正在修葺中的鳌台书院有五百多年历史,培育出像王缜尚书等一大批古今名人;海月岩为东莞旧八景之一,是市文物保护点。近代则拥有海逸高尔夫球场、大岭山森林公园以及福神岗、体育公园等一大批休闲娱乐场地,景色宜人,环境优美。